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东海带鱼摄食习性、饵料基础及与渔场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陈亚瞿  朱启琴 《水产学报》1984,8(2):135-145
本文对东海主要渔场中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 Linnaeus的摄食习性、饵料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数量分布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其与渔场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带鱼是一种以磷虾等甲壳动物和小型鱼类等为主食,并兼食头足类、毛颚动物等的杂食性鱼类。研究结果还阐明浮游动物生物量及磷虾等的数量分布同东海带鱼渔场的位置变化和鱼群移动的关系密切,其中冬、春季浙江南部近海渔场;夏、秋季长江口及海礁、舟山等渔场,其关系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金枪鱼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区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海域,其中太平洋是世界金枪鱼渔业的主要渔场,产量占金枪鱼总产量的65%左右,作业渔场主要在太平洋岛国及其专属经济区,且保持着较明显的增长势头,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3.
小露 《海鲜世界》2008,(2):43-48
海星是一种古老的海洋无脊椎动物,隶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星纲(Asteroidea),俗称海星或“星鱼”。海星类分布世界各海,垂直分布从潮间带到水深6000米。海星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1600多种,以北太平洋区域种类最多,已知中国分布100多种。  相似文献   

4.
我国沿海小黄鱼渔场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1971-1982年渤、黄、东海的渔业捕捞统计资料,描述了该时期小黄鱼渔场空间变化、不同渔场的产量的年间变化,并与近年来小黄鱼渔场的资料做了比较,对小黄鱼的空间分布、渔场变化和各渔场的重要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小黄鱼渔场可分为3类,即春季产卵场渔场,主要位于长江口及江浙沿海;夏季索饵场渔场,主要位于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近海;冬季越冬场渔场,主要集中在黄海中南部外海和东海北部外海。1974年后渤海区小黄鱼产量明显下降,自1979年后东海小黄鱼产量明显上升,并且超过了黄海区的产量。在本文所统计的水域范围内,不同渔场小黄鱼贡献率分布格局显示出两种模式:冬夏(12、1-2月和7-9月)季模式,渔场位置稳定,鱼群密集,产量集中,其中冬季主要位于黄海南部外海和东海北部外海,夏季主要位于黄海南部近海和东海北部近海,这些水域往往是专门捕捞小黄鱼的优质渔场;另一种是春秋季(3-6月和10-11月)模式,以洄游过路鱼群为主要渔获对象,鱼群相对分散,在这些水域,小黄鱼往往是兼捕对象。1971-1982年小黄鱼鱼群的分布与近年来分布格局类似。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水产研究教育机构2017年8月宣布,该研究机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高密度的棘冠海星幼虫。近年来,棘冠海星对珊瑚的捕食是导致珊瑚礁数量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陆源营养盐导致棘冠海星幼虫饵料的浮游生物数量增多,最终导致棘冠海星大量繁殖。但是,棘冠海星详细的生态习性尚未明朗,棘冠海星到底分布于珊瑚礁的哪个位置,到底有多少数量这些问题到目前  相似文献   

6.
金枪鱼类的渔场环境奈须敬二金枪鱼类包括金枪鱼(鲢)、副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南方金枪鱼及长鳍金枪鱼等,在世界海域分布很广,除北冰洋外,各大洋均有踪迹。在南半球,以南方金枪鱼渔场的水温最低,它分布于亚寒带海域。副金枪鱼及黄鳍金枪鱼分布于热带一温带海域,而...  相似文献   

7.
闽中渔场位于台湾海峡的北部,南与闽南渔场毗邻,北与闽东渔场相连,东西则以海峡两岸为界,呈东北一西南走向。由于大陆江河带入大量的营养物质,又有南海暖流、台湾暖流及闽浙沿岸水多种水系的交汇区,为海洋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繁殖、肥育、生长、索饵和越冬的优良环境,成为我省的主要渔场之一。因而对这一水域的鱼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资源量及其变动等的调查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长江径流对河口及邻近海区渔业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对近年调查资料的分析,本文试就长江径流变化对邻近海区理化环境的影响、对河口及邻近海区的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以及渔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讨论。长江径流的变化关系到邻近海区温、盐度和冲淡水的分布,并且存在着较强的相关;不少经济鱼类的渔场正位于浮游动物总生物量高区,而近海浮游动物总生物量与长江径流量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径流量的变化不仅改变渔场位置,而且影响海区渔获量的变化。文中着重讨论了长江口、舟山和鱼山渔场的带鱼、鲐鲹鱼的分布,渔场形成,渔获量的大小与径流量关系.  相似文献   

