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系统研究了黑纹粉蝶越夏蛹和越冬蛹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1)越夏蛹在越夏期间CAT活力处在低水平,CAT活力的降低与夏季高温密切相关,(2)越冬蛹在越冬期间CAT活力处在高水平,CAT活力的升高与冬季低温密切相关;(3)滞育肾的CAT活力比同期的非滞育肾明显要低,但在它们的幼虫期和预蛹期,CAT活力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生化现象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为什么高温能够延缓滞育的发育,使越夏代成虫趋于分散羽化,而低温能够促进滞育的发育,使越冬代成虫趋于集中羽化,以及为什么越夏蛹的死亡率比越冬蛹明显更高。  相似文献   

2.
马褂术叶蜂是马褂木的主要害虫,萍乡和铜鼓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作土室变预蛹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上旬出现幼虫。幼虫23天就开始入土越冬,此虫发生在纯林比  相似文献   

3.
双齿锤角叶蜂(Odontocimbex svenhediniMalaise)是近年发生于甘肃天水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的一种食叶新害虫,其寄主刺五加是首次报道。该虫1年发生1代,翌年4月上旬越冬预蛹开始化蛹,4月中旬成虫羽化,下旬开始产卵,卵产于叶背面或正面主脉周围叶表皮下,卵期9~11 d;幼虫食叶为害,共5龄,6月上旬至7月中旬为猖獗为害期,6月下旬幼虫开始老熟,老熟幼虫于寄主或周围非寄主植物枝条结茧越夏越冬。5月中下旬3龄前幼虫期,用25%灭幼脲悬浮剂1 500倍液,防效达95%以上。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或1.8%阿维菌素乳油5 000 倍液,防治3龄后幼虫,防效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区丹巴腮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巴腮扁叶蜂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乌鞘岭林区2年发生1代。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以预蛹在土室内滞育610d左右。第3年5月中旬开始化蛹,下旬为化蛹盛期。6月中旬初见成虫,下旬为羽化盛期,7月上旬始见幼虫,中旬为孵化盛期,8月上旬孵化结束。通过风险评估确认丹巴腮扁叶蜂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潜在风险为中度危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5.
酸模角胫叶甲(C.astrophysa atroeyanea Motschulsky.)是蓼科杂草的天敌昆虫,寡食性,对农田常见杂草齿果酸模(Rumex dentatus L.)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成虫、幼虫取食齿果酸模叶片,大龄幼虫群集蚕食叶片,使之仅剩叶脉,导致植株枯死。酸模角胫叶甲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寄主植物根部13~17cm深土中越冬、越夏。翌年3月中旬越冬成虫出土,取食、交配、产卵,孵化幼虫大量取食,老熟幼虫入土化蛹,羽化成虫出土活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成虫入土越夏、越冬。控草期达50~60d。  相似文献   

6.
黑纹粉蝶的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纹粉蝶PierismeleteMenetries是江西山区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目前只发现在萝卜、白菜和芥菜上为害,以幼虫取食叶片和荚果。该虫在江西一年发生2~4代,春季1代,以蛹越夏,秋季1~3代,以蛹越冬。由于越夏代成虫的羽化期和产卵期长,导致了世代重叠。雌虫寿命一般7~15d,每雌产卵量可达200粒;卵单产于叶片背面,卵期3~8d;幼虫期12~26d;非滞育的蛹期7~24d,越夏的蛹期104~178d,越冬的蛹期97~157d。  相似文献   

7.
山楂童锤角叶蜂Agenocimbexsp属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总科(Tenthredinoidea)锤角叶蜂科(Cimbicidae)。1991年首次在安徽大别山区霍山、岳西两县发现以来连年猖獗,为害严重。寄主为山楂和梨树,最喜食梨树。幼虫取食叶片,能在短期内将全树叶片食尽,仅存叶柄,严重削弱树势,降低产量,甚至引起树木枯萎死亡。该虫1a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叶层下及砖石瓦块下结茧,以预蛹在茧内越夏越冬,每年5月上中旬为猖獗为害期。此虫发生地在海拔500~700m之间;影响其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湿度和降雨量。夏季炎热干燥的地区不利于此虫生存;树龄为5~1…  相似文献   

