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阿拉善干旱荒漠区石质荒山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影响干旱荒漠区石质荒山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因子的基础上,根据石质荒山的土壤、坡度划分立地类型,设计相应的造林模式,从树种选择、配置方式、栽植技术、抗旱造林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及抚育管理等方面入手,有效地解决了以往石质荒山造林中成活率、保存率低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解决阿拉善地区石质荒山造林中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的问题,开展了特殊困难立地抗旱造林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3.
石质荒山作为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典型困难立地类型之一,其绿化难度较大,成为该区植被恢复及生态建设的难点之一,采用常规整地造林技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为此试验尝试了掘壕整地造林技术模式,开展了这一整地方式对土壤水分条件、造林地微域小气候及造林成活率与林木生长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采取这一整地造林技术措施,可使土壤含水量提高7%~51.53%;在生长季5-9月可减少水面蒸发量194.1mm;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了24.6个百分点;幼树高生长提高22.18%~187.64%。造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北票市气候干旱,石质山造林难度很大,只要在整地、修路、苗木的选择、栽植、抚育管理和有害生物防治等造林环节做到完美,便能把石质山造林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荒山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山普遍干旱缺水,立地条件差,要提高造林成活率,一是要尽量增加土壤厚度,提高土壤蓄水保墒和保持水土的能力;二是在栽植时要做到根系与土壤的密切结合,使植株能够保持水分和养分的代谢平衡;三是选择温度适宜,遭受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小,适合植株根系再生的晚秋及早春季节进行栽植。  相似文献   

6.
造林地的整地是人为地控制和改善环境条件,使它适合于林木生长的一种手段。它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而且是接纳雨雪,蓄水保墒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干旱地区,细致整地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较为深入地了解不同整地方法的造林效果,探索黄土高原地区抗旱效果好的整地方法,我们于1973年冬—1975年春,开展了不同整地方法造林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荒山造林抗旱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夏县荒山造林实践,总结荒山造林抗旱技术,主要包括抗旱树种的选择,集水整地的原则、技术和方式,苗木的选择、保护和抗旱处理措施,栽植技术和抗旱保墒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石质山地造林整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利  孙美清 《林业科学》1989,25(3):263-267
一、标准地概况标准地设在辽宁省新金县,地处辽东半岛中南部低山丘陵地带。东经121°45′—122°,北纬39°13′—39°30′,海拔50—200m,年平均气温8.9℃,年最低气温-23.5℃,年最高气温37.4℃,年平均降水量700mm,60%集中在7、8、9月,春季4、5、6月干旱,无霜期175天。宜林地及林地土壤为棕色森林土,土层薄且石砾多,含水量低,蓄水性能差,土质瘠薄。  相似文献   

9.
阳泉市郊区地处太行山中段西麓,因多年持续不断挖煤采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形成山体岩石裸露,植被稀疏,地下水位急剧降低。介绍了该区石质山区荒山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0.
石质山区干旱缺水是长期以来造林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为提高山区造林成活率 ,增加山区人民经济收入 ,改善山区生态环境 ,我们结合当地实际 ,围绕如何最大限度的蓄足外来水、保持苗木水、留住坑内水这一节水抗旱核心问题 ,从树种、苗木选择、整地、栽植以及栽后管理等各个环节采取措施 ,经过多试点、多树种、多项技术应用 ,使石质山区节水抗旱造林取得成功 ,现就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1 选择适宜树种选择对土壤要求不严、易生根、耐旱的乡土树种 ,如侧柏、火炬、毛白杨、刺槐、核桃、柿子、枣、花椒、泡桐、石榴等。2 蓄足外来水即在整地、栽…  相似文献   

11.
杉木是生长快、材质好的优良用材树种,历来深受群众喜爱。我省气候条件优越,适宜杉木生长的地方很多,但荒山营造杉木,由于整地和经营管理不尚等原因,也不易成林成材,往往长成小老树。1973年初我场采用2年生苗,在金平县城区附近的荒山上进行全垦、水平阶梯带垦和不垦的营造试验,面积共12亩。经过一年的观察,整地与不整地的幼树生长差异很大。全垦和带垦的幼树茎干粗壮,叶色青绿,未经整地穴塘定植的幼树苗干矮小纤弱,叶色黄绿。其生长量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包头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境内多山和丘陵。沟壑纵横,岩石裸露。属于典型的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多雨且集中,年均降水量256.6毫米,多集中在7-9月份,且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年蒸发量2200-2800毫米。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少雪。针对上述情况,包头土石质山区造林主要采取了以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阿拉善干旱荒漠区石质荒山立地条件的分析,提出了该地的造林技术措施: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固土护坡,拦蓄坡面径流,抗旱保墒;在林种、树种选择配置上,优先考虑林木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保持水土的防护功能,兼沙区城市园林景观功能,形成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组合的生态景观模式。  相似文献   

15.
山杏的适应能力强,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生态效益,在辽西地区的荒山造林中广泛推广。结合辽西的实际,对荒山抗旱造林中的技术要点做了简单的总结,包括整地、起苗、栽植、管理等方面,为发挥出山杏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复杂,土壤也非常贫瘠,这些地区常年少雨,蒸发量远超过降水量。根据多年来的造林工作经验,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山绿化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归纳,提出树种选择、整地方式、集水技术、栽植技术等抗旱措施以及抗旱配套技术措施如DJS造林技术,容器苗造林和地膜覆盖技术等一系列措施能较大程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并取得有效的抗旱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太行山石质山地采取皂荚截杆、冬季整地垒鱼鳞坑(100 cm×60 cm×40 cm)、春季栽植、春季挖小穴(40 cm×40cm×40 cm)、随挖随栽等不同造林方式及用保水剂、地膜覆盖等措施,对皂荚造林,结果表明截杆造林、冬季鱼鳞坑整地并用保水剂、覆盖地膜等方法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最高,分别为100%和99%,且年生长量最大,达到130 cm;造林立地条件较好,土层较厚,可采用皂角截杆、春季挖小坑、用保水剂、覆盖地膜造林。  相似文献   

18.
黄土丘陵区降水量小、苗木成活率低,在造林整地时采用相应的整地技术,可有效拦蓄径流,增加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条件,增加造林成活率。本文总结多年的工作实践,详细介绍了黄土丘陵区几种主要的抗旱造林整地技术,为该区域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在陵川县多年的造林实践经验,总结出石质山区干旱阳坡抗旱造林技术.从选择抗旱适生的乡土树种、培育优质耐旱的良种壮苗、适地适树、推广运用抗旱造林技术4个方面阐述了石质山区干旱阳坡抗旱造林技术,对开展石质山区干旱阳坡造林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孙拖焕  郑智礼  杨静 《山西林业》2009,(1):20-20,21
爆破整地是一种新型的整地方法。本文介绍了爆破整地技术推广应用背景,分析了爆破整地的优点和缺点,介绍了神池县爆破整地造林的经验,对于推广这一新型的整地方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