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天阳 《绿色科技》2023,(19):117-120
测定了不同林分(油松人工纯林、蒙古栎次生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旨为林间管理提供依据。选择同样年份的油松人工纯林、蒙古栎次生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作为测定对象,测定不同林分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并进行了组间对比。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蒙古栎次生林有机质含量最高,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其次,而油松人工纯林最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含水率高于蒙古栎次生林和油松人工纯林但蒙古栎次生林和油松人工纯林相比无差异,全氮、有效氮、速效钾和有效磷等养分指标,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含量最高,蒙古栎次生林偏低,油松人工纯林土壤养分较为匮乏;(2)土壤酶活性:3种林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指标相关,油松+蒙古栎混交林酶活性显著高于油松人工纯林,蒙古栎次生林各项土壤酶活性虽然低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但高于油松人工纯林,且土壤酶活性指标与土壤养分相关。经测定,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平均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蒙古栎次生林>油松人工纯林,根据测定结果可以为林间管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王东 《防护林科技》2019,(3):19-20,29
为了探索辽西地区油松混交林与纯林土壤理化性状的差异,开展了几种油松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油松与其他树种混交后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林内枯落物厚度。混交林处理各项指标与纯林有显著差异,其中地面枯落物厚度以油松+山杏混交林最厚,为2.8 cm;容重以油松+刺槐混交林最轻,为1.187 g·cm-3;孔隙度油松+刺槐最大,为56.35%;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油松+刺槐处理最高,为20.1 g·kg-1;全氮含量各混交林处理比油松纯林提高了0.23~0.36 g·kg-1,差异极显著;全磷含量各混交林处理高于油松纯林但是差异不明显;全钾含量混交林处理均高于油松纯林,其中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山杏混交林2个处理极显著高于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油松刺槐混交林与油松纯林内相关因素,研究其对赤松毛虫的自然控制。结果表明:油松刺槐混交林的土壤肥力高于油松纯林,促进了油松的生长,增强了对赤松毛虫的承载能力,有利于对赤松毛虫的自然控制。  相似文献   

4.
对河北省抚宁县、滦平县油松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及油松、栎类混交林地越冬上树的赤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进行监测,同时分析测定油松针叶量与松毛虫取食量之间的关系,以失叶25%为防治指标。结果表明,在河北省抚宁县赤松毛虫发生区、油松、栎类混交林地比油松纯林区防治指标高出1.9倍。在滦平县油松毛虫发生区,油松、蒙古栎、辽东栎混交林区比油松人工林地防治指标高出2.9倍。混交林地对松毛虫有明显的自然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河北省抚宁县、滦平县油松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及油松、栎类混交林地越冬上树的赤(油)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进行监测,同时分析测定油松针叶量与松毛虫取食量之间的关系,以失叶25%为防治指标。结果表明,在河北省抚宁县赤松毛虫发生区,油松、栎类混交林地比油松纯林区防治指标高出1.9倍。在滦平县油松毛虫发生区,油松、蒙古栎、辽东栎混交林区比油松人工林地防治指标高出2.9倍。混交林地对松毛虫有明显的自然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6.
经过连续6a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油松刺槐混交林分的土壤水分、养分、理化性质及林冠结构和效益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土壤0~40 cm平均含水量比油松纯林增加0.91 g·kg-1、比刺槐纯林增加0.55 g·kg-1;(2)混交林18年后土壤容重比油松纯林减少0.13 g·cm-3、比刺槐纯林土壤容重减少0.10 g·cm-3;(3)混交林土壤有机质比纯林增加0.54 mg.kg-1~1.48 mg·kg-1、土壤碳酸钙含量比纯林减少0.43 mg·kg-1~1.09 mg.kg-1、土壤有效氮比纯林增加6.4 mg·kg-1~19.4 mg·kg-1、土壤有效磷比纯林增加0.36 mg·kg-1~1.37 mg·kg-1、土壤有效钾比纯林减少6.90 mg·kg-1~23.90 mg·kg-1,土壤CEC含量比纯林增加0.23 mg·100 g-1~0.85 mg·100 g-1;(4)混交林林冠面积、林冠厚度、林冠水分截留率分别比纯林提高47.83%~78.95%、40.63%~73.08%、6.15%~8.32%,枯落物饱和持水量是纯林的1.62倍~4.22倍;(5)混交林中油松的树高、胸径比纯林分别提高24.7%和27.35%,混交林年均利润是纯林的7.12倍。  相似文献   

7.
林木混交对土壤性质及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生长状况及土壤肥力进行了样地调查。其结果表明,在0~20cm土层中,混交林土壤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土壤pH值分别比油松纯林增大7.59%、2.31%、6.46%;土壤容重和可溶盐含量分别减小1.63%和10.88%。混交林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比油松纯林增大10.95%、15.80%、12.02%;速效钾含量减小1.36%。油松在混交林中,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比油松纯林增大5.32%、5.11%和19.51%。因此,混交林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增加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8.
半干旱地区油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的油松纯林,不仅生产力水平低、抗性差,林分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重要生态功能也因林分结构单一,缺乏灌木覆盖而不尽理想。为改善林分生态条件,提高林木生长量和林分的综合效益,于1983年分别在凌源市、喀左县、建平县对28年生的油松纯林进行了改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刺槐、沙棘、柠条、黄栌等阔叶树种,在带状皆伐的砍伐带上造林,经多年研究效果显著。油松混交林与油松纯林相比,相对湿度提高02%~22%,林内温度降低01~1℃,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3%~073%,减轻容重005~02g/cm3,有虫株率降低50%,虫口密度降低84%,林分虫害明显减弱,油松树高、胸径生长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49%、229%。  相似文献   