8.
异耦阿扁叶蜂Acantholyda dimorpha Maa是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的食叶害虫,局部可对马尾松林的生长造成损失。此虫在浙江松阳一年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茧内越冬。成虫于3月中旬至4月下旬羽化,并在当年生嫩针叶上产卵。幼虫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成熟并陆续入土。本文报道此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并讨论了对其进行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猿叶虫山东种群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大猿叶虫生物学特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山东省泰安市田间,该虫有两个明显的危害期,分别出现在春季和秋季,以成虫在土中越夏和越冬,年发生1~2代,部分隔年繁殖。滞育成虫于3月中旬至4月下旬陆续出土繁殖。在25℃下,成虫产卵期为11~34d,每雌产卵量平均861粒。第1代成虫5月中旬全部入土越夏。越夏成虫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出土繁殖。在25℃下,产卵期为13~26d,每雌产卵量平均775粒。第2代成虫10月下旬前陆续入土越冬。雌雄一生能多次交配,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9、11.2、10.2℃。滞育成虫的寿命为5~24个月。  相似文献   

10.
多年系统观察了黑纹粉蝶越冬蛹在春季的羽化和越夏蛹在秋季的羽化。结果表明,春季羽化的成虫有一个较密集的羽化期,而秋季羽化的成虫羽化或拉得很长。讨论了这种羽化对策的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杨金星尺蠖Calospilos suspecta(Wawen)严重为害大叶黄杨,过去研究甚少。本文根据作者自1983年以来的观察研究记述该虫的发生与为害情况,包括试用7种农药对其防治的初步结果。证实该虫在武汉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三代蛹越冬,第二代蛹越夏。越冬代成虫出现在4月中旬到5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发生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成虫出现在6月上旬至下旬。第二代幼虫发生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成虫出现在8月下旬到9月下旬。第三代幼虫发生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为害最重的是第二代。化学防治以选用乐果或敌百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张庆  方敏  薛芳森 《江西植保》2007,30(3):131-132
本文较系统观察了日本三节叶蜂Arge niponicus (Rohwer) (膜翅目:叶蜂科)成虫的羽化对策.结果表明,5月中旬作茧的个体能分散在335d内羽化,即:29.6%非滞育的茧的羽化期出现在6月;68.3%的越夏茧的羽化期出现在7月21日至9月21日;2.1%越夏-越冬的茧羽化期出现在第二年的4月.揭示了该虫在生活史上有明显的分散繁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饲养条件下,橘小实蝇能侵染冬枣果实,羽化的第1代成虫可在冬枣果实中成功繁殖下一代。卵、幼虫、预蛹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9、10.0、12.6 d。橘小实蝇在冬枣果实中可以独立完成整个生活史,羽化成虫雌雄比约为1.2∶1。初步证实了冬枣果实不仅可作为橘小实蝇的寄主,还可为其羽化阶段提供庇护所。经2年在新疆石河子埋蛹观察,橘小实蝇的越冬蛹不能成功羽化为成虫,因此,橘小实蝇在石河子地区不能越冬。  相似文献   

14.
黑胫腮扁叶蜂(Cephalcia nigrotibialis Wei)以雌虫为模式标本,描述于我国陕西(周至)和河南(内乡)。2009年在北京延庆发现它是油松上一种新的重要害虫,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室中越冬,越冬虫口密度平均达20.7头/m2。6月初开始化蛹,6月下旬出现成虫;成虫产卵于2年生的松针上,幼虫在小枝上做丝质的巢,咬断松针基部后取食,为害盛期为8-9月。色带诱集试验表明,5种色带均可诱到成虫,不同颜色之间差异不显著。目前在延庆将红色胶带用于黑胫腮扁叶蜂的防治。本文对各虫态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彩色图片,讨论了该虫的分布特点和成灾原因。  相似文献   

15.
黑翅叶蜂是荞麦的重要食叶害虫,在江苏响水以蛹在浅土中作土室越冬,翌年4月中旬成虫羽化,每年发生5代,荞麦4叶前和开花前受幼虫为害对产量损失最大是防治重点,常规有机磷农药和拟除虫菊酯对幼虫均有杀伤力。  相似文献   

