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福建省建阳范桥国有林场16年生杉木×闽粤栲混交林与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不同林分养分积累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上坡立地条件下,杉木纯林乔木层N、P、K养分积累量均大于杉木×闽粤栲混交林。中坡和下坡林分乔木层养分积累量则表现为混交林大于杉木纯林。不同林分乔木层养分积累量均占整个林分养分积累总量的90%以上,且表现为N>K>P和下坡>中坡>上坡。上坡杉木纯林的灌木层和草本层N、P积累量均大于混交林,下坡林分的灌木层N、P、K养分积累量均表现为杉木×闽粤栲混交林大于杉木纯林。不同林分凋落物的N和P的积累量均大大超过草本层和灌木层的积累量。 相似文献
2.
造林地坡形和坡位对厚朴纯林和混交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不同坡形、坡位以及不同混交比例的厚朴混交林和厚朴纯林,研究了立地因子对厚朴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立地因子对厚朴和杉木的胸径、树高均产生了极显著影响,相同坡形的下坡位生长量优于上坡位;相同混交比例上,凹形坡生长量均优于凸形坡。实际造林中,应根据培育目标合理选择立地类型和混交比例。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生长与竞争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年生马尾松闽粤栲6∶1混交林的生长状况和竞争态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闽粤栲与马尾松混交林分生长较好,闽粤栲是马尾松的优良的混交树种。混交林中马尾松比纯林中马尾松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分别增加12.8%和6.1%。混交林中马尾松生长量有着越靠近闽粤栲列中心,生长量越高。运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分析混交林种内、种间竞争。结果表明:两种群间存在较剧烈竞争,种间竞争大于闽粤栲种内竞争。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林业生产中因纯林造成的林木生产力和地力下降、病虫害频发等问题,开展杉木与桉树混交试验,以杉木纯林为对照,对标准地内的9 a林龄林木生长量和林地土壤进行调查,测定分析林木胸径、树高、材积、蓄积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特征。结果表明:混交林可促进林木生长,杉木混交林胸径、树高、总蓄积量均高于纯林;不同坡位混交林和纯林杉木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为下坡>中坡>上坡,且下坡位的土壤理化性质优于中坡位和上坡位;混交林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福建省尤溪县6年生的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杉木、乳源木莲的生长量呈半阴坡阴坡阳坡,半阴坡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保存株数、蓄积量分别达6.8㎝、5.1m、2347株/hm~2、24.878m~3/hm~2,乳源木莲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保存株数、蓄积量分别达5.2㎝、4.0m、630株/hm~2、3.024m~3/hm~2,杉木与乳源木莲总蓄积量达27.902m~3/hm~2。不同坡位乳源木莲、杉木的生长量呈下坡中坡上坡,下坡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保存株数、蓄积量分别达6.9㎝、5.5m、2355株/hm~2、27.318m~3/hm~2,乳源木莲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保存株数、蓄积量分别达5.5㎝、4.2m、628株/hm~2、3.517m3/hm~2,杉木与乳源木莲总蓄积量达30.835m~3/hm~2。 相似文献
6.
