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链脂肪酸不仅可作为营养物质被吸收利用,而且对机体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就短链脂肪酸在动物体内的来源、吸收、代谢及不同短链脂肪酸在生理功能上的异同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瘤胃上皮短链脂肪酸的吸收和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链脂肪酸是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重要产物,以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为主,主要通过瘤胃上皮吸收,丙酸在肝脏经过糖异生产生葡萄糖,为机体供能。随着对短链脂肪酸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在瘤胃上皮的吸收是通过被动扩散和特异性载体运输进行的,相关转运载体包括单羧酸转运蛋白(MCT)、Na~+/H~+交换体(NHE)和阴离子交换剂2(AE2)等。短链脂肪酸在瘤胃上皮的转运吸收还与瘤胃内腔及胞内pH有关,载体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瘤胃内腔及细胞内pH平衡。而在被吸收进入细胞后,短链脂肪酸在胞内会进行代谢,主要代谢途径有胆固醇合成和酮体合成途径,酮体合成在线粒体中进行,胆固醇合成在细胞质以及内质网中进行,2种途径的反应前体物均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合成的酮体被MCT转运出上皮细胞,进入外周组织供能。本文就短链脂肪酸在瘤胃上皮的吸收和代谢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短链脂肪酸是日粮纤维发酵产物,其对动物的肠道健康、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短链脂肪酸的生成、功能及影响因素,并对短链脂肪酸的吸收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长链脂肪酸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营养素,其吸收、转运和代谢对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脂肪酸转运蛋白介导长链脂肪酸的跨膜转运。脂肪酸移位酶CD36/SR-B2是一种整合膜蛋白,能特异性介导脂肪酸在多种细胞中的跨膜转运。本文对CD36/SR-B2的由来、亚细胞定位、功能调控及其介导的长链脂肪酸跨膜转运进行概述,探讨其对脂质代谢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牛瘤胃代谢产物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即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结构,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有重大影响。乙酸被吸收后,通过血液被输送到乳腺,用以合成乳脂肪中的一系列短链脂肪酸;丙酸被吸收后,输送到肝脏,成为合成葡萄糖的原料;丁酸是乳脂肪中的短链脂肪酸,也可与乙酰辅酶A缩合形成高级脂肪酸。乙酸、丁酸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奶牛乳脂率。  相似文献   

6.
脂肪酸在动物机体的营养物质代谢以及生理机能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常分为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以及长链脂肪酸等不同类型。脂肪酸是一种长度可变的碳氢链,一端是甲基,另一端是羧基。脂肪酸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理功能,在当前禁抗大背景下,脂肪酸以其良好的抗菌效果而逐渐被用作抗生素替代品。现阶段的脂肪酸研究中对于短链脂肪酸的研究较为广泛,但是对于中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的研究较少,下文将对中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的生理功能以及它们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介绍,旨在为脂肪酸的科学应用以及我国畜禽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在实际应用脂肪喂牛时,应选择保护性脂肪产品中碳链短的脂肪酸,这样吸收得好,利用率高。同时要选择不饱和脂肪酸,这要比饱和脂肪酸容易吸收。  相似文献   

8.
短链脂肪酸受体GPR41、GPR43的信号通路及生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是动物一种重要的能量来源,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它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一直以来倍受关注.研究表明,GPR41和GPR43是目前已发现的仅有的2种特异性短链脂肪酸受体.它们可以通过介导短链脂肪酸,通过MAPK的信号通路,在调节机体内脂肪形成和白细胞功能等生理过程以及在动物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短链脂肪酸受体GPR41和GPR43的结构、分布、下游信号通路,及其介导SCFA生理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陈林生 《广东奶业》2005,(2):12-12,24
脂肪是一类物质的总称,这类物质含有高比例的长链脂肪酸,包括三酰甘油酯、磷酸脂、非酯化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盐等。长链脂肪酸盐是富含能量的脂肪,在奶牛饲养中,我们添加脂肪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日粮的能量浓度,从而达到我们想要的饲养效果。但由于脂肪不同于一般的饲料,在操作上,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型饲料添加剂——丁酸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链脂肪酸为大肠细菌酵解的产物,为结肠肠腔的主要阴离子及结肠上皮细胞的主要营养物质,他们在许多方面影响结肠黏膜功能,如调节钠离子吸收,诱导表皮细胞增生,增强黏膜血流。促进黏液分泌。短链脂肪酸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丁酸,他们主要来自大肠中厌氧杆菌对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酵解作用.是结肠上皮能量的主要来源。对于维持细胞的分化和结肠上皮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不同于醋酸或丙酸等短链挥发性脂肪酸,丁酸水、脂两亲,偏重于亲脂,加之在pH值4-6时比较不易被分解,饲喂后能大部分避过水性环境的小肠。直接进入盲肠和结肠。作为一种生物调节剂.丁酸在改善胃肠道机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ω──3LCPUFA对动物的促生长及保健作用马燕梅(福建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ongchainpolyunsatu-ratedfattyacids,缩写LCPUFA),一般是指碳链达二十个以上碳的多双链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深海冷水...  相似文献   

