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舍饲育肥与放牧育肥两种饲养模式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成年羊与羔羊日粮微量元素消化率的影响。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从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选择5周岁成年母羊与4月龄断奶羔羊各60只,共120只,分为4组,每组30只。因素1为饲养模式,分为舍饲育肥和放牧育肥;因素2为年龄,分为成年母羊和断奶羔羊。母羊育肥期为60 d,羔羊育肥期为90 d。结果表明,绒山羊的日粮微量元素消化率存在年龄差异;在育肥前期,与羔羊组相比,成年母羊Cu的消化率极显著高于羔羊组(P0.000 1);Fe的消化率显著地低于羔羊组(P=0.02)。在育肥后期,成年母羊Cu、Zn的消化率极显著地高于羔羊组(P=0.001、P0.000 1);Fe和Mn的消化率显著地低于羔羊组(P=0.03、P=0.05)。不同饲养模式也会影响绒山羊对日粮微量元素的消化率;在育肥前期,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绒山羊Cu、Mn的消化率显著和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绒山羊(P=0.048、P0.000 1),Fe、Zn的消化率却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03、P=0.000 4)。在育肥后期,舍饲组羔羊Cu、Mn、Zn的消化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00 1)。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研究放牧补饲育肥与舍饲育肥两种育肥方式下绒山羊羔羊的瘤胃发酵功能,为有效调控绒山羊的瘤胃发酵、制定科学的育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60只健康、体重、日龄相近的4月龄羯羊随机分为2组,各30只。对照组在原草场放牧并进行补饲;试验组采用全混合日粮进行舍饲育肥,育肥期为90 d。试验结束时,分别从各组选择6只羯羔进行屠宰,采集瘤胃。结果表明:舍饲育肥较放牧补饲育肥相比可显著增加绒山羊羔羊瘤胃BCP和NH3-N浓度(P0.05);有降低p H值的趋势(0.05P0.10);但对VFA的变化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说明舍饲育肥较放牧补饲育肥而言,能有效促进绒山羊羔羊的瘤胃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探究舍饲条件下优化设计配制的全混合颗粒料对育肥呼伦贝尔羊羔羊的瘤胃微生物组成及多样性、血液指标、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选择30只健康的体重、日龄相近的呼伦贝尔羊断奶羔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喂农户自配的精料+苜蓿型饲粮,试验组饲喂设计的优化型育肥羔羊全混合颗粒料。试验期115 d,过渡期15 d。每天记录干物质采食量并进行称重,计算料重比及平均日增重;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采集血样,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测定;采集瘤胃液,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瘤胃液细菌进行测序;试验结束后屠宰,测定屠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羔羊体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胴体重、屠宰率、育肥效益及部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免疫指标和生化指标没有负面变动;饲喂全混合颗粒料在试验羔羊瘤胃细菌群落门、属水平上有显著正向效果(P<0.05)。综上可知,经过优化设计的全混合颗粒料改善了呼伦贝尔羊羔羊瘤胃菌群结构,显著提高了羔羊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育肥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4.
