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a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coastal forest shelterbelt near Shanghai, China, we studi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and structure and wind shelter effect. We located 16 plots at intervals of 500 m along the shelterbelt and characterized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tructure of each plot. Wind speed was measured within each plot and at different distances windward and leeward. We found that wind shelter effect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stand structure of the studied M. glyptostroboides shelterbelt. Stands with high basal area but intermediate crown index and intermediate proportion of large trees (LT) produced the best shelter effects, with significantly longer shelter distance (d70, shelter distance which the wind speed U does not exceed 70 % of U 0) and slightly lower minimum relative wind speed (U m /U 0). Simple structural indices that can be easily measured in the field were good predictors of the shelter effect. LT was the best predictor of d70, while basal area at ground level was the best predictor of U m/U 0.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and structure and shelter effect provides a practical guideline to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forest shelterbelt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est shelter effects, high basal area of >50 m2 ha?1 at ground level or >33 m2 ha?1 at breast height coupled with an intermediate LT value of about 60 % should be maintained for the studied M. glyptostroboides shelterbelt.  相似文献   

2.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分维数、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对东山岛防护林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东山岛防护林景观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必须加强防护林保护建设。  相似文献   

3.
沿海防护林工程营建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我国沿海防护林工程主要营建技术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沿海各地在营建海岸防护林过程中的树种选择、树种配置、林分结构优化以及低效林改造等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并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以Landsat TM影像为信息源,通过选取热带气旋频数、人口密度、耕地面积密度、地均GDP和人均第三产业产值五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评估浙东热带气旋的综合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引入多目标逐步宽容约束模型,实施浙东沿海防护林的空间优化配置。研究结果发现:1沿海防护林面积明显增加,增幅达5.4%,森林覆盖率由48.7%增至51.3%;2森林结构趋于合理,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和灌木林面积比例分别由优化前的64.77%、19.84%、8.36%、7.03%调整为40.30%、37.34%、18.06%、4.30%,有效解决了针叶林比重过大的问题;3土地利用服务价值各指标均有明显增加,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增幅分别为3.7%、2.4%和5.5%;4实现了分区、分级、分目标的防护林优化配置,生态效益各指标均随热带气旋综合风险的增加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社会、经济效益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5.
阐述广西区沿海防护林建设的现状,分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沿海防护林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分析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历程及第三期建设的必要性,其体系由沿海基干林带和纵深防护林构成,基干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主体,建设类型包括红树林恢复造林、基干林带人工造林、灾损基干林带修复和老化基干林带更新、困难立地造林和退塘造林;纵深防护林对进一步防御和减轻登陆台风、台风引起的暴雨和泥石流等危害具重要作用,建设类型包括...  相似文献   

7.
浅议辽宁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辽宁省沿海防护林体系一、二期工程建设现状,在全面总结分析基础上,阐述了工程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与经验,论述了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从发展思路、总体布局、建设重点与保障措施四个方面提出建设对策。旨在提高辽宁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沿海经济带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8.
木麻黄(Casuarina)防护林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海岸带及岛屿防护林的典型代表,建立海岸带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包括局域小气候在内的海陆交错带的生态环境,太阳辐射因子是森林固碳和森林小气候形成的重要基础。该研究基于广东省湛江沿海岛屿典型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防护林2010年1—12月共1 a 的辐射观测数据,分析了其辐射通量特征。结果表明:(1)2010年太阳短波辐射总量是5537.42 MJ · m-2,净辐射总量是6027.17 MJ · m-2,其中4—9月雨季太阳短波辐射总量和净辐射总量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62.72%和61.73%。(2)生态系统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率全年变化集中在8%~15%之间。(3)长波有效辐射全年均为负值,说明大气温度常年高于下垫面防护林生态系统的冠层表面温度,在夜间太阳辐射为零时有利于大气中所含大量水汽在植被表面的凝结,这是沿海和岛屿生态系统重要的水分来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沿海防护林体系现状、存在问题及法律保护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起以国家专门立法为主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将沿海防护林体系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纳入相应法律制度;完善法律责任制度,严格林地保护管理,明晰产权,维护国家对滨海湿地所有权和使用者的合法使用权等,从而实现对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有效保护,充分发挥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广西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珠江防护林体系于1996~2000年、2001~2010年分二期建设,共完成营造林49.10万hm2,森林资源总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使森林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的生态功能得到增强.文中总结了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建立示范点,带动工程建设等成功经验,分析了工程用地限制条件太严,工程造林树种、林种结构不合理,防护林效益低等问题.藉此,提出了提高补偿标准,加大营林投入,放宽工程用地限制条件,增加造林地类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遥感技术在沿海防护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技术是沿海防护林管理中的重要手段。文中概述了遥感技术在沿海防护林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介绍了沿海防护林遥感的主要技术系统组成, 包括遥感数据源选择、沿海防护林遥感分类方法和分类精度评价等; 阐述了遥感技术在沿海防护林资源调查、动态监测和病虫害监测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当前基于遥感技术的沿海防护林的全球变化研究以及3S技术在沿海防护林管理中的综合应用; 指出目前存在的沿海防护林原始影像数据的选取、遥感分类精度以及沿海防护林遥感分类方法选择等问题, 展望了遥感技术在沿海防护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对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风沙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模式进行了试验构建与筛选,结果表明:樟子松、红皮云杉单行及双行林带配置经济树种模式中,带外株间配置较带内株间及带内行间配置成活率高,且随着林带树龄的增大,配置经济树种的成活率明显降低,林带中生态树种树龄以不超过15 a为宜;而针对不同类型区在防护林生育早期可分别间作经济作物或中草材来提高其经济效益,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生产力,从而增强了生态型防护林的经济功能;杨树林带与食用菌栽培有机结合可明显提高林带的短期经济效益,又促进了林木生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模式类型。  相似文献   