12.
1选择适宜的脂肪产品类型在实际应用脂肪喂牛时,应选择保护性脂肪产品中碳链短的脂肪酸,这样吸收好、利用率高。同时要选择不饱和脂肪酸,这要比饱和脂肪酸容易吸收。2添加时间要适时  相似文献   

13.
草食性动物可利用一系列的糖类通过厌氧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满足其一定比例的能量需求,短链脂肪酸可被机体吸收并参与代谢过程。研究表明:大肠可提供的能量占机体能量需要量的5%~10%,其中一部分的能量来自于大肠对脂肪的吸收和肠道菌群降解蛋白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中添加鱼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深水鱼类的鱼油中富含具有特殊作用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即长链n -3族脂肪酸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n -3族脂肪酸是一类特殊的不饱和脂肪酸 ,由长碳链(C20 -22)和多个不饱和键(5个~6个)构成 ,其第一个双键位于从碳链甲基端数起第三个碳原子上 ,该类脂肪的前体物α -亚麻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且长链n -3脂肪酸在体内合成的量不能满足机体的最大需要 ,必须由外源途径供给。大量研究表明 ,n -3脂肪酸EPA和DHA具有抑制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并对动物的免疫功能、正常脑发育等具有影响。因鱼油…  相似文献   

15.
中链脂肪酸甘油酯目前作为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研究发现,中链脂肪酸甘油酯不仅对动物具有特殊的营养作用,同时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在动物生产中使用中链脂肪酸甘油酯,可防治动物疫病、改善生产性能、延长畜产品保存期。作者认为,随着研究的深入,中链脂肪酸甘油酯将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究低蛋白日粮中添加不同链长脂肪酸对仔猪肝脏抗氧化功能、脂代谢和脂肪沉积的影响。选用28日龄、体重(7.93±0.7)kg的杜×长×大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Cont组)饲喂正常蛋白日粮(粗蛋白质19.06%),试验组饲喂低蛋白日粮(粗蛋白质水平较Cont组降低2.49%),并分别添加0.2%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和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饲喂28 d后,采集肝脏、肩背脂肪与腹部脂肪。结果表明:仔猪肝脏抗氧化功能因饲喂低蛋白饲粮而改善,同时短链脂肪酸有较好的肝脏抗氧化作用(P<0.05);相较于Cont组,低蛋白日粮对仔猪肝脏脂代谢无影响(P>0.05);当低蛋白日粮添加脂肪酸后,肝脏脂代谢水平提高,而短链和长链脂肪酸减轻了腹脂或肩背脂肪的沉积(P<0.05)。由此可见,低蛋白日粮联合添加短链脂肪酸对增强仔猪肝脏抗氧化功能和减缓脂肪沉积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乳中所有的中、短链脂肪酸是在乳腺中从头合成 ,大部分长链脂肪酸来源于血液 ,反刍动物乳腺内中链脂肪酸的合成被酰化作用所终止 ,这决定于从合成酶系中清除乙酰辅酶 A( Co A)酯 ,而这个清除过程由微粒体甘油三酯合成体系完成 ,而中、短链脂肪酸仅在甘油的 sn- 2和 sn- 3位置酯化。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速率依赖于外源脂肪酸的供给。本文旨在研究外源脂肪酸对分离乳腺组织脂肪酸合成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1材料 :C14标记的月桂酸、硬脂酸、亚油酸和 9,1 0 - 3H标记的棕榈酸和油酸由英国白金汉郡放射化学中心提供 ,未标记的脂肪酸用薄层色谱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断奶应激会给养猪生产带来许多问题,抗生素是解决仔猪断奶应激问题的手段之一。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耐药菌产生、降低机体免疫力,故我国决定在2020年开始全面禁止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而短链脂肪酸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添加剂,并且没有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抗生素替代品,或将在养猪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短链脂肪酸在动物机体内的吸收代谢过程及其参与能量代谢、改善消化道微生态和提高机体免疫等生理功能,并介绍了部分短链脂肪酸在仔猪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旨在响应国家禁抗政策的同时,为生产中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和替代抗生素的使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脂肪酸对母猪繁殖性能、仔猪抗氧化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选择体况相近、健康、预产期接近的4~6胎次美系母猪42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长链脂肪酸和中链脂肪酸比例为8∶2的复合脂肪酸,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长链脂肪酸和中链脂肪酸比例为7∶3的复合脂肪酸。试验从妊娠期第107 d开始,至仔猪21日龄断奶时结束,试验共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母猪初乳中乳脂率和总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组15、22日龄仔猪的丙二醛(MDA)含量有降低的趋势(P>0.05)。研究表明,在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饲粮中添加长链脂肪酸和中链脂肪酸比例为8∶2复合脂肪酸,可以改善母猪初乳品质,增强仔猪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链脂肪酸在畜牧业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链脂肪酸(MCFA)是指含有6~12个碳原子组成碳链的脂肪酸,在动物体内,它们的消化、吸收、转运、氧化等都具特点。表现出特殊的生理活性功能,能迅速有效地为幼小动物提供能量的需要,对病原菌具有独特的抑菌以及调整动物肠道结构等的作用,具有显著的抗菌、促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率等功效。文章综述了MCFA的代谢特点与作用机制以及在现代畜牧业中的运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