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化交流与传播日益成熟的今天,我们看到,中英茶文化已经发展成为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一种重要现象,当然,在多元茶文化体系的表现中,我们看到其所存在和表现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形式上的差别,更重要是文化理念上的差异,本文拟从英语教育活动的传统误区认知入手,结合文化与语言教育交流之间的关系认知,通过探究中英茶文化差异的内涵和展现特点,从而探究中英茶文化差异对整个英语教育与交流活动的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合整个高校英语教学的实施情况和教学诉求等,我们看到引入茶文化资源,其不仅能够为我们创新教育体系提供基础,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融入茶文化理念,也能推动整个高校英语教育机制的全面发展与完善。本文拟从目前高校英语教学活动推进实施的具体诉求认知入手,通过分析茶文化体系的内涵及应用价值,结合高校英语教育的实施价值理解,通过融入高校英语教育活动中所包含的内涵,从而精准分析融入茶文化资源实施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具体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职英语教育活动,在我国制造业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具体的实施要求,还是其中所需要包含的内容,都实现了全面性提升。本文拟从高职英语教育活动的实施不足认知入手,结合高职英语教育活动的创新诉求理解,通过探究茶文化机制的内涵思维诠释,从而系统化分析,高职英语教育体系中,合理使用茶文化的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整个高职英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合适的教学素材对教学活动开展有着重要影响。而高职英语教学前提是职业要求,核心是文化内涵,关键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全面有效融入。本文拟从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活动中存在问题和不足分析入手,结合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结合文化传播与英语教学活动之间的关联性认知,通过分析茶文化体系的具体理念内涵,从而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茶文化传播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们看到,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其不仅是一种语言上的交流,同时,也是具体文化交流传播与融入。所以,在我们做好跨文化英语教学活动时,我们必须在选择融入合适的文化素材前提下,通过探究合适的文化理念,从而实现整个跨文化英语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本文拟从茶文化体系的内涵以及整个茶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状况认知,通过分析跨文化英语教学活动的实施要求认知,从而探究跨文化英语教学活动中茶文化交流的诠释机制。  相似文献   

6.
高职英语教学活动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尤其是其学生群体中,大多学习习惯较差,而且基础相对薄弱,从而决定了我们在具体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高职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并且尝试性探究适合创新教学活动的元素内容。结合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看,完善的文化思维,乃至其教育引导价值就极为必要。本文拟从高职英语教育活动的创新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文化的教育价值认知,从而探究融入茶文化元素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文化传播过程中,如果我们想要实现整个文化体系交流与传播活动的最佳效果,就必须通过开展相应的茶文化英语翻译活动,通过合适的翻译机制,从而实现其文化交流传播与交流的最佳效果。本文拟从认知语境与翻译研究的概念以及特点分析入手,结合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及茶文化英语活动的特殊性分析,从而具体探究基于认知语境内涵探究做好茶文化英语翻译活动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文化发展机制中,中西方茶文化的形成,无疑让我们感受到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独特魅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其也从侧面上,帮我们了解到了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驱动力和影响力。而在整个文化交流与发展时,必须注重突破语言交流上的障碍。本文拟从中西方茶文化的具体发展历程分析入手,结合英语翻译活动中文化内涵的诠释与展现,通过融入英语翻译活动的时代化实施要求,从而全面探究整个英语翻译活动体系内中西方茶文化的具体对比状况。  相似文献   