9.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群体数量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 1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6月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开展二长棘鲷 (Parargyropsedita)资源的专题调查研究资料 ,本文研究了二长棘鲷群体数量在该渔场的时空分布 ,全年以 6~ 9月索饵群体的分布密度最高 ,分布的范围也最广泛 ,主要分布在 2 3°0 0′~ 2 4°0 0′N ,117°30′~ 119°0 0′E ;4~ 5月以后幼鱼群体开始大量出现 ;6~ 8月索饵群体广泛分布于闽南、台浅渔场中北部近岸海区 ,而 1~ 3月生殖群体集中分布于该渔场近岸浅水区及澎湖周围海域 ;全年捕捞主要以当年生的索饵群体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东海区鲨鱼渔业资源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90年以来在闽中、闽东渔场开展的鲨鱼延绳钓探捕调查,以及东海区历次渔业资源调查中所取得的鲨鱼基础资料,分析研究了东海区鲨鱼渔业概况、种类组成、渔场渔期、洄游分布以及主要渔获种类的群体组成和生态习性。并建议进一步开展鲨鱼资源变动规律及现存资源量的调查研究,以便为科学管理和利用鲨鱼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广西灯光罩网渔船是开发南海外海的主要力量之一。文章采用广西渔船船位监控系统记录的2013年2月~5月广西灯光罩网渔船在南海外海的生产数据,计算各渔区捕捞努力量占同期外海总捕捞努力量的比例作为渔区生产集中程度的指标,据此将渔区按渔船生产集中程度归类为作业高密集区、密集区、低密集区和生产外围区等4类。结果表明,高密集区和密集区的捕捞努力量占总量的2/3以上,构成渔船在南海外海的主要渔场。主要渔场范围包括27个渔区,多分布于南沙海区北部海域,太平岛周围海域是生产集中程度最高的区域。同时分析了灯光罩网主要渔场分布变动情况,讨论当前南海外海渔业开发的态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南海外海渔业生产管理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ishing ground locations of Pacific saury (Cololabis saira) and the two Oyashio fronts, the offshore front between 146oE and 155oE and the coastal Oyashio intrusion, before the saury fishing season, were examined using data from 1971 to 1991. Interannual geographical shifts of both the offshore Oyashio front and saury fishing grounds had a dominant interdecadal fluctuation. In years when the offshore front shifted north (south), the fishing grounds were formed relatively nearshore (offshore). When the offshore front shifted north, the fishing grounds were formed further nearshore in years the coastal Oyashio intrusion extended south. When the offshore front shifted south, on the other hand, the southward extension of the coastal intrusion did not necessarily cause formation of coastal fishing grounds.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locations of the fishing grounds depend not only on local and instantaneous oceanographic environments around the fishing grounds, but also on oceanographic conditions over an extensive range of the Oyashio area. This might indicate that the ecology of the saury's northward migration, through mixed water regions between the Kuroshio and Oyashio fronts in spring and summer, has a close relation to the shift of the offshore Oyashio front over a time range of months. A practical forecasting method for locations of saury fishing grounds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oceanography before the fishing season.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相色谱测定了吕四渔场水质和沉积物样品中的多氯联苯(PCBs),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吕四渔场水质和沉积物中的PCBs平面分布特征为南部近岸高,而北部近岸较外海低,调查海域PCBs含量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水质中以低氯代PCBs同族体为主,沉积物中以高氯代PCBs同族体为主,含6个氯原子的PCBs在水中和沉积物中含量都比较高。为了削减PCBs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我们要加强控制、管理、研究和合作。  相似文献   

14.
杨晓明  朱国平 《水产学报》2018,42(3):356-365
南极磷虾作为南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磷虾渔场时空演变规律对于磷虾海洋生态功能影响及其资源管理十分重要。本研究利用我国磷虾渔业生产数据,按照月份组合,针对南极半岛北部磷虾渔业,采用点模式方法,利用3个空间因子:经度、纬度和离岸距离,获得各月磷虾资源分布最佳点模式模型和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并以最佳点模式模型推知可能潜在的渔场分布。结果显示,(1)12月磷虾渔场离岸距离最大(为45 km),随后,渔场逐渐向南设得兰群岛岸线逼近,至3月时渔场离岸最近,3月之后,磷虾渔场逐渐远离海岸线,4月和5月渔场离岸距离大约在13 km左右。(2)点模式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12月,1月,3月和4月最优点模式模型对模型的方差解释率分别为59%、60%、57%和68%,空间因子能够较好拟合磷虾渔场分布,而2月和5月,空间点模型对总体方差的解释率分别为38%和32%。(3)夏季12—1月,磷虾渔场分布在乔治王岛北部;2月,在利文斯顿岛周围形成第2个渔场,以及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中部形成第3个渔场;3—5月渔场基本分布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沿南极半岛岸线平行方向分布。研究表明,南极半岛北部磷虾渔场的离岸距离远近与该海域海冰边界消融和生长的规律相吻合;基于空间因子点模式模型在大部分月份均能较好地拟合磷虾渔场的时空演变规律,再配合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数据,可以作为探测磷虾群热区的潜在手段。  相似文献   

