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贵州省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慧  周国富  李守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70-18972
从草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的含义出发,阐述了贵州省草地资源的类型特点、现状,分析了贵州省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模型,得出贵州省草地资源是否可持续利用的结论,并提出一系列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实现高寒草地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共享和安全保护,以青海省为例根据高寒草地资源数据特征以及高寒草地资源监管业务需求,制定了高寒草地资源数据库标准。采用XML技术实现数据统一转换,通过Oracle与ArcGIS平台构建了统一管理与控制的高寒草地资源数据库,并阐述了高寒草地资源数据库在草地监管的应用。本研究克服了传统数据管理独立性和共享性差的困难,为高寒草地管理工作提供全面、高度共享的数据支撑与技术支持,加快了高寒草地资源信息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规划藏北草地,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草地资源,保证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西藏北部那曲县高寒草地2009年有效物质消费量与有效可利用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分析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那曲县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484 634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08531 hm2,人均生态...  相似文献   

4.
农田和草地是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加强耕地和草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对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西部地区农田和草地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农田和草地资源虽然丰富,但生产力十分低下,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严重制约了资源的开发与持续利用。农田和草地不仅是西部地区粮食安全的保障,而且还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生态屏障,加强立法、加大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实行资源长期的监测与评价是建设与保护西部地区耕地和草地资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江河源区草地资源利用状况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江河源区草地资源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在分析江河源区草地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该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人口增加、草地退化和草畜矛盾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人才建设、科技支持、引进生态补偿机制、休牧育草、进行生态移民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天然草场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草地资源具有重大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何分析、评价、管理及建立自治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意义特殊。为系统、科学地剖析内蒙古草地资源利用与草原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借鉴耗散结构理论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开放的复合生态系统角度,讨论草地资源复杂巨系统在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平衡模式,尤其是草原环境保护在负熵流的引入及降低系统内部不可逆熵增的重要作用,有助于从理论上探讨内蒙古草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方式以及维持社会—经济—生态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耕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约束条件。在分析西藏耕地资源基本特点和可持续利用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构建了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制定并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单项指标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模型,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以河北省为例,提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5个等级,对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玛曲县高寒草地的退化、超载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及气候变化等的分析,提出了建立人工草地、牛羊舍饲育肥、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优化畜群结构和放牧强度等实现高寒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甘南高寒草地利用现状,针对发展高寒草地畜牧业的制约因素,提出合理利用放牧草地需要放牧时间正确、畜群结构与放牧强度适宜、划区轮牧,实现高寒草地的生态恢复及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加大草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季节畜牧业、优化畜群结构、增加草地投入、培养畜牧业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1.
根据藏北那曲高寒草地的生产力、季节放牧重要性、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环境敏感性,构建了基于草地亚类的功能分区模型,从空间上将高寒草地划分为适度生产功能区、减畜恢复功能区和禁牧封育功能区,据此构建了基于高寒草地功能分区的分级生态补偿模式,设计了高寒草地生态补偿的组织管理体系及流程、生态补偿的损益评估机制和约束奖惩机制; 提出了针对不同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方案。根据藏北那曲高寒草地功能分区结果和不同功能区生态补偿内容和目标,确定生态补偿周期为5a,核算出适度生产功能区、减畜恢复功能区和禁牧封育保护功能区分别需要补偿资金19.4亿元、15.77亿元和0.6亿元,每年分别需补偿资金3.88亿元、3.16亿元和0.12亿元,5a全区共需补偿资金35.77亿元,年需7.16亿元。通过对高寒草地的功能分区分级生态补偿,对提高高寒草地的生态保护能力,增加牧民的经济收入,促进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草地资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青藏高原草地资源生态功能突出,同时也是这个独特高寒山区发展的重要依托资源.作为一个以牧区半牧区为主的民族区域,青藏高原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地缘政治意义,在草地资源发展战略中,既要突出保护,又要在全国一盘棋的视角下加快草业产业化的发展,减轻草地资源的人口压力.  相似文献   

13.