13.
我国热带林资源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热带林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西南以及福建、广东和广西沿海地区,面积约1140.76万hm^2。尽管热带林面积仅占全国森林面积的8.53%,但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却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先后采取禁止天然林采伐、建立热带林自然保护区、加强热带人工林和沿海防护林基地建设、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以保护,使其能够持续发展。到2010年,我国热带林将得到恢复和发展,面积将达1492.8万hm^2,其中商品林、公益林及兼用林面积将分别为811.5万hm^2、610.8万hm^2和70.5万hm^2,沿海防护林体系及林业生态和产业两大体系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包括生态风景林工程、林相改造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三大工程,工程建设始于2001年;截至2010年,10年间共营造防护林2.30万hm2,基本形成一道生态功能稳定的绿色屏障;总结深圳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经验与问题,提出深圳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文昌与万宁沿海防护林质量调查与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海南省海防林现状,对文昌和万宁两地海防林进行了大范围的踏查和典型抽样调查,共计调查了37个临时样地。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文昌与万宁海防林在龄级结构、群落层次结构,生长状况,林分密度,海防林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2)文昌海防林龄级结构合理,群落层次较复杂,海防林模式多样化,但枯梢、枯死现象严重;(3)万宁幼龄林比例高,群落层次相对简单,滥伐现象较普遍,但林分长势良好;(4)文昌与万宁具有防护性能的海防林密度低,林分稀疏,具有良好防护性能的海防林不足25%。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的现状和低效林形成的原因,指出了低效防护林改造的必要性,提出了低效防护林改造树种选择的特点和改造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沿海防护林植被生态恢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树种抗逆性、树种筛选、造林方法和林带结构功能优化配置、次生林改造技术研究等方面综述了我国沿海防护林植被生态恢复技术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沿海防护林的研究方向:加强分子水平上树种抗性的研究,建立树种的综合评价模型;开展防护林带的更新和改造技术及配置模式研究;应用RS和GIS等现代科学方法,开展区域水平的海防林空间布局研究。  相似文献   

18.
麻城市根据其沙地立地条件之不同,规划并营造不同的林种、树种,在试验的基础上,大力营造各种防护林,获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城市防护林建设是城市安全重要内容,建设好城市防护林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广州“绿色亚运”增绿行动防护林建设是系统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的融合,是践行建设生态高效、景观优美、城乡一体、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防护林体系.文章在对广州防护林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沿海防护林、工业园防护林、农田林网三大建设工程方面对广州“绿色亚运...  相似文献   

20.
池杉在海岸带滨海草甸盐渍土中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会市海岸带复合农林业试验区的池杉林带进行了生长调查。结果表明:池杉在pH值为8.15,盐分含量为0.515%的海岸带滨海草甸盐渍土中生长良好,5年生林带平均树高达5.9m以上,胸径达10.7锄以上,已开始起到防护作用;13年生时树高达11.2m,胸径达17.9cm,年平均树高、胸径分别为0.86m和1.38cm,生长较为迅速,可作为我省海岸带复合农林业防护林带的主要树种。地下水位对池杉的树高和胸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在海岸带营造池杉林带时,宜选择地下水位低于50cm的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