通过饲养试验、屠宰试验,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成年母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从而为科学制定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成年母羊育肥方案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子完全试验设计,将60只年龄、体重相近的淘汰成年母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一组为对照组,在天然草场进行自然放牧育肥;一组为试验组,完全舍饲育肥,日粮采用全混合饲喂,每天饲喂2次,自由采食,育肥期60 d。在试验结束时,分别从对照组和试验组中选择6只羊进行宰后采集瘤胃液,测定pH值,氨氮(NH3-N)浓度、菌体蛋白(BCP)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与自然放牧饲养相比,完全舍饲饲养可显著降低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成年母羊瘤胃液pH值(P<0.05),但能显著增加瘤胃液的NH3-N浓度(P<0.05)、BCP浓度(P<0.05)和VFA浓度(P<0.05),而对于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完全舍饲饲养可以促进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成年母羊的瘤胃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讨有氧运动对育肥期滩羊瘤胃微生物丰度的影响。选取同期断奶体重(16±2) kg的滩羊母羔羊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10 km组羊除每日在圈舍自由活动外,沿生态牧场运动跑道有氧运动行走10 km;5 km组羊除每日在圈舍自由活动外,沿生态牧场运动跑道有氧运动行走5 km;NC组(对照组)羊每日在圈舍内自由活动。试验期6个月。结果显示,5 km组羊瘤胃OTU独有标识476条,菌群种类变化最大,10 km组次之。与NC组相比,10 km组羊瘤胃酸杆菌门丰度显著增高(P<0.05),5 km组疣微菌门、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增高(P<0.05);5 km组红细菌科、假单胞菌丰度显著增高(P<0.05);5 km组Muri菌108610丰度降低(P<0.05)。基于Kruskal-Wallis方法分析,与NC组相比,10 km组羊瘤胃反刍兽新月单胞菌、埃氏巨型球菌、均匀拟杆菌、酸热脂环酸杆菌、瘤胃梭菌CPB6、嗜酸乳杆菌丰度增加;5 km组羊瘤胃甲烷短杆菌丰度增加。种水平Anosim分析,与NC组相比,10 km组、5 km组羊瘤胃脱硫弧菌丰度降低。研究表明,滩羊育肥期每日有氧运动10 km,可增加瘤胃有益菌菌群丰度,降低有害菌丰度,提升瘤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寒牧区羊只冷季严重掉膘的问题,以贾洛羊为试验对象进行120 d舍饲试验。结果表明:舍饲条件下经过120 d的饲喂,公、母羔羊的增长率分别为157.72%±41.21%和162.84%±26.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公羔羊(P0.05);周岁贾洛羊公、母羊掉膘率分别为3.50±2.10%和3.38%±3.37%,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公、母羊(P0.01);贾洛羊成年公羊的掉膘率为6.48%±4.40%,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公、母羊(P0.01),母羊的掉膘率为8.25%±1.72%,低于对照组的公羊(P0.05),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母羊(P0.01);试验组羔羊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5.00%,周岁羊死亡率比对照组减少5.00%,成年羊死亡率比对照组减少10.00%。  相似文献   

7.
枯草期选甘肃高山细毛羊成年母羊180只,后备母羊38只,羔羊40只,进行为期171 d的放牧与舍饲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暖棚舍饲)平均每只成年母羊、后备母羊和羔羊体质量分别增加5.1、9.8和6.9 kg,增幅为:11.72%、30.81%和32.86%;对照组(放牧)每只成年母羊、后备母羊和羔羊体质量分别平均下降7.3、5.0和1.0 kg;试验末,试验组成年母羊和后备母羊体质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羔羊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羊毛长度试验组成年母羊、后备母羊和羔羊羊毛每只分别平均增长3.9、3.8和2.7 cm,试验组成年母羊和后备母羊比对照组提高10.4%和16.0%,羔羊比对照组降低11.2%,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各年龄段产羊毛量分别达5.24、4.56和3.79 kg,比对照组分别提高60.24%、73.38%和49.80%,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纯收入分别为成年母羊5.35元/只,后备母羊45.65元/只,羔羊59.57元/只,对照组由于掉膘损失严重,成年母羊和后备母羊分别损失28.32和13.05元/只,羔羊收益29.3元/只。