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芜湖县是安徽省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较早的县,在成功开展了常规稻机插秧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连续两年进行了机插早稻试验。2006年芜湖县选择本县早稻主栽品种嘉兴8号、浙辐001和S9042开展机插试验,并与传统人工育插秧及直播稻进行产量比较,机插早稻平均单产6997.8kg/hm2,较传统人工育插秧增产240~300kg/hm2,较直播稻增产450~600kg/hm2。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安徽省芜湖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7万hm^2,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难点已集中在秧苗育栽环节。为解决这个难题,芜湖县农机局在安徽省农机局的关心和支持下,从规格化育秧、插秧机选型、机插、机抛、直播、手插等多方面开展了水稻育栽的试验、示范、对比分析,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该县的机械化育栽模式,即规格化育秧 机械化插秧。机械插秧靠软盘育秧技术或双膜育秧技术所培育出带土毯状中小苗进行机械栽插。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水稻机插秧、人工手插秧、旱育抛秧以及直播稻4种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推广科学的种植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今年在灌南县农业综合展示基地进行这4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最终旱育抛秧产量为1.06万kg/hm2,人工插秧产量为1.03万kg/hm2、水稻机插秧产量为0.96万kg/hm2、直播稻产量为0.79万kg/hm2,结果表明水稻在旱育抛秧栽培方式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孝南区是水稻主产区,常年播种面积3.2万hm^2,其中早稻0.47万hm^2、中稻1.8万hm^2、晚稻0.93万hm^2。自2001年以来,我区积极开展水稻机插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06年上半年,我区的机插秧做法与经验在全省进行了交流。目前,全区已拥有各类插秧机31台,其中乘座式10台,手扶式21台;农户自购24台,集体购买5合,区农机局2台。2007年上半年全区实现机械插秧0.16万hm^2,占全年机插计划的81%,其中早稻0.02万hm^2,中稻0.14万hm^2,建立了三大早稻机插试验板块和六大中稻机插示范板块,受益农户2000多户,预计可为农民增收350多万元。在推广实践中,水稻机插工作经历了“四大转变”:  相似文献   

5.
水稻机械化插秧增产的三大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械化插秧比水稻传统人工种植和抛秧亩增稻谷40kg左右,忻城县农机推广站2007年示范推广对比试验表明,早稻机插比人工抛秧亩增稻谷42kg,晚稻机插比人工插秧亩增稻谷38kg.  相似文献   

6.
浏阳市2011年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广工厂化育秧及机插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推广效果.经浏阳市统计局和农调队联合测产,五福堂种植合作社机插陆两优996杂交稻早稻亩产528.93kg,龙港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插湘早仙10号常规稻早稻亩产432kg,机插稻普遍亩增产40kg以上.  相似文献   

7.
水稻机插秧塑料软盘育秧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快实现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扬中市三茅镇在大面积推广水稻机械水直播技术的基础上,从2002年起开展了水稻机插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两年累计推广机插秧133hm^2。2002年全镇机插平均单产达到了9300kg/hm^2以上。实践证明,在机械插秧栽培全过程中,育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软盘育秧是盘式育秧中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具有育秧成本低,生产率高,操作简便易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2012年汝城县被定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省级示范推广项目县,经过近一年的实施,全县新增插秧机45台、水稻播种流水线5套,成立了机插服务队7个,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机插技术人员200余人次,现场演示会25次,确定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基地5个,共完成机插秧面积3347hm2。对比试验统计结果显示,机插秧比人工抛秧每亩一季增产20~65kg,平均增产47kg,每亩平均增收118元。在示范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从行政推动、部门联动、政策拉动、宣传发动、示范带动、服务主动等六个方面着手,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  相似文献   

9.
机插对籼型杂交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籼型杂交水稻组合培两优986为试验材料,采用机械插秧和人工手插种植方式对比,研究机插水稻的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机插的齐穗期比手插晚2d,在分蘖盛期、孕穗期、抽穗扬花期、成熟期机插的单株地上部分干重较手插分别提高了5.98%、32.36%、45.93%、24.52%.机插稻的高峰苗较人工手插出现期偏迟,但机插稻约在播后41d分蘖明显增加,单位面积的分蘖总量也显著提高,群体增长较快.机插稻的成穗率为60.54%,较手插有所降低.机插较手插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机插比手插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增产11.40%和2.73%.  相似文献   

10.
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旨在为改进和研发适合南方丘陵双季稻区的插秧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双季稻区早晚稻进行人工模拟机插行距试验,对比研究不同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8寸较9寸,早稻增产260.50~382.86 kg/hm2,增产率达4.34%~5.98%,晚稻增产252.90~269.68 kg/hm2,增产率达3.90%~4.25%;行距7寸较9寸,早稻增产139.33~271.03 kg/hm2,增产率达2.32%~4.24%,晚稻增产129.32~202.49 kg/hm2,增产率达2.00%~3.19%;3个行距中8寸的产量最高。同时,对现行9寸行距的插秧机进行了改进,研制出8寸行距插秧机,并进行二晚大田机插试验,结果表明8寸行距插秧机比9寸增产181.83 kg/hm2,增产率达2.56%。  相似文献   

