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试验用外翻肠囊法研究高钙对肉仔鸡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吸收不同形态锰的影响,以比较有机锰和无机锰在高钙条件下吸收特点的差异。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培养液中添加的4种锰源分别为:硫酸锰、弱络合强度的蛋氨酸锰(Mn-MetE)、中等络合强度的氨基酸锰(Mn-AAA)和强络合强度的氨基酸锰(Mn-AAB)。为了扣除内源的影响,设置1个零添加锰水平处理。将40只31日龄AA肉公鸡随机分到以上5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每只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分别作为相应肠段外翻肠囊的一个重复。结果表明:1)体外培养回肠肠囊对锰的吸收率显著高于十二指肠(P<0.01);2)回肠肠囊对强络合强度的Mn-AAB中锰的吸收率显著高于硫酸锰或中等络合强度的Mn-AAA(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高钙条件下,络合形态的有机锰在体外培养的肉仔鸡肠囊中的吸收率显著高于无机形态的锰;强络合强度有机锰源中的锰能更强地抵抗小肠内的解离,比弱或中等络合强度的有机锰源更有利于锰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用外翻肠囊法研究有机锰在肉仔鸡小肠中的吸收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外翻肠囊法研究肉仔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对无机锰和有机锰的吸收特点。共包括2个试验,试验1是以硫酸锰为锰源,根据单位时间锰的吸收率与外翻肠囊培养时间的曲线关系确定最佳培养时间,试验2是在此培养时间下比较不同形态锰在肉仔鸡小肠中的吸收特点。2个试验均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试验1培养时间分别为20、40、60和80min 4个处理组,将48只28日龄商品代AA肉公鸡随机分到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为了扣除内源影响,其中1只鸡作为零添加锰水平处理),每只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分别用作相应部位肠段外翻肠囊的1个重复。在试验2中共设8个处理组,分别为:硫酸锰、甘氨酸锰螫合物、蛋氨酸锰螫合物、弱络合强度的蛋氨酸锰(Mn—Met E)、中等络合强度的氨基酸锰(Mn—AA A)和强络合强度的氨基酸锰(Mn—AA B)、硫酸锰与甘氨酸混合物及硫酸锰与蛋氨酸混合物的处理组。为了扣除内源影响,另设1组作为零添加锰水平处理。用于试验1中日龄相同的AA肉公鸡72只,随机分到9个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每只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分别用作相应部位肠段外翻肠囊的1个重复。结果表明:(1)锰的吸收率和培养时间在40min内呈线性关系,因此选择30min为试验2的培养时间;(2)体外培养回肠肠囊对无机锰的吸收率一般是十二指肠和空肠肠囊的2~6倍;(3)回肠中锰的吸收率受到添加锰源的显著影响,其中合成蛋氨酸锰组锰的吸收率明显高于硫酸锰和合成甘氨酸锰,中等和强络合强度的氨基酸锰组锰的吸收率也明显高于无机锰和合成甘氨酸锰。试验结果提示,在体外简单缓冲溶液培养的肉仔鸡小肠各段外翻肠囊中,回肠是肉仔鸡小肠吸收锰的主要部位;络合或螫合的有机态锰在体外培养的小肠外翻肠囊中的吸收率比无机形态的锰高;作为配体而言,蛋氨酸比甘氨酸更有利于促进锰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来源和水平的锌对后期蛋鸡的蛋壳品质和碳酸酐酶(CA)活性的影响。选用504只59周龄的海兰灰产蛋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分预试期4周,正试期6周。预试期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Zn,28.4 mg/kg);正试期,对照组继续饲喂基础饲粮,其他处理组在基础饲粮上分别添加35、70、140 mg/kg锌,分别来自无机(ZnSO_4·H_2O)和有机形式(氨基酸锌,9.58%)。结果表明:有机锌线性降低了平均蛋重(P0.05)。饲粮添加锌提高了血浆中CA的活性,随剂量增加呈线性和二次变化(P0.05);试验2周和4周末,有机锌组血浆CA的活性显著高于无机锌组(P0.05);蛋壳腺内CA活性随剂量增加呈二次变化(P0.05)。饲粮添加有机锌提高了蛋壳厚度,并随剂量增加呈线性和二次变化(P0.05);无机锌线性和二次性提高了4周末蛋壳厚度(P0.05),线性增加6周末的蛋壳厚度(P0.05)。4周末,无机锌线性提高了蛋壳重量,线性和二次性提高了蛋壳指数和壳重比例(P0.05);而有机锌提高了蛋壳重量、蛋形指数和壳重比例,随剂量增加呈线性和二次变化(P0.05);有机锌的效果高于无机锌(P0.05)。