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田间试验的条件下研究了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规律.结果表明,苏丹草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长进程不断增加,出苗后39~62 d,干物质量增加最快,占干物质总量的35.4%,日积累量也最大,为335.59 kg/(hm2·d).试验条件下,苏丹草鲜草产量为190.00 t/hm2,需吸收N 489.9、P2O5 122.4、K2O 585.3、Ca 106.6、Mg 38.3 kg,N:P2O5:K2O:Ca:Mg为1:0.25:1.19:0.22:0.08;需吸收Fe 6 364.6、Mn 1 383.9、Cu 236.2、Zn 1 498.0 g,N:Fe:Mn:Cu:Zn为1 000:13.0:2.8:0.5:3.1.养分吸收量和比例可作为苏丹草合理施肥依据.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苏丹草产草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研究施肥措施对苏丹草产草量以及对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施肥能显著提高产草量,比习惯施肥增产28.2%,比对照区增产150.0%。各处理的干物质日积累量均在出苗后第38~62d达最大值,分别为335.6、322.9和213.8 kg/hm2/d。在试验条件下,每生产1t苏丹草鲜草,推荐施肥需吸收N 2.59 kg、P2O50.65 kg和K2O 3.13 kg,其N:P2O5:K2O=1:0.25:1.21;习惯施肥需吸收N 2.56 kg、P2O50.76 kg和K2O 3.30 kg,其N:P2O5:K2O=1:0.30:1.29;对照区需吸收N 2.39 kg、P2O50.98 kg和K2O 3.06 kg,其N:P2O5:K2O=1:0.41:1.28。  相似文献   

3.
于2007-2009年分别在每年的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对MT 1象草新品系(Pennisetum purpureum cv.MT 1)和Mott象草(P.purpureum cv.Mott)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对MT 1象草新品系和Mott象草的各构件生物量、株丛产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MT 1株高和丛径极显著高于Mott(P<0.01);Mott分蘖数高于MT 1;MT 1叶生物量(营养生长期)、枯叶生物量、茎秆生物量、花序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均极显著高于Mott;Mott叶茎比极显著高于MT 1。MT 1株丛产量高于Mott,在营养生长期,MT 1株丛产量是Mott的1.42~1.84倍;在生殖生长期,MT 1株丛产量是Mott的1.07~1.87倍。MT 1和Mott象草的年生物产量分别为31 246.50~48 838.60和18 201.70~36 306.60 kg·hm-2。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地区常见的3种草坪草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内分析相结合,对3种冷季型草坪草年季间生长变化规律,营养元素N、P、K养分吸收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种草坪草中高羊茅的年生长量最大,草地早熟禾和多年生黑麦草,二者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高羊茅。3种草坪草组织中N、P、K营养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整个生长季变化趋势相近,且变幅相对较小。N和K养分含量较高,变幅较小,P养分含量较低,变幅较大,养分含量的变化与草坪草生长变化不完全同步。而N、P、K养分每年带出量变化趋势与生长量的变化相近,即多年生黑麦草和高羊茅为"高-低-高"型,以夏季带出量较低;P养分带出量变化不大。3种草坪草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地上部分生长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高羊茅地下生物量最高,草地早熟禾次之,多年生黑麦草最少;3草种分布都是以0~10 cm层占主导地位。草地早熟禾在0~10 cm层的根系分布较多,而在10~20 cm层和20~30 cm层多年生黑麦草和高羊茅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5.
王草和象草在云南省亚热带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王草和象草在云南省亚热带地区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在产量和养分的季节变化动态上有一定差异,在早期生长速度,再生性,年总产量和抗寒性等方面差异较小,多次刈割利用时,两者均表现出再生性好,饲草产量高的特点,其鲜草,干物质和粗蛋白的年总产,象草平均为298t/hm^2,53.7t/hm^2和4.18t/hm^2,王草为276t/hm^2,58.2t/hm^2和4.30t/hm^2,种植利用时两者可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6.
