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精神需求不断上升,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关系密切,具有文化特征的休闲旅游活动开始受到关注。茶文化旅游的出现对文化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游客不仅可以直观的体验茶文化内涵,而且可以促进当地茶叶产品消费,克服当前我国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认知度较低的问题。但由于受到区域地理、茶叶生产方式及信息水平影响,我国茶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缓慢,现阶段主要集中于传统的"景点观光",无法发挥现代互联网科技对旅游体验的积极影响。鉴于此,本文以现代互联网思维为背景,首先介绍了我国茶文化旅游行业文化产业概念及发展状况;其次针对互联网思维对中国茶文化旅游行业影响提出相应发展路径,以期对茶文化旅游的产业化经营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颖 《福建茶叶》2021,(3):73-74
茶文化背景下旅游行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并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国民对生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更有利于传承中华茶文化,让中华茶文化传播于世界.为充分发挥茶文化对旅游行业的发展价值,本文对茶文化背景下旅游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的探究了茶文化背景下推动旅游...  相似文献   

3.
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使很多人产生了心理压力过大、易焦虑疲劳等亚健康状况,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外出旅游便成了释放压力、调整心态、自我恢复的最佳选择.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等传统旅游项目,而对体验性、参与性、文化性较强的旅游活动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于是文化旅游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倍受广大游客的青睐.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旅游活动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需求。近年来,茶文化旅游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科学制定杭州茶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借助SWOT分析方法,分析杭州茶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劣势、外部机会与挑战,研究提出杭州茶文化旅游发展应依托资源,网络创新;传承文化,打好名片;培养人才,持续发展的三大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低碳经济成为了推进全球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这也决定了低碳旅游是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文章对茶文化旅游向低碳模式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对低碳经济的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做出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促使茶文化旅游产业适应低碳经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茶文化在我国的发展繁荣,茶文化旅游也逐渐兴起,茶文化与旅游事业的整合,丰富了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形式,也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思想内涵,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为人们提供身体和心灵栖息的场所,因此近些年,茶文化旅游非常受欢迎,本文以茶文化旅游为视角,对茶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刘小兰 《福建茶叶》2016,(11):151-152
旅游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四川雅安有着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只有合理有效地进行开发利用,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本文通过分析雅安茶文化旅游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加强当地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茶文化在世界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博大精深,茶文化源远流长,而当今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青睐,具有其他旅游产品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具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逐渐成为发展旅游产业的关键。因此,旅游文化中茶文化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首先分析了茶文化旅游相关概念,其次阐述了旅游文化中茶文化的发展意义,最后讨论了旅游文化中茶文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化与旅游之间,一直都是深度影响且不可分割的互动、互联关系,所以围绕茶叶产品所具体衍生的多种茶文化元素,自然与经济是紧密相连的。同时基于茶文化所形成的诸多旅游活动,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层次化的文化机制,同时更重要的是,其实际上也是旅游产业的成熟化与机制化。本文拟从我国茶文化与旅游管理活动的关联性认知入手,结合基于茶文化体系的旅游管理活动现状,从而探究融入我国茶文化元素创新旅游管理机制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茶文化迎来了新一轮的复兴风潮,更多的人对中国传统茶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茶文化旅游逐渐发展起来,将中国旅游与传统茶文化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丰富旅游形式,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拉动了中国旅游内需,吸引了更多游客的目光,提高了国内旅游事业的收益。目前,在我国很多区域都开发了茶文化旅游的新型旅游模式。本文以安溪茶文化旅游为例,对其进行几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1.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新形势下,茶文化旅游成为新兴的旅游方式,不只是带来经济效益,还在茶文化的传播和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当前环境下将茶文化旅游发展壮大,成为我们密切关注的课题。本文就茶文化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研讨对策。  相似文献   

12.
范晔 《福建茶叶》2016,(8):106-10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茶文化已经慢慢的被人们所喜爱。茶不再是简单的冲泡,而是对现有的茶资源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开发和利用,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茶为中心的茶文化旅游不仅仅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茶艺文化,还可以扩大茶业的宣传面,提高茶叶行业的经济水平,提高茶叶企业的竞争力。茶叶企业可以借助旅游活动来带动当地的经济的发展,增加茶叶旅游的人气度,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13.
李晓娜 《福建茶叶》2016,(2):121-122
在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的趋势下,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更加紧密,以文化为媒介的旅游项目,更具特色和魅力,基于文化之上的旅游,可以为人们带来更高层次的精神体验,这就是文化赋予旅游的意义。而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展现出来的"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髓,恰恰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开发茶文化旅游,是实践我国文化旅游的先行之举,本文针对体闲视角下的茶文化旅游进行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文化逐渐从简单的生活理念上升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认同,茶文化的发展也在慢慢渗透到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本文拟从茶文化的内涵和独特性入手,结合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如何将二者结合,推动茶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张慧 《福建茶叶》2016,(8):111-112
茶文化一直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压力的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把茶馆当作是放松、娱乐的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品茶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也能在这里放松心情。我国茶馆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升高,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上升。进而在旅游行业中推广了许多的茶文化旅游。茶文化旅游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我们就要符合现在人们的追求。品茶文化是比较传统的文化,现在人们也比较向往这种传统文化。因此,为了满足现在人们的需求,我们可以在旅游行业中推进一些有关茶的商品。例如,茶具的推销,不同产地茶叶的销售等工作。本文围绕这中国的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进程,探讨茶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低碳经济发展理念被提出,并在全球范围内得以普及和推广。而在低碳经济时代,茶文化旅游也面临着一场新的变革,如何能够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需求,提升茶文化旅游的品质,拉动国内旅游内需,成为了当代茶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低碳经济下,茶文化旅游的相关发展策略进行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旅游是新兴的旅游项目,它主要是以茶文化的体验和文化消费为前提,将旅游经济与茶文化充分融合,使其突显出独树一帜的无穷魅力和特色,更好地促进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并也可以更好地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在茶文化旅游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更好地对茶文化旅游实现准确的定位,采用适宜的茶文化旅游开发策略,实行有效的对策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徐茜 《福建茶叶》2016,(5):146-147
低碳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低碳经济与茶文化旅游的结合,能够对茶文化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低碳茶文化旅游的分析与研究,进而提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传播视角下对我国茶文化旅游进行研究,指出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阐述茶文化旅游中文化传播作用与影响,并提出突出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加强茶文化旅游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茶文化旅游品质等茶文化旅游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旅游便是茶文化与时代结合的产物。但是由于兴起的时间较短,在网络宣传上存在诸多问题。由于网络营销有着互动性强、不受时空所限、效果明显和成本较低的优势,因此可以实现运用和推广。在茶旅游网站建设上,实现精准定位、细化服务类型、便捷网上操作以及重视网络推广,便可实现茶文化旅游的营销转型。这不但有利于茶文化旅游的现实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对当下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