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集安市农田种参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山地砍树种参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尤其是集安市上水源区、两江九河沿岸及公路沿线视野内严禁砍树种参。为此,农田栽参已被集安市委、市政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集安人参研究所早在1980年就开始了农田栽参的研究,二十几年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全市累计发展农田种参一千多亩,目前尚有在植面积300余亩。  相似文献   

2.
农田地人参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田栽参是我国参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田栽参成功与否与选地、土壤改良、种子处理、播种复盖、田间管理及棚式等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把握好以上几项技术环节农田栽参是完全可行的。例如:集安人参研究所推广的复式棚种参技术、集安大地参业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是参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条件,如果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人参的发展就失去后劲和依托。吉林省人参栽培仍采用伐林栽参和参后还林的方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综合效益并不高。建议积极发展农田栽参、参粮轮作和林下育参,开辟参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田栽参土壤改良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是我国传统中药,被称为"百草之王",自古以来在中医中被广泛使用,在吉林省中药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伐林栽参的栽培模式被国家禁止后,农田栽参成为人参产业发展的主要生产模式。文章对农田栽参中土壤改良技术进行了概述,讨论了物理消毒、化学消毒、施肥改土、绿肥回田的措施对参地的改善作用,文章对农田栽参模式的推广具有指导意义,为人参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人参土壤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人参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土壤改良技术进行综述,从传统的伐林栽参、农田栽参、林下参栽培等方面阐述了人参土壤在改良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对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白浆土农田地种植人参土壤改良培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田土种参是参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势在必行。靖宇县人参种植历史悠久,是吉林长白山人参的重点产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毁林栽参模式已得到有效遏制,为保证参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人员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不断加大农田土种参的研发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今农田土栽培人参已取得成功,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土壤是人参赖以生长的物质基础,人参对土壤条件要求非常严格,适宜种参土壤要求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7.
农田栽参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一直沿用毁林开地来种植人参 ,每年约有 6万亩林地被伐 ,用来栽培人参。人参忌连作 ,砍伐森林面积不断增加 ,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变干 ,气候干燥 ,严重破坏生态平衡。日本、韩国等国早已认识到这一点 ,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采取农田栽参。由于农田栽参便于实行园田化、机械化、水利化和管理科学化的管理 ,因此增强了战胜自然的能力。为人参生长发育创造最适宜的条件 ,是获得高产的首要因素。随着我国禁止毁林栽参政策的实行 ,农田栽参将是我国参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 施肥改土农田栽参应当选择土质比较肥沃 ,有机质含量高 ,质地疏松 ,湿度…  相似文献   

8.
老参地农田地连续栽参中试扩繁土壤处理操作规程细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老参地(参后地)、农田地连续栽培人参、西洋参项目是吉林人参研究院最新科研成果,2003年12月通过省级技术鉴定,2004年1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为更好的推广使用该项目,现将中试扩繁土壤处理操作规程细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深化我国参业生产和管理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毁林栽参所带来的副作用,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建立农田栽参、林下种参两条腿走路的人参栽培生产制度,健全人参政策法规,促进人参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简讯     
《人参研究》2012,24(1):17-17
2011年9月23日.吉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集安人参研究所和集安大地参业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农田人参综合栽培技术研究及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了鉴定。专家组通过现场实地考察,听取课题组的汇报,审阅相关资料,经咨询和讨论,形成以下鉴定意见:1、该项目试验设计合理,资料齐全,数据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11.
参业 ,是集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也是农民增收、财政增强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 ,长期以来 ,我国的参业生产是以砍树为主的栽参模式 ,可以说是以牺牲生态平衡为代价的。所以 ,在如何保护好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搞好集安参业生产 ,是参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集安市委、市政府早在 1 999年《关于参业发展的意见》中就明确了我市参业发展要坚持“逐步压缩园参面积、适度发展西洋参、大力发展山参”的方针 ,实施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巩固参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同时 ,安排部署科研部门积极开展农田栽参、老参地再利用等试验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战略角度论述了长白山区西洋参农田土种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指出长白山区的参业种植要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全局去考虑,农田土种植西洋参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郑殿家 《人参研究》2009,21(4):48-48
为了解决参林矛盾,改变传统的伐林栽参模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我市参业的可持续发展,集安人参研究所于2004年在阳岔村建立了“农田栽参试验示范基地”。几年来,在市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下,在省内知名专家的指导下,经所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我市的参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人参农田育苗技术的主要环节——土、水、光、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研究,并在大面积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为农田栽参特别是年降水量较少的地区栽培人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西洋参原产于北美洲加拿大蒙特利尔、魁北克和美国东部。原产地栽培西洋参大多不施用有机肥,主要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我国传统栽培人参中,也多不实行施肥的方法,认为施肥会烧须和烂根。而大多采用新开垦林地“伐林栽参”,伐林参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结构好肥力强,但是不利于生态平衡。目前,农田栽参是参业发展的方向。几乎任何良好的土壤,通过适宜的处理都能满足西洋参的生长。天津地区从1989年开始引种栽培,目前农田土栽培西洋参已获成功,有必要分析土壤理化性状,以便为高产栽培西洋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春小麦一大豆两茬保护性耕作技术,即在春小麦收获后,选择种植生育期较短的大豆,是一种减少农田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该技术有效地将农业机械化和资源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土地复种指数,减少劳动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  相似文献   

17.
农田种参的选地培肥与农残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农田种参在选地、休闲、培肥、降解农残、调节pH值等环节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环境、营养条件三个方面对农田老参地土壤进行改良。方法研究该土壤改良技术对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四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生态改良处理组土壤脲酶活性提高37.48%~74.99%,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9.16%~22.90%,蔗糖酶活性提高16.00%~101.31%,磷酸酶活性提高1.24%~74.38%。结论该生态改良技术可明显提高土壤酶活性,对农田老参地土壤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人参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 ,有农田栽参、山地栽参、林下种参等。最近一个时期在社会上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人参种植方式 ,就是在大缸里种植人参 ,即缸参。  目前对种植缸参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本文对缸参的栽培管理、费用等问题 ,作了具体的调查 ,为广大群众种植缸参提供初步的技术资料。我们于 2 0 0 0年 7月 2 6日~ 7月 2 9日对吉林省集安市财源镇、通化县和辽宁省新宾县、宽甸县、桓仁县等地的缸参种植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现就对种植缸参的调查和观察结果做一初步报道。1 缸参分布地区 ,数量及生长情况据调查 ,缸参主要分布以下几个地…  相似文献   

20.
人参叶面喷施喷得宝可以提高人参籽的产量,提高幅度为51.89%,而且人参籽成熟一致,无吊干籽。可以促进人参茁壮成长,提高人参产量达32.3%,3等参以上比率提高11%。在人参展叶期追施肥料供应减少的情况下,喷施喷得宝效果更加理想。为人参提高产量和质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