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比较研究呼伦贝尔羔羊(HL)及呼杜杂交一代羔羊(HZ)的肌肉与脂肪组织的胆固醇含量。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4月龄断奶HL和HZ羔羊各60只,共120只,分为4组,每组30只。因素1为育肥方式,分为NG与GS;因素2为品种,分为HL和HZ。育肥期均为60 d,分为育肥前期和育肥后期两个阶段。试验结束时,放牧补饲组和自然放牧组中选择接近平均体重的5只羔羊(禁食24 h、禁水2 h)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品种显著影响肌肉与脂肪组织的胆固醇含量,HZ羔羊的臂三头肌与股二头肌的胆固醇含量显著或趋于显著地高于HL羔羊(P=0.02、P=0.063),大网膜脂、肾周脂肪、尾脂、肠系膜脂与背脂的胆固醇含量显著或趋于显著低于HL羔羊(P0.05,0.05P0.10)。与NG相比,GS显著增加了羔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胆固醇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大网膜脂、肾周脂肪、肠系膜脂及背脂的胆固醇含量(P0.05)。不同部位的肌肉与脂肪组织其胆固醇的变化规律不完全相同,呼伦贝尔羔羊与呼杜杂交一代羔羊的肌肉与脂肪组织的胆固醇含量存在组织部位的差异。呼杜杂交一代羔羊的臂三头肌与股二头肌的胆固醇含量显著或趋于显著地高于呼伦贝尔羔羊,但大网膜脂、肾周脂肪、尾脂、肠系膜脂与背脂的胆固醇含量显著或趋于显著地低于呼伦贝尔羔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岗巴羊断奶羔羊育肥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舍饲养殖方式进行羔羊短期育肥试验,观测其育肥期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并分析育肥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试验组羊活羊出售总价中除去羊只饲料成本20%,总药品成本为500元计算,育肥增加盈利10452元,平均体重增加8.17kg,对照组平均体重增加4.56kg,育肥后平均增重提高了44.19%,试验组育肥增重、饲料报酬、育肥经济效益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所以断奶羔羊舍饲育肥增重效果好,此时出栏后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日粮对育肥羔羊的产肉性能、胴体品质和复胃发育的影响,为羔羊育肥和优质羔羊肉的生产提供技术参考。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将80只2.5月龄16 kg左右蒙系断奶公羔按体重分为两组,每组40只羔羊,在同一羊舍分栏饲喂,预试期15 d,试验期153 d。试验组羔羊饲喂精粗比为66.50.33.50的自制全混合日粮,对照组羔羊饲喂全精料日粮(养殖户自配日粮)。试验结束后对体重大的60只羔羊(30只/组)进行屠宰,测定其产肉性能和复胃发育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育肥羔羊的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但经济效益低于试验组28.44元/只;两组的产肉性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的GR值和尾重高于试验组,去尾屠宰率和后腿肉重低于试验组;试验组瘤胃、网胃、瓣胃的各项发育指标和胃重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皱胃则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适宜精粗比的全混合日粮符合育肥羔羊消化特点,育肥效益好;用全精料日粮育肥羔羊,采食量大,营养过剩,生产的羔羊肉脂肪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羔羊的胴体品质及胴体分割加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喂瘤胃液制备物对羔羊肠道黏膜和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瘤胃液制备物对新生羔羊肠道黏膜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影响。选取50只初生体重接近的新生羔羊为模型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试验组羔羊1日龄开始补喂健康成年绵羊瘤胃液制备物[瘤胃液(Ⅰ)、灭菌瘤胃液(Ⅱ)、超声波破碎瘤胃液(Ⅲ)和灭菌超声波破碎瘤胃液(Ⅳ)],对照组羔羊补喂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5 d。在24日龄时每组选取3只羔羊屠宰,采集肠道黏膜;在羔羊14和28日龄时颈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浆。测定肠道黏膜及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显示:1)小肠黏膜蛋白质中,各试验组免疫球蛋白A(Ig 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和免疫球蛋白G(Ig G)总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Ⅲ组Ig A总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试验组SIg A和Ig G总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来说,免疫球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试验Ⅲ组免疫球蛋白总量较对照组增加较多。