16.
榆近脉三节叶蜂生物学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星煜 《植物保护》2006,32(4):98-100
榆近脉三节叶蜂(Aprocers leucopoda Takeuchi)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新害虫,中国新记录种。该虫严重危害榆树,分布于甘肃天水海拔1 720~1 950 m之间,1年发生4代,以预蛹越冬。非越冬茧结于叶背;越冬茧结于2~5 cm表土中。幼虫食叶危害,每年5月上旬至8月下旬为猖獗危害期。以25%灭幼Ⅲ号胶悬剂和40%氧乐果乳油1 500倍液防治3龄前幼虫,防效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黑纹粉蝶滞育蛹体内过氧化氢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作者系统研究了黑纹粉蝶越夏蛹和越冬蛹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滞育蛹在滞育期间CAT活力与温度密切相关,越夏蛹在越夏期间CAT活力处在低水平是夏季高温所致,而越冬蛹在越冬期间CAT活力处在高水平是冬季低温所致。滞育蛹的CAT活力明显低于同期的非滞育蛹。本试验结果有助于理解高温能够抑制该虫滞育的发育,而低温则促进了滞育的发育这一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白眉野草螟Agriphila aeneociliella(Eversmann)是近年来小麦上的一种新发害虫,2010年在山东莱州小麦田首次发现(王海英等,2013),2013年在山西晋城、2014年在山东高密、2015年在青岛即墨等地相继发生为害。白眉野草螟1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5月上中旬以老熟幼虫滞育越夏,9月中下旬打破滞育化蛹,成虫羽化产卵,下代幼虫为害秋播小麦(曾娟等,2014),整个世代周期与我国北方冬  相似文献   

19.
桂林地区稻象甲发生情况稻象甲是桂林地区水稻害虫之一。据兴安县病虫测报站饲养观察,一年可发生2代。主要以成虫越冬,少量以幼虫和蛹越冬。越冬场所是禾蔸茎孔、田埂杂草中、树叶下、松土中。越冬成虫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开始迁移到秧田取食。此虫以成虫为...  相似文献   

20.
麦秆蝇的研究(一)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麦秆蝇在内蒙一年发生两代。以幼虫在禾本科宿根杂草中越冬,在中滩地区现己肯定的越冬寄主共有五种,而以披硷草(Clinelymus dahuricus(Turcz.)Nevski)中越冬虫口密度最大。翌年春越冬幼虫化蛹,越冬代成虫于5月下旬至6月初开始盛发,此时是开始药剂防治适期。盛发期的早晚与4月及5月份月平均气温具有强负相关,试以4月1日起至成虫开始盛发前一日止,日平均温度总和至760日度,预测越冬代成虫开始盛发,有相当的准确性。越冬代蛹期平均为15.33天。成虫羽化以上午6至8时最多。羽化后至开始产卵的历时平均为5.35天。每雌虫产卵量平均为11.8粒,最多41粒。产卵期间平均为11.1天,最长22天。越冬代雌成虫寿命平均为16.24天,雄虫为12.28天。越冬代成虫在麦苗上产卵,卵散产,大多产于麦叶正面近基部4毫米范围内。成虫对产卵地位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以第三及第四叶片上着卵最多,成虫喜产卵于具有4至6个叶片(拔节到孕穗期)尤其是拔节期的麦茎上。由于小麦生育期的不同,不仅着卵密度不同,幼虫入茎为害率也有差别,麦茎生育期愈近老熟,着卵愈少,幼虫入茎为害率愈低。第一代卵盛期在6月上、中旬,孵化盛期在6月中、下旬,至6月末己全部孵化。卵期平均为5天。幼虫孵化后从小麦叶基叶鞘与茎间蛀入为害。第一代幼虫于6月下旬后半期开始化蛹,化蛹盛期在7月上旬至7月中旬初期,7月中旬末基本上己全部化蛹,蛹期平均为9.9天。7月下旬为羽化盛期,麦收愈早,麦秆中遗留麦秆蝇蛹愈多,但内蒙西部地区大部分在7月下旬进行麦收,此时第一代成虫已大部羽化飞出,部分转向田间落粒自生麦苗上产卵,大部分第一代成虫转移到附近杂草、糜子、马铃薯、蔬菜或其他茂密的作物田中,除杂草外,未发现卵粒,仅系暂时潜藏处所。第一代成虫在越冬寄主上产卵,卵期平均为6.38天。幼虫孵化后入茎寄生生长发育直至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