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生态旅游建设,而茶园景观则是生态旅游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低影响开发模式分析了茶园景观设计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低影响开发模式下,茶园景观设计目标和开发策略,并重点阐述了低影响开发在茶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结合生态茶园的资源属性,以及其中所具有的资源内涵来看,当前我们在利用该资源的时候,想要实现其整体最佳效果,就必须从市场发展的具体方向入手,通过融入体系化的开发理念,从而实现整个旅游产业发展的最佳效果。本文拟从当前旅游活动开发的需求和趋势方向分析入手,结合生态茶园建设的资源优势,通过融入分析民族旅游资源开发活动的具体要求,从而分析基于生态茶园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3.
有机茶园间作混养模式下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赣榆县徐福有机茶园建设的几种间作混养模式,并对茶农间作模式与常规单一种茶模式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前者比后者在产值上提高了122%,而农民收入增收了7281.8元/667m2,因而为有机茶园微环境建设探索提出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 前言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我国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的大事,如何把生态农业良性循环和生产良性循环结俣起来,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和生产系统,对发展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85)国环字第006号文件精神,省、地、县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和环保部门都要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当前单一物种的专业化茶园生态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化肥农药投入逐年增多,农药残留量不断增高;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茶叶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低下;种植密度过大,田间管理困难等。提出通过改变现有茶园的栽培体系,在茶园中同时建立起一个绿色库源,引进绿肥、牧草、果树、畜禽、蚯蚓与土壤微生物等,形成一个以茶为主,畜、牧、果综合发展的高效持久茶园生物圈,使之趋于接近茶树发源地的多层次多物种共生的自然群落的生态体系;同时,利用系统内不同种间的效益互补,实现茶叶生产的高效持久。  相似文献   

6.
华安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是漳州市的茶叶主产区,种茶收入在县域经济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被提升到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对茶园经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在取得茶园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生态效益,建设生态茶园。  相似文献   

7.
茶园改造过程中,其景观建设规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设计人员要从茶园需求以及景观建设的需求出发,合理制定规划计划,科学划分景观类型,最终实现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的完美融合,最大限度凸显茶园的特色。本文就以茶园改造项目为例,对其景观规划建设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运用SWOT分析法,对惠州市龙门县生态农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龙门县生态农业总体上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发展策略应重点考虑增长性定位(SO)和多元化定位(ST),同时也应结合扭转化定位(WO)和防御型定位(WT),综合确定龙门县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具体提出了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发展现代种...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海南生态农业发展的SWOT,提出了海南应适当发展庭园经济和农业庄园、大力打造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旅游农业等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茶园的间作、套种,从福建省的茶园现状与茶叶生产历史来看,已积累了不少的經驗。当前在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生产方針指导下,积极推行合理的间作、套种、經济地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争时间,解决粮、油、菜爭地矛盾等都具有很大的意义,但是间作、套种所涉及的栽培技术问题較广。以下从间作、套种的作用和栽培技术等問題作出初步分析,以供参考: 一、茶园间作、套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设施菜地夏季休闲期甜玉米经济产量及环境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京市门头沟、房山、大兴和通州等4个区选择15个典型设施菜地,设置田间观察对比试验,研究在北方设施菜地夏季甜玉米作为填闲作物的实际经济、环境综合效益。试验结果表明,种植甜玉米有较好经济效益,经济产量达15 168.0~20 332.8kg/hm2。在环境效益方面,种植甜玉米后可有效减少浅层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降低淋溶风险。与常规休闲(休闲期不种植作物)相比,种植甜玉米可使设施菜地0~100cm土层中的硝态氮含量平均减少290.4kg/hm2。在夏季休闲期种植甜玉米是北方设施菜地兼顾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有效种植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安溪县是乌龙茶的主产区之一,名茶铁观音原产地,又是被国家列入铁观音原产地保护基地县.近几年来,安溪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茶叶发展三步走和"优质、精品、名牌"战略,科技兴茶,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园生产,已先后在全县建立无公害生产茶园22万亩,其中铁观音面积12万亩,绿色食品基地7万亩,有机茶1万亩.为了使这些常规茶园的转换各项质量指标达到无公害的要求,现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几方面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一、平面式茶园存在的问题 科学研究表明,茶叶生产实质是通过茶树光合作用机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同时茶树又从茶园土壤中吸收所需的矿质元素。可见,阳光和土壤是茶树生长有机体和茶叶生产的物质源泉。然而,不少茶区长期沿袭纯茶树的平面式茶园,从这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从山顶到山脚,整片开垦植茶,不留一株树木,这种种植模式既降低了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导致生态系统失调,给茶树带来脆弱  相似文献   

