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些年,我国的茶叶市场发展的十分迅速,不仅有了全新的运行和管理体制,也广泛地运用了一些信息化手段,如对计算机的科学运用,整体的管理和服务效率有了很大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对茶叶信息化及管理服务的提升途径进行了研究,并从计算机运用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学义  王飞 《福建茶叶》2016,(10):76-77
茶行业信息化提升是现代经济和企业运作方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市场发展过程中整个行业应当首先解决的重要问题。信息化的实现是提升管理和服务质量的必要条件。管理和服务决定了整个行业能否按照既定的方向和健康指标实现新跨越。因此研究信息化和管理服务质量之间存在必要的联系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县在广平镇建立早芽优质绿茶基地,在屏山乡建立高香优质乌龙茶基地,探索和建设生态茶园,开发生产无公害茶叶,注册商标,实施名牌战略,建立健全茶叶销售网络,推进茶叶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福安地处福建东北部,位于北纬26°41’-27°24’与东经119°23’-119°52’之间。境内依山傍海,白云山为天然屏障。地势从北向南倾斜,交溪纵贯其中,形成东西北高,三面群山环抱,中间低,为南北走向河谷丘陵山地,南面临海。东西宽约37公里,南北长约80公里,总面积18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68.5公里,水系发育,自北向南贯穿全市,为我省一个典型的山区内海市,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年平均温度19.6℃,年平均降雨量1618毫米,无霜期长达240—300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土壤酸碱适宜等优越的生态环境适宜茶叶…  相似文献   

5.
广东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省.近年来,我省茶叶生产保持较快发展,面积稳步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产品结构优化,名优特茶增多,产销两旺,茶叶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当前我省茶叶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茶树品种布局欠合理,生产技术措施不到位,组织化程度不高,加工设施条件仍然落后,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制约着产业健康发展.本文对如何进一步提升我省茶业发展水平,从思路和措施上谈一些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志根 《中国茶叶》1994,16(5):32-33
现代化社会化的大生产,需要多功能的各类社会组织为其服务,行业协会就是其中之一.它以民间形式广泛同国内外经济组织发生联系,按照企业间的共同利益协调国内同行的生产经营和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促其形成合理的统一立场,按政府的产业政策和意图推动行业协调和管理,并能传播、交流技术经济信息,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经营效果.笔者就我国建立茶业行会对行业管理的必要性谈一些浅识.  相似文献   

7.
翁蔚  周树红 《茶叶》2002,28(3):153-156
鉴于我国茶叶网站数量少、网上信息时效性低、针对性差、与我国茶业发展所需的巨大信息市场差距大的问题,提出从加强茶业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对茶叶信息的组织领导和统一规范、建立强大的茶叶信息专用网站和信息数据库和完善网络信息导航系统及加快茶叶信息人才的培养等几方面进行我国茶叶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茶叶发展很快,涌现出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茶业明星乡镇(村、场),但还有部分茶区的茶业仍呈低产劣质低效状态。落后茶区的茶业,如何加快步伐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有待我们不断去探索。笔者认为,合理搭配良种,开发生产名优茶;建设立体生态茶园;推广应用机械化采茶等,是当前我省部分茶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茶业的三个行之有效的技术途径。本文介绍:高产优质高效茶业的含义和特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茶业的三个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公司制、标准化、质量认证、知识产权、资源整合及茶文化等茶业品牌建设途径,并从市场拓展、产品包装、通路分销、宣传促销、价格监控等方面,论述了茶业品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福建茶业取得了很大发展,茶业市场经济的新秩序已初步建立,为实现“两个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探索,如茶业市场的经济法规尚不健全,经济秩序比较混乱;茶叶税赋重、成本高、效益低;茶叶科技投入短缺,茶业经营管理粗放等。针对福建茶业的现状,提出加快福建茶业“两个转变”的途径:一、加快福建茶业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茶农;积极完善茶业市场体系;建立和健全茶业市场的中介组织;健全政府宏观调控机制;二、加快福建茶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福建茶业取得了很大发展,茶业市场经济的新秩序已初步建立,为实现“两个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探索,如茶业市场的经济法规尚不健全,经济秩序比较混乱;茶叶税赋重、成本高、效益低;茶叶科技投入短缺,茶业经营管理粗放等。针对福建茶业的现状,提出加快福建茶业“两个转变”的途径:一、加快福建茶业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茶农;积极完善茶业市场体系;建立和健全茶业市场的中介组织;健全政府宏观调控机制。二、加快福建茶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茶业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福建茶业。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闽东茶业取得了很大发展。茶业已成为闽东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闽东茶业,促进闽东茶业实现“两上转变”,对于加快闽东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闽东茶业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等解决。针对闽东茶业的现状,提出,促进闽东茶业向社会主义市经济转变的途径:健全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建立龙头企业,加强基本建设,注重茶叶国企改革,完善市场体系;促  相似文献   

