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物化性质为指标,将工夫红茶超微粉碎成平均粒度为26.116、9.612、4.338、3.742、3.328μm的超微红茶粉,探究超微粉碎对其物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微红茶粉粒度减小,堆密度、膨胀力和持水能力变小,休止角和滑角逐渐增大,茶粉流动性变差;色度的L值和b值逐渐增大,表明超微粉碎对工夫红茶色泽有提升作用。内含成分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超微红茶粉粒度减小,水浸出物含量、氨基酸含量及可溶性糖的含量明显提高,但是茶多酚、茶色素和粗纤维的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推测其原因在于超微粉碎破坏了茶叶中以纤维素为主体的细胞壁结构,粗纤维受到破坏,从而内含成分更容易暴露出来,而多酚类物质不稳定,容易被氧化,因此茶多酚和茶色素的含量才会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我国红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们进行了金毫红茶的研制。本试验采用英红九号的一芽一叶初展鲜叶作为制作金毫红茶的原料,其中,为了便于研究,把发酵工序分为发酵3小时、4.5小时、6小时3个处理来进行。通过对3个处理的样茶分别开汤审评和进行生化成分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较为合理的加工工序以及各项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3.
红茶是我国六大基本茶类之一,素以香高、色艳、味浓驰名世界。本文以崂山鲜茶叶为原料,对崂山工夫红茶各关键工序进行了研究,确定其最佳工艺,并将新研制的崂山工夫红茶与祁门红茶1级进行比较,其各项因子均达到了祁门红茶1级水平。该崂山工夫红茶外形紧结卷曲、色泽乌润,内质汤色红艳明亮,甜香持久,滋味鲜爽甜醇,叶底红匀明亮,受到消费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4.
王梅玲 《福建茶叶》2014,36(5):32-33
本文通过对佛手红茶品饮酸感审评,究其根源是制作工序的不当"发酵",兼顾优质红茶的外形和内质,提出相应处理和控制方法,达到适度标准。  相似文献   

5.
基于感官评价研制红茶固体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速溶红茶粉为原料,白砂糖作为甜味剂,柠檬酸和维生素C作为酸味剂制成红茶固体饮料,采用感官评价偏爱法和模糊矩阵方法对产品进行判定,得到最佳配比:速溶红茶粉0.20%、糖10.0%、柠檬酸0.11%、维生素C0.09%、香精0.05%。  相似文献   

6.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12,(3):8-10,25
正红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历史上曾是我国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茶类。现对我国红茶加工机械的研制与发展情况介绍如下。一、近几年我国工夫红茶加工机械研制的进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名优绿茶发展迅速,红茶生产下降,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连云南、广东等品质良好的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适制品种和采摘标准、加工工艺、感官品质特征等方面阐述了花香型红茶与传统红茶的区别,为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吴素萍 《大豆科学》2007,26(6):946-949
以大豆和海带为主要原料制作的海带豆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海带豆腐的最佳工艺参数.即:海带添加量20%、葡萄糖酸内酯0.30%、凝固时间16min、凝固温度95℃.制作出的海带豆腐呈白色,凝固状态好、保水性好、有弹性、质地细腻,具有纯正的豆香味及海带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9.
云南红茶的香气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云南省内主要产地生产的38个红茶样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香气物质并用GC-MS检测香气成分;分析了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的香气特征及化学组成,并比较了工夫红茶和红碎茶在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的香气成分组成基本一致,但在含量上有明显差异;云南红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含氮类和烃类等8类97种化合物组成,在主要的23个组分中,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其次为醛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云南红茶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云南红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考察。采用SWOT分析法对云南红茶的竞争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云南红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红茶品质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红茶的品质与工艺结合,阐述红茶的色、香、味等方面与内在化学因子的联系,并结合加工工艺的流程加以说明,揭示了红茶品质化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塔山红茶基本情况,从市场与品质角度分析了塔山红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夏涛  高丽萍 《茶叶科学》1994,14(1):55-58
用方差、逐步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祁门红茶感官品质与化学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祁红感官品质(y)和各化学成分(xi)间的最优多元线性方程为y=-133.4205+11.6942x2(氨基酸,%)+40.6173x3(全氮量,%)-3.4357x4(茶多酚,%)。其中,对祁红感官品质影响最大的化学成分是全氮量,其次为氨基酸,第三为茶多酚。用此方程可对祁红品质作近似评价  相似文献   

