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丽玉 《福建茶叶》2016,(9):355-356
茶作为一种植物,发展至今,已成功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关于茶文化的著作《茶经》,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它不仅总结了茶叶技术,同时也推动了茶叶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作者赋予了茶叶一种深刻的精神和追求,饱含着着茶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陆羽《茶经》中的茶道、文学艺术以及饮茶文化中介绍了我国茶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茶经》是我国茶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深刻彰显出茶文化的审美理念。本文首先介绍了《茶经》中所蕴含的自然美、仪式美与品格美这三种审美理念,并以《茶经》中的具体章节为佐证,揭示了陆羽崇高的思想境界,而后从陆羽所处的时代环境着手,分析了这种审美思想形成及发展的背景,最后则站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阐释了《茶经》中茶文化审美观对现实社会的重要意义,指出人们应当积极汲取茶文化审美理念的精髓,养成淡泊宁静的心态,努力推进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了陈舜年同志在《福建茶叶》上发表的“也评《茶经》”一文,感到不乏精辟之见,受益非浅,启发很大,不禁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于评论《茶经》的文章,确有不少,但看法很不一致,似乎主要是观点角度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答案。我认为要求达到比较一致的看法,在评论中似应至少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4.
黎云 《茶报》2003,(2):41-41,40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传统的茶文化大国,几千年的成熟发展历程中,不仅形成了系统化的茶文化元素,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也形成了一系列经典的著作内容,尤其是有很多描述茶及茶文化的文学作品。但是在这些著作中,陆羽《茶经》是其无可替代的经典作品。本文拟从陆羽《茶经》的具体创作背景和价值理念分析入手,结合陆羽《茶经》中处世哲学的具体展现和诠释表达,从而探究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这一处世哲学理念具体思维的借鉴方式。  相似文献   

6.
7.
刘静 《福建茶叶》2016,(4):385-386
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茶文化的奠基之作,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内涵。在《茶经》及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对于这一思想内涵的理解和传递是其译介的重要考量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8.
9.
《茶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录茶叶产业发展状况的书籍。因此,了解和认知陆羽的《茶经》,能够为我们认知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形成扎实有效的基础。本文拟从《茶经》的创作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经》的语言特点认知,通过融入《茶经》创作过程中所具有的价值内涵,从而实现对陆羽《茶经》的全面准确认知,并且为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传承茶文化体系提供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叶宇兰 《福建茶叶》2016,(10):311-312
唐朝陆羽撰写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事专著,也是我国茶文化的核心典籍,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英译本对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交流也具有极大的价值。本文从历史典籍文化翻译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茶经》英译本在语言和文化内涵等方面与原著的异同,综合评判了其语言运用的得与失,为以后的茶文化典籍翻译实践提供了借鉴,从而促进我国茶文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1.
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人。生活在我国唐代中期,大约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至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在世。他是我国历史上凭自己的劳动实践、智慧和创造,给后世以不可磨灭的影响的伟大人物之一。他是世界上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茶的采、造、煮、饮方法,写出了世  相似文献   