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造林施肥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闽粤栲与马尾松纯林、混交林的造林施肥试验及10年的观察,闽粤栲与马尾松混交,能促进林分生长,形成合理的林分结构,造林前施基肥,初期对闽粤栲幼林(当年)树高、胸径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后期 对闽粤栲生长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帽儿山实验林场尖砬沟森林培育实验站25a生红松人工纯林和红松——黄波罗、红松——胡桃楸、红松——水曲柳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坡位以及混交方式对林木胸径、树高以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配的影响。通过异速生长方程,估计总生物量、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除坡位对树高影响不显著以外,混交、坡位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红松胸径、树高和总生物量均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选择福建省建阳范桥国有林场不同坡位18年生杉木米老排混交林,开展生长及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坡位对杉木米老排混交林生长量及生物量有较大影响,杉木、米老排生长量、生物量的高低顺序均为:下坡>中坡>上坡。下坡杉木米老排混交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蓄积量、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6.5 cm、13.2 m、207.4416 m3·hm-2、161.55 t·hm-2,分别比上坡杉木米老排混交林高出34.1%、25.7%、111.3%、89.0%。杉木米老排混交林生长量、生物量高于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闽粤栲与马尾松混交林2年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闽粤栲基肥处理株高抽高最快,平均株高为183.6cm,比追肥处理平均株高增长10.1cm,比不施肥处理平均株高增长22.1cm;闽粤栲基肥处理地径增长最快,平均地径为2.41cm,比追肥处理平均地径增长0.07cm,比不施肥处理平均地径增长0.27cm。马尾松基肥处理株高抽高最快,平均株高为158cm,比追肥处理平均株高增长7.6cm,比不施肥处理平均株高增长15.2cm;马尾松基肥处理地径增长最快,平均地径为2.19cm,比追肥处理平均地径增长0.1cm,比不施肥处理平均地径增长0.23cm。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杉木闽粤栲异龄复层混交林涵养水源功能,2017年在福建沙县对4种保留密度的杉木闽粤栲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林分持水量、土壤物理性质和涵养水源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栽植前、杉木纯林相比,各异龄复层林土壤的0~20 cm土层,土壤密度分别下降8.86%、7.78%以上,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分别下降15.12%、11.30%以上,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提高12.55%、9.38%以上,非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14.87%、10.76%以上,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15.32%、11.68%以上,总孔隙度分别提高15.25%、11.53%以上;20~40 cm土层土壤的上述各项指标均表现出相同变化规律。与对照杉木纯林相比,林分总持水量增加218.312 t·hm~(-2)以上,提高14.68%以上;初渗速度增加13.29%以上,稳渗速度增加14.16%以上,地表径流系数降幅达10.34%以上。说明在杉木林中引入闽粤栲显著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升林分的涵养水源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杉木闽粤栲混交林分特征与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杉木与闽粤栲混交林分特征与水土保持功能,以杉木纯林为对照,对杉木与闽粤栲以3∶1混交的林分特征和林分的持水量、土壤物理性质、渗透性、抗蚀性及水文效益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杉木闽粤栲混交林乔木生物量、地被物生物量、凋落物现存量均显著高于杉木纯林;杉木闽粤栲混交林林分的总持水量、土壤渗透速度、林分地表抗冲刷能力、涵养水源的能力均显著高于杉木纯林。这些说明杉木与闽粤栲以3∶1混交的林分能更有效地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入渗能力,截持雨水,减少雨水对林地的冲刷和侵蚀,增强土壤抗蚀性,提高水文效益,从而提高林分的固土保水功能。 相似文献
12.
坡位对6年生杉木闽楠混交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坡位对杉木闽楠人工混交林生长的影响,对中亚热带6年生杉木闽楠混交林中杉木和闽楠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以及不同坡位上杉木和闽楠的最大及最小单株生长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生长量来看,杉木和闽楠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从不同坡位的最大及最小单株生长量来看,杉木和闽楠也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且在不同坡位杉木生长量都大于闽楠生长量。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建立单木生长模型、林木枯死模型和林分生长模型来模拟闽粤栲天然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用这3个模型对所调查样地内林木蓄积进行预测,作为林木蓄积量理论计算值,以二元材积表查表得到的蓄积量作为林木蓄积量的实际值,其精度可达94.15%。这些模型对于模拟闽粤栲天然林的生长规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国有林场 13 年生杉木与闽粤栲 Castanopsis fissa 人工混交林开展抚育
间伐措施后的闽粤栲天然更新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抚育间伐后不同保留密度对闽粤栲天然更新幼苗的影响。
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后不同保留密度对闽粤栲天然更新幼苗数量及苗高生长具有显著影响;A(900 株 /hm2)、
B(1 200 株 /hm2)、C(1 500 株 /hm2
)3 种不同林分保留密度间伐处理的闽粤栲天然更新幼苗数量及苗高均与
对照区具有极显著差异;B 处理林分保留密度 1 200 株 / hm2 的幼苗数量最多,闽粤栲幼苗数量从多到少
分别是 B > A > C >对照 (1 875 株 /hm2);A 处理林分保留密度 900 株 / hm2 的幼苗苗高最高 , 闽粤栲幼
苗苗高从高到低分别是 A(900 株 /hm2
) > B(1 200 株 /hm2
) > C(1 500 株 /hm2
) >对照。间伐后林地地表清
理对闽粤栲林下天然更新幼苗数量具有较大影响,有进行地表清理的闽粤栲幼苗数量比未进行清理的明
显更多。幼苗数量与母树的距离成反比,距离母树越近,幼苗数量越多。 相似文献
16.