14.
李晶  郭菲 《福建茶叶》2016,(6):319-320
中国的红茶品种多样,且非常经典,很多外国朋友也对中国的红茶很感兴趣,但在了解的过程中却存在语言的障碍。中国红茶文化以及产品的翻译中有很多的专业用语,若对这些专业用语的翻译不了解,则无法将翻译流畅地进行下去,也无法让国际友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中国的红茶,这对中国红茶文化以及产品的宣传和推广都是非常不利的。中国的红茶在英译的过程中,有其特定的英译手法和文化,需要进行特定的学习,避免英译过程中出现错误而造成误解。本文就中国红茶的英译文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中国红茶翻译的背景及历史由来,为茶艺英语及从事茶文化推广及产品外销企业人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叶》2014,(5):31-31
据日本共同社5月9日报道,日本烧津水产化学工业公司与静冈县立大学日前联合开发出了高浓度多酚“茶黄素”粉末原料。绿茶等中含有的多酚“儿茶素”以抗菌效果和抗氧化效果闻名。据称,红茶中的茶黄素抑制流感病毒的效果是儿茶素的约15倍;阻止变形链球菌繁殖的效果是儿茶素的约2倍,对维持口腔环境的必要细菌没有影响。在动物实验中还发现茶黄素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6.
不同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云抗10号、福云6号和凌云白毫三个品种的螺旋形红茶、针形红茶以及传统的工夫红茶三个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针形红茶品质最好、螺旋形红茶次之、传统工夫红茶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17.
“景阳红”条形红茶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日照市1966年第二次"南茶北引"获得初步成功,到2010年,茶园总面积15万亩,投产茶园12万亩,茶叶总产量800万kg,总产值5.9亿元,已成为我国最北部的茶园集中分布区。夏茶产量占全年茶叶产量的46.55%,但产值仅占全年茶叶产值的26.09%。为了提高夏茶经济效益及茶园的整体效益,于2008年3月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在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的基础上,参考祁门红茶生产工艺,进行了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单项试验,并试制成功"景阳红"条形红茶。先后制作条形红茶3860kg,按市场售价1000元/kg计算,共实现产值386万元。从定点采摘制作条形红茶的茶园调查可知,每亩茶园春茶后期、夏茶及秋茶初期亩增产值1800~2400元,比制作绿茶亩增产值2100元,亩增产值35%。于2010年10月10日通过日照市科技局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现将开发情况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冷冻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冷冻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改进红茶的品质,本文试验设定冷冻工艺流程处理.结果表明:只有冷冻工艺处理样的茶多酚、氨基酸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有增加趋势,咖啡碱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减少不显著.感官审评结果亦表明,冷冻工艺处理样的红茶香气纯正,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9.
白杰  杨博  贾丽丽 《福建茶叶》2016,(6):325-326
对于英国人来说,下午茶是雷打不动的习惯,自从茶叶传入英国以来,就获得英国人民青睐,起初英国茶叶只有皇室以及上层社会的达官贵族才有机会拥有和品茶,正是由于英国皇室以及上层社会对茶叶的推崇,使得茶文化逐渐开始在英国形成,并极具英国特色,最著名的就是英国的维多利亚下午茶,当然,随着英国茶叶贸易的繁荣,茶叶最终还是普及到普通百姓中,并形成了今天世界闻名的英国茶文化。最初英国进口的茶叶以绿茶为主,由于英国水质以及英国自然环境的影响,英国人发现红茶口感更佳,更加符合自身的体质以及英国潮湿的气候环境。英国人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喝早茶,一天的工作不管多忙,也会抽出时间喝下午茶,说到英国红茶文化,就不得不提英国的通俗文学,英国人这种浸透在骨子里的茶文化思想,对英国通俗文学作家的创作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为英国通俗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针对红茶对英国通俗文学的影响进行几点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品质特征 宁州工夫红茶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产于江西省的修水、武宁、铜鼓3县,修水是主产县,占宁红产量的80%。因修水在明代称为“宁州”,所以“宁州工夫红茶”简称为“宁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