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传统茶乐等一系列艺术资源内容进行全面认知,不仅能帮助我们有效传递传统茶文化,同时也能够丰富当前音乐艺术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传统茶乐作为传统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其中所包含的艺术理念,还是整个艺术发展层级,都决定了我们可以将该艺术资源与当前开展的民族音乐教学活动相融合。本文拟从当前民族音乐教育开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入手,结合传统茶乐的特点及内涵认知,结合民族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究传统茶乐对民族音乐教育的具体影响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诸多文化和艺术资源内涵,如果我们对我国整个文化机制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我们看到赣南茶乐文化与灯彩艺术,实际上,都是艺术机制的重要展现。本文拟从茶文化体系的内涵价值认知入手,结合赣南茶乐文化的内涵及发展历程分析,通过探究灯彩艺术发展及特点内涵认知,从而探究灯彩艺术传承发展过程中赣南茶乐文化的具体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民族音乐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被保留下的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的音乐。在以流行音乐为主打的现代音乐市场中,民族音乐的存在感偏低。在现代人的眼中,民族音乐往往被打上落俗的标签,这对于民族音乐在现代音乐市场上的传承是不利的。赣南采茶乐作为民族音乐的分支,也是我国优秀茶文化的内容。本文特以赣南采茶乐为例,先探析了赣南采茶乐的民族音乐价值,然后在分析了赣南采茶乐在现代音乐市场上传承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析了赣南采茶乐在现代音乐市场上传承路径。而由于这些传承路径具有普遍性,因此,它们同样适用于其它民族音乐在现代音乐市场上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茶世界》2010,(4)
晋:有一座茶山叫做长秋山饮茶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茗生益州川谷。这里所说的益州即指四川,而我们不得不承认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许多文化财富,值得后代继承和发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之间,人民的智慧创造了许多不朽的音乐作品,来进行优秀文化的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起凸显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是人类情感的有力体现。民族音乐的创作是不同时期民族文化的艺术表现。同时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是人类情感和社会文明的真实体现。音乐创作是人们生活中情感和文化观念的外在表达,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此,对于现阶段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民族音乐文化的完整和有效的传承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我国民族文化悠久历史的重要保证。因此,将民族音乐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合理地整合到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对于民族音乐的改革和传播具有现实和积极的意义。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陈露 《福建茶叶》2023,(11):194-196
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挑战。为了能够最大程度提升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工作水平,可以尝试将茶文化融入到民族音乐传承中,构建出多元民族文化传承工作体系,为民族音乐传承发展注入更多新鲜活力与生命力。本文将进一步对茶文化在民族音乐传承中的运用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提出茶文化与民族音乐传承的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是培育音乐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重大作用。茶乐文化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音乐形式,对高校音乐教育有一定启发。本文以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为目的,从茶乐文化特征、内涵及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入手,具体探讨了茶乐文化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以期从整体上提高音乐教育水平,满足学生音乐素质与技能全面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8.
刘萍丽 《福建茶叶》2023,(6):108-110
中国人好茶,也乐于描述茶、研究茶。因此也是促成了我国流行茶文化的原因。目前来看,茶文化不仅体现在茶的著作和文学作品中,还包括在茶乐中。茶乐把音乐和茶的内涵充分融合,为听众带来了极高的听觉享受。本文基于此就茶乐对音乐教学的促进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孙舒悦 《福建茶叶》2021,(1):284-286
茶树起源至今已经有六七万年的发展历史,中国作为中国茶的起源地,是世界最先发现茶树、茶叶与栽种茶树的国家.但是,最先被人们接纳是茶具有的药物作用,随后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才变成饮品进入到人类日常生活中,渐渐构成和茶有关的文化,即是茶文化.故而,本文简要阐述了茶历史文化的形成,立足于茶文化发展的历史特点与茶历史文化的传承进行分...  相似文献   

10.
