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变产茶区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进而打通与域外市场之间的联系。转变我国产茶区经济发展方式,还意味着提升当地茶农的家庭经济福祉,并使之融入到区域茶产业链的系统中来。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则应突出线上、线下的同步运行为主线。具体的实施路径为:界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边界、线上线下把握经济主体偏好、加强经济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践行群众路线关注民众诉求。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中蕴含浓厚的民族情结与人文精神,为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与延续提供有利的载体。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关于茶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相关人员需切实了解茶文化内涵、茶文化旅游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到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创新茶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依据、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更利于茶文化旅游新理念的推广、基于网络平台为可极大拓展茶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渠道等三方面的优势。由此,能够基于“互联网+”,逐渐加大茶文化旅游产业的推广力度。依托于大数据技术等,丰富与扩充茶文化旅游的功能。以动态视角分析茶文化旅游经济发展要素,并能形成新的开发渠道。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是这个时代的标志,互联网时代带来了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茶叶文化旅游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相关的推广和服务,从而实现茶叶旅游文化的升级。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以及对于茶叶文化旅游的宣传和服务功能,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互联网时代下茶叶文化旅游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消费和大众旅游消费时代的到来,经济型连锁酒店面临着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行业主体更加注重利用大数据分析、加强跨界融合。本文主要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经济型连锁酒店通过创建行业联盟、差异化经营、重视下沉市场等方式改变行业竞争态势、提高营收、树立品牌等转型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5.
发展了数千年的饮茶活动在如今经济得到重大进步的时候迎来了又一次的发展高潮,在这种背景之下无论是茶企的发展还是茶文化的发展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并且成为区域经济和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围绕茶企进行分析,通过对现阶段茶企对产茶区域经济发展的显著影响进行探讨,从而找出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含义为互联网应用和线下传统产业的一种相互融合的发展方式。我国的茶产业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具有文化遗产的意义。但是,传统的茶产业到现是有很多的问题。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对很多东西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要求都改变了很多,对物品都要求较高的质量。因此,人们对茶的要求也变得很高,要求也变得多元化了。现在网络电商不停地发展,茶产业也加入了电子商务销售方式,这个改善了茶行业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增加了茶叶的销售额,也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和产业,促进了茶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蒋一清 《福建茶叶》2016,(12):44-45
宜兴古称阳羡,是中国最享有盛名的古茶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茶叶基地之一。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传统的茶业企业纷纷转型,结合互联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由此也看到了电子商务所蕴含的巨大商机。高职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需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服务宜兴茶业企业经济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能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区域性,提升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改变。大学师生关系作为高等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势必受到影响,本文从“互联网+”带给高等教育的影响,大学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及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努力探索如何在新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趋势下构建和谐的大学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助力下,各种优势资源与教学理念相融合,形成了一系列全新的教学产品与模式,也为教学创新提供了重要动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作为当前一种开放性、探索性教学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着诸多优势。所以,在互联网+背景下,集中研究该项目的实施策略意义突出。本文从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的开展优势研究出发,结合中小学生研究旅行项目实施的价值认识,综合探究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的开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茶资源非常丰富,在很多地区都有分布,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产茶区旅游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与管理,能够加快我国特色旅游业的发展步伐,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产茶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明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任务.云县作为茶叶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百强、云南十强县(市、区)之列和临沧市第二位的产茶大县,茶产业贯彻落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策部署,关键是以转型发展为突破口,推进茶产业跨越发展.一、把握发展大势,坚定转型发展从世情看,全球茶叶产销格局是:产能相对过剩,茶叶国际市场的技术、绿色壁垒不断提高,茶叶产品结构和消费方式多元化,茶产业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茶叶消费向大企业大品牌集中.  相似文献   

12.
王晓娟 《福建茶叶》2016,(10):56-57
实体零售茶企借助互联网+进行转型升级已成必然之选,鉴于其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瓶颈,实施基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O2O模式、积极提升门店体验、打造基于全产业链思维的茶叶全产业链战略模式、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成为实体零售茶企转型成功的路径及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14.
茶文化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也是最受人们喜爱和关注的一种饮品,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来说茶叶的存在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饮品的存在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当中永远不乏茶叶的陪伴,上至古代帝王家,下至平头百姓都十分钟情茶叶,如今,休闲也好,办公也好,茶叶都是一个如影随形的佳品。茶叶在市场流通中本身也是商品,它的包装在设计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个好的包装能够让我们在视觉上感受茶文化的底蕴,在这个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利用"互联网+"整合优化来进行茶叶包装设计问题来进行研究和探讨,所以本文就会基于这个问题做出相关阐述,是希望可以让茶叶用更为细致的包装来传承它所蕴含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着许多著名的产茶区,这些地方因地理和人文习俗上的优势在中国茶事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这些地区也有着发展乡村旅游资源的独有优势。因此本文分析了产茶区发展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以及意义所在,并且列举了几条关于如何开展乡村旅游资源的一些建议和对策,通过这些途径来实现产茶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微信、微博等网络交流软件的出现,引领了微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当代人沟通交流与信息获取等产生了深远影响。社会逐渐进入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中国高校美术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高校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引着和教育传授者,在信息化时代下,需要加强对美术教育的研究。茶道理念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与美术教育的融合,有效带动了中国美术的发展。本文就互联网+时代发展下,茶道理念在中国美术高校教学中的发展为研究方向,以探索科学系统化的教学途径引领中国美术教学走上新的巅峰。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计算机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进一步有效推进互联网模式取得重大进步,在各行各业中都有效融入互联网+思维模式,使相关行业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呈现出更显著的效益。在高校的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也进一步引用互联网思维模式,确保互联网+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有效推进,使教学结构得到有效调整,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极大的激发,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确保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构建起更加良好和谐的互动关系,以此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夯实基础。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和探讨互联网+思维模式对高等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到来给社会各界带来巨大影响,财务人员作为社会一部分也无法避免。互联网下信息的便捷性与流动性使财务人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重要的地位,但是也增加了挑战,需要同时获得互联网知识与财务管理知识等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的财务人才,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在不断的摸索,逐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本文从高职院校要完善培养模式必要性入手,深入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例如,教学形式单一、重视理论、课程体系不完善等,提出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课程设置体系,加强校企合作等完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茶产业在国内的兴起,从多个方面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后,如果茶产业继续保持传统的运营模式,很容易遇到发展阻碍,因此有必要在新时期做出合理的调整,以推动茶产业科学有效的发展。本文主要对互联网+背景下的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推动茶产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彭秀媛  王枫 《园艺与种苗》2020,(2):50-51,56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有了大幅改善,正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但当前我国仍在农业发展理念、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农村交通设施、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不足。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指出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