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娜 《茶叶通讯》2015,(3):34-39
唐宋两朝茶道不管是从技的层面还是道的层面,其美学内涵都有明显不同.从茶叶的制造、品茶流程的变化到大批茶道高手兼书画家的出现,茶画、茶书法、茶专著的大量涌现,独特的茶百戏、斗茶等艺术形式与书画的结合和互相影响,以及宋代茶诗几倍于唐代茶诗的盛况都显示:宋代士人已开始追求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并将茶性之美与宋人的审美意趣、艺术化生活的主张相结合,促进了宋代茶道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茶文化历经时代的演变和发展,至唐宋时期到达极盛,形成了极为繁荣的宋代"咏茶"文学,宋代的"咏茶"散文以"以俗为雅、雅俗贯通"为纲目,具有极其高雅的状态和艺术特色,它不仅显示出宋代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还传递出宋代茶人的风俗人情、精湛的制茶工艺和人生体悟的追求,在其"咏茶"散文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充分体现出宋代"咏茶"文学家在艺术创作上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3.
何抗 《福建茶叶》2022,(5):283-285
中国茶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和多种文化特色相结合,其中茶文学是茶文化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茶文化的主要载体.宋代咏茶文学艺术不但表现出了比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并且也展示出了宋代文学群体的美学追寻和审美能力等,所以,宋代咏茶文学拥有不可小觑的探究价值.本篇文章在对宋代茶文化的进步和咏茶文学创作的背景所进行的探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唐宋两朝茶道不管是从技的层面还是道的层面,其美学内涵都有明显不同,从茶叶的制造、品茶的一系列流程的不同,到大批茶道高手兼书画家的出现;茶画、茶书法、茶专著的大量涌现;独特的茶百戏、斗茶等艺术形式与书画的结合和互相影响以及宋代茶诗几倍于唐代茶诗的盛况等等都在向我们提示:这些不同现象的呈现背后是宋代士人开始追求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并将茶性之美与宋人的审美意趣、艺术化生活的主张相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刘维维 《福建茶叶》2016,(12):332-333
唐代是在茶文化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朝代,茶文化形成于此时,茶诗也从唐代开始出现。茶诗在唐代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在审美情趣还是在艺术特色上,都极有特色。本文通过对唐代茶诗的诗体研究以及对茶诗的情感研究,来探索唐代茶诗的审美情趣及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宋代咏茶诗词作为我国中华传统茶文化与诗词文化两者相结合而产生的艺术结晶。这些咏茶诗词彰显着丰富的文学内涵和审美价值,阐释了宋朝时代那些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人生境界以及对美学的追求。为探析宋代茶诗词审美意蕴,全文立足于美学的角度,从引言入手,对宋代茶诗词审美意蕴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的探究了宋代茶诗词审美意蕴对现代人的影响,力求对宋代咏茶诗词中所蕴含的审美特质进行具体地阐释。  相似文献   

7.
苏轼与陆游分别是北宋与南宋代表性诗人,都写过具有代表性的茶诗作品。他们的茶诗均对宋朝的茶事、茶艺、茶俗、茶功与茶情做了记录与描述。比较二者茶诗写作在记录内容与审美风格等方面的区别,可以管窥北宋与南宋茶诗写作在审美、品位与价值观追求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本分析法解读苏东坡茶诗文本的内容,分析宋代的茶事、茶艺和茶俗,识别当时考究的泡茶器具;欣赏煎茶、分茶、斗茶等高超的泡茶技艺;领略茶叶待客赠友以增进友谊的风俗。文章进一步梳理宋代社会背景,深层次剖析苏东坡创作茶诗的原因、政治、经济、饮茶文化和纳俗入雅的诗风等呼唤诗人求新立异,苏东坡顺应了时代要求;此外,苏东坡自身的嗜好和仕途经历也促使他对香茗情有独衷,择茶入诗。苏东坡的茶诗有益于当今茶产业的繁荣发展,对"一带一路"倡议下茶旅游产业的拓展也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9.
梁珍明 《福建茶叶》2024,(4):179-181
宋代的茶事,把中国古代茶文化之雅推向了极致。宋代文人爱茶,推崇茶性清雅、茶器精雅、茶技风雅、茶境神雅、茶人高雅,既体现了传统文人的艺术化人生追求,又体现了宋代文人在审美追求上的嗜“雅”风尚。研究宋代茶文化的思想意蕴及其嗜“雅”的美学风尚,以时代赓续宋代茶文化优秀传统,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罗昊 《中国茶叶》2023,(4):69-74
宋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科技、创新繁荣昌盛的时代,当时茶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宋代采取贡茶等政策以加强对茶业的管制以增加财政收入。相较于唐代,宋代贡茶不但求早求量,而且注重品质。北苑茶诗是我国诗歌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称得上是宋代茶文化兴盛的标志。文章研究了宋代茶文化著作和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了北苑茶诗与贡茶及二者之间的联系,提出贡茶的发展促进茶诗进步的初步结论,以期为我国优秀传统茶文化的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文莉  张建兵 《福建茶叶》2016,(12):316-317
咏茶诗词,是中国茶文化与诗词文化结合的产物.唐宋文人的诗词创作与茶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而咏茶诗词本身,不仅彰显出了唐宋文人所具有的文学风采,同时也体现出了唐宋文人依托于茶所表现出的审美追求乃至人生理想.本文在对唐宋时期咏茶诗词的兴起与繁荣景象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分别对唐代与宋代咏茶诗词所具有的审美追求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唐宋的文人多是通过寄情于茶中,从而体现自己对山水间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茶诗通常又都含有很深刻的哲理,这些哲理在历史时光的洗涤下,展现的是更加深厚的文学色彩。因此,本文将会从唐宋茶诗形成的过程,发展的概况以及品茶中蕴含的哲理等几个方面来研究茶诗词中"茶意象"之审美。  相似文献   