在茶文化体系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形式。比如诗词、音乐舞蹈等等,茶灯歌就是其中一种形式。通过深度了解和研究茶灯歌,我们能发现其中浓郁的茶文化内涵以及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具体展现,因此其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细化发展。从目前茶灯歌发展状况看,由于缺乏必要的认知和重视,以至于茶灯歌的了解人群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了解这一艺术形式。因此如何才能在多元文化发展日趋成熟的今天,有效传承和发展茶灯歌艺术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拟从茶灯歌基本情况简介入手,结合茶灯歌艺术特征简介概述,从而分析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茶灯歌的传承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翁颖萍 《茶叶》2006,32(4):239-242
“茶乐”包含“以茶为主题的音乐”和“为茶而伴的茶艺音乐”,并从这两方面诠释了“茶乐”。探讨了“为茶而伴的茶艺音乐”的选择,说明茶艺应选择与其主题、特点相符的音乐。  相似文献   

12.
就茶文化艺术的层次化和多样性看,茶乐艺术是其中极为突出的代表。通过对茶乐艺术的表现状况进行分析,我们看到其中所具体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元素,同时,在茶文化内涵中其中所具有的情感理念,也让整个茶乐艺术,更能发展成为我们了解茶乐艺术的关键与重点所在。本文拟从茶乐艺术的内涵和特点认知入手,结合茶乐艺术作曲思维的特征认知,从而具体探究茶乐艺术的作曲机制及诉求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于当前整个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应用机制日益体系化的今天,茶文化体系的应用价值已经超越了我们简单认知,如果能够将整个茶文化元素的具体应用与整个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相结合,其将在丰富构建多元文化传承体系的基础上,赋予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新的生命力。本文拟从当前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状况认知入手,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内涵理解,从而分析融入茶文化元素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传统茶乐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充实了我国本土声乐内涵,并进一步推动了本土声乐发展。为进一步总结传统茶乐作用,本文基于有效实践分析,对其进行简明阐述,希望分析能够提高认识,并保证传统茶乐与本土声乐的有效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元素内容,在长期完善的茶元素应用过程中,其不仅应用了具体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将茶文化体系中的价值理念融入其中,特别是茶元素体系中所具有的生态、绿色文化内涵,其能够在丰富设计理念的同时,实现整个设计活动开展的理想效果。本文拟从当前室内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结合现代中式室内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通过融入茶元素体系的具体内涵,从而探究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对茶元素的传承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式室内设计过程中传承茶元素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茶文化需要传承和发展的平台。室内设计中融入茶元素,能够促进茶文化在当代的传承。本文以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对茶元素的传承进行具体研究。通过进一步分析,旨在提高对于现代中式室内设计水平,并为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提供有效助力。作为相关设计人员,在提高认识的同时,需要不断充实自身文化素养,积极研究茶文化在中国建筑领域以及室内设计领域的有效体现,以此才能不断实现其有效发展,为室内设计增加一定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7.
茶乐创作是茶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方面,并且音乐创作风格研究也十分重要。茶乐音乐创作风格对茶乐发展有着巨大影响,本文结合茶文化与音乐发展历史,对音乐创作风格进行几点具体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其正处于发展的全新时期,机遇多,但挑战也多,尤其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经济结构需要调整,而任何一个产业想要实现最佳发展,其需要的就是将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乃至产业整合的方向,相结合。本文拟从区域茶经济的开发背景认知入手,结合旅游产业发展创新的时代背景认知,通过融入当前城际旅游发展的整体诉求,从而分析区域茶经济对城际旅游发展活动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在其实践过程中体现了其核心价值,人力资源在茶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了核心战略资源,其重要性已经被业界十分认可。在企业的运营当中,人力资源以及企业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议题,两者相互关联,共生共息。本文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在茶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影响,针对茶企业发展的策略,分析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在茶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的影响,发现在职业发展、人员培训、报酬奖赏、优化人力资源上的管理有助于企业发展,让员工具有发言权,参与企业发展管理决策。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总结归纳人力资源管理对于茶企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于传统茶画艺术来说,其不仅是一种基于茶文化生活认同下的绘画艺术,更是作为茶文化的具体延伸,理解其文化与艺术内涵,就成为当前我们理解和应用该艺术机制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传统茶画艺术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理解入手,结合当代艺术发展的问题理解,从而具体探究传统茶画艺术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