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研究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区,利用全局莫兰指数、克里格插值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0~50 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布均为中等程度变异,在空间分布上均具有集聚分布特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在水平空间分布上从草甸草原向荒漠草原呈现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年均气温是影响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的共同主要因子;11种影响因子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相互作用基本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协同增强作用。本研究表明影响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文西  鲁剑巍  杨娟 《草业学报》2009,18(3):165-170
连续2个轮作周期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度下不同施肥措施对饲草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NPK)显著提高了苏丹草、黑麦草产量,2005/2006年度2季饲草鲜产总量为1 690.0 g/盆,分别比不施氮(PK)、不施磷(NK)、不施钾(NP)处理增产700.7%,426.4%和15.9%;2006/2007年度,2季饲草鲜产总量为2 091.3 g/盆,分别比不施氮、不施磷、不施钾处理增产1 256.9%,384.5%和4.4%。氮磷钾肥配施明显促进饲草的养分吸收,2005/2006年度与2006/2007年度饲草氮(N)、磷(P2O5)、钾(K2O)总吸收量分别为6.36,1.83,13.91 g/盆和4.91,2.31,7.64 g/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轮作体系中,NPK处理的氮、磷、钾肥利用率2个年度分别为59.4%,33.9%,96.0%和47.4%,39.8%,43.1%,肥料累积利用率分别达53.4%,36.8%和69.5%。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食叶草根系应对盐碱胁迫表现的形态适应策略,采用剖面法对新疆石河子垦区盐碱地食叶草进行根系剖面采集,分析不同时期食叶草根系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探究食叶草根系形态分布及对盐碱环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食叶草根系显著降低了根系周围土壤电导率,与根长、根生物量增加显著正相关。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根长、根生物量、根体积等指标呈现下降趋势,7-10月,0~20 cm土层根系生长最快,根体积增加了71.26%。水平距离上,25~35 cm内根系较5~25 cm生长缓慢,密集程度低,从而规避高盐区域并提高营养吸收能力。细根(d≤2 mm)是食叶草根长增加的主要体现,占总根长90%以上。食叶草根系在盐碱地中形成了抵抗胁迫并增强自身抗逆性的形态适应策略,主要表现为根系快速向深层拓展,距植株水平距离0~15 cm内侧根密集且快速增加。研究结果为干旱区盐碱地治理过程耐盐植物管理与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象草种茎为材料,利用10、20和3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种茎,筛选适宜诱变剂量并研究其表型性状变异和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为象草辐射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后的植株有矮化的趋势,其中分蘖数、茎节数和叶长对辐射最敏感,容易发生变异;在所有诱变系材料中,F30-39和F30-41聚为一类,与对照材料差异最大,是显著矮小化的植株。30 Gy诱变系与未辐射的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793~0.9655,平均为0.8276,而差异位点数在4~66个,平均为19.3个,两项指标均大于10和20 Gy诱变系群体。综合考虑辐射后植株存活率与遗传变异结果,选定30 Gy为最适宜的象草种茎辐射诱变剂量。  相似文献   

10.
11.
云南德宏象草与王草的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宏象草和王草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测比较,结果表明:德宏象草种子实生苗生长速度快,其自然扩展蔓延途径主要依靠种子繁殖进行;德宏象草的干物质产量、主要营养成分均极显著高于王草(P〈0.01),但德宏象草的生长高度、分蘖数均低于王草;德宏象草幼茎(直径〈3cm)的再生能力极显著高于王草幼茎的再生能力(P〈0.01),而德宏象草主茎(直径〉3cm)的再生能力极显著低于王草主茎的再生能力(P〈0.01);德宏象草最适刈割留茬高度为10cm,利用高度应控制在1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德宏象草和王草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测比较,结果表明:德宏象草种子实生苗生长速度快,其自然扩展蔓延途径主要依靠种子繁殖进行;德宏象草的干物质产量、主要营养成分均极显著高于王草(P<0.01),但德宏象草的生长高度、分蘖数均低于王草;德宏象草幼茎(直径<3cm)的再生能力极显著高于王草幼茎的再生能力(P<0.01),而德宏象草主茎(直径>3cm)的再生能力极显著低于王草主茎的再生能力(P<0.01);德宏象草最适刈割留茬高度为10cm,利用高度应控制在1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3.
