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贵州药用植物野生金线莲资源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利用贵州珍贵药用植物野生金线莲资源,通过实地踏勘与查阅资料相结合,对贵州药用金线莲野生资源进行了调查、生境观察分析、标本采集、活体保存、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观察记录以及分类鉴定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贵州药用金线莲主要有2种,金线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与台湾银线兰(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yata),主要种类是金线兰,台湾银线兰(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yata)为贵州兰科植物地理分布新纪录种.金线兰与台湾银线兰的野生资源量均稀少,处于濒危状态.  相似文献   

2.
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ii素有“药王”、“神草”等美称,作为新兴的抗癌中药驰名全国。本实验对不同来源的金线莲进行芦丁、总氨基酸、总有机酸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芦丁总平均含量极低,实验组省平均水平为广西(J11)>福建(J1 - J5)>台湾(J6 - J8),又以广西平乐的金线莲(J11)为佳;2)总氨基酸含量栽培种(J1 - J8、J11)均值高于野生种(J9、J10),综合实验组各省表现为台湾(J6 - J8)>福建(J1 - J5)>浙江(J9、J10)>广西(J11),台湾桃园的金线莲(J8)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几个样品;3)总有机酸含量台湾各来源(J6 - J8)依次高于广西(J11)和福建(J1 - J5),其中台湾桃园的(J8)含量最高。由上述结论得各来源中,台湾桃园的金线莲(J8)种质最为优良。本实验选择该来源种为组织培养材料,摸索其离体培养的最适条件,结果为:含1个茎节长0.8cm,形态学下端长于上端的茎段与1.5mg/L 6-BA + 0.5mg/L NAA的激素配比处理培养基为各自最佳处理条件,两者结合诱导成功率最高,可达91.7%。从而为珍稀药用植物金线莲优良种质的筛选培育和快繁保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龚秀会  许敏  董鸿竹  林章彩  张颖君  赵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30-17531,17607
[目的]比较不同基原金线莲植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LC-MS联用技术对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台湾金线莲(A.formosanus)组培植株和福建金线莲林下种植植株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应用硫酸-蒽酮法和分光光度法对金线莲主要活性成分(金线莲多糖、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福建金线莲(A.roxburghii)、台湾金线莲(4.formosanus)组培植株和福建金线莲林下种植植株3个金线莲样品(HNJ201001、HNJ201002和HNJ201003)中金线莲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6.175%、19.636%和10.939%;3个金线莲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0.722%、0.895%和0.984%.[结论]3个样品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非常相似,其中总黄酮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与文献报道的野生金线莲相当或略高,而组培金线莲样品中的多糖则远高于文献报道的野生金线莲样品.  相似文献   

4.
不同来源金线莲生长与品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福建、云南、台湾和巴西来源金线莲的生长与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金线莲生长情况来源地优劣顺序:台湾福建巴西云南;多糖含量:福建(台湾)巴西云南;总黄酮含量:福建云南(台湾)巴西;总生物碱含量:云南(巴西)福建台湾;氨基酸含量:云南巴西(台湾)福建。金线莲产量与茎粗和叶片数呈显著正相关,生物碱含量与茎粗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金线莲中总黄酮含量差异。[方法]用微波萃取法对台湾、福建金线莲进行提取;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两处来源的金线莲总黄酮含量有差异,台湾的总黄酮含量较高,福建的总黄酮含量较低。[结论]台湾金线莲总黄酮含量比福建金线莲高,该研究结果对保证金线莲的质量和提高金线莲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不同基质覆盖料对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质覆盖料对金线莲株移栽成活率、株高、茎粗、叶片数、基质保水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栽培基质覆盖料对金线莲成活率、保水量及长势都有影响。台湾金线莲对环境的适应度要强于福建金线莲;覆盖砂石处理的金线莲长势和保水量较好,但叶片数与其他处理无明显差异。[结论]人工栽培台湾金线莲成活率较高、品相较好,基质覆盖料最好以砂石为主。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以台湾金线莲(A.formosanus Hayata)为试验材料,分别采取光照强度为10μmol·m-2·s-1、30μmol·m-2·s-1、60μmol·m-2·s-1、90μmol·m-2·s-1进行处理,观测不同光照强度对台湾金线莲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L10光强条件下,台湾金线莲能够积累更多的总黄酮;L30光强条件下,最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L60光强条件下,可诱导台湾金线莲产生次生代谢产物异鼠李素。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基质对金线莲生长和生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台湾金线莲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台湾金线莲生长和生物产量的影响,以筛选适合金线莲生长的最优栽培基质.结果表明,金线莲茎生长和生物产量受栽培基质影响较大,且对鲜重的影响大于干重,其中以25%粗松树皮+75%进口泥炭土为栽培基质的金线莲生长最好,其生物产量高、茎粗长、节数多、根长且较多、叶片较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金线莲干重与鲜重呈极显著的高度正相关,金线莲茎长、茎径、根长与生物产量关系极密切,通过选择合适栽培基质,能同时增加金线莲茎长、茎径和根长,提高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金线莲辣椒红素/玉红素合成酶(capsanthin/capsorubin synthase,CCS)编码基因并分析其功能。【方法】在金线莲转录组测序数据基础上,同源克隆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和台湾金线莲(Anoectochilus formasanus)的CCS基因编码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特性分析。【结果】福建金线莲ArCCS基因的ORF长1 461 bp,编码486个氨基酸。台湾金线莲AfCCS基因的ORF长1 458 bp,编码485个氨基酸。ArCCS与AfCCS蛋白序列相似度为97%,均定位于叶绿体,二者理化性质和三级结构高度相似。ArCCS和AfCCS基因的表达显著受盐胁迫和不同光质的诱导或抑制。AfCCS基因在根中低表达,在茎中高表达,而ArCCS基因的表达无组织特异性。【结论】成功克隆到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的CCS基因,二者的表达受到环境因素的显著诱导。  相似文献   