14.
蚂蚁是茶园重要的天敌生物,通过改进茶园种植模式提升茶园蚂蚁多样性及其害虫生物控制服务,对打造绿色有机茶园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不同种植模式茶园蚂蚁多样性和群落组成进行调查,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茶园蚂蚁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采用陷阱法对单一种植茶园(MT)、橡胶-茶混农林(RT)、大叶千斤拔-茶混农林(FT)和...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前人们消费理念不断成熟,如今茶园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对其发展元素进行优化,尤其是要将人们的体验式参与需要融入其中,通过创新发展模式,从而实现整个茶园的最大价值。本文拟从体验式茶园旅游项目开发的具体条件分析入手,结合当前体验式茶园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融入基于市场发展需要的体验式茶园旅游项目建设需要,从而探究体验式茶园旅游项目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茶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产品,而是融入和传承相应文化内涵的载体。结合当前旅游开发理论的具体内容,实施茶园生态旅游功能区差异化有着重要应用作用和价值。不仅如此,通过将这一理论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并将其应用到整个茶园经营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拟从当前人们对茶园的消费需求分析入手,结合茶园生态旅游功能区差异化实施的具体要求,结合实施茶园生态旅游功能区差异的价值作用分析,从而探究基于茶园生态旅游功能区差异的茶园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7.
茶,是我国传统特产,建国以来,茶叶生产得到很快的恢复和发展,1983年全国产茶802万担,比1978年增加49.6%,增长速度之快、幅度之大都是空前的,充分显示出我国茶叶生产的巨大潜力。但剖析生产的情况,茶叶产量的增长,主要是依靠扩大种植面积得以实现,科学种茶和经营管理的水平并不高,从经济上分析,这种经营方式实际存在着经济效益很低,有的地区甚至是赔本的问题,因此有关的技术经济问题很值得我们重视、研究和探讨,下面就茶园施肥及茶叶采制方案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澜沧地处西南边陲,是普洱茶的主要发源地,境内有一千多年保存较为完好的景迈万亩栽培型古茶园以及邦崴过渡型古茶树,茶产业不仅是澜沧的传统产业,更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截至2014年12月,全县茶园面积已达24900公顷,全年产量1.38万吨,其中:古茶园面积1866.7公顷,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5833.3公顷,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9亿元。为顺应市场需求,促进产业的提质增效,实现产业的可  相似文献   

19.
水分是茶树生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缺水或富水都会对其上生长的茶树产生胁迫效应,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代谢、产量和品质形成。因此,本文综述了茶园土壤水分散失的途径,分析了茶园保水的工程技术措施及茶园土壤灌溉要点,以期为茶园土壤水分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及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瞿云明 《中国茶叶》2008,30(5):16-17
近几年,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新建茶园比较多,由于大部分茶园建于山地上,夏季高温天气严重影响了茶树的正常生长,特别是对幼龄茶园影响更甚。为了保证茶树的正常生长,增加农民收入,莲都区农业科技人员和茶农积极开展了茶园间作的探索与研究,最终筛选出以吊瓜作为茶园的问作植物。至2007年,全区茶园间作吊瓜面积达1500亩,这一生产模式已成为莲都茶农致富的又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