对养殖场内施用奶牛粪的象草地土壤和未施用粪便的胡枝子园土壤选点采样,测定四个季节土壤样品的相关指标,探讨施用牛粪对象草地土壤质量的影响,并对奶牛场土壤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象草地的氮、磷负荷量低于土壤氮、磷负荷量警戒值。四个季节(除春季锌的含量和夏季全磷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外)施用牛粪的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铜、锌等指标含量均显著的高于未施肥的区域(P〈0.05),四个季节(除冬季全磷和锌含量无显著差异外)距离粪便堆积中心较近的未施肥区域的土壤各指标的含量均显著的高于距离较远的未施肥区域(P〈0.05)。四个季节施用牛粪的象草地土壤铜、锌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为清洁水平。研究结果为评估奶牛养殖场环境污染风险及与牧草结合的奶牛养殖模式的合理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牧草的营养价值研究及其在反刍家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牧草的基本营养价值特性,综合了近年来人们对反刍家畜利用牧草及提高牧草营养价值的生物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为解析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适应低磷胁迫机理,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分析了不同磷源处理对象草生长的影响,并利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从象草中克隆了3个可能参与ATP利用的PA P基因.结果表明,在腺嘌呤核...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甘南州临潭县青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与根腐病的关系,以临潭县10个青稞主产区为研究对象,调查根腐病发生情况,同时采集健株和病株根际土壤,研究其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对根腐病的影响。结果表明,10个地区青稞根腐病田间发病率5%~20%。青稞根际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与发病呈正相关,而铵态氮和硝态氮呈负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与发病呈负相关,而纤维素酶呈正相关。发病青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 > 放线菌 > 真菌,土壤细菌和放线菌与发病呈负相关,而真菌呈正相关。青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对根腐病的影响较小,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盐碱地湖南稷子(Echinochloa frumentacea)高效生产的最佳施氮种类和施氮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在湖南稷子拔节期设置不施肥(CK)、尿素和硫酸铵(N1,N2)轻施肥(F1:50 kg·hm-2)、中施肥(F2:100 kg·hm-2)、重施肥处理(F3:150 kg·hm-2),研究不同氮肥和施氮水平下湖南稷子田间农艺性状、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变化,探讨盐碱地湖南稷子实现高效生产的适宜氮肥和施氮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量为F2和F3时能够显著提高盐碱地湖南稷子产量及氮磷钾吸收量(P<0.05),植株不同部位氮含量上升,施氮量F3时能够显著提高氮肥利用效率(P<0.05),且同一施氮量下追施硫酸铵后湖南稷子产量、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均高于尿素。综上所述,氮肥追施量在150 kg·hm-2时,有利于盐碱地湖南稷子的产量的提升和养分的吸收,且同一条件下追施硫酸铵较追施尿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紫花苜蓿和短花针茅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陕北农牧交错带人工草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天然草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为对象,采用根钻法调查两个草种的根系垂直分布以及刈割后苜蓿根系变化特征,并通过定位观测研究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和短花针茅根系密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而且均以直径小于等于1 mm的须根为主;0~50 cm土层紫花苜蓿和短花针茅根系量分别占0~100 cm剖面总量的67%和84%。紫花苜蓿和短花针茅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消耗特征吻合。生长旺盛期苜蓿大量消耗0~140 cm土层土壤水分,5-9月平均有效土壤储水不足10 mm;生长季末深层(140~280 cm)土壤储水也逐渐降低,约为裸地储水量的50%。短花针茅0~280cm剖面土壤水分状况明显好于苜蓿地,比苜蓿地多储水100 mm左右;主要消耗浅层(0~50 cm)土壤水分,深层水分利用较少。  相似文献   

19.
科举制度自隋、唐确立和完善。它顺应时代潮流,是统治阶级与社会各阶层人士上下呼应、协力而为的结果。科举制度不重门第谱牒,依靠严格的考试制度拔擢人才,使得以“举荐制”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下产生的“魏晋风度”丧失生存土壤。  相似文献   

20.
将20头平均起始体重为223.8±11.5 kg的三元杂交肉牛(本地黄牛×西门塔尔×夏洛来)分成5组进行鲜矮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补充不同比例米糠和棉粕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不添加补充料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0.33 kg,极显著低于(P<0.01)其它各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当肉牛采食矮象草并每天每千克体重同时补充米糠和棉粕各5 g时,其平均日增重最高,为0.8 kg;每天每千克体重补充米糠和棉粕各2.5 g,肉牛每千克增重成本最低(7.30元),补充料的蛋白质添加量是影响矮象草饲喂价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