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悦 《农业考古》2002,(4):11-14
中国是茶的故乡 ,也是茶艺的故乡。 2 0 0 1年 1 2月 ,《茶的世界》发行人崔锡焕先生来南昌市与我恳谈 ,希望了解中国茶艺的发展轨迹、现实状况和未来展望。这一话题 ,也是韩国和海外许多爱茶人迫切希望了解的。故借这次中韩茶文化交流会的机会 ,特撰此专文。中华民族发现和利用茶叶 ,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而中国茶艺的滥觞 ,起码也有两千多年的岁月。西汉辞赋家王褒在《僮约》中就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之句 ,透露出当时家僮必须承担去集市买茶、煮茶和洗涤茶具的杂役 ,并且已有专门的饮茶器具。东晋杜育作的《赋》 ,描写了煮茶用…  相似文献   

2.
周洁琳 《农业考古》2000,(4):111-112
一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风尚进入人们的生活,演变为一种品茗的艺术程式,就是我们常说的茶艺。“茶艺”这一名称,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台湾茶艺界,为了有别于日本的“茶道”而提出来的。因此,认识中国茶艺意象特征,理解茶艺审美情趣,有助于当前中国茶艺的发展与推动,有利于茶文化理论研究的提高。“茶艺”的含义,用台湾范增平先生的话说:“茶艺包括两个方面,科学和人文的。也就是,一、技艺,科学地泡好一壶茶的技术;二、艺术,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台湾茶文化论》)通俗的说,就是茶艺内涵包含二个方面:物质与精神。…  相似文献   

3.
我是个文化人,供职于福建省安溪县文化馆。1996年5月,响应县委、县政府鼓励机关干部离岗办实业的号召,只身来到广东惠州创办集茶艺、品尝和销售为一体的茗山茶艺馆。四年多来,先后在广东惠州、惠来、福建泉州办起了四家连锁企业,以高品位的茶文化装修格调,高质量的名茶产品,高文明的茶艺服务,高规格的文化交流,逐步形成“茗山茶艺”的特色与风格,探索出一条文化与商业相结合的传播茶文化、促销安溪茶的经营之路。弘扬茶文化必须有载体,办好茶艺馆把品尝与促销有机结合起来,是推动茶文化传播和扩大名牌优质茶叶销售的有效途径我…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佛学茶艺队礼佛茶演示解说词山西省忻州地区茶文化研究学会李亚民,薄良玉女士们、先生们:我们今天为您奉献的是五台山佛学茶艺队演示的“礼佛茶”茶艺,希望您能以平和、宁静的心情来领略。佛茶作为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别具风采。佛茶茶艺作...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为纪念陆羽《茶经》问世1220周年,澳门茶艺界在今年4月15至24日,于 于花城公园举办了一系列茶文化活动。其内容包括: 《茶经、茶书、茶具展》:展出《茶经》各种版本、陆羽生平简介、各种茶文化书刊、历代茶具。时间从4月15日至4月24日。 “茶缘茶会”暨茶艺示范:来自澳门、台湾、香港、广州、珠海五地的茶艺爱好者,举行露天茶会。时间为4月15日下午3时开始。 陆羽《茶经》专题讲座:由台湾茶文化专家范增平和香港茶艺专家叶惠民两位教授主讲“《茶经》对中国及世界茶文化的影响”、“《茶经》对中国茶…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韩茶文化团体双方协议 ,由中国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和韩国佛教春秋社、《茶的世界》社联合主办的中韩第二次茶文化交流会于 2 0 0 2年 12月 2 3日借湖州宾馆举行。出席会议的有 :中国方面为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 2 6人 ;韩国方面为 16人。茶文化交流会由中韩茶文化团体主要负责人董淑铎、崔锡焕、释圣哲联袂主持。上午进行茶道、茶艺交流。中国方面由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禅茶研究室慈云寺悟道法师等 3人表演“禅茶一味”茶艺 ,王绿英等 2人表演“湖州三道茶”茶艺 ;韩国方面由教育院嘉艺苑成员表演“天地五方茶”茶道。 7位中青年妇…  相似文献   