9.
敖汉旗有60多万亩油松纯林,分布在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带。由于纯林集中连片,森林自控能力弱,70%的松林发生松毛虫,成灾面积达30多万亩,有虫株率85%,平均虫口130条/株。  相似文献   

10.
对油松、蒙古栎人工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生长状况、生理指标和土壤因子、气象因素的测试分析表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比油松纯林具有更大的生长优势和生态效益。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水肥状况,提高林分相对湿度、降低温度,从而增强树木的光合能力,提高树木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1.
对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水土保持指标、生长状况、土壤因子、小气候因子的测试分析表明 ,混交林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提高土壤肥力 ,促进林木生长 ,增加经济效益。混交林比油松纯林林冠截留量提高 8.6 6 % ,饱和持水量增加 315.8% ,相对湿度提高2 .5% ,有机质含量提高 11.7% ,减轻容重 0 .2 g/cm3,林分病虫害明显减少。油松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 14.9%、2 2 .9%。  相似文献   

12.
以朝阳地区多种林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分积蓄的变化,探讨林地类型对水土保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纯林及混交林均可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及对水分的积蓄效果,其中油松+小叶锦鸡儿、油松+刺槐等混交林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阜新地区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肥力情况,试验以该地区6种林分(2种针叶林、2种阔叶林和2种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测定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指标对土壤肥力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各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土壤肥力综合表现以阔叶林最优,针阔混交林次之,针叶林最弱,并且灌木林和次生林优于人工林。6种林分土壤的具体肥力水平依次为山杏灌木林>蒙古栎次生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人工纯林>油松+樟子松混交林>樟子松人工纯林。  相似文献   

14.
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细根生物量及养分现存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固定样地调查生物量的方法,在辽宁省建平县干旱所南大山试验区进行了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细根生物量和养分现存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的细根生物量大于油松纯林,两树种混栽后蒙古栎能促进油松的细根生长,提高油松细根生物量在混交林中的比例;混交林细根在各土层中分布得比纯林更均匀、更合理,两树种根系生长协调;混交林细根N、P养分现存量分别是纯林的1.1倍和1.2倍,可见混交林细根具有比纯林更高的养分积累和周转能力;纯林和混交林人工林的各径级活细根和死细根养分现存量都随细根径级的增加而减少,说明≤2 mm径级的细根在细根的养分循环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多年松毛虫防治实践认为,加大营造阔叶林力度,改造油松纯林为针阔混交林,建立合理的树种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对松毛虫的自然控制力,是辽西地区经济、长久、有效地控制松毛虫种群密度及其为害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生长状况、生理指标和土壤因子、气象因子等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比油松纯林具有更大的生长优势和生态效益之结论。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水肥状况,提高林分相对湿度,降低温度,从而增强树木的光合能力,提高树木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辽西地区油松纯林多、小老树多、生长量低、病虫害严重的问题对30年生的油松纯林实施带状皆伐工程,皆伐带与保留带比例为1:1,带宽50m,同年在皆伐迹地上栽植山杏、刺槐。土壤为栗褐土,土层厚度45~50cm,坡度6°,年平均降水量450mm。对油松×山杏混交林、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纯林三种模式的树木生长状况、林下植物多样性、林下土壤物理性状和养分状况、水土保持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山杏、刺槐与油松混交后,可改善油松林分结构,形成人工针阔混交林,促进了油松生长,混交林林下植被盖度增加,植物种类增多,枯落物的厚度加大,林地的渗透性及土壤理化性质有所改善,减少了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  相似文献   

18.
油松刺槐混交林生长及其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水土保持指标,生长状况,土壤因子,小气候因子的测试分析表明,混交林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增加经济效益。混交林比油松纯林林冠截留量提高8.66%,饱和持水量增加315.8%,饱和持水量增加315.8%,相对湿度提高2.5%,有机质含量提高11.7%,减轻容重0.2g/cm^3,林分病虫害明显减少。油松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14.9%、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1984年秋和1985年春,使用3MF——4型背负式4马力弥雾机,超低量喷20%速灭杀丁和10%灭百可(均为周村农药厂产)水药液,进行防治赤松毛虫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试验情况 试验地设在第五营林区北坪20年生油松人工纯林内。平均树高3.7米、胸径8.5厘米、郁闭度0.7。虫口密度,每株有虫22—30头,虫株率56—65%。防治试验面  相似文献   

20.
根据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原理,建立仙居县1983—2009年马尾松毛虫虫口密度、有虫面积和有虫株率的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虫口密度、有虫面积和有虫株率的非线性似乎不相关模型的拟合精度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的拟合精度;用非线性似乎不相关模型预测未参与建模的2010—2011年4代马尾松毛虫的虫口密度、有虫面积和有虫株率,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8.25%,18.17%和14.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