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与历史。茶文化是其中璀璨夺目的一颗宝石。通过对茶文化的掌握与运用,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如果将茶文化融入当代思政课教学,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效果。怎样合理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茶文化,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探索,它的核心在在于寻找合适的继承载体,让其表现出来。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创新是整个教学活动取得质的飞跃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素养的医学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相关管理者与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优化管理方法,同时进行管理模式创新,以此为高职院校教学提供更多助力与支持。本文就以此为内容进行几点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于茶文化素养培养下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教育繁荣发展的重要内容。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团队的茶文化素养,是高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优化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就以茶文化素养培养为视角,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对策进行几点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改革过程中,其教育形式与教育内涵都需要进一步完善,而基于传统茶文化思想之下开展心理教育,不仅可以实现以上教育目标,而且还能够促进传统茶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普及,提升当代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这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积极影响显而易见。本文就针对茶文化思想在现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中的融入进行几点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郭佳 《福建茶叶》2022,(5):108-110
近年来现代化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既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对现代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高职教育管理中融入茶文化,有效应用茶文化,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本...  相似文献   

6.
学徒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教学体制,早在古代这种师徒体制就是技术传承的主要途径。当代学徒制有了新的定义,工匠精神在这一体制中的传承也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关键。因此本文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力求通过创新挖掘现代学徒制教学体制的潜力,传承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7.
莫珊珊 《福建茶叶》2023,(1):117-119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地方高职院校应该明确育人理念,培养具有扎实职业技能和健全人格的人才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方向。地方高职院校通过“以茶育人”模式的探索,开发整合茶艺课程,在课程教学环节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拓宽学生参加各种实践茶主题活动的渠道,增加学生实践实训的形式,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品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徐颖 《热带作物学报》2021,(7):后插45-后插46
一直以来,在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时,大多呈现校、企二元参与的育人体系,仅简单关注校企对接,缺乏有效监督与高效协同.在全面强化职业教育体系进程中,通过引入行业协会参与职业人才培养工作,使传统校、企协作方在人才培养进程的工作职责与目标定位呈现全新变化.  相似文献   

9.
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其内涵丰富,在当今时代特征下具有特殊的魅力德育功能,本文在对茶文化内涵、特征及其德育价值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高职院校魅力德育中茶文化的引入和应用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希望可以为茶文化在高职院校魅力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茶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的亮点所在。茶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教育也面临着转型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结合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实际问题,并利用茶文化中优秀的传统内涵,给予思政教育一定的策略指导,一定能够改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本文首先通过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现状入手,阐述了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接着进一步讲解了茶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最后具体分析了基于茶文化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改进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推进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臧海波 《福建茶叶》2016,(7):280-281
现代体育素养是体育教学的核心,也就是说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体育素养,为社会建设提供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从目前我国体育教育的情况来看,学生体育素养缺失的问题十分普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借助传统文化,回归体育教学的体育素养地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的好处与重要性,已成为当今体育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传统茶文化为切入点,研究其对现代体育素养教学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核心,在中国音乐教育发展与革新中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能够丰富和完善音乐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也能够促进我国高校学生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的提升。基于茶文化素养下的中国音乐史教育探索与思考是当代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就结合茶文化素养下的中国音乐史教育进行几点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整个高职英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合适的教学素材对教学活动开展有着重要影响。而高职英语教学前提是职业要求,核心是文化内涵,关键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全面有效融入。本文拟从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活动中存在问题和不足分析入手,结合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结合文化传播与英语教学活动之间的关联性认知,通过分析茶文化体系的具体理念内涵,从而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茶文化传播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茶文化传播路径中,需要重视将文化元素与英语教学绩效提升相联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对茶文化进行传播,从历史视域下来建立跨文化教学内容,这样就能较好的与本文所提出的三点理由相适应。茶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传播模式,可围绕着:厘清茶文化传播的知识边界、着手提升英语教师的知识储备、多途径专项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基于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形式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相似文献   

15.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茶文化素养的培养,是高职英语教育不断优化和完善的需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文化修养的关键,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深入研究高职英语与茶文化之间的契合点,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融入茶文化内容与茶文化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之中,同时实现学生茶文化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6.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为文化呈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形式,更是在精神层面给予整个民族充足的养分。在现代社会,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高职院校作为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其在思政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而茶文化从思想意识领域能够为思政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基于此,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整体概述出发,结合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探究相应的教学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其内涵和意蕴是极为丰富的。在茶诗、茶歌、茶艺以及茶典籍之中,除了包含最基本的我国优秀的饮茶文化之外,还包含着浓烈的以爱国、孝亲、乐友为核心的优良感情和道德色彩。当前,很多教育工作者对茶文化的优秀内涵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将其与自己的教育工作相融合,以此来提升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将茶文化引入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之中,就是很重要的一种形式。此种教育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茶文化,还能使学生更深层次的领悟德育知识。总之,以优秀茶文化为依托,来开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极为必要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薛铨 《福建茶叶》2016,(8):16-17
随着绩效工资改革的推进,使得高职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更加呈现出制度化管理的姿态,但目前却是不少教职员工对此存有负面评价。为此,有必要将茶文化纳入到高职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构建中来,去解决国人自身的管理与被管理问题。策略包括: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所存在的问题、问题驱动下完成茶文化元素提炼、干部专题培训中导入茶文化元素、在高职的组织生态中引入茶文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阶段高职教育机制发展日益迅猛,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实质性需求,依托网络途径的英语教学机制日益被师生所认可,并且广泛应用于整个高校教学活动之中。结合茶文化素养的价值内涵看,其中所包含和传递的,不仅是一种人文思维,更是一种精神理念,尤其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探索教学活动的开放性,注重人才培养的系统化和机制性,都让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激发多种素养培养与提升成为必然可能。  相似文献   

20.
吴宝善 《福建茶叶》2021,(5):156-157
茶文化不仅给我国传统文化呈现增添了新形式,还在精神领域为整个民族注入了丰富的养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迅速攀升,使得我国进入到了多元文化环境之中,因此人们也开始逐渐注重创新茶文化以及传承茶文化.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人才养成主阵地,不过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文化育人方面还比较局限,若高职院校能够基于茶文化提炼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