7.
《茶艺学》是范增平先生“茶文化业书”系列之一,他将二十年对茶的研究,为天下人开辟一条既拥有理想,又不失去现实生活之路的“茶文化丛书”。《茶艺学》可以教人过得既有意义又从容愉悦的生活,不只是喜欢品茶的雅士该读,想开设茶艺馆的人更该要读,尤其讲授茶艺的人可以将这本书作为教科书。我是好饮茶之老人,但我并不能称为是品茶的雅士。我为自己的休闲生活找好活动,于是,我就仔细的选书读,自然地,《茶艺学》最合我的要求了。我认真地读,印证我平日虽嗜茶如命,但在茶知识方面实在是很浅薄,只凭着对幼年时父母薰染而有的“茶…  相似文献   

8.
论当前茶艺表演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 .茶艺溯源自从 2 0世纪七十年代台湾的茶人们提出“茶艺”这个概念以后 ,2 0多年来已被海峡两岸的广大茶文化界人士所接受 ,在大陆各地的街头巷尾到处都可看到“茶艺馆”的招牌 ,在各种大小茶文化盛会及茶艺馆中 ,“茶艺表演”也往往成为重要节目。在各种视听媒体中 ,“茶艺”也是一个出现率较高的名词 ,并已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应该说 ,“茶艺”一词的创造和“茶艺馆”业的形成 ,是台湾茶艺界对祖国茶文化事业的重要贡献之一。依我之见 ,从中华茶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来考察 ,“茶艺”一词的出现 ,则具有更高的学术意义。众所周知 ,早…  相似文献   

9.
谈谈茶艺     
林志宏 《农业考古》2001,(2):234-235
近年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都纷纷开设了茶艺馆 ,我国各大城市更不在话下了。本澳门近日也有爱茶人士举办茶艺讲座 ,并作示范表演 ,爱茶人士闻风而至 ,把展场挤得水泄不通 ,这说明茶艺很受欢迎 ,这是兴起的新潮流吗 ?不 ,这是国粹 ,是我国成千年来的茶文化 ,是良好的传统 ,是生活一部分 ,是应该发扬的。茶为国饮 ,陆羽的《茶经》说 ,“茶发于神农氏 ,闻于鲁周公” ,自从几千前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之的时候开始 ,经唐、宋、元、明、清……至今都不断发展 ,而且各地方都有特色的饮茶方式 ,如潮州人的“工夫茶”、西藏人…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外事职业高中在台湾茶艺大师范增平先生的指导下,开展茶艺教育、开设茶艺专业,取得一定成绩,为弘扬中华茶文化尽一点微薄之力。1999年春季,为送第一位中华茶艺小姐赴德国柏林进行茶艺表演,我们向德国驻华使馆递交了有关文件,申请签证,但遭到拒签,原因很简单:“只听说有日本茶道,没有听说过有中华茶艺”。接到这个消息起初感到吃惊和不满,但静心自问越发感到弘扬中华茶文化之必要。茶源于中国,流传到日本后,得到良好的发展,尤其高品位茶文化──茶道,更是以其高雅而广为人知。但在茶的故乡中国,多年来茶文化,尤其是高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际茶艺会会长叶惠民香港《大公报》董恩明张哲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西汉甚至更早以前已有长远的发展。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更有上古神农氏尝百草中毒,而用茶解毒的记载呢。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开门七件事之一的饮茶已发展成为“茶艺”、“茶道...  相似文献   

12.
20 0 1年 8月 6日至 8月 10日 ,在广西横县举行了首届中国茶道茶艺表演大奖赛 ,我们公司的玉元茶艺表演队做为参赛队之一 ,荣获了优胜奖。全国 32支专业队共聚横县 ,以茶会友 ,以艺交友的动人情景 ,令我们终身难忘 ,这无疑是爱茶人的一次盛大欢聚。在此要衷心感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其它主协办单位的辛勤工作 !然而大赛中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几经思考 ,怀着一个茶人对中国茶艺的挚爱和对茶的深厚情感 ,本着“为加强全国茶艺界的交流与合作 ,提高我国茶艺表演水平 ,促进中国茶文化的普及和宣传”的大赛宗旨和良好愿望 ,对本次大赛中的一…  相似文献   

13.
李欣 《农业考古》2001,(2):143-145
“只缘清香成清趣 ,全因浓酽有浓情。”“为爱清香频入座 ,欣同知已细谈心。”古往今来 ,文人墨客留下了多少描写茶的佳文丽句。“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早在唐朝就已经进入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琴棋书画烟酒茶” ,茶已超越一般的物质形态 ,进入到精神领域 ,与中国文学艺术、民俗民风、民族性格等都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6月 1 8日 ,江西省首批茶艺师考试在南昌举行 ,中国茶文化、中国茶艺再次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引起人们多少的新奇。首批茶艺师 ,即将新鲜出炉2 0 0 1年 6月 1 8日 ,在江西茶文化的历史上会留…  相似文献   