在藏东南生态旅游资源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创新型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对藏东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和定性评价.藏东南生态旅游资源丰度大,品位高,民风民俗优势突出,生态旅游资源组合度好.在已查明的419个生态旅游资源单体中,藏东南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囊括了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系统3大类、8类的27小类,具有多样性、垄断性、宗教性、民族性、原始性特征.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蕴藏着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为藏东南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恢复治理滇西北退化亚高山草甸,2008年在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肯公小组引入了草地共管。实践表明,草地共管模式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及农牧民等相关利益群体的参与,特别是社区的参与,避免了以往各自为政的弊端,从而有利于草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对实施草地共管的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希望能为草地共管的推广提供参考。实施草地共管有三个步骤:首先,相关利益群体一起识别草地管理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以后,成立草地共管小组;其次,各相关利益群体签署草地共管协议;第三,参与草地共管的各部门按照协议分工,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15.
阳敏  金琦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2):18-23
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出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西藏野生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西藏野生菌可持续性处于较差的发展阶段,其中,资源支持系统处于好的水平,环境支持系统处于较差的水平,经济支持系统处于差的水平,社会支持系统处于差的水平,政府与科技支持处于一般的水平.针对西藏野生菌产业现状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以期为西藏野生菌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西藏农村生物质能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实现西藏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综述了西藏能源资源情况,分析了西藏农村生物质能利用的特点及潜力,并提出了西藏薪柴替代成略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结果]西藏可再生能源十分丰富,主要有水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和以薪柴和畜粪为主的生物质能,而常规化石能源资源稀缺,石油、煤炭资源比较少,能源消耗以生物质能为主。这种低水平的传统的能源消费结构使脆弱的高原生态植被遭到破坏,致使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结论]西藏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改变目前能源的消费结构,积极实施薪柴替代战略,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农村小水电替代目前以生物质能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小城镇化进程,重点发展农村沼气,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减少因能源消费对西藏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状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土地利用系统是由自然、经济、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复杂巨系统。本文以系统论为指导,在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界定指标权重和指标阈值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系统本身的多维性、复杂性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抽象性与模糊性,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淮海平原4个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状态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与县域实际基本相符。一级评判结果表明:黄淮海4个县域土地利用系统处于非持续状态,而经济子系统均处于可持续状态;二级综合评判结果表明,除禹城土地利用系统处于可持续状态外,其它3个县域的土地利用系统均处于非持续状态。其中,水土地资源的稀缺已成为各县域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评价结果也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由于抛弃了“是”与“非”的二值逻辑,为复杂系统的状态评价提供了规范化的数学框架,运用该方法进行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状态评价是适宜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吴珊珊  姚治君  沈镭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356-10358
[目的]为实现西藏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综述了西藏能源资源情况,分析了西藏农村生物质能利用的特点及潜力,并提出了西藏薪柴替代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结果]西藏可再生能源十分丰富,主要有水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和以薪柴和畜粪为主的生物质能,而常规化石能源资源稀缺,石油、煤炭资源较少,能源消耗以生物质能为主。这种低水平的传统的能源消费结构使脆弱的高原生态植被遭到破坏,致使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结论]西藏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改变目前能源的消费结构,积极实施薪柴替代战略,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农村小水电替代目前以生物质能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小城镇化进程,重点发展农村沼气,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减少因能源消费对西藏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研究西藏高寒草甸气候湿润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根据西藏地区及其周边38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的日均平均温度、降水量资料,采用草原湿润度(K)指标,并利用Arc GIS软件分析西藏高寒草甸40年来气候湿润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西藏高寒草甸平均湿润度呈条带状由东北部和西南部向西藏中部逐渐减小。(2)湿润度变化趋势的区域特征比较明显,昌都市、日喀则市局部区域湿润度指数呈增加趋势,气候趋于湿润化,其他地区湿润度呈减少趋势,气候干旱化趋势明显。(3)湿润度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西藏高寒草甸湿区面积由1990s占总面积94.61%,到21世纪初减少至83.24%,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研究区域气候干旱化趋势显著。(4)湿润度1.2等值线的位置发生了明显的位移,位置向西北方向推进,逐渐向高寒草甸草原和高寒草原入侵。对于西藏高寒草甸分布地区,在未来的气候变化过程中,对气候干旱现象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