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我国是传统茶叶大国,同时也是传统茶叶的发源地,因此整个茶叶产业在经营过程中,无论是具体的内涵,还是生产基础,都具有相应优势。结合当前国际贸易发展不断成熟这一客观形势,如今茶叶企业想要实现最佳经营效果,就必须结合国际出口贸易的客观需要,调整发展理念,实现自身转型发展。本文拟从我国茶叶企业对外出口贸易概况及存在问题和不足分析入手,结合形势下茶叶企业对外出口贸易工作开展的全新要求,探究新形势下茶企对外出口贸易过程中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喝茶。因此,茶叶商品包装的好坏关系到人们身体的切身健康。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进程,人们对医疗健康、财产安全、交通安全等各行各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一点不仅限于国内市场,更多的对外出口贸易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以新形势下有机茶对外出口贸易展开讨论,并针对相关出口贸易策略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茶叶贸易不断繁荣的背景下,我国茶叶企业应该积极开发贸易策略,通过优化贸易策略,提高产品销售量,为企业创造更加丰厚的利润。本文就以茶产品出口贸易开发为内容,对其具体策略进行几点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茶叶企业如何在系统化把握"一带一路"政策优势下,创新自身经营思维,构建"现代化"的茶叶企业经营体系,事实上已经成为当前任何茶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一带一路"的内涵及背景特点认知入手,结合我国茶企业经营贸易的具体不足分析,通过融入我国茶叶企业的时代化经营诉求,从而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茶企对外出口贸易策略。  相似文献   

5.
云南普洱茶是中国名茶之一,也是云南省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普洱茶走出国门是云南开拓国外市场的优势所在。近些年来,云南省普洱茶的出口贸易发展较快,然而在茶叶出口流通过程中也现出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云南普洱茶在出口流通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安全有效的策略,以促进云南普洱茶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8年奥运会正快步向我们走来。中国茶企业如何扬长避短,把握好奥运商机,做好茶产品的营销?以下4个方面值得认真思考,整体协调,积极运作。一、有资格大干,无资格巧干要销售奥运商品,先要获得奥运会组委会战略合作伙伴、赞助商、独家供应商、供应商4种身份中的一种。而且,具体卖什么产品,也要事先向奥组委申报、经过严格审批。从实际情况看,我国茶企业比较适合争取做奥运会独家供应商和供应商。截至2006年8月底,在茶叶与饮料方面,可口可乐公司已捷足先登;茶具方面,江苏方圆紫砂集团等4家中国企业已拿到入场券。但是,西湖龙井因为资金不足未…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全球茶叶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但茶叶出口一直存在较大问题.本文从我国茶叶出口长期存在的问题入手,对目前世界茶叶供给和需求市场进行细致分析,并结合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茶叶生产在我国源远流长,是重要的茶叶生产国家,从古代起我国的茶叶就已经打开了外贸市场,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电商的发展,促进了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受到了更多海外市场的欢迎。本文结合当前跨境电商茶产品的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跨境电商茶产品的SWOT分析,对跨境电商茶产品运营提出合理化对策,为提高跨境电商茶产品运营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茶企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茶企想要得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机会,不仅要严格把控茶叶品质,还需要进行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工作创新,建立长效机制,为企业正常运转提供支撑.而进行经济管理创新需要管理者充分了解当前茶企面临的形势,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运营情况,深究矛盾点,并就此提出创新的管理办法.基于此,本文围绕新形势...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活动,其最终落脚点应放置在为企业带来人力资本红利上,而该"红利"的具体表现便是提升"产出/投入"的比值。通过主题讨论,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策略可围绕着:建立产业集群式发展格局下的政府干预机制、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格局、多管齐下为班组学习型文化的塑造创造条件、基于员工显示性偏好来识别群体性需求偏好、三方协议促成茶企与第三方培训机构的合作等五个方面来构建。  相似文献   