12.
爱新觉罗·弘历,帝号乾隆,死后庙号清高宗(1711~1799年在世,1735~1795年在位)。他帷思满清王朝统治永固,袭钵康熙、雍正二朝故技,大兴文字狱,冤杀无辜;另一登峰造极的举措是,以编纂《四库全书》为名,对历代传世文献、著作,全面进行文字清剿,搜毁所谓"禁书",删改书籍中的文句,就连陆羽《茶经》这样专业性的古文献,也不能躲过乾隆钦定的"刀斧"之灾。1"钦定"窜改陆羽《茶经》陆羽《茶经》收在《四库全书》中的"子库、谱录类"。近年从台湾搞来原藏北京故宫的"文渊阁"本陆羽《茶经》原件照相缩微胶卷,放大复原影印成"钦定《四…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上,围绕茶形成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化体系,这就是茶文化,其具体表现就是形成了一系列有关茶文化的文艺作品,比如文学作品、音乐舞蹈艺术等等,这些都充分反映了茶文明的发展程度,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了解该时期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帮助。说到茶文化,我们必须对茶经和陆羽进行有效认知,其在中国茶文化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拟从陆羽创作《茶经》的历史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经》的相应特点和内涵,从而有效分析《茶经》和陆羽对今天茶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郁风 《中国茶叶》2003,25(1):28-29
唐朝陆羽《茶经》创作于八世纪六七十年代,距今已历1200余年历史,流传版本很多,最早的刻印本当是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左氏百川学海本。换句话说,《茶经》自问世到南宋末季刻印以前的500年间,都是靠手工抄写流传,因而不免出现一些讹误之处。古谚云:“书经三写乌焉成马”。即使最早的宋刻本也有讹误处,因此历代也有校订的。 历史上校订陆羽《茶经》大多是民间私人进行,只有《四库全书》版《茶经》是经过清代朝廷组织翰林编修们审订,并经爱茶的乾隆皇帝“御览”后,收入钦定《四库全书》子集·谱录类中,盖“文渊阁宝”和“乾隆御览之宝”章,表明权威性,但细一阅读,内容却很糟糕。据称是采用“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相似文献   

15.
研究陆羽《茶经》的片断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陆羽《茶经》宗旨,在于“古为今用”,历史唯物论者,要以悬古垂今。今日,茶业科学较之唐朝,腾飞千里。唐时认识不清或认识错误的研究解释,而今一目了然。就无须花大量时间再去推敲。要推陈出新,就要择其与科学较有意义的问题,加以研究或讨论,不能就字论字,如《茶经·一之源》研究。 1、“一之源”从字义看,是茶之起源。其实并不在此。首先言茶树性状和栽培方法;其次言茶之来源及其异名,茶叶品质与土壤关系;再次言鲜叶性状和采制关系及其饮茶与卫生;最后还提及产地不同品质有上下之别。这节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二:一是茶叶品质与土壤和鲜叶性状的关系;二是饮茶与卫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唐人陆羽所著的《茶经》,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茶学巨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而系统阐述茶的种植、生产以及茶事活动的百科全书。《茶经》不仅从茶叶分类、采制评鉴、煎茶方法、品茶方式等专业性角度对茶叶进行了阐述,同时也从茶的使用价值层面上升到艺术和美学范畴,从美学角度论述了茶事活动中的各种审美情趣,揭示了茶与美之间的诸多关系,对后人饮茶具有很强的示范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同时代结合时代精神形成了不同风格的茶文化,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茶的专著,从自然和人文科学两个角度对茶进行了概括,探讨了茶文化,儒道佛三教在饮茶中实现了有机融合,本文试从自然美、中庸美、品质美的角度探析陆羽《茶经》中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陆羽《茶经》与现代茶叶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陆羽《茶经》中的一些论述,联系当前我省茶叶生产,认为多与现代科技相吻合。这在一千多年以前,即有类似见解是难能可贵的。兹就本人在木省茶区所见和感想,略达一_。一、良性生态环境是优质茶形成的基础《茶经》载有“上者生烂石,巾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阴崖阴格…··阴山坡谷者不堪采级”。所指“烂石”是指岩石经过充分风化后的沃土,土层深厚。营养元素丰富,透气深水性能好。“砾壤”不及“烂石”,但比结构不足,有机质贫乏的“黄土”仍较优。所谓“阳崖阴林—…烟山坡谷”则是指茶树适宜生长在多林木的向阳山坡上,而不…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茶文化博大精深,并以陆羽所作的《茶经》为代表,在跨文化交际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战略输出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内容和组成部分。在对陆羽所作的《茶经》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翻译的"等效性"的视角,对陆羽的《茶经》译本语言加以解读和领悟,依循等效性翻译的原则,以《茶经》文本的效果为核心,使阅读者在感受不同文字的赏析过程中,完整而全面地领悟《茶经》的深邃思想和文化内涵,从而推动我国传统茶文化在西方的传播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