综上:后期蛋鸡饲粮添加无机或有机锌(≤140 mg/kg),可通过提高血浆和蛋壳腺内CA活性而增加蛋壳厚度,且有机锌效果高于无机锌,但对蛋壳强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氨基酸锌的特性及在奶牛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氨基酸锌的特性及优点 氨基酸锌是一种利用率极高的可溶性有机复合物,由一个锌离子和一个分子的氨基酸结合而成。氨基酸锌不同于其它有机锌化合物,与水解蛋白结合的锌经过复杂的转化过程中才能被吸收。它比无机锌有更多的优点,因为无机锌的吸收必须有载体的参与,即锌离子在胃肠道中与特定的有机物结合而进入肠黏膜细胞。虽然在近些年许多饲料公司通过添加高锌或高铜来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及防治疾病,但大量的无机锌可能造成其它微量元素的不平衡或不足,主要由于高剂量的锌能够刺激小肠黏膜细胞  相似文献   

5.
植物根系氨吸收过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氮素也是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最多的元素之一。因此,了解根系吸收氮素的机理和过程对检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土壤中的氮大体上可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两大类,植物能够吸收的有机态氮主要是氨基酸,而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的无机态氮主要是NO3-和NH4+。本研究较全面地总结了植物根系对氮的吸收和调控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植物根系氮吸收过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氮素也是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最多的元素之一。因此,了解根系吸收氮素的机理和过程对检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土壤中的氮大体上可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两大类,植物能够吸收的有机态氮主要是氨基酸,而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的无机态氮主要是NO3-和NH4+。本研究较全面地总结了植物根系对氮的吸收和调控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锌是动物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无机锌相比,有机锌具有化学稳定性好、生物利用率高和污染低的特点.研究有机锌和无机锌在动物机体内吸收的不同,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锌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300多种酶的辅助因子或其组分,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生长及繁殖发挥重要作用。锌是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辅助因子,有助于清除机体活性氧分子,锌在上皮细胞、胶原蛋白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日粮Zn转换成Zn2+并与小肠配体和螯合物结合,经ZIP4-Zn的转运载体跨过刷状缘转运进入肠道上皮细胞。金属硫蛋白可以隔离过量的阳离子(锌)使得组织免收损伤,并通过与锌结合的金属硫蛋白细胞的脱落协助锌使其从粪中排泄。肝脏是锌主要的贮存器官,十二指肠是锌主要的吸收场所。与无机锌比,有机锌更具有代谢活性,有机锌的生物学利用率比无机锌高。植酸是很强的二价金属阳离子螯合剂,日粮植酸与锌在p H 7.0,锌与植酸的摩尔比为4∶1时,植酸与锌有特定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筛选出能将无机锌高效转化为微生物锌的微生物,并评定其作为锌源饲喂鸡的生物学效价。首先,从实验室已有的16株饲用微生物中筛选出对无机锌具有高转化率的菌株,随后对影响其转化率的无机锌浓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菌液接种量进行单因素优化和正交优化。然后,选用18周龄的海兰褐公鸡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1组和对照2组饲喂无机锌(ZnSO_4·7H_2O),饲粮锌含量分别为60和90 mg/kg;试验组1和试验2组饲喂酵母锌,饲粮锌含量也分别为60和90 mg/kg。预试期和正试期各5 d。结果表明:58号菌种(酿酒酵母菌)为最优无机锌转化菌,无机锌转化为微生物锌的转化率达52.68%;在无机锌浓度1.5 mg/L、菌液接种量4%、28℃条件下培养66 h,其对无机锌转化为微生物锌的转化效率可达98.01%;以该菌种转化的富锌酵母菌(酵母锌)饲喂鸡,其中锌相对于硫酸锌中锌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为114.83%。由此可见,58号菌种是一种对无机锌具有高转化率的富锌微生物。  相似文献   

10.
