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探讨农田防护林网对农田地土壤水分的影响,分别于无叶期、半叶期、全叶期,分3次对商都县西井子镇农田防护林带林网内外土壤水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在改善农田土壤水份、调节小气候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农田防护林带的农业经济效益及其合理的农林用地比例,我们在合阳县选择有代表性的乡,再在每个乡选择典型的农林立体结构样地,进行气候效益观测,并利用在林木影响下的农田近五年的平均粮食产量与无林木影响的空旷地五年平均产量作比较,计算农田防护林带的农业经济效益。一、农田防护林带的气候效应农田防护林带下的小气候不同于单一的农田小气候,它有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出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观测结果列入表1。由上表观测结果可以看出,防护林带对农田小气侯的改善有明显作用,其规律是:(1)降低风速作用明显。平均可降低风速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从农田防护林带的结构设计选择,林带走向、间距,防护林树种选择、整地、造林方法及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理等方面阐述了科尔沁沙地这一地区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4.
结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展了农田防护林生态建设模式示范试验,提出在农田区内建设柑桔、Pong柑、桧柏等防护林带模式,为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及粮区产业结构调整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 单一农田防护林带的防护效果是有限的,自成体系的农田防护林网是较理想的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强大的旱风经过农田防护林带,由于林带的连续作用,使风速逐渐被削弱,夹杂物被沉积,从而达到防风固沙的目的。本文就气流随着通过林带数目的增多,而被逐渐削弱的一般规律加以阐述,以此来说明防护林的连续防护效益,为今后合理的设计防护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营造农田防扩林网是农田基本建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防治自然灾害、改善气候上壤条件,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根本措施。高质量的农田防护林网可使农作物增产20%左右。但在一些地方,由于管护不力等,出现了农田防护林保存率低的现象。建议: 一、宣传建设农田防护林的重要意义。有许多农民有这样的偏见:营造农田防护林带会影响自己的播收等管理工作,而且与农  相似文献   

7.
营造农田防护林带,是风沙地区确保农业稳产高产的有效措施之一。解放以来,风沙地区广大人民,遵照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教导,与风沙灾害展开了斗争,大面积营造了农田防护林。目前,部分林带已郁闭成林,对防风固沙,保田增产,已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有些地区,由于受刘少奇一类骗子推行的“重造轻护”、“毁林开荒”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林带没有成型。还有不少风沙干旱地区没有营造防护林带。为了正确认识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和为今后新设林带提供一定依据,将我们几年来对农田防护林带效益观测和调查材料加以整理,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 辽宁省法库县属于东北西部农田防护林营造林区。至1985年农田防护林带面积占被保护耕地113.6万亩的5.1%,超额完成了省规定的指标。慈恩寺、丁家房、柏家沟、三面船、依牛卜、灯士卜等乡镇的农田防护林,已基本形成农田防护林体系,长势较好,能够发挥防护作用。如慈恩寺乡1976年春季使用杨大苗营造的农田防护林带,现在平均树高13m,平均胸径18.6cm。该乡边家村的林带达到平均树高18.2m、平均胸径26cm。 (二) 1985年8月19日第8509号(以下简称9号)台风从海上进入我省,经海城、沈阳转向东  相似文献   

9.
杨树林带木材纤维长度变化规律及其在经营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为探讨农田防护林合理经营的最佳途径,本文从林带木材生物学特性研究入手,针对杨树农田防护林带不同品种、不同立地、不同行位和不同年龄木纤维长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林带木纤维长度的变化主要受品种和年龄的影响,与林带特殊生境无显著相关;通过林带纤维长度频率分布和木纤维长度与年龄相关关系的分析,建立了一系列相关模型,据此得出了林带木纤维长度相对稳定的年龄;该年龄即为农田防护林带开始进入全面有效防护农田状态时的年龄,此时林带所达到的树高可作为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的成林高。由此为农田防护林带的经营提供了可靠的木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农田防护林带的效益,在于其对农田土壤的改良作用(增加农作物收获量)和生态效用(防止土壤风蚀与冲刷,改善农田水文状况、旅游效益及其他)。把这些方面综合起来,对积极影响国民经济水平的农田防护林效益可予生态经济评价。其用货币形式表现的评价量(卢布)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国民经济的生态经济效果;——国民经济的生产效果;——生态效果;——由于农田防护林带本身占用耕地而损失的净收入。确定第一组成部分(国民经济的生产效果)时的特点,在于按统一核算(税册的)价  相似文献   