11.
<正>一、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重要性(一)武鸣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优势和特点一是机插秧后庄稼整齐规范,通风透光,有效确保后期生长良好,利于形成大穗,较好地实现增产。二是实现节本省工高产。据试验示范统计,武鸣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与手工抛秧相比,机插育秧亩使用秧盘25个,人工抛秧则需45个,机插比人工抛秧节约秧盘10元/亩,人工费节约20元/亩。经测产对比试验,机械插秧比人工抛秧每亩增产51 kg左右。  相似文献   

12.
江都区位于长江中下游,以种植"一稻一麦"为主,其中水稻机插秧面积达3.67万hm2,机插率达80%以上,为了切实解决机插秧育秧难的问题,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于2017年5月20日起对水稻机械化育秧与人工育插秧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传统的人工插秧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生产需求,为保证我国粮食的安全,传统的人工插秧种植模式必须向机械化和轻简化转型。【方法】课题组通过大面积田间示范的方式,以优质晚稻泰优553作为试验材料,比较了3种常见轻简化模式(机插、有序机抛和手抛)下的产量。【结果】有序机抛轻简化模式最佳,示范片整体生长平衡,株高和穗型均匀,结实率高;按照净谷比99%、水分13.5%折算成综合产量,有序机抛示范片测产平均产量为577.6 kg/hm2,较手抛和机插分别增产14.4%和9.8%,增产明显,生育期较手抛和机插约缩短1 d~4 d。【结论】有序机抛轻简化模式具有产量高、生育期短、效益好、适用性强等特点,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钦州市组成技术专家组对灵山县石塘镇、钦北区板城镇等水稻机械化插秧示范点测产验收表明,应用机械化插秧技术比人工插(抛)秧每亩节省100元左右,增产31kg,按今年全市早稻机插秧面积7133hm2计算,全市节约水稻生产成本1070万元,增产稻谷331.7万kg,应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经验,阐述了开展不同水稻品种、不同机插方式、不同育秧方式和不同育插期的农机与农艺融合试验,取得适合机插早稻和连作晚稻的品种合理搭配数据。  相似文献   

16.
培育适龄机插水稻壮秧是机插水稻推广关键环节。秧好半熟稻,培育好适龄机插秧苗更重要。2004-2006年机插水稻推广在丹阳市皇塘镇取得了快速发展。2006年,全镇80台插秧机机插水稻面积达0.08万hm~2,平均产量657kg/667m~2,分别比早育稀植、旱直播、水育手插稻增32、41、99kg/667m~2。该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湖北省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并因地制宜在部分地区开展中稻机械直播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湖北省共完成水稻机插面积1260.1万亩,比2014年增加51.1万亩,机插水平37.1%。本文结合对京山、天门等26个水稻主产县(市、区)的水稻播栽机械化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从机械保有量、机械插秧水平、插秧机使用效率以及人工插秧情况  相似文献   

18.
杂交稻制种母本机械育插秧代替人工育插秧作业试验结果表明,机械插秧与人工插秧相比,中浙优8号的母本播始历期延长2 d,单位面积基本苗及最高苗、有效穗有提高,成穗率、异交结实率稍低,制种产量略高。在试验基础上开展母本机插示范推广,采取了制定机插母本播差期、壮秧培育、大田整地、肥水管理等方法和措施,取得节约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评价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实施效果,邵东县农机局分别于7月、9月邀请县农业局的相关技术人员组成水稻测产调查组,对邵东县黄陂桥乡楠木村的早稻、两市街道办事处云山村的中稻机插秧与手插秧测产示范田进行实测产验收。经测算,机插田相比手插田早、中稻平均亩增产分别为36.7kg、46.2kg,增幅为7.95%、7.7%,增收95元、120元,节本260元以上。据此推算,全县机插秧早、中稻可  相似文献   

20.
目前,衡东县水稻栽插主要有抛秧、直播、机插和人工手插4种方式。机械化插秧在衡东还处于示范推广阶段。从近两年的实践情况看,其难点、重点不是“机插”.而是“育秧”。育秧是机插秧成败的关键,育秧质量直接影响机插秧效果。2008年开始,衡东被列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总结了一套适合我县早、中、晚稻大面积推广的最佳育秧方案——双膜泥浆育秧技术。此技术操作既简便又省时省力.2009年全县机插早稻秧近200hm^2(3000亩),全部采用双膜泥浆育秧技术,受到农户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