<正>锌广泛分布于动物体内的所有组织,以骨骼、肝脏、毛皮等组织器官含量最高。锌是影响动物毛皮的重要微量元素,与体内的300多种酶和功能蛋白组成有关[1]。锌的种类包括无机锌、有机锌、螯合锌。有研究表明,所有螯合物能以肽/氨基酸的形式被吸收,其结构中的金属离子能直接通过肠绒毛,以胞饮形式被吸收。螯合物还能直接通过细胞膜,以载体的形式促进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2],其生物利用率高于无机锌和有机锌,并能有效促进动物生长[3]。螯合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十二指肠灌注色氨酸对绵羊肠道吸收进入门静脉血中褪黑素及色氨酸代谢产物浓度的影响。选用4只体重(37.92±1.35)kg、10~12月龄已安装十二指肠瘘管和肝门静脉血管插管哈萨克绵羊母羊,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进行3期灌注试验,按照先后分别为对照(n=4)组、1.2 g灌注组(n=4)、4.8 g灌注组(n=3)每天分别灌注含0、1.2、4.8 g/d的色氨酸生理盐水溶液700 mL,每期试验连续灌注4 d,并于第4天采集绵羊肝门静脉16个动态时间点血液,测定血浆中褪黑素、5-羟色胺、色氨酸和犬尿氨酸。结果表明:对照组绵羊肝门静脉血浆中褪黑素无明显的昼夜节律,饲喂后有提高趋势,4.8 g灌注组提高了绵羊门静脉血浆中褪黑素浓度(P<0.01);白天饲喂后绵羊门静脉血浆中5-羟色胺浓度高于夜间;十二指肠灌注色氨酸能提高绵羊门静脉血浆中色氨酸和犬尿氨酸浓度(P<0.01),并且随着色氨酸灌注剂量的提高绵羊门静脉血浆中色氨酸和犬尿氨酸浓度也随之提高。可见,绵羊门静脉血浆中褪黑素浓度呈白昼低、夜间和凌晨高的变化规律,白昼期间的浓度与采食有关,5-羟色胺浓度的变化规律与褪黑素...  相似文献   

12.
肉鸡对不同铬源吸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肉仔鸡对不同铬源的吸收,本试验选取36只7周龄健康、体重相近的艾维茵肉仔鸡,比较无机铬(CrCl3)、氨基酸铬(AACr)、小肽铬(SPCr)、烟酸铬(NiCr)和吡啶羧酸铬(PiCr)的吸收转运效果及其对锌吸收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同铬源均按1.6mg/kg体重的剂量经口腔引入,2h后于心脏和门静脉采血,屠宰取十二指肠样本,测定其中铬和锌含量。结果表明:SPCr组的十二指肠和门静脉血中铬含量分别比AACr组提高30.53%和30.43%,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SPCr组的心脏全血中铬含量比AACr组提高17.24%,与十二指肠和门静脉血提高的幅度比显著降低(P<0.05);无机铬组血清锌含量低于对照组,而SPCr和AACr有提高血清锌含量的趋势(P>0.05)。结论:铬的吸收受铬源影响较大。SPCr和AACr的吸收较其他铬源要好,与锌不形成竞争,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锌的吸收;SPCr和AACr的吸收效果更优,可能与其利用了小肽和/或氨基酸的吸收机制,以整体的形式被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肠段中氨基酸螯合锌吸收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50日龄Wistar纯系雄性大鼠 ,以体内原位结扎肠段灌注技术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通过与氯化锌比较 ,研究了十二指肠和空肠对氨基酸螯合锌 (以赖氨酸螯合锌和蛋氨酸螯合锌为代表 )的吸收特点。试验中观察了向结扎肠段灌注含不同形态锌的灌注液后 ,不同时间 (5 ,1 5 ,30 ,60 ,90 ,1 2 0min)血液中6 5Zn比放射性的动态变化 ,1 2 0min (试验结束 )时结扎肠段6 5Zn的消失率 ,不同组织器官中6 5Zn的比放射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和空肠相比 ,十二指肠对 3种锌源的吸收率高 ;和氯化锌相比 ,十二指肠和空肠对 2种氨基酸螯合锌的吸收率高  相似文献   

14.