10.
以苯酚-硫酸法检测金线莲多糖含量,研究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不同培养阶段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为适时采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两种金线莲从生根壮苗培养阶段到大棚移栽培植阶段的多糖含量呈现"双峰"曲线变化;生根壮苗培养阶段,两种金线莲培养5个月的多糖含量均达最大值;大棚移栽培植阶段,两种金线莲前3个月多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3个月后多糖含量开始出现增长。可见,生产上若不考虑大棚移栽,应选择生根培养5个月的金线莲;若需移栽,培植时间时间应多于3个月。  相似文献   

11.
台湾金线莲组培生根苗栽培基质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台湾金线莲组培生根苗栽培基质的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其生长的最优配方,为台湾金线莲短期人工栽培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台湾金线莲的最优基质与辅助材料分别为泥炭土与树皮。  相似文献   

12.
金线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野生资源已逐渐枯竭,人工栽培能为金线莲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充足的材料。从金线莲的人工繁殖、金线莲组培茎段和顶芽外植体选取、外植体消毒、培养基(基本、诱导、生根)选择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分析了金线莲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今后金线莲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以苯酚—硫酸法检测金线莲多糖的含量,研究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不同培养阶段多糖含量的变化,为适时采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两种金线莲从培养室生根壮苗培养阶段到大棚移栽培植阶段的多糖含量呈“双峰曲线”的变化趋势;生根壮苗培养阶段,两种金线莲培养5个月的多糖含量均达最大值;大棚移栽培植阶段,两种金线莲前3个月的多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3个月后多糖含量开始增长.可见,生产上若不考虑大棚移栽,应在生根壮苗培养5个月时进行采收;若需移栽,培植时间应多于3个月.  相似文献   

14.
台湾金线莲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台湾金线莲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进行研究。[方法]以台湾金线莲的无菌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外植体和培养基、不同激素组合和浓度、不同接种密度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诱导台湾金线莲的最适外植体为基部茎段外植体,最佳培养基为MS培养基,最佳激素组合为2.0 mg/L 6-BA+1.0 mg/L NAA,最佳接种密度为每瓶8~10个外植体。[结论]该研究为实现台湾金线莲的工厂化育苗和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金线莲叶片气孔与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金线莲的光合特性,以福建、广西、台湾金线莲为试材,观察气孔特征,测定分析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参数,结果表明:在自然光下,金线莲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V"形,中午13:00光合速率最低,在早晚光强较低时有光合积累,光合"午休"现象明显;不同种间金线莲气孔特性、光合特性及光合色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台湾金线莲光合色素含量最高,有效光合时间较长;福建金线莲和广西金线莲的光合特性相似,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金线莲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线莲(Anoectochilusroxburghii(Wall.)Lindl)是兰科开唇植物花叶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金线兰、金蚕、金不换、药虎等,因其叶脉呈金黄色而得名。金线莲分布于热带亚洲,一般野生于高山阔叶林或竹林下。我国有6个种,产于台湾、福建、海南、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广西的上思、防城、龙州、桂平等市县也有分布。金线莲叶脉呈金黄色美丽条纹,具有观赏价值,是室内观叶珍品。此外,金线莲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平肝祛伤、除湿凉血等功效。市场上的金线莲供不应求,价格也居高不下,在台湾,金线莲鲜草的公斤价格折合人民币150元以上。由于…  相似文献   

17.
在金线莲粉末中掺入同科台湾银线莲或斑叶兰、血叶兰粉末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金线莲药材的药效和市场秩序,寻找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来鉴别掺假金线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传统鉴别方法特征提取自适应性的不足以及卷积神经网模型结构复杂、超参数难以调节的难点,本文提出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掺假金线莲鉴别模型,并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优化卷积神...  相似文献   

18.
台湾金线莲(Anoectochilus formosanus)快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台湾金线莲(Anoectochilus formosanus)为研究材料,系统地研究了丛生芽的诱导和繁殖、生根壮苗培养以及驯化移栽等方面,旨在探索台湾金线莲快繁的最佳途径并构建其快繁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和繁殖的最佳配方是MS+TDZ0.1mg/L+椰乳5%+蔗糖3%;生根壮苗的最佳配方是MS+BA0.1mg/L+IBA0.5mg/L+2g/L;驯化移栽期间的最佳基质是水草,最佳营养液为H2.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基质和光照强度对金线莲成活率的影响,以福建红霞金线莲组培苗为试验材料,按月测定13种不同基质上金线莲的成活率;以5个品种金线莲组培苗为实验材料,设置3种不同光照强度条件,按月测定各光照强度下各品种金线莲的成活率。结果表明:基质试验中,绝大多数实验组30 d金线莲成活率处于较高水平,30 d后死亡加速,移栽120 d后,以泥炭土:椰糠(1:1)为栽培基质的金线莲成活率最高,为64.44%;光照实验中,3层遮光网(透光率1.56%,1.6 klx)条件下,随月份增加各品种金线莲成活率较为平稳,成活率显著高于1层和2层遮光网下的金线莲。福建圆叶金线莲品种成活率表现良好,在各光照强度下移栽120 d,其成活率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特征融合和LightGBM的金线莲品系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线莲是中国珍稀中草药,不同品系的金线莲具有细微的形态差异和显著的药效差异.针对金线莲的单一特征贡献能力不足以及传统分类器泛化能力不佳的问题,提出使用形状、颜色和纹理特征对金线莲叶片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与融合,再使用表现性能更优的LightGBM(轻量级梯度提升机)构建分类器,以提高金线莲识别正确率.LightGBM具有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