2)血浆中,羔羊28日龄时免疫球蛋白含量均高于14日龄。14日龄时试验各组血浆中Ig 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28日龄时试验Ⅰ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1);试验各组Ig G含量在14和28日龄时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给新生羔羊补喂不同处理的瘤胃液制备物均能提高羔羊肠黏膜免疫能力,补喂超声波破碎瘤胃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山羊羔羊回肠细菌群落定植与消化功能的发育性变化。选用44只湘东黑山羊羔羊,随机选择4只在1、7、14日龄(非反刍阶段),28、42(过渡阶段)和56、70日龄(反刍阶段)屠宰取样。采集回肠食糜测定乙酸含量,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总细菌数量和部分功能性细菌(普雷氏菌属、甲烷菌、纤维降解菌和淀粉降解菌)占总细菌百分比。结果表明:14日龄开始在回肠食糜中检出乙酸,日龄增长显著提高了其含量(P0.05),56~70日龄增长最快;日龄增长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P0.05或P0.01);日龄增长极显著提高了总细菌数量和甲烷菌(最早检出在7日龄)、普雷氏杆菌和栖瘤胃普雷氏菌占总细菌百分比(P0.01);纤维降解菌(琥珀酸丝状杆菌和黄色瘤胃球菌)和淀粉降解菌(嗜淀粉瘤胃杆菌)均在28日龄开始检出。综合得出,山羊羔羊回肠纤维降解消化能力是在28日龄建立之后逐渐完善的,7日龄即可检出大量甲烷菌定植,之后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提高饲粮纤维水平对育肥羔羊瘤胃微生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2月龄杜湖杂交公羔,按照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38只,分别饲喂不同的饲粮,对照组(LW_CK)饲粮为精料+苜蓿,处理组(LW_EG)为精料+苜蓿+全株玉米青贮+花生秧;试验期150 d,其中预试期20 d,正试期13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5只羔羊屠宰取瘤胃内容物,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微生物多样性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组羔羊瘤胃中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门水平上,处理组羔羊瘤胃中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对照组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提高纤维水平后显著增加了育肥羔羊瘤胃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对照组与处理组羔羊瘤胃菌群共鉴定出195个属,处理组优势菌属为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_1)和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对照组优势菌属为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naceae)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_7)。提高饲粮纤维水平,增加了育肥羔羊瘤胃中解琥珀酸弧菌属、密螺旋体属(Treponema_2)、疣微菌属(Ruminococcaceae)、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_1)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琥珀酸弧菌属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适量提高饲粮中纤维水平对育肥羔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有一定影响,能够促进部分纤维降解菌的增殖,有利于育肥羔羊的瘤胃发酵和养分消化利用。  相似文献   

14.
李永霞 《饲料研究》2022,(15):23-26
试验旨在研究在日粮中添加玉米胚芽粕对藏羔羊生长性能及瘤胃细菌群落的影响。选择32只体重(21.67±2.13) kg、体况良好的3月龄藏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精粗比为7∶3,试验组精料中加入12%的玉米胚芽粕。预试期为14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试验组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羊的Ace指数、Chao-1指数与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羊与对照组羊瘤胃细菌组成相似,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较高,为优势菌;试验组羊的毛螺菌科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藏羔羊日粮中添加玉米胚芽粕,能够促进其生长发育,显著增加瘤胃代谢碳水化合物的菌群数量,促进瘤胃对纤维的消化。  相似文献   

15.