仔猪锌营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俊  王继成 《中国饲料》2003,(11):22-23
饲料的锌源开发经历了三个阶段。饲料中最早添加的锌源是无机态锌 ,即第一代锌元素添加剂 ,如硫酸锌、氧化锌等。随着饲料科学的迅速发展 ,人们发现有机态矿物盐较易被动物吸收和利用 ,因此有机态锌被称为是第二代锌元素添加剂 ,如葡萄糖酸锌、柠檬酸锌等。新型的第三代锌元素添加剂氨基酸络 (螯 )合锌 ,具有良好的生物化学稳定性 ,易为动物吸收 ,无毒副作用且生物学效价高于无机态锌 ,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饲料添加剂。添加量因锌来源不同而差异较大 ,无机锌添加量较高 ,有机锌添加量相对较低 ,仔猪添加时期一般在断乳后 1~ 4周之内。1 无…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白质含量、植酸酶、发酵豆粕和有机铜锌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粪便中氮磷、铜锌排放的影响。选取68日龄、体重(25.05±3.69)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40头,按照体重一致、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粗蛋白水平为16.57%,纯度为96%的CuSO4·5H2O62.5mg/kg,纯度为99%的ZnSO4·H2O127.06mg/kg);有机铜锌组在基础日粮将无机铜锌分别替换成蛋氨酸铜(100 mg/kg)和蛋氨酸锌(250 mg/kg);低蛋白日粮+植酸酶+发酵豆粕组将基础日粮的蛋白水平降低为13.4%,并添加800 mg/kg植酸酶,用10%发酵豆粕替代10%普通豆粕;低蛋白有机铜锌组在低蛋白日粮+植酸酶+发酵豆粕组的基础上将无机铜锌等量替换成有机铜锌。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日粮+植酸酶+发酵豆粕可以提高平均日采食量和日增重(P0.05),降低耗料增重比(P0.05);与对照组和有机铜锌组相比,低蛋白日粮+植酸酶+发酵豆粕可以降低氮磷排放率(P0.05);与对照组和有机铜锌组相比,低蛋白日粮+植酸酶+发酵豆粕可以显著降低粪便中铜锌排放量(P0.05)。综上所述,低蛋白日粮+植酸酶+发酵豆粕可以提高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减少氮磷和铜锌排放;日粮中添加有机铜锌对生长猪粪便中铜锌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低水平蛋氨酸锌(Zn-Met)或硫酸锌(ZnSO_4)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微量元素利用的影响,确定生长育肥猪饲粮中锌的适宜添加量,实现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排泄物中锌对环境的影响。选用体重为(33.70±2.76)kg的"杜×长×大"生长育肥猪32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0 mg/kg Zn-Met、40 mg/kg ZnSO_4和80 mg/kg ZnSO_4(以锌元素计)。预试期7 d,正试期72 d,分生长期和育肥期2个阶段。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来源和水平锌对生长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来源和水平锌能显著提高生长育肥猪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40 mg/kg Zn-M et组血清T-SOD和GSH-Px活性最高,血清MDA含量最低;而血清Cu Zn-SOD活性随ZnSO_4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以80 mg/kg ZnSO_4组最高。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Zn-Met显著提高锌、铜和锰表观吸收率(P0.05),而饲粮添加ZnSO_4只显著提高锌表观吸收率(P0.05),且随ZnSO_4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40 mg/kg Zn-Met组锌表观吸收率最高。综上所述,饲粮添加Zn-Met或ZnSO_4没有显著改善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但显著改善了生长育肥猪的血清抗氧化指标和微量元素的表观吸收率;本试验条件下,生长育肥猪饲粮中ZnSO_4的添加量需低于80 mg/kg,而40 mg/kg Zn-M et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对猪源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L3)的富锌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唾液乳杆菌L3吸附的锌离子主要附着于细胞壁的多糖层。其最优富锌工艺为:ZnSO_4浓度为2.5 mg/mL(菌体接种量为5%v/v),培养20h至稳定期,继续加入ZnSO_4,使培养基中ZnSO_4总浓度达到2.7 mg/mL,pH值为7.0,吸附2.5h,唾液乳杆菌L3对锌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1183.47μg·g。