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粗缩病(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简称MRDD)是由灰飞虱(I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传播的一种病毒病,是玉米种植区分布广、危害非常严重的一种病害。近年来有加重趋势,且连年持续发生,这给玉米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该病的发生与玉米播期、品种及药剂防治有关。试验表明,仅靠现有玉米品种的抗病能力,不能防止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仅靠调整播期,也不能根治粗缩病,推迟玉米播种期虽可避开灰飞虱迁飞危害高峰,从而降低玉米粗缩病发生机率,但易造成玉米晚熟而减产;单靠杀虫剂、病毒剂,现在还没一种特效药剂能使玉米免受粗缩病危害。因此,选用合适品种,适当调整播期,并结合药剂防治是防治玉米粗缩病的关键措施,将这些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是生产上必须解决的问题。本试验在品种、播期、药剂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首次采用正交优化设计试验,以探讨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玉米粗缩病发病叶龄与主要为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粗缩病进行了系统的田间调查,分析了发病叶龄与玉米粗缩病主要为害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在其生育期内均可感病,发病越早,病情越重,9叶期后发病症状显著减轻。发病叶龄与玉米粗缩病的严重度(r=-0.938,P〈0.01)、株高(r=0.884,P〈0.01)、穗粒重(r=-0.823,P〈0.01)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特点,总结了其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调整播期、清除杂草、加强田间管理、化学防治等内容,以期为防治玉米粗缩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粗缩病发生年份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品种青农105、农大108为材料,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粗缩病发生年份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粗缩病发生年份,有效穗数、行粒数对小区产量贡献较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2品种有效穗数均显著增加;晚播处理下2品种的行粒数显著增加;农大108有效穗数表现为早播处理>晚播处理>中播处理,青农105有效穗数表现为晚播处理大于早播、中播处理。从产量结果来看,对于农大108,低种植密度(4.50万株/hm2)时适宜早播,中高种植密度(≥5.25万株/hm2)适宜晚播;对于青农105,在高种植密度(≥7.50万株/hm2)下中晚期播种利于产量提高。因此粗缩病发生年份,应根据品种抗性选择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确保玉米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5.
江苏玉米粗缩病发病规律与流行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灰飞虱是玉米粗缩病毒(MRDV)的传播介体。苏北地区灰飞虱1年发生5代,以第一代灰飞虱发生数量最大,其自然带毒率为0~30%。病区第一代灰飞虱带毒率一般为16%~30%,其余各代均可检测带毒个体。小麦上第一代灰飞虱是玉米粗缩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灰飞虱带毒率及其发生数量与玉米粗缩病发生轻重呈显著的正相关。播期决定了第一代灰飞虱成虫迁飞高峰期和玉米敏感期(一般是玉米出苗至6叶龄期)的吻合程度,吻合期越长,病害越严重。前茬作物、播种方式、耕作制度和气候条件等都通过影响玉米的播期或灰飞虱的发生数量来间接影响当地或当年病害发生的轻重。试验证明,玉米粗缩病病源在各地普遍存在,一旦耕作制度及气候条件适合于灰飞虱的生存繁衍和传毒危害,玉米粗缩病就可能在更大范围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简述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耕作制度、播期、气候条件、作物抗病性有关,并提出了选用抗病品种、调整播期、加强田间管理、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7.
玉米不同播期对粗缩病发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分期播种试验表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玉米播期关系极为密切,适当推迟夏玉米播期,使玉米易感病期与灰飞虱传毒高峰期错开,可以有效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8.
