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2004在牡丹江市西效林缘内对苍眉蝗莺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苍眉蝗莺(Locustllafasiollata)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迁来,8月初迁走,居留期约3个月。繁殖期间,苍眉蝗莺的配偶关系为一雄一雌,筑巢一般由雌鸟,大约在4~5d内完成。筑巢期间交配。巢筑成后的4~5d开始产卵。每窝4~9枚,平均6枚,年产1窝。最后1枚卵产出后,进入孵卵期。孵化期约为12~14d。经亲鸟喂食10d左右羽毛齐满,20d可飞行,24d基本成鸟。  相似文献   

2.
灰鹡鸰繁殖生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2007年5月对牡丹江地区灰鹡鸰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每年5月中旬到5月末迁来。居留期为140d左右,繁殖期间雌雄鸟共同筑巢,筑巢后6-9d产卵,每窝4-6枚,平均5枚。共同孵卵,孵化期约为12d。共同育雏,亲鸟喂食12d左右羽毛长满,16-17d飞行,24d基本成鸟。  相似文献   

3.
山鹡鸰繁殖生态及雏鸟生长发育观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9—2001年、2006—2008年的4—9月,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内的山鹡鸰的繁殖生态及雏鸟生长发育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仅由雌鸟筑巢,筑巢期5~6 d,每窝产卵4~5枚,孵化期9~10 d,雏巢期10 d。体重呈"S"型增长,其逻辑斯谛方程为:m=10.83/〔1+e-0.8355(t-2.4689)〕。  相似文献   

4.
泰山两种伯劳的生态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活在泰山的伯劳科鸟类,以红尾伯劳 Lanius cristatus linn和虎纹伯劳L.ligrinus Drapiez数量较多。笔者在泰山采集标本的同时,对以上两种伯劳的生态作了观察和研究。通过获得的资料比较,红尾伯劳和虎纹伯劳每年在泰山的迁徙时间、生态习性等很多方面是相似的,而繁殖期的巢、卵有一定差异。现对红尾伯劳和虎纹伯劳迁抵泰山时间、数量与分布、繁殖习性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1999~2001、2006~2007年的4~10月,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对黑尾蜡嘴雀(指名亚种)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中下旬开始筑巢,筑巢期5~6天,每窝产卵3~5枚,孵化期11~12天,雏巢期10天.体重呈"S"形增长,其Logistic方程为:Wt=34/[1 e-0.6154(t-3.2)].  相似文献   

6.
正拍摄地:欧洲灰雁爸爸妈妈喜欢在大面积沼泽或芦苇茂盛的湖泊边筑巢迎接小生命的诞生。每窝产卵4-8枚,一般4-5枚。灰雁宝宝属于早成鸟,出生不久便能活动觅食,它们十分享受妈妈的庇护。  相似文献   

7.
大山雀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1999年,在蟒河自然保护区对大山雀的生态进行了观察.该鸟为林息鸟类,筑巢于树洞、墙洞或石缝中.每年3月-8月繁殖,窝卵数7枚~13枚,多为8枚~9枚.卵的大小约11.9mm×15.8mm,重约13.9g,孵化期12d~14d,巢内育雏期14d.以有害昆虫为食,是农林益鸟.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五大连池德都机场昆虫与鸟类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网捕法、黄盘法、灯诱法、样线法等对五大连池机场进行昆虫及鸟类资源专项调查,并对昆虫种类及数量随月份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数据显示:机场范围内8~9月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均较多,昆虫数量与鸟类出现频率呈正相关。4种优势鸟类活动区域内昆虫相似度比较:红尾伯劳和红隼活动区域内昆虫相似指数最高,红尾伯劳和凤头麦鸡活动区域内昆虫相似指数最低。本研究从食物链角度提出鸟害防治策略,在有效控制机场昆虫数量的同时,间接减少食虫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对于北方支线机场的鸟情生态调研及鸟击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普通翠鸟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翠鸟在向海自然保护区为夏侯鸟。4月上句迁来,10月下旬南迁。巢呈隧道状,筑巢于井坑和距水边较近的陡壁上。窝卵数7枚,卯均重2.7g,大小为18.1~21.4mm,孵化期为17~18天。  相似文献   

10.
普通燕鴴在南四湖为夏侯鸟,以食蝗虫为主,也食甲虫、蝽象、蜻蜓等。常三、五成群,甚或几十只、百余只活动在田间和湖滩草地上。3月中旬开始交配,下旬至4月上旬筑巢于草丛或田间凹陷处。4月下旬产卵,一巢3—4枚,多者达6枚。由雌鸟孵卵,孵化期18—22天,25天雏鸟出巢。两亲鸟轮流喂雏,初期一天平均喂5—7次,中期7—9次,后期渐少。一天每雏平均吃蝗虫50只。  相似文献   

11.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岩鸽繁殖生态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 1997、1998年 ,对山西省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内岩鸽的繁殖生态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观察。岩鸽间或有一年繁殖两窝的 ,巢多营建于悬崖峭壁的缝隙或洞穴中 ,有利用旧巢的习性。窝卵数多为 2枚 ,卵重平均 15 .6 7( 15 .0~ 16 .4) g。雌雄鸽均参加孵卵 ,孵化期 18d,孵化率 10 0 %,离巢率 87.5 %,巢内育雏 17d~ 19d,种群密度为15 .79只 / km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地评估喜鹊Pica pica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15—2019年,在甘肃省天祝县典型林地定点观测了喜鹊的筑巢习性、繁殖习性和觅食习性.结果发现,在该林地喜鹊筑巢时常选择高大的青杨Populus cathayana树冠顶端为筑巢点,每年7—8月喜鹊开始衔枝筑巢,筑好巢后即开始产卵,1年繁殖1次,每巢产卵4~6枚....  相似文献   