13.
潘健 《福建茶叶》2014,(3):53-56
正福建得风土之宜,所产茶叶不仅量大,而且品质优越,早在唐朝时期闽茶就已成为皇家贡品。1853年之后,受福州茶叶出口大兴影响,福建的茶叶生产更是日益繁荣,远销欧美俄等国。1880年达到了顶峰,年出口达80余万担[1]。但随着印度、锡兰、爪哇以及日本茶叶相继兴起,中国茶叶在海外的销路遇到了极大的竞争,年出口量逐年下降,1918、1920年通过海关  相似文献   

14.
7月19日,湖南省茶业协会在长沙留芳宾馆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大会.长期从事茶叶事业现为湖南省供销社助理巡视员的曹成同志被推举为协会会长,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重旺当选为协会秘书长.原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刘夫生、省人大副主任庞道沐被聘请为名誉会长,全省涉茶主管部门与从事茶叶教研、生产、流通、出口等方面工作的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法人、副会长王庆到会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5.
姜能宝 《福建茶叶》2013,35(4):8-10
尤溪县是福建中部的一个山区农业大县,也是福建省的茶叶生产大县,2012年茶园面积7032hm~2,产量1.02万吨。2008年以来,尤溪县列入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茶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经过近六年实施,茶园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本文就"现代农业(茶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的情况作技术总结,并就进一步提升茶园生态质量和茶业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叶昌松  包佐淼 《茶叶》2011,37(1):39-41
惠明茶是景宁县重点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县委、县人民政府实施"以茶富民"战略,制订规划,出台茶产业扶持政策,努力做大做强茶产业,以达到农民致富目的。本文阐述了分析了制约夏秋茶生产的成因以及所做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服务工作,近年来做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去年的十七大和今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信息化着重强调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首次把信息化与其他四化并列。茶叶行业是涉农行业,是我国南方地区很多乡村的支持产业,具有涉  相似文献   

18.
龚永新 《中国茶叶》2009,31(1):38-39
“道”原指道路,引申为方向、途径,后又引申为合乎事理标准的道理、思想、学说、主张等意思,并上升为中国的学术用语。茶道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活动,是一个侧重精神揭示的概念。我国茶道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主要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道家的浪漫思想,融儒家浩然正气、积极进取,佛家一团和气、众生平等,道家清风雅趣、淡泊人生等为一体,体现东方农业民族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借品茗倡导清和、俭约、廉洁、  相似文献   

19.
冯静静  吴敏 《福建茶叶》2016,(12):51-52
随着农业经济及市场经济环境不断的变化和发展,茶叶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在复杂的经济背景下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茶业企业只有正视自身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内部环境、管理制度、信息渠道和监督机制方面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改革,才能真正维护自身财务安全,提高企业发展水平,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金海 《福建茶叶》2016,(9):105-106
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作为一种新科技手段应用到茶叶领域中,对于促进茶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现阶段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的特点出发,指出了现阶段茶叶信息化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并依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