15.
关于闽南、台浅渔场海洋捕捞作业结构调整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闽南、台浅渔场海洋捕捞强度不断增强,捕捞方式和作业结构日趋不合理,渔船效率下降。本文从渔场的渔业资源现状出发,对灯围、拖网等作业规模的总量控制进行探讨,提出加强渔业科学管理,控制拖网,巩固灯围,发展流刺网、深水延绳钓及鱿鱼钓和鱿鱼敷网作业的新路子,以养护和合理利用渔场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闽东北外海渔场中上层鱼类探捕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福建近海的捕捞压力,打破灯光围网作业生产的被动局面,解决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在春夏汛灯围淡季作业问题,于1989 ̄1991年5 ̄9月,对该渔场的中上层鱼类进行生产性探捕。在专业生产调查中,从统计的渔获量和其它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期间表明:闽东北外海渔场中上层鱼类有开发利用价值,不仅为福建灯光围网作业开创一条新路,而且为今后重点开发该渔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 2006―2018 年北部湾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带鱼(Trichiurus haumela)资源密度数据, 通过标准差椭圆(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 SDE)分析带鱼空间分布格局, 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研究带鱼资源密度与环境因子叶绿素 a (Chl-a)、海表水温异常值、水深、离岸距离、经度和纬度的关系, 为北部湾带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科技支撑。研究结果显示, 北部湾带鱼资源密度分布呈逐年集聚现象, 渔场分布方向受海底地貌影响呈现西南–东北向, 夏季资源密度重心呈西南–东北向移动, 冬季资源密度重心呈南–北向移动, 且冬季带鱼资源密度重心较夏季更偏东北向; 春、秋季为带鱼主要的产卵季节, 其资源密度重心位于夏、冬季带鱼渔场中部。研究表明北部湾带鱼资源密度的逐年下降是导致其空间分布逐渐集聚的主要原因。Chl-a 对带鱼资源密度和空间分布均有影响, 水深、经度和海表水温异常值对带鱼资源密度有影响, 但对其空间分布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南海南部渔场是广西拖网渔船在南海外海的传统作业区域之一。然而,近年来该海域渔业涉外事故频发,广西渔船损失惨重。为了规避涉外事故,广西拖网渔船不得不频频中断正常生产,转移到南海外海其它涉外风险较低的渔场作业。2013年5月以后,在南海外海生产的广西拖网渔船陆续撤出南海南部,至今未恢复生产。本文采用南海捕捞信息动态采集网络和信息渔船2013年的生产记录,通过统计及对比,分析拖网渔船从南海南部转移后面临的困境和成因。结果表明,渔船转移到6°N以北的南海外海渔场生产,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减少31.25%、优质鱼类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全部航次亏损,生产难以为继。目前南海南部的生产态势明显不利于南海外海渔业的发展。本文提出恢复和坚持南海南部生产是南海外海拖网渔业发展的基础,有关部门应加强渔场巡航护渔、组织综合编队生产及加大对渔船开发南海南部渔业资源的支持力度。为了进一步发展南海外海拖网生产,建议在南海南部探索试验共同渔区模式。  相似文献   

19.
闽东渔场张网禁渔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收集了张网渔船在闽东渔场生产的海区、渔船数量、渔船功率和产量。然后检测了在不同深度海区捕捞的渔获组成并分析和比较其结果,最后提出了如何管理闽东渔场张网的一些建议。张网是一种严重损害经济鱼类幼鱼的渔具,其生产渔场不应扩大;40米等深线外海域的渔获个体较大,表明张网在40米等深线外海域损害幼鱼的程度比40米等深线内海区小,可以把“40米等深线以外海域为张网作业的禁渔区”的规定改为“在拖网禁渔区线以外海域为张网作业的禁渔区”。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egg and larval transport of Japanese anchovy (Engraulis japonicus) off Kyushu Island western Japan, we conducted particle‐tracking simulations on transport success/failure to fishing grounds from 1960 to 2007. The modeled transport success since the mid‐1990s increased and decreased in the offshore and coastal zones,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1960s and 1970s. The estimated northward shift of the spawning ground and weakened Tsushima Warm Current contributed to increase in modeled transport success to the offshore zone. Conversely, the weakening trend of the modeled onshore current in the Goto‐Nada Sea combined with the northward shift of the spawning ground resulted in unsuccessful larval transpor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fluctuations in juvenile and subadult anchovy catches in this area may be attributable to changes i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that changes in transport success induced by oceanographic fluctuations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 have the potential to affect anchovy recruitment off the western coast of Jap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