樟树作为一种古老的珍贵树种,广泛应用于日常的生产与生活当中,但对于樟树的集约栽培研究却十分有限。通过试验林样地调查,研究了坡位对15年生樟树纯林和樟杉混交林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立地、造林密度及抚育措施一致条件下,纯林和混交林在不同坡位上的林分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的影响表现出一致的规律,不同坡位樟树林分生长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林分的胸径、树高和冠幅都要显著大于中坡位和上坡位,而林分枝下高、主干高差异不明显。(2)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的影响程度有差异,坡位对混交林中樟树群体影响要明显大于纯林,并且影响程度随坡位提高而增大;当坡位较高时,同坡位上的樟树纯林胸径、树高生长量要显著大于混交林中的樟树群体,并且随坡位提高差异更加明显。(3)下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各生长量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同坡位混交林中的樟树群体表现出更低的开叉率,同时林分具有更加整齐的冠幅,这表明在坡位较低的立地条件下,樟树、杉木混交造林对樟树干形及冠形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福建省三明市郊国有林场,以闽粤栲天然林、人工林分为对照,对闽粤栲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分(简称人促林)的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人工林比,人促林早期生长较慢,进入速生期较迟,但后续生长较快,且持续时间长;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时间,树高推迟0.5 a,胸径第1次相交时间推迟1 a,材积生长远未相交。25年生人工林的材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虽然未相交,但从生长曲线分析,预计30年生左右出现相交,从高径生长分析,人工闽粤栲林有早衰现象。与天然林相比,人促林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基本一致,但总生长量较小,早期生长缓慢。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闽粤栲林,营林投资成本低,有利于生态环境保育,而且可以维持较高的林分生产力,是一种生态省力型可持续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8.
紫色土立地闽粤栲林分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沙县紫色土流失区15年生闽粤栲与湿热条件相似的红壤闽粤栲在林分生长量、生长过程、林分结构以及生产力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闽粤栲在紫色土与红壤立地的高、径生长和空间分布虽有差异,但均能正常生长,且较稳定,这为紫色土等严重侵蚀地、低能型生态公益林恢复改造等提供了一个优良的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19.
坡位对毛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广东省九连山林场3个工区2000年营造毛竹林在不同坡位上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坡位对毛竹的生长影响显著,毛竹生长从好至差依次为下坡(含山谷)、中坡、上坡(含山脊)。不同坡位的毛竹生长在树高、胸径、竹产量3个指标上差异均达0.01显著水平。试验结果为毛竹造林时选择适生坡位及在不同坡位上毛竹林的经营管理措施和改造措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坡位与南方红豆杉和檫树混交林早期生长的关系的试验.结果表明:坡位对1年、2年南方红豆杉和檫树混交林的成活率和树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成活率、树高之间存在显著至极显著差异.1年、2年成活率、树高均为下坡(C)>中坡(B)>上坡(A).下坡1年、2年南方红豆杉:成活率分别为95.4% 和93.3%(分别比其均值大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