以天祝藏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为试验对象,探讨高寒牧区羔羊的最优育肥模式。采用全舍饲方式进行羔羊短期育肥试验,观测其育肥期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并分析育肥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试验组藏羊与细毛羊的日增重都显著高于对照(P0.05);细毛羊增重显著高于藏羊(P0.05)。藏羊在饲喂量为0.25kg/d时,增重效果最优,经济收益达到38.7元/只;细毛羊在饲喂量为0.3kg/d时,增重效果最佳,经济收益达到180.6元/只。说明以甘肃高山细毛羊为育肥品种,以0.3kg/d的饲喂量是高寒牧区最优的育肥模式。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讨内蒙古波杜农牧有限公司生产的"金伟农"育肥羊颗粒饲料饲喂断乳羔羊育肥效果。选择体重相近的2月龄左右断乳肉杂羔羊20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饲喂全日粮混合颗粒饲料,对照组饲喂自配饲料,育肥60 d。结果表明:试验组日均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61.9%,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比对照组增加了3.27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只均纯收入比对照组增加了103.24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直链/支链淀粉比例对断奶羔羊瘤胃细菌、瘤胃发酵及其上皮乳头形态特征等的影响,为羔羊饲粮配制提供数据支持。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选取27只体重相近的健康湘东黑山羊断奶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9头),分别饲喂直链/支链淀粉比例为0.263、0.611及1.833的试验饲粮。试验期共35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除瘤胃液中性木聚糖酶活性、瘤胃上皮乳头宽度及瘤胃固相内容物栖瘤胃普雷沃氏菌的数量外,瘤胃液其他酶活性、瘤胃上皮乳头高度与表面积、瘤胃发酵特性及瘤胃内容物细菌组成不受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例的影响(P0.05)。当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例提高至1.833时可显著提高断奶羔羊瘤胃液中性木聚糖酶活性(P=0.009)及瘤胃上皮乳头宽度(P=0.010),显著降低瘤胃固相内容物栖瘤胃普雷沃氏菌的数量(P=0.010)。结果提示,适当提高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例有益于断奶羔羊瘤胃微生物酶活性与瘤胃乳头发育。根据本研究结果,断奶黑山羊饲粮中直链/支链淀粉比例为0.611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蛋氨酸对舍饲滩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20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3月龄滩羊羔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滩羊10只(公羊5只,母羊5只)。试验组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同时加4g/d过瘤胃蛋氨酸。结果表明,饲粮添加4g/d过瘤胃蛋氨酸可显著提高滩羊羔羊的体长增长幅度(P0.05),体高、胸围、管围增长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全期60d,饲粮添加过瘤胃蛋氨酸显著提高了滩羊羔羊的全期总增重,且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43.25%。说明,饲粮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对舍饲滩羊的生产性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饲料添加剂"牛羊壮"对羔羊的育肥效果,将50只欧拉型藏羊羔羊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5只,对照组25只。试验组羔羊的混合精料中添加4%"牛羊壮"促生长复合预混料,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两组羔羊分栏饲养,其他饲养管理条件一致。育肥70 d后,评价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试验组羔羊育肥期平均增重及日均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胴体重比对照组提高3.73 kg,屠宰率比对照组提高0.60%,试验组只均收益比对照组多90元。结果提示,饲料添加剂"牛羊壮"能够显著提高羔羊的育肥效果,增加养羊户的经济收入,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研究了放牧和舍饲育肥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成年羊和断奶羔羊血液和肌肉组织(背最长肌、臂三头肌、股二头肌和臀肌)中氨基酸组成的影响。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选择体重、体型外貌接近、健康无病的4月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断奶羔羊[(20.36±0.32)kg]60只和5岁成年羊[(40.38±0.84)kg]60只,分为4组,每组30只。因素1为育肥方式,放牧育肥和舍饲育肥(采食全混合日粮)2种,分别记为PF和SF;因素2为年龄,成年羊和羔羊2个阶段,分别记为AG与KG。成年羊和羔羊分别进行60和90 d的育肥。结果表明:PF组血浆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呈味氨基酸(DAA)浓度显著低于SF组(P0.05),必需氨基酸(EAA)、功能性氨基酸(FAA)和限制性氨基酸(LAA)浓度显著高于SF组(P0.05)。KG组血浆NEAA、FAA和DAA浓度显著高于AG组(P0.05),而EAA、支链氨基酸(BCAA)和LAA浓度均显著低于AG组(P0.05)。总体上,PF组肌肉粗蛋白质(CP)、EAA、NEAA、总氨基酸(TAA)、BCAA、FAA和DAA含量低于SF组。KG组肌肉CP、EAA、NEAA、TAA、BCAA、LAA、FAA和DAA含量高于AG组。由此可见,舍饲育肥绒山羊肌肉氨基酸组成优于放牧育肥,断奶羔羊肌肉的氨基酸组成优于成年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