13.
松鸦GarruIus gIandarius 在我国除极西部地区外都有分布,在分布地区内是终年居留的。国内现有8个亚种。关于松鸦繁殖资料不多见,笔者1983年曾在吉林省磐石县观察了三巢,现将资料报导如下:一、巢及其环境松鸦,4月初开始占区营巢、筑巢多在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我们所见三巢,其中二窝筑在距地面5米高的油松的树权上,  相似文献   

14.
红交嘴雀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红交嘴雀在莫尔道嘎地区的繁殖行为和活动状况,为日后实施保护救护和深入开展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观察发现红交嘴雀2月中旬开始营巢,下旬开始产卵,每巢产卵3~5枚,多4枚。卵长径24.10±0.47 mm,短径19.15±0.27 mm,卵重2.98±0.07 g,孵化期17.10±0.24 d。育雏期18.42±0.32 d,育雏期平均每天递送食物13.6次;亲鸟有夜间不回巢现象。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对野生刺醋李进行了物候观测。结果表明,带岭地区的野生刺醋李的萌动期为4月上旬,叶芽开始膨大,苞片分离约10d左右;花期基本是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一般4~5天;开花之后结果期较长,大约1个月左右,果实的平均直径在1.5~1.8cm,单果重在1.29~2.36g,平均每个果实含种子10~80枚。坐果率较低,由花转化为幼果的仅为30%左右。  相似文献   

16.
雨尺蠖Semiothisa pluviata(Fabricius)在江西赣州以幼虫危害黑荆树Acaciamearnsii叶片,一年发生4代,以蛹越冬,世代重叠。5月上旬出现第1代幼虫,危害最盛为第3代幼虫。主要天敌有姬蜂Diplozon sp.、跳小蜂(学名待定)及白僵菌,还有大山雀Parus msjor commixtus(Swinhoe)、红尾伯劳Lanius cristatus lucionensis Linnaeus等鸟类。用2000—3000倍敌杀死或800—1000倍灭杀毙喷雾,防治效果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山鶺鴒每年5月上旬由南方迁来青岛地区进行繁殖。很快成双栖息于阔叶树疏林中,大都在林间空地、沟河畔等地活动觅食。多筑巢于刺槐及黑弹树的水平树杈上,6月20日开始产卵每窝产卵4—5枚,以5枚为多。孵化期高峰为6月中旬,孵化率为98.4%,孵化期13天。两亲鸟共同育雏,育雏期13—14天,最早出飞为6月24日,最晚为7月11日。育雏期全部以农林害虫为主,有鳞翅目、鞘翅目昆虫,也有蜘蛛及蝇类等。至9月底全部迁回南方。  相似文献   

18.
2018年内3-10月开展黑鹳(Ciconia nigra)重点监测,记录了详细的繁育物候期。黑鹳在高台县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繁殖期为3-7月,3月初至4月中旬开始营巢,巢间距2 000~3 000 m,巢一般由干树枝筑成,呈盘状,多数在4月初至4月中旬产卵,1年繁殖一窝,每窝通常产卵4~5枚,孵化期约30天,孵化率约55%,70日龄时具飞行能力,多栖息在河流沿岸及沼泽区域。食物主要是鱼类,有沿用旧巢的习性。  相似文献   

19.
1.菊花又名节花、帝王花,誉为“高风亮节”。于1960年12月10日发行《菊花》邮票一套18枚。2.牡丹花又名鹿韭、鼠姑、百两金、木芍药、富贵花,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请代末年曾被选为国花。于1964年8月5日发行《牡丹》邮票一套15枚。3.山茶花又名曼陀罗树,云南山茶花又名滇山茶、大茶花,誉为“花中珍品”。于1979年11月10日发行《云南山茶花》邮票一套10枚和小型张1枚。4.荷花又名莲花、芙渠、夫谷、水芙蓉、水芝、泽芝、玉环、净友等,誉为“水中芙蓉”。于1980年8月4日发行《荷花》邮票一套4枚和小型张1枚。5.月季花又名长春花、月月红、四季蔷薇,被誉为“花中皇后”,于1984年4月20日发行《月季花》邮票一套6枚。6.梅花又名干枝梅、春梅、红梅、五福花,被誉为“花魁”,1919年被尊为国花。于1985年4月5日发行《梅花》邮票一套6枚和小型张1枚。7.兰花又名春山、山兰、草兰、朵朵香,誉为“天下第一香”。于1988年12月25日发行《中国兰花》邮票一套4枚和小型张1枚。8.水仙花又名天蒜、雅蒜、天葱、丽兰,誉为:“凌波仙子”,于1990年2月10日发行《水仙花》邮票一套4枚。9.杜鹃花又名映山红、...  相似文献   

20.
灰椋鸟繁殖习性及其对害虫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4年,灰椋鸟在滕州4月中旬开始产卵,窝卵数4~7枚,平均卵重6.1g,孵卵期14~15天,卵的孵化率92%,雏鸟巢期17~21天,每天8:00~11:00、16:30~17:30为育雏高峰期。灰椋鸟的食物主要是农林害虫,有蝗虫、螽斯、蝼蛄、金针虫、金龟子、象甲、叶甲、尺蛾、舞毒蛾、胡蜂、牛虻、象鼻虫、地老虎、玉米螟、粘虫、麦叶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