13.
胡小军 《茶叶科学》2010,30(6):489-492
宋代以建窑盏为代表的茶具以及上品茶色尚白的鉴赏标准,是该时期文化生活中的审美共识。建窑盏的出现,见证了宋代茶艺由唐入宋的文化转型,从器物中也可以考察出宋代独特的饮茶技艺。本文通过对宋代分茶、斗茶技艺和建窑黑釉瓷茶盏关系的考察,揭示建窑黑釉瓷茶盏在宋代兴盛的原因,为“宋式”精致的审美美感类型与生活方式、文化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一位极富才情的诗人,他一生爱茶,因此写下无数首传世千年的茶诗。这既是苏轼文学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苏轼的茶诗,记录了他的平生遭际、人生感悟,体现出苏轼作为士大夫的生活趣味、乐天达观。他的茶诗既有君臣关系、父子之情、又有朋辈之交。因此,苏轼的茶诗既丰富了中国茶诗的意境,又开拓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苏轼的茶诗体现出象外之象、达观乐天、新颖别致和人生况味,有着浓厚的审美意蕴。同时,他还有着巨大的文学价值。他的茶诗记录了茶事茶艺,开拓了茶诗的写作,也承载着独特的史实。因此,苏轼的茶诗,既是诗中名作,又是茶之典范。  相似文献   

15.
张朵 《福建茶叶》2023,(9):196-198
唐代是茶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时期,茶文化形成于此,茶诗也诞生于此。唐代茶诗有着多样丰富的表现形式,不管是艺术特色,还是审美特征,都颇具特色。基于此,本文将从唐代茶诗及其作者、创作意图入手,分析唐代茶诗的艺术特色,阐释唐代茶诗审美特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帆 《福建茶叶》2016,(7):294-295
从相似性角度研究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目的在于了解茶诗这种东方的古典诗歌和代表着西方文化内容之一的英语在本质上存在的差异,从"音"和"形"两方面掌握茶诗汉译英的特点,进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茶诗的内涵。本文介绍了与茶相关的文字翻译在"音"与"形"方面的相似性,并通过举例的形式分析了相似性角度下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宋代咏茶词存在的背景,并从描物、抒情、言志三个方面进行了宋代咏茶词的审美鉴赏,同时就品鉴咏茶词,促进当代茶文化旅游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茶画"与"陶瓷"两者在消费习惯、审美习惯、文化基因、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深度勾连,是一个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互相深化对话合作的关系。自唐代至宋代、明清等千余年,茶画的发展呈现出一个明显的承继过程,在文化内涵上具有十分丰富的面向:在价值追求上它"和谐尚静、怡神尊礼";在审美观念上它"闲适淡雅、天人合一";在色彩调度上,它"丰富多彩,不拘一格"。古代茶画对现代陶瓷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在创作观念上要寻求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统一;二是在审美观念上要追求小众个性、精致淡雅;三是在色调调度上要寻求简约主义主基调;四是在意象符号上要寻求创造性植入策略。  相似文献   

19.
梁媛 《茶叶》2018,(1):34-41
茶诗分为两种,狭义的茶叶诗词是指"咏茶"诗词,即诗的主题是茶;广义的茶叶诗词不仅包括咏茶诗词,而且也包括"有茶"诗词,即诗词的主题不是茶,但是诗词中提到了茶。本文将从狭义上划分为茶诗的诗作和诗句中,进一步探讨茶道精神在唐宋诗歌创作中的影响和映射。  相似文献   

20.
茶起源于中国,因此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并且茶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且影响深远,茶在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得天独厚,不可替代。随着茶的发展,相关的茶文学和茶文化也日渐鼎盛,诗人往往通过对茶的认识,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同时寄托着深深的感触和哲学思考,因此茶文化有独特的文学性和感染力。本文对茶诗中的宋代茶俗及其文化意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