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丽芳 《福建茶叶》2016,(4):293-294
创意属于一种创新意识,通过创新意识进一步延伸并提高资源的本身价值,它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起着催化的作用,而创意产业的产生是由于知识经济和文化经济的地位在人们生活活动中的不断提升所致。促进茶文化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创造茶文化的商标、茶产业的增长形式及综合收益等。本文主要对如何促进茶文化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持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大幅提升,相应的生活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基本温饱之外,越来越多的人们渴求通过旅游的方式获取身心的放松与愉悦,绿色、生态、休闲等理念与传统旅游产业融合,使旅游产业焕发全新生命力,也成为当今普罗大众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旅游休闲方向。基于以上,本文立足当前火爆的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解析其与茶文化的融合意义以及融合路径,希冀立足于茶文化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摸索出一条可供借鉴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传统茶文化与民族舞蹈文化之间的融合,是当前茶文化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繁荣的有效手段,相关文化部门应该积极突进茶文化的宣传与普及,并能够积极与民族舞蹈文化与两者的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同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浓厚的茶文化和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结合多元文化发展背景和趋势看,文化融入不仅是一种趋势,还是一种潮流,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为其融合寻找到合适的定位,特别是对于茶文化体系来说,其中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决定了,将传统茶文化体系与其相融合,其必然能够实现传承发展。本文拟从传统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分析入手,结合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融入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的具体内涵,从而探究传统茶文化与民族舞蹈文化的融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5.
《茶世界》2020,(8)
正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农业农村部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推动产业融合、文化创新创意发展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早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各产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跨界融  相似文献   

6.
龚永新 《茶叶》2012,38(1):43-46
创意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创意产业的出现是知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地位日益增强的结果。促进创意产业与传统茶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转变茶产业增长方式、塑造茶产业乃至茶文化品牌、提高茶产业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针对如何推动创意产业与传统茶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代图形创意通过图案设计,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现代图形创意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作类型正蓬勃发展。此外,消费者对现代图形创意的需求趋于多样化,特别是年轻群体更趋于个性化,因而融入新的创作题材成为很多创作者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文通过研究传统茶文化的发展过程、发展背景以及在各领域的影响力,以现代图形创意理念变化特点为线索,深入分析传统茶文化与现代图形创意理念的融合点,从而得出了促进现代图形创意多样化、时代化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张海玉 《福建茶叶》2024,(4):174-176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中,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新的历史时期,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发展,应该在吸收借鉴新型文化内容的同时,进一步地增强对传统文化中茶文化内容的发扬。基于此,本文首先对茶文化进行了基本概述,其次介绍了茶文化在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基本礼仪和展现内容,最后结合新时代背景,探讨了传统文化与茶文化的融合发展路径,以期促进我国茶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肖虹飞 《福建茶叶》2016,(11):273-274
本文通过对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条件及相关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了与茶文化相关的概念,提出了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视角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成都的茶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本地区存在着数千家茶馆,凸显出了显著的茶文化效应。但是成都地区在发展茶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效果不是非常理想。笔者重点分析了茶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具体原因。在此基础上,笔者为成都市发展茶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建议和措施,希望为其取得更大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历史悠久,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里,礼仪文化经久不衰,礼仪文化和礼仪元素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礼仪元素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元素所不能比的。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经过代代传承,茶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财富。在此背景的基础上,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入手,综合礼仪文化的发展趋势,对传统茶文化与礼仪文化这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分析,研究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茶文化与礼仪文化是如何融合共生的,这对于发扬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兵 《福建茶叶》2023,(11):131-133
传统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挖掘传统茶文化的精髓,促进传统茶文化的复兴对于促进我国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休闲体育是当下社会比较流行的运动方式,传统茶文化与休闲体育的融合式发展能够充分发挥休闲体育的社会功能,促进传统茶文化的复兴。本文阐述了传统茶文化的发展现状及休闲体育的发展现状,阐述了传统茶文化与休闲体育融合的必要性及具体策略,旨在为传统茶文化与休闲体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礼仪始终与整个社会发展相结合,无论是礼仪元素,还是礼仪文化对社会发展进程的推动力,都有着其他元素所不具备的优势。本文拟从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礼仪文化的客观展现,通过探究传统茶文化与礼仪文化之间的结合点,从而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茶文化和礼仪文化的融合与共生机制。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整个中国发展中是带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意识发展而成的,从传承及制度来看茶文化贯穿整个中国的历史,同时融合了民族特色,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钢琴文化,作为起源于欧洲的西洋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开始逐渐融入中国文化视域当中,并与传统的茶文化进行了进一步融合,形成当前文化融合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5.
茶文化在当前时代的发展当中,开始突破自身的文化格局,努力与其他文化进行接触,并且也形成了全新的文化内涵和特色。但是在与现代体育发展的融合上,依旧不是十分完善,许多茶文化理念都不能与体育文化实践进行融合。本文主要对传统茶文化与现代体育发展融合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全新的实践方向,以便于推动茶文化和现代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于海军 《福建茶叶》2017,(11):54-55
21世纪电子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数字媒体逐渐社会化,数字艺术创意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并与传统的文化互相交融。茶文化数字艺术创意产业具有一定市场潜力,在数字艺术创意产业市场竞争中有明显优越性。基于此,本文阐述传统茶文化数字艺术创意产业的核心价值,分析了茶文化的包容性、凝聚性、创造性。根据数字艺术创意产业的现实特性,提出将茶文化通过数字艺术创意的形式产业化、规模化。以期实现茶文化与数字艺术创意产业的融合,促进数字艺术创意产业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文化逐渐从简单的生活理念上升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认同,茶文化的发展也在慢慢渗透到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本文拟从茶文化的内涵和独特性入手,结合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如何将二者结合,推动茶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茶文化和民族舞蹈文化,都是根植于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文化内涵。将二者进行融合的过程中,需认识到中国传统茶文化与民族舞蹈文化的相通性、民族舞蹈技能与茶文化作用下的心理感知的关联性。并以此为核心,基于中国传统茶文化与民族舞蹈文化融合新理念形成新发展机制,并科学设计民间舞蹈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新思路。由此,逐渐形成科学的中国传统茶文化与民族舞蹈文化融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杨琳 《福建茶叶》2024,(2):56-58
随着大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旅游功能与旅游业态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茶文化拥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将茶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结合到一起,能够弥补传统乡村旅游中文化内涵匮乏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两者协同发展。基于此,文章对“乡村旅游+茶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体验式构建要点及融合发展路径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能够为推动茶文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茶文化和围棋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具匠心的东方文化特征。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挖掘茶文化与围棋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认为:我国茶文化与围棋文化融合发展体现在品茶与下棋的历史文化、茶师与棋师的职业文化、茶艺与棋艺的外交文化。展望未来,建议高校传播茶与围棋的精神文化、协会协调茶与围棋的资源文化、政府开放茶与围棋的文化交流,实现茶文化与围棋文化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