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锌源[蛋氨酸锌(Zn-Met)或硫酸锌(ZnSO_4)]及水平对生长肥育猪血清酶活性和组织器官锌沉积量的影响。选用体重[(33.70±2.76)kg]相近的"杜×长×大"生长肥育猪32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0 mg/kg Zn-Met、40 mg/kg ZnSO_4和80 mg/kg ZnSO_4(以锌元素计)。预试期7 d,正试期72 d,分30~60 kg和61~90 kg 2个阶段。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40 mg/kg Zn-Met显著降低了生长肥育猪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P0.05);饲粮添加40 mg/kg ZnSO_4显著降低了血清ALT和LDH活性(P0.05);饲粮添加80 mg/kg ZnSO_4显著降低了血清ALT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ALP活性(P0.05)。40 mg/kg Zn-Met组生长肥育猪血清ALT、AST和LDH活性最低,血清ALP活性最高。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40 mg/kg Zn-Met显著提高了生长肥育猪血清锌含量(P0.05),40 mg/kg Zn-Met组血清锌含量最高。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40 mg/kg Zn-Met或40、80 mg/kg ZnSO_4对生长肥育猪脾脏、胰脏、毛和肌肉锌沉积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肝脏和骨锌沉积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40 mg/kg Zn-Met或40、80 mg/kg ZnSO_4可改善生长肥育猪血清酶活性、血清锌含量及肝脏和骨锌沉积量。本试验条件下,生长肥育猪饲粮添加40 mg/kg Zn-Met为宜。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绵羊胃肠道内游离氨基酸(FAA)和小肽(PAA)的数量分布和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酸性氨基酸转运载体EAAT3、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y+LAT2和ASCT2、小肽转运载体PepT1、氨基肽酶APN、二肽酶DPEP2mRNA在胃肠道的表达规律。试验选取18月龄健康小尾寒羊6只,屠宰后收集瘤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食糜及对应肠道组织,对食糜上清液的小肽和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并用实时定量PCR对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绵羊食糜多数游离氨基酸浓度从高到低的分布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瘤胃和盲肠,前二者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不同部位游离氨基酸组成比例不同;多数小肽浓度从高到低的分布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瘤胃,除瘤胃和盲肠外各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部位小肽的组成比例不同;小肽占总氨基酸(TAA)的比例在空肠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2)CAT1mRNA在空肠表达量最高,但不同部位间差异不显著;EAAT3、y+LAT2、PepT1、APN mRNA表达规律相似,均在回肠表达量最高;ASCT2mRNA在十二指肠表达量最高,DPEP2mRNA在盲肠表达量最高。结果提示,胃肠道不同区段游离氨基酸和小肽的浓度和组成不同;游离氨基酸的主要释放部位是空肠,主要吸收部位是回肠;小肽的主要释放部位是十二指肠,主要消化部位是空肠,在肠系膜系统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回肠;瘤胃和小肠各区段吸收碱性氨基酸的能力基本相同;酸性和多数中性氨基酸主要吸收部位是回肠,少数中性氨基酸主要吸收部位是空肠。本研究为绵羊小肠氨基酸营养和蛋白质消化吸收规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蛋氨酸锌是由蛋氨酸与无机锌在特定条件下发生配位形成的具有独特环状结构的金属螯合物,是一种类似动物体内吸收和发挥生物功能形式的新型有机微量元素添加剂。研究发现,与无机锌相比,蛋氨酸锌具有生物学效价高、毒副作用小、改善机体免疫力、增强抗应激能力等生物学功能,能显著提高家禽生产性能、改善蛋壳质量及减少家禽粪便中重金属排放量。本文对蛋氨酸锌的理化性质、吸收机制、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以促进蛋氨酸锌在家禽生产领域的应用及其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