14.
舒曼 《农业考古》2005,(4):229-230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茶艺”一词由台湾传入大陆后,弘扬、普及和宣传中华茶文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近几年,“茶为国饮”的呼声此起彼伏,茶艺的雅韵和清香,弥漫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由此也拉开了中华茶艺文化研究与交流的帷幕。河北省虽不产茶,但却是茶文化资源的大省,也是中国禅茶文化的发源地,河北省一年一度的金秋茶会响誉海内外。为探源“茶艺文化学”的发祥地,推动两岸中华茶文化交流,促进冀台两地茶文化活动的开展,由河北省茶文化学会组织的河北省茶界代表团一行28人于2005年11月21日经泰国飞往祖国的宝岛台湾,这也是迄今为止,河北省第一支由民间组团赴台湾进行茶文化交流的代表团。  相似文献   

15.
寇丹 《农业考古》2001,(2):26-32
一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台湾地区使用了中华茶艺这个名词以来不过三十年时间 ,茶艺馆和茶艺表演已遍及国内外的华人区了。江西陈文华先生在他编写的《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一书中有详细的发展过程综述和对“茶艺”一词不同理解的辑录 ;世纪之末 ,台湾范增平先生在大陆出版了《中华茶艺学》。但他们的著作中都没有专门的章节论及茶艺活动的主题。现在我来谈它 ,也就杜撰了一个名称叫“主题茶艺”。因为研究茶文化的活动 ,就不能不研究茶与人之间结合的形式和内容 ,以及这种结合对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应该说 ,自唐代以来的重大茶会、茶宴都是有…  相似文献   

16.
浅谈“茶道”与“茶艺”表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浅谈“茶道”与“茶艺”表演安徽省马鞍山市茶文化研究会武艺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反映形式;作为茶圣之乡的中国,更要深一步的开拓和弘扬中国历史特征。中国茶人采取的各种表现形式去饮用、宣传、研究茶。茶的发展是中国茶圣陆羽的功劳,距今已有1260多年了。他为...  相似文献   

17.
刘盛龙 《农业考古》2004,(2):154-154
我曾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宜宾电视台举办的《茶之秀》文艺晚会,观看了市里有名的“景盛茶坊”“亨达茶楼”“假日茶楼”及“叙府茶业公司”表演的“乌龙茶艺”“绿茶茶艺”“水果茶艺”,使人得到了美的享受,受到了艺术的感染,文化的熏陶。我最早接触到茶艺是在1989年北京举办的中国茶文化展示周上,那时我观看了台湾代  相似文献   

18.
农历壬申年二月十五,地处中国大陆东南一隅的闽东福安市春意融融。来自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上海等国家和地区的二百多位茶艺使者,满面春风步入“第二届中国闽东茶文化交流”的殿堂,在“两片茶叶托着TC字母”的会标下,切磋茶技艺,弘扬茶文化。有幸一睹中外茶俗、茶礼、茶道、茶艺的风采神韵,着实让人大饱了眼福。  相似文献   

19.
10月14日-17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江西南昌女职学生表演的茶艺荣获茶艺大赛最佳表演奖.这个被誉为"中国茶艺师摇篮"的学校,校长是著名茶文化专家陈文华的夫人程光茜.陈文华,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考古专家、茶文化专家,他致力于研究茶文化,创造了很多个"第一":创办了第一本研究茶文化的学术刊物《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开辟了"中国茶文化第一村";在全国开设了第一个茶艺专业.他因在茶文化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为爱茶人士所景仰.  相似文献   

20.
来到位于北京西单教育部街的北京外事职业高中,即刻拥有一份闹中取静的恬适,古色古香、整洁爽目的院落,使人感到记忆中积淀着深厚文化意蕴的古都北京又清晰亲切起来,而这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最典型的地方,当属茶艺礼仪专业的培训基地──中华茶艺园。在职业高中开设中华茶艺专业,北京外事职业高中成为全国的“首创”,而促使这一先河开通的,便是著名台湾茶艺专家、台湾茶文化学会理事长范增平先生。以茶会友茗芳情长范增平先生从事茶艺研究和茶文化传播已20多年,他长期担任“中华茶艺协会”秘书长和“台湾茶文化学会理事长”。写了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