9.
在茶文化交流发展全面提升的今天,我们看到中英茶文化之间已经成为整个茶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诠释。当然我们看到中英茶文化体系中,其有着明显性差别,无论是具体的文化形式,还是其中所阐述的文化习惯及语言思维之间都有着明显性不同。本文拟从文化视角认知中英茶文化的内涵及形成,结合跨文化交际视阈的内涵理解,通过分析当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背景认知,从而探究跨文化视域下中英茶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应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文化在传播与应用过程中,始终无法忽略文化的应用属性和包容属性。而对于我国茶文化来说,无论是其中所具有的文化理念,还是其传播与融入背景,实际上,都是整个文化机制发展应用的重点所在。我国茶文化体系,是整个文化机制成熟发展的关键,同时茶文化体系的包容性和层次性,都是我国茶文化的及价值呈现。本文拟从中国茶文化机制的具体内涵认知入手,结合文化传播活动开展的具体特点分析入手,探究中国茶文化的具体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1.
就整个英语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来说,其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也在不断创新与综合完善,当我们理解和认识英语教学时,必须从文化意识培养与精神理念的综合视角出发,通过英语教学活动的全面优化,从而实现英语教学与学生培养的深度融合。本文拟从英语教育活动的文化培养状况认知入手,结合茶文化意识的具体内涵理解,通过研究英语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文化培养诉求,从而探究茶文化意识影响下英语教育中文化培养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对于任何一种客观、具体的产品来说,文化是其中相对稳定的部分,而茶文化更是我们在长期的饮茶生活中所形成的具体文化体系。通过对茶叶包装设计艺术创新活动的开展状况进行分析,我们看到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内涵,从而影响了整个茶叶产品的创新发展。本文拟从当前茶叶包装设计活动中存在的欠缺不足认知入手,结合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和具体影响力,进而探究融入茶文化元素开展茶叶产品包装设计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结合茶文化精髓的内涵和具体思维,可以看到如果能够精准探知茶文化精髓所在,其必然能够在丰富英语教学元素的同时,提升这鞥个教育机制的内涵元素,通过本质化创新,从而实现英语教学机制运行的最佳效果。本文拟从当前英语教学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认知入手,结合英语教学活动创新发展的具体内涵及诉求,通过探究茶文化精髓的具体展现状况,进而分析融入茶文化精髓的英语教育创新机制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王影 《福建茶叶》2016,(9):249-250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无论是其中所融入的传统文化内容,还是其中所倡导的意识和价值理念,都能够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对茶文化进行全面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将这一文化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全面成长,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提供有益支撑。本文拟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入手,结合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从而分析融入茶文化对大学英语教育开展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着完善而系统化的茶文化机制,在理解和认知茶文化时,我们能够从中具体感知到文化交流与传播过程中,其对语言交流活动的实质性影响,因此理性认知这一文化内涵的基础影响,将为当前我们探寻合适的英语翻译技巧提供重要帮助。本文拟从传统英语翻译活动的实施问题及不足认知入手,结合茶文化体系内涵的本质性理解,通过探究创新英语翻译活动的实施诉求,从而分析茶文化视域下创新英语翻译活动的实施技巧。  相似文献   

16.
结合传统茶文化元素的价值影响力看,完善的文化理念和价值思维,其为我们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前提。而如何才能将传统茶文化与古筝元素之间实现有效结合,与成熟发展,就值得我们细致分析。本文拟从传统茶文化机制的发展状况分析入手,结合古筝艺术的发展与传播状况认知,根据古筝元素艺术的传播发展危机认知,从而探究融入传统茶文化实现古筝元素的结合与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核心与精髓,通过对我国茶文化机制的发展历程进行综合分析,我们看到茶文化在先秦时期出现,形成于中唐时期,以"茶圣"所编著的《茶经》为主要标志,而真正让茶文化机制实现内涵上提升的时期,则是我国的宋朝时期。通过借助宋代笔记的相关记载,其能够为我们了解其中所蕴含的茶文化内涵形成深度认知。本文拟从宋代笔记特点和文化特色分析入手,结合宋代茶文化的价值内涵认知,从而探究宋代笔记中所传递的茶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8.
结合汉语国际教育活动的实施状况,我们看到文化交流作为其重要纽带,其中所具有的元素内容,不仅能够为汉语国际教育活动实施提供了基础铺垫,同时也是优化该教学体系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背景分析着手,通过深层次理解茶文化体系的内涵和文化传导力,结合当前汉语国际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现象,从而精准分析"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影响下汉语国际教育活动中的茶文化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如果我们能够对茶文化体系的交流背景,及传播诉求和特点进行深层次认知和理解,应该看到茶文化在当前所传递和表现的,绝对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优势,寻找到具体应用与整个学生培养活动中的具体内容与元素。本文拟从当前大学生就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认知入手,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活动的实施价值和存在问题理解,通过具体探究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从而分析融入茶文化元素,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活动的具体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20.
茶文化的交流不仅是将茶文化传播给全世界,更是将中华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推广,因此,在国际交流过程中,应该充分借助英语的表达,提高交流效率。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茶文化交流与高校英语教育现状,尝试探究如何改进茶文化的英语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