11.
正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绿洲广阔,光热水土资源独特,适宜农林牧业发展。但由于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大风沙尘频繁,夏季频频出现大气干旱和干旱风。新疆的农牧业生产普遍受到风沙灾害的严重威胁,因此在新疆绿洲内部广泛营造了各类农田防护林带,这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农田防护林是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生态屏障,是为了防止自然灾害、改善气候、土壤、水文条件和塑造农田景观为目的的特殊防护林种。在新疆,农田防护  相似文献   

12.
影响农田防护林防护效益的几项主要因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国内对农田防护林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风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小气候变化,对于农田防护林带的结构、带宽、全叶期、无叶期、林带背风面,不同距离以及林带与主风交角等项因子专门报道甚少。本文对农田防护林结构与带宽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结构不合理或者林带过宽,不仅费工费时且占地多,防护效益并不明显,太窄又起不到保护农田的作用。探讨合适的结构与带宽,最大限度的发挥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能,确保农田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持续不断连年稳产高产丰收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3.
对黑龙江省平原地区主要县份的杨树农田防护林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测定,并采用Photoshop软件计算了杨树林带的疏透度,通过分析对现有的杨树防护林带的生态功能进行了评价,并对现有退化杨树农田防护林提出了修复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对农田防护林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风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小气候变化,对于农田防护林带的结构、宽宽、全叶期、无叶期、林带背风面,不同距离以及林带与主风交角等项因子专门报道甚少。本文对农田防护林结构与带宽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结构不合理或者林带过宽,不仅费工费时且占地多,防护效益并不明显,太窄又起不到保护农田的作用,探讨合适的结构与带宽,最大限度的发挥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能,确保农田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持续不断连年稳产高产丰收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一致性削度/材积预估系统编制材种出材率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农田防护林带杨树最优一致性削度/材积预估系统编制了材种出材率表,并且编制了相应的BASICA编制程序,为农田防护林资源的质量评定提供了科学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区农田防护林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淮河以北的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平原地带。解放后,这一地区响应党和人民政府号召,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获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树种选择上,大都是就地取材,有啥苗栽啥树,因而林带成长后,树木生长和林带防护作用,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为适应广大农村人民公社、国营农场在耕地上营造防护林带的迫切要求,笔者从1961  相似文献   

17.
农田防护林是平原绿化的组成部分。在护堤抗风,加强抗御灾害天气的能力,改善农业生产小气候环境条件,保障垦区农业生产的稳定和高产方面,防护林带(网)的作用愈来愈明显,且可为人民生活和建筑提供用材。最近几年,珠江三角洲农田防护林在迅速发展,防护面积不断扩大。1979年在斗门县白藤湖垦区营建4,000亩试验林网,近年扩展到邻近的白蕉东湖垦区、平沙农场、乾务、莲溪区及新会县小岗、沙堆区和崖南围垦区,农田林网防护面积达十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18.
灌溉地区由于地下水位升高而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溃化,常常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主要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各种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都应重视。沿渠道的农田防护林带的排水作用,在国内外都有过研究,并日益引起更多的注意。 灌溉地区的农田防护林,除了防风和改善农田小气候外,还有显著的排水作用。沿渠道的林带象抽水机一样,将土壤深层的水份散发到空气中,减少渠道渗漏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降低地下水位,减轻渠道两侧农田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相似文献   

19.
农田防护林是防止风沙干旱,改善小气候,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保障,但是,对其两侧附近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也产生不利影响,这种现象称之为胁地。为了阐明农田防护林带胁地的主要因子和控制林带胁地的措施,我们于1979至1981年,采取定位观测和流动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农田木麻黄防护林网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沿海沙地农田防护林网中的木麻黄更新试验,结果认为:福建沿海农田木麻黄防护林更新迹地的沙壤都比较贫瘠且普遍存在P元素的缺乏;补充元素技术可有效地促进更新林带的生长;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的利用能提高更新林带的保存率和生长量;农田木麻黄防护林带更新配套技术的实施可取得良好的更新效果,防护效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