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茶道文化体系是世界茶文化机制中极为重要组成,其中不仅生动形象的表达和传递了茶文化的生动内涵,同时立体化的茶文化体系中,也系统化的表达了相应的精神理念和价值思维,所以我们在具体感知日本茶道文化时,应该立足于茶文化的本质内涵。本文拟从茶文化体系的内涵分析入手,结合日本茶道文化的具体发展诠释,通过探究日本茶道文化的具体内涵,从而分析茶文化对日本茶道文化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需要创新与完善,对于高校英语教学活动来说,其需要通过文化元素的丰富融入,精神理念的整体优化,从而满足教学活动的本质创新。结合传统茶文化的价值理念及生动思维看,其恰恰是整个教育机制的创新动力。本文拟从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创新背景分析入手,结合传统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理解,通过探究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与传统茶文化体系的融合,从而具体分析融入传统茶文化创新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创造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与中国传统工艺间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在把握陶瓷茶器特点和文化艺术内涵的基础上,从民族精神展现、民族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创新三个方面探索了陶艺茶器设计风格与红色文化间的联系,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茶器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当然,茶器生产的机械化、批量化已经成为重要趋势。手工技术无疑是一种"复古型"技术,其中所诠释的是一种生态化应用,同时更是大众饮茶诉求的展现与表达。本文拟从茶文化内涵探究入手,结合茶器应用历史及文化认知入手,结合手工茶器的设计创意诉求变化分析,从而具体探究茶文化背景下手工茶器的创意与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在文化长河中,茶文化以其独特的韵味脱颖而出。茶文化富有极高的艺术性,从古至今,茶文化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发展至当今社会,茶已经逐渐成了现代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饮茶,必不可少的就需要茶具。其中紫砂陶茶器作为手工茶器的典范,在我国手工茶具的制作设计中占领独特的地位。本文旨在讨论当今茶文化背景下紫砂陶茶器的创作理念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审美理念不断成熟的当前,景观设计活动在具体实施中,不仅要注重诠释系统化的方法与技能,也需要诠释相应的人文思维和文化理念。尤其是要将设计风格与设计活动应用需要相融合,通过真正把握茶文化内涵的价值特色,充分考虑海南热带的环境特色,本文拟从当前景观设计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不足分析入手,结合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理解,通过分析海南热带环境景观视野下的景观设计诉求,从而探究海南热带环境景观视野下茶文化景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教育活动中,不仅仅是知识内容的教学,同时也是实践技能的深化应用。传统茶文化是我国文化体系的核心所在,完善的茶文化理念中所包含和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体系,更是价值思维和行为规范的正确引导。本文拟从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实施状况及不足认知入手,结合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和价值思维分析,通过分析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实施诉求,从而探究融入传统茶文化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着完善茶文化体系,在整个茶文化体系内,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其中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系列与思维理念、行为规范相关的内容。因此,在多元文化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认知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并探究其与整个设计活动的具体融入思路,就极为必要。本文拟从传统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当前工业设计思维融入和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融入工业设计思维理念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究传统茶文化在工业设计思维理念中的具体运用思路。  相似文献   

9.
茶文化理念是一种成熟的理念机制,也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尤其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极具影响价值的文化思维。所以,在当前整个动画设计活动创新实施过程中,融入必要的美学价值和内涵,尤其是茶文化审美内涵至关重要。本文拟从发展传承视角理解茶文化体系的具体状况认知入手,结合茶文化的美学价值成熟度理解,通过分析当前动画作品设计创新的背景诉求理解,进而探究融入茶文化美学价值诉求实施动画作品的设计机制。  相似文献   

10.
陶瓷源于中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茶器作为中国陶瓷文化与茶文化的交叉点,其在艺术造诣与文化内涵上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与典型意义。研究中国古代陶瓷茶器审美与文化,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是对当代陶瓷文化与茶文化的完善,可以推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代更好地发展。本文就以我国古代陶瓷茶器审美与文化为内容进行几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与艺术,从根本上来讲,实际上就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键。茶思维理念,作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精神内涵,更是对我国传统茶文化艺术的凝炼和精神表达。因此,茶思维,也在各种文化领域内,都有一定的体现。尤其是在整个茶思维中,以清新宁静为其主要的内涵特点。本文拟从茶思维的内涵和具体特征分析入手,结合中国画的风格分类及创作特征认知,从而探究茶思维理念在中国画风格中的具体展现以及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12.
