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小泥 《福建茶叶》2016,(10):364-365
茶文化是我国的重要精神财富。喝茶可以修身养性,陶台情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融合了数以百万爱茶人士智慧。在喝茶的过程中感受美、感受茶文化的底蕴。本文主要针对品茶之美进行分析,明确了品茶的美,使人走进茶艺的境界,同时,还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孔子到陆机,对诗与画的关联始终在发掘,到了北宋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和绘画一律的提出,更是将诗画交融提到了理论的高度。陈老莲作为明末著名的画家,不仅画技精湛,还具有丰富的文学修养。因此他的作品,不仅有绘制精美的人物画,同时也有底蕴丰厚的茶画。《品茶图》作为他茶画艺术上的代表作,不仅体现出茶文化所蕴含的清净平和,同时也代表了陈老莲追求的气象和意韵。陈老莲的《品茶图》不仅具有诗画交融的特点,而且还有表意传情的功效,同时又不失生动传神的艺术魅力,因此是诗画交融的名篇。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墨画中囊括了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可谓万事万物皆可入画。当然有着文化象征的茶也就进入了文人画家的绘画视野,这样的绘画题材便是茶画。陈老莲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画家,他的许多画作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茶画。他的《品茶图》气韵的传神生动,形象的古拙朴质、空间的绵延流深、技巧的精致玄妙,有着典型的中国茶画的意境。从分析陈老莲的《品茶画》可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中国茶画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意境,也能够通过具体的绘画艺术深刻体会中国茶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5.
方颖 《茶叶》2017,43(1)
品茶在我国有其悠久的历史,尤其盛行于唐宋时代。唐代以前,虽也茶饮,但大多为药饮、解渴,还谈不上是品茶艺术。到了中唐,陆羽《茶经》问世后,品茶着重细煎慢饮,加上唐宋以来僧道、士大夫们的参与,助长了茶道的盛行,提升了饮茶的境界,而形成了一种品茶艺术。品茶与琴棋书画,与生活诸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日品茶虽不易达到古人所拥有的那般理想自然境界,但至少品茶的优良传统,不但应该保持,而且应该持续。现如今,正当品茶艺术蓬勃发展之势,提升品茶的情趣,结合生活诸艺,似可更加丰富及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6.
对于我国茶文化体系本身而言,其在传承与发展的历程之中,恰恰就是茶文化与具体应用之间的深度融入,并且在茶文化发展中,其将该文化理念与具体的绘画艺术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整个茶文化影响力的全面提升。本文拟从中国人物画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理解,通过以陈老莲《品茶图》的创作背景和诸多内涵为切入点,从而实现对我国茶文化艺术的成熟理解与全面认知。  相似文献   

7.
王玉京 《福建茶叶》2023,(2):190-192
宋代形成体系的文人情趣生活,被总结成越来越完善的体例,晚明时期,品茗乃文人雅士重要的娱性活动,每每雅集或是文士相聚,除却品茶抚琴以外,总有庭园中栽植花木或插花作品相伴,茶之味与花之香,共同在味觉与嗅觉上丰富了文士的品茗活动。陈洪绶画有多幅与茶事生活相关的作品,如《玉川子图》、《高隐图》、《高贤读书图》以及《品茶图轴》等,其茶画中多伴有瓶花形象出现,在丰富画面的表现形式之余,也为研究晚明时期茶事生活以及茶事生活中的瓶花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本文分别从瓶花与茶在画中的隐喻和瓶花与品茗的关系两个角度考察陈洪绶茶画中的瓶花,从而了解晚明文士品茗插花生活的情境。  相似文献   

8.
武立功  张武 《福建茶叶》2016,(2):207-208
本文通过陈洪绶多幅茶画作品的分析和研究,目的是想阐释明清交替时代文人墨客为什么偏爱茶的缘由,通过实例来关照前人崇高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9.
清代方观承的《棉花图》是一部较好的古代棉花专著。方观承(?——1768),字遐谷,号雨亭,又号宜田,安徽桐城人,《清史稿》里有他的传记。方观承在少年时“励志勤学”,博览群书,诗文俱精,乾隆十四年  相似文献   

