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早  黄莉 《福建茶叶》2016,(12):230-231
茶道精神是一个国际化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亚洲范围内的国家,其中尤其以中国、日本以及韩国的茶道精神较为出名。有趣的是,虽然茶道精神在不同的国家所表现的形式和内容又有很大的不同,但其本质又是可以想通的。不同国家的茶道精神都有着同样的精髓,那就是"清"、"和"、"真"、"空"和"怡"。更巧的是,这些茶道精神的精髓正是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精髓。因此,本文从茶道精神的"清"、"和"、"真"、"空"、"怡"这五个方面入手,分别探讨了这五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教育的理念传达作用,从而说明了茶道精神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是其中的精髓,这种生活礼仪以茶为媒,注重提升饮茶者的思想道德修养,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标。它蕴含了丰富的哲思和道德教育理念。传统的"茶道"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当前国内高校面向大学生群体的道德品质养成和道德教育目标。笔者概述了茶文化、茶道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重点分析了传统"茶道"精神对我国当代高校学生的道德教育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茶道精神是关于茶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是世代文人相传的一种文化和思想,德育、教化功能显著。本文从茶道精神内涵的德育、教育功能入手,基于茶道精神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通过茶道精神塑造大学生精神的有效措施,从整体上提高思政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茶道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对今天的社会生活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茶道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针对茶道精神的"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目的在于落实教育改革相关政策,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全国各大高校在大学生心理教育、辅导等方面着重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新的心理辅导教育方式呼之欲出。茶道作为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的一部分,其中蕴含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茶道理念可以潜移默化地熏陶大学生心灵。本文从大学生心理教育问题及茶道文化精髓等方面探究茶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娟 《福建茶叶》2017,(12):179-180
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精神集中体现了茶文化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价值取向。从实践看,茶道精神不仅具有很好的欣赏价值,同时其所蕴含的优秀价值理念,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水准以及价值追求也大有裨益。本文就从茶道精髓出发,通过分析其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的契合之处,来对两者的融合试论一二。  相似文献   

7.
茶道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茶道文化的精髓主要体现在"静"、"和"、"怡"等几个方面,这些蕴含在茶道文化中的因素和社会发展也有着紧密联系。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提升大学生人文修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过程中加入茶道文化有助于丰富教育的内涵、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传统茶道文化在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修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而"和"思想又是我国茶文化中的精髓。把握"和"思想的精神主旨,对于培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通过阐述我国茶道中的"和"文化内涵,结合当代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思想问题,提出利用茶文化融合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9.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精髓是组成我国茶文化的重要部分。当代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与当代体育精神的融合,当代体育精神是指对体育的精神面貌、公平、公正、公开、具有号召力、团结能力的反映。当代中华体育精神是我国体育发展的核心,也是我国体育的灵魂和精髓。研究发现茶道精髓与当代中华体育精神有着相似之处。本文融合茶道精髓与我国当代体育精神,做出可行性分析,旨在对我国当代体育事业及茶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华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朝代的更迭与时代的变迁不断赋予我国茶文化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茶道作为茶文化中的核心的部分,从中国古典茶道的历史内涵而言,茶道之所以称为"道",并不只是茶事活动,而是必与"道"相联系的,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思想精髓,表现出"正""清""和""雅"茶道精神。  相似文献   

11.
石璐 《福建茶叶》2016,(10):231-232
心理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对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式以及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茶道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文化,对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形成以及心理教育开展都有一定的引导、影响作用。本文在对我国茶道精神及其文化内涵分析介绍基础上,结合大学生思想状况及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现状,对茶道精神及文化在大学生心理教育创新中的价值作用及实施途径进行研究分析,促进大学生心理教育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2.
世界茶道精髓的"和"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把握好茶道"和"文化对人类自身发展、社会进步、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具有深远意义。论文探讨了世界茶道精髓"和"文化的具体表现,分析了世界茶道精髓"和"文化的功能,并从传承和发展好世界茶道精髓"和"文化角度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13.
靖国华 《福建茶叶》2016,(4):228-229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的确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一番探索,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经常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但从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明显的现实问题上来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处于"费时、低效"的状态中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探索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势在必行。中国茶道思维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我国茶文化的薰陶。本文尝试研究中华茶道思维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瑰宝之一,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具有着丰富多彩的内涵,因此,其中的茶道精髓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实践。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要对茶道精髓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推动我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只有将茶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大学生们的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同时还可以促使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久以来,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多是停留在填鸭式的说教方式上,理论性太强,内容枯涩,再加上现代年轻人存在较强的逆反心理,所以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我国的茶道集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为一体,其精神内涵也代表了我国传统道德领域里的精髓,所以将茶道作为媒介和载体,运用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去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李霞 《福建茶叶》2016,(3):259-260
茶道文化是一种源于我国唐代时的饮茶风俗,后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至今日本已形成了以"和、敬、清、寂"为核心的成熟的茶道文化精神。茶道文化精髓也深入到日本社会文化中,对日本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日本茶道文化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由此指出茶道对日本传统文化的主要影响。在此基础上阐述日本茶道的文化魅力,对日本茶道的文化环境营造模式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茶道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对于当前的素质教育来说,茶道精神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修养、意志品质,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体育人文教育中,茶道精神的引入也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茶道精神本身的内涵,对茶道精神在体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对相关的体育人文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不断走向转型化进程,以及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剧,创新创业成为新时期高校人才必备的职业素养。受到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高校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道路上,可以借鉴茶道中工匠精神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之中,进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质量。为此,本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思路入手,结合茶道中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茶道工匠精神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思路的契合程度,从而深入探索茶道工匠精神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思路的启发,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茶道精神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将茶道精神有效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教学,一方面,能够使高职学生了解茶文化,这对于茶文化的弘扬和传播非常有帮助。另一方面,茶文化当中的茶道精神也能够滋养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此,本文针对茶道精神对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指导与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茶道主要运用在亚洲国家,是亚洲文化的体现。其中以中国、日本及韩国的茶道精神最为著名,中国的茶道精神已享誉全世界。中国的茶道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德育内涵。看似简单的饮茶,但其中的"道"却是经过中国历史文化几千年的沉淀。茶道中高深的精神,值得每一个大学生去学习和探讨。通过茶道精神在高校的传播,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乃至提高其精神境界。因此,茶文化与茶道精神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