对于体育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诠释,也有了更高的实施要求,所以只有从具体的时代性要求出发,融入文化内涵,结合科学、人文化的体育教学课堂设计,才能满足体育教学活动的文化传递诉求。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内涵价值和综合内涵看,其正是体育教学文中文化传承的"发力点"。本文拟从体育教学活动的文化传承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文化思想的价值内涵理解,从而具体探究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茶文化传承及应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而具体的茶文化机制中,茶馆始终有着重要的分量和影响,而良好的茶馆建筑设计活动,其所能呈现,不仅仅是恰当的设计风格,同时,也是设计理念的集中诠释和表达。本文拟从茶馆建筑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及不足认知入手,结合茶馆建筑的时代功能认知,通过具体分析,生态园林风格的价值内涵和理念思维从而探究,融入生态园林风格,在整个茶馆建筑设计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4.
对于英美文学来说,其中所彰显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文学作品创作,更是相关文化内涵的深度呈现。英式红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的生动诠释与表达,无论是该文化体系的形成背景,还是相关文化思维,其中都有着层次而系统化的代表。本文拟从文化与文学的内在关联性影响认知入手,结合英式红茶文化的价值内涵诠释,通过研究英美文学的创作风格,从而全面探究英式红茶文化对英美文学创作的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唐艺菱 《福建茶叶》2016,(11):161-162
陶瓷茶器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饮茶器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陶瓷茶器的使用不仅仅局限在其实用功能方面,而同时也更注重其审美价值的体现。景德镇是陶瓷茶器的著名产地和品牌,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景德镇陶瓷茶器造型设计的研究,从中分析了我国当前的陶瓷茶器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互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茶器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而茶器艺术衍生品则将传统艺术更多的结合了现代的市场化商品,打入大众生活之中。因此,茶器艺术衍生品的发展不仅要依托于现代产业形态,更要始终以茶文化主题为核心,进行设计的创新发散。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产业形态下茶器艺术衍生品的设计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茶壶是一种基于大众饮茶习惯下的独特"饮茶器具"。随着茶文化机制不断成熟,整个茶壶艺术的装饰风格和材料选择及应用等等,都实现了丰富诠释与创新表达。当然对于所有饮茶者来说,其能够在品茶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来形成对茶文化的独特理解和人文思维。本文拟从茶壶的文化内涵价值诠释分析入手,结合陶瓷装饰的艺术特点认知,从而具体分析当代茶壶陶瓷装饰设计中的构成艺术思维和理念内涵。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设计的内涵,因此想要实现陶瓷茶具的成熟设计活动,必须充分注重将传统文化理念融入到陶瓷茶具审美设计过程中。当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理念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习惯,是一种民族共同习性,因此可以说将传统文化理念应用到陶瓷茶器审美设计过程中,意义极为突出。本文拟从传统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及特征分析入手,结合陶瓷茶器设计应用状况分析,根据当前对陶瓷茶器审美设计的具体要求,从而探讨传统文化理念影响下的陶瓷茶器审美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动诠释,同时也是对相关文化素材的合理化表达。通过对我国古代诗词艺术进行了解,其不仅能够让我们品读诗歌艺术的描述手法,同时也能够对茶文化理念的价值内涵形成直观认识。本文拟从我国古代诗词文化的发展状况分析入手,结合我国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诠释分析,通过探究中国古代诗词中的茶文化理念与内涵,从而分析茶文化对中国古代诗词创作与表达的多样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教育需要创新,尤其是要融入合适的文化环境与教学内容,通过构建多元性、多样性机制,从而让高校思政教育得以生动诠释、合理表达。结合茶文化的精神内涵看,其中所诠释的是一种基于思想和文化的综合机制,综合应用该文化理念,将在丰富高校思政教学素材的基础上,探究生动、合理的文化体系,实现该教学机制的理想效果。本文拟从茶文化的价值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问题不足,通过探究高校思政的教育诉求,从而探究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开拓高校思政教育新机制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