10.
李春霞 《福建茶叶》2016,(7):355-356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就有与之相关的诗歌和文学作品,从中可以看出茶文化在我国古代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文人之间,品茶之风一时兴起,使其与文学作品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茶不仅是中国古代寻常百姓的日常饮料,历代著名的诗人以茶为创作对象,上自中唐,下至明清,诗因茶而兴浓,茶因诗而名远,经过文人墨客的润色,茶与诗形成了完美的结合;与茶相关的佳作依然层出不穷,除了茶诗,著名的小说中也有许多细节与茶有着紧密的关联.本文结合《红楼梦》、《镜花缘》与《九云记》,分析、阐述古典文学中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众多灿烂悠久的文化当中,茶文化一直绽放着耀眼的光芒并且影响至今,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有了大量与茶文化有关的古典文学作品,而从唐朝以后文人墨客更是争相将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品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并将其与诗歌、小说等众多文学体裁相互融合。在此背景下诞生了大量有关禅茶文化的文学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基于此,本文将分别以《红楼梦》、《镜花缘》和《九云记》为例,简要分析研究在我国古典作品中的品茶与茶文化,希望能够加深人们对于我国茶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马和之,南宋画院侍诏,善画佛像,也工山水,他的画风在当时是很独特的,在当时的背景环境下并没有很受到欣赏,一直到明清至今才被画家学者所赞扬传颂,马和之流传至今的作品丰富,而本文主要是对马和之作品《古木流泉图》做研究。  相似文献   

13.
林乾良 《茶叶》2019,45(2):114-115
华夏神农氏,距今万载,位冠“三皇”。中国之五大文化,均推之为远祖,即农业、饮食、医药、茶学与陶瓷是也。实是无比尊荣,比肩黄帝。笺笺一茶,远播八方。既享寿、乐、康、宁之福,又兼和、敬、清、寂之德。渊远流长之茶文化,肇自我国,散馥五洲。举世之人,喜茶者日以盛。拙作《中国茶疗》自1998年问世以来,遐迩推重。至今,海峡两岸三家出版社出书四种。2013年,译为英文后,翌年又译为波兰文。嘻,郁郁乎盛哉。  相似文献   

14.
清朝,安微出了一个大文学家吴敬梓(1701~1754),他写的文学名著——《儒林外史》,古今遐迩传诵不衰。这书借托在明代中共计80余年的事,主题是揭露当时的腐朽社会面貌和封建科举制度。在这里,笔者不打算研究本书的主题思想,欲专从吴氏的笔下,引录一些反映明、清茶叶方面的情节,拉扯成文,希望引起海内外茶叶专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与齐白石同是湖南湘潭人,一个是叱咤风云的革命领袖,一个是水墨丹青的一代宗师。既是同乡兄弟,又是艺术知音。  相似文献   

16.
<正>许多年前,笔者收藏了一件旧《斗茶图》绢本设色镜心,作者佚名。有了这件旧《斗茶图》,便有兴趣研究唐宋时期斗茶的闲情逸闻。唐时,茶叶制作过程中的揉捻技术尚未出现,茶叶还不能冲泡成饮,人们只能通过烹煎获取茶汁。烹煎茶叶前还有一个习惯,用炭火在陶罐内将茶叶烤香。较为复杂的茶饮备制过程和较高的茶叶价格给茶水行商提供了市场。揉捻技术问世,茶饮慢慢进入冲泡时代,走卖茶水的方式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7.
《采茶春牛图》是一种彩色的木刻年画,也被称作二十四节气表,它有其独特而深厚的民俗茶文化底蕴,也有意味深厚的中国茶文化审美价值,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并成为了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品。通过对彩色木刻年画《采茶春牛图》的历史考察,可以传递出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美学价值,显现出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和昌盛,暗寓品茶之雅好兴国皆崇,有利于丰富的茶文化创意形态传承,弘扬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茶文化,使其悠远流长。  相似文献   

18.
《园林设计初步》是园林专业的基础课。针对目前《园林设计初步》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园林设计初步》课程定位及特点,围绕制图基础、设计基础及设计入门三大教学内容,从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个方面,提出当前形势下《园林设计初步》教学内容安排及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君红 《福建茶叶》2018,(3):112-113
美术艺术创作需要不断注入显现元素,才能够焕发勃勃生机。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内容丰富,民族色彩浓郁,极具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将茶元素融入美术创作之中,会大大提升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与底蕴,丰富美术创作的内容与形式,提升美术创作的艺术之美。本文就以美术创作元素与茶元素的融合进行几方面讨论。  相似文献   

20.
《茶人三部曲》是我国现代茶文学发展中的里程碑式著作,作者王旭烽在创作这一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融入了自身长期的生活体验,而且也融入了自身对茶文化的认知与探索。本文从《茶人三部曲》对茶文化的叙述、对茶人形象的塑造以及对历史的艺术性抒写三个方面,对《茶人三部曲》所具有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