胶东玉米品种播期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胶东玉米高产栽培的播期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玉米品种生育期、抗逆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调查了玉米的全生育期天数、倒伏率、产量、粗缩病发病情况等产量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播种越晚,生育期越短,产量也越低。6月1日、6月10日播种的玉米粗缩病最重。在本试验条件下,从播期和品种本身特性等多方面比较,春播玉米品种以5月1日至6月1日播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玉米不同播期与玉米粗缩病发生及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1年连续3年,对不同玉米播期的灰飞虱发生情况、玉米粗缩病发病情况及玉米产量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从4月25日至6月19日每隔5d,连续12次播期的试验区,3年灰飞虱成虫种群的消长动态基本相同,在6月14日达到高峰;4月30日之前和6月19日以后播种,粗缩病发病率明显降低,灰飞虱发生高峰期前播种发病率最高,不适于播种,且在5月20日至5月30日播种玉米产量损失最大.因此,播期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适当早播和晚播,避免玉米苗期与一代灰飞虱成虫发生高峰期相遇,可预防玉米粗缩病的爆发.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详细阐述了山东省东平县玉米粗缩病和灰飞虱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发生原因,以及玉米粗缩病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科学分析了玉米粗缩病发生与灰飞虱发生的关系,以及玉米粗缩病在不同品种间发生情况,提出调整玉米播期、化学药剂防治传毒昆虫和防治技术的示范应用与大面积推广等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病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郑单958为试料,研究了7个播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病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与病害的发生关系密切。5月11日春播(早播)或6月15日以后麦后播种发病轻,减产少;5月18日、5月25日、6月1日、6月8日套种发病重,减产多。据此,提出适当调整播种期、改变种植模式,采用早播或者麦后直播、适当晚收的种植模式,可避免或减轻粗缩病的危害,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2.
玉米灰飞虱及粗缩病的生态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毒灰飞虱传播MRDV导致玉米粗缩病,系统调查了灰飞虱和玉米粗缩病发生状况,明确了玉米播种期、种植模式、玉米品种对粗缩病的影响,春玉米早播,夏玉米适期晚播病害发生程度减轻,不同种植模式病害发生程度有差别,当前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没有完全抗病的品种,都不同程度感病。粗缩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适期早防的原则,突出生态学防治的作用,辅以关键期低毒农药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总结了2007年丰县半夏玉米粗缩病大发生的原因;提出了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要采取以调整播期等农业措施为主,同时坚持 "切断毒链、治虫控病"的化学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总结了2007年丰县半夏玉米粗缩病大发生的原因;提出了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要采取以调整播期等农业措施为主,同时坚持"切断毒链、治虫控病"的化学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8个玉米品种不同播期对粗缩病抗性的试验,摸清了玉米粗缩病在春玉米上的发病规律,筛选出了适合我市种植的春玉米抗耐粗缩病品种,总结出不同播期间同一品种的发病程度,通过示范种植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鲁南地区的暖冬气候和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为一些病虫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灰飞虱携带玉米粗缩病毒,其越冬基数增大,从而使玉米粗缩病发病率升高。玉米粗缩病盛发期与夏玉米的易感期(2~3叶期)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给农业气象服务和玉米粗缩病防治提供依据,于2014年种植3个玉米品种,采用3个不同播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田间试验、观测、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不同播期玉米粗缩病均有发生。6月5日播种的发病率高,为10.0%左右,6月13日、21日播种的发病率较低,为1.0%左右。2病株成穗率结实率低,6月5日播种的,感病早,成穗结实率最低,为13.1%;6月5日、13日播种的较高,为27.3%~44.4%。3病株成穗结实量一般不到正常穗的1/3。4气象条件常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病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选用生产上常用的防治玉米粗缩病的药剂,对玉米种子进行播前拌种,分别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进行粗缩病发病株率调查,筛选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结果表明,用吡虫啉种衣剂(7%)8 g+30 g水,拌1 kg种子,防治效果最显著,粗缩病发病率仅为2.93%,防效达83.4%;其次是用艾克顿3.3 g+6.7 g水,拌1 kg种子,发病率为6.86%,防效为60.9%。这两种方法可在玉米粗缩病多发区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玉米粗缩病致病因子、发病规律、流行原因、防治策略进行了阐述。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玉米粗缩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病害,其防治策略是选用抗病品种、调整玉米播期、清除田间及地头杂草、翻耕灭茬播种、药剂拌种、拔除病株来控制毒源、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加强灰飞虱的监测和预报、及时防治消灭传染源。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烟台市玉米最佳播期及播种方式,从而获得最大种植效益,选用"登海605"作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夏玉米产量、生育性状的影响以及不同播种方式对夏玉米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播期越早,产量越高;玉米套种改为机械单粒精播,虽然玉米产量有所降低,但降幅较小。虽然2014年玉米粗缩病没有发生,但玉米套种粗缩病发生的概率特别大,且单粒精播成本大大降低,因此,种植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