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荣花  何迎  孙旭红  尹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514-12516
介绍了环境意识的内涵及因应气候变化大学生环境意识培养的意义,从提高环境意识的知识基础、培养环境价值观、环境伦理内容教育、环境负责任教育几方面构建了因应气候变化的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体系,提出了因应气候变化的大学生环境意识培养途径,包括开设环境意识教育公共选修课,将环境意识内化于专业教学中,引导高校环保社团发展,开展环境保护校外宣传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伦理研究是体育教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它脱胎于教学伦理研究。国内体育教学伦理研究的现有成果涉及了体育教学伦理的立论基础、体育教学伦理规范、体育教学过程的伦理问题和体育教学的伦理教育功能等四个方面。今后的体育教学伦理研究要立足于教学实践,借鉴一般教学伦理研究的成果,并进一步挖掘体育教学伦理的内在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文化环境是以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生态体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文化环境建设是以教育生态、体育生态为基础的,在实现体育教学、体育环境与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健康身心、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激活。本文在分析高校体育文化环境生态化内涵和概念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生态化的体育文化环境展开了研究。通过本研究以期为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环境生态化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河北农业大学女大学生为例,对河北省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不浓厚;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总体不高,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低、时间短;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是放松心情、增强体质和娱乐等。通过对研究结果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加强体育教育、提升校园体育氛围、改善体育锻炼客观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各类大学生伤害生命的惨剧警示我们,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已经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应围绕树立大学生"敬畏生命"思想这一核心,抓好生命知识教育、生命伦理基本原则教育、生命责任教育、死亡伦理教育等重点,通过构建生命伦理教育课程体系、开展相关校园活动、组建学生社团、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加强自我教育和品德修炼等途径来实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学生体质健康显下滑趋势,分析了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学生自身、体育意识等5个因素。以上5种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各因素之间处于一种有机的十分复杂的普遍联系之中,每个层次及要素都在影响或制约着学生体质健康。社会因素无法改变,无法抗拒,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因此,要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必须改变其他4个因素:改革现在考试的教育制度,尤其是考试制度,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家长对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重要性的意识认识。  相似文献   

7.
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院校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特征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农林院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不仅受性别、就业心理压力、体育意识、体育兴趣等内在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所学专业、体育硬件设施、学生经济情况、成长环境等外在因素影响。为此,应当通过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加大体育投入,培育大学生快乐体育和健康体育意识,建立大学生体育锻炼激励机制等方法,消除影响农林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不利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加强农民生态伦理教育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之必需。当前,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缺少政府支持、措施配套、教育适应和农民参与。针对农民的生态伦理教育,需要政府重视,科学规划,转变教育理念,完善教育体系,强化农民的进取意识、公共意识、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9.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长江大学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如何加强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提出了相应建议。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作用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在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方面,男生的表现优于女生。建议高校体育教学以"终身体育"思想为目标,加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指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体育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 ,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高校体育社团助推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体育锻炼知识的掌握、实现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和频度的保证、以及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选择及需求等方面的积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社团对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身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体育社团作为助推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手段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影响残障大学参与体育教育课程的内因和外因2个方面分析了阻碍我国残障大学生体育教育执行功能的因素,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残障大学生体育教育执行的对策:教师和同学们要以比平常更为耐心的态度去帮助残障学生,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国家以及相关教育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联合高校实际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文件,完善高校残障学生体育教育制度;高校在进行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时候,应将特殊教育课程纳入考虑范围;把残疾人体育指导员、志愿者纳入到高校残障大学生群体体育教育系统中,作为教师教学系统的辅助系统;建立科学的残障大学生群体体育考核与评价系统;设立残障学生专项基金等.  相似文献   

12.
刘智元  蒋菠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83-6984,6988
在江苏省开展了有关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部分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较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重视并解决。分析结果显示,提高农民生态伦理意识有利于其关注生态环境、支持生态保护政策、积极投入生态保护活动。农民生态伦理教育需要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强化教育的针对性,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进程的推进,以及市场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的不断提高,将素质拓展课程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去,能有效增强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符合高校教育发展目标,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市场用人需求。  相似文献   

14.
培育和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提升教育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体育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融入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体系,对体育价值的充分体现和回归育人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具体阐述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反映出大学生体质健康状下降、健康意识不足、健身知识匮乏、不良生活习惯等普遍问题和突出难题,并探讨新时代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深刻的影响。本文以高校体育教学的质和量两个维度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体育教学的体育意识的理念、体育教育的终身化、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协调、教学内容的更新、课时和教师数量以及评价方法的单一等问题切入,提出相应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信阳农专2003级新生体育意识的问卷调查及测试分析,提出必须加强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体育意识、兴趣的培养,改善体育教学条件,优化教学结构,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运用问卷调查、访问、实地考察、数理统计、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12所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及体育锻炼意识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不到54%,近半数学生对体育的健身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女大学生对健身类、健美类、娱乐活动比较感兴趣,而对一些对抗性体育项目则兴趣不大。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在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体育活动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辐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乐观、豁达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以适应今后的社会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因素的分析,针对心理及环境两方面,分别从学校体育教学、学校体育社团以及校园体育文化三个维度,构建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性行为机制,提出了促进当代大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有效方法,旨在能够进一步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自觉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制定的《中国教育技术标准》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发现,学生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方面无性别差异性,男女学生均能够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与效率的评价与反思,具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但应用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