11.
对于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来说,现阶段其迎来了全新机遇期,无论是市场的认知度和需求度,还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都需要注重完善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综合元素。本文拟从当前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入手,结合茶企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机制的应用需求认知,通过融入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活动开展的价值作用,从而探究新形势下茶企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开展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茶产品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产品对外传播,可以让其他国家对我国的茶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但是,因为语言沟通障碍的存在,翻译工作就成为了茶文化对传播的桥梁和纽带,也决定着茶文化传播的效果。本文从当前茶产品对外传播现状出发,分析英译存在的问题,立足于中西茶文化差异,得出茶产品英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直播行业的兴起,改变了茶产品营销模式,5G网络时代的到来,更是给茶产品直播营销创造了更好的营销环境,为茶叶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5G技术对直播行业的影响,以及茶产品直播营销的现状,提出了茶产品直播营销策略,以期拓展茶产品销售新渠道,提高茶产品的知名度和销量。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在外贸交易出口设置障碍,极大地限制了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绿色壁垒的出现是中国对外贸易过程中的新问题。中国是茶叶大国,绿色壁垒法律对茶叶出口经济贸易的影响表现更为显著。随着全球经济的绿色化,我国绿色壁垒法律制度存在严重的不足,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从绿色壁垒法律对我国茶产品企业对外出口的影响入手分析了我国茶产品企业在外贸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并提出我国茶产品企业对外出口的可实施性建议,力争全面推动我国茶企业产品对外出口的顺利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茶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茶产品也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主要出口商品。茶文化在国际上被广泛传播,茶产品的对外经济贸易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向世界传播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影响了茶产品的对外经济贸易。茶产品对外经济贸易企业也应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制定现阶段茶产品对外经济贸易政策,促进茶产品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代消费者需求变化,加大对茶文化的挖掘成为茶营销的重要突破点。文章从茶文化的内涵出发,围绕消费者求新求快求体验的需求,提出针对年轻人市场打造出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有机茶,采用时尚便捷的包装和品牌诉求,利用小包装降低价格门槛,通过O2O模式实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体验,线上销售,线下培养市场,线上成交。通过体验营销、团购模式拓宽渠道销售,利用各类茶活动实现口碑宣传。在公共关系中通过众筹、茶文化推广、旅游活动、产品开发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等方式对茶产品进行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7.
认知是指人认识事物的过程,当人在接触新事物之时,其大多会从视觉、知觉、触觉、嗅觉以及味觉等方面对新物质进行辨识与记忆。本文透过认知视角对英美茶产品词汇的翻译进行了探析,在对比分析了中国茶产品词汇与英美茶产品词汇的不同后,又就英美茶产品词汇翻译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并最后据此对认知视角下英美茶产品词汇的翻译策略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前茶叶企业转型发展不断推动,其国际化要求也不断提升,因此完成开展茶叶企业对外宣传材料翻译工作,跳出其传统翻译误区,就极为必要。本文拟从茶叶企业对外宣传材料翻译活动的特征分析入手,结合当前茶叶企业对外宣传材料翻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知,通过融入茶叶企业对外宣传材料英语翻译过程中的具体策略和要点,从而探究茶叶企业对外宣传材料英语翻译活动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9.
结合当前整个茶叶产业的贸易活动特点看,只有做好外宣材料翻译活动的翻译活动,并且结合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要点,以及具体的策略来探究整个茶企资料翻译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误区,才能优化外宣材料翻译的效果。本文拟从茶叶企业对外宣传资料应用的价值认知入手,结合茶叶企业对外宣传资料,英语翻译活动实施状况分析,从而细化研究茶企对外宣传资料英语翻译活动中所潜在的具体误区。  相似文献   

20.
我国茶叶由于产量大、质量优、价格低廉等原因长期以来深受国外消费者的喜爱。因此,茶叶出口贸易从很早开始就处于贸易顺差的状态。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发达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经济市场,纷纷筑起了"贸易壁垒"试图扭转本国茶叶进出口逆差的局势。这在无形中对我国茶叶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我国中小茶企一方面要面临大型茶企的竞争压力,另外一方面要面临外国的贸易政策的阻碍。但是中小茶企也有自身的优势,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巧妙地避开贸易壁垒的阻碍是其发展的关键。对此,本文围绕贸易壁垒这个主题,结合我国中小茶企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最有利于实现贸易突破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