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省委组织部去年组织开展的"千名专家服务千村百镇"活动中,我们为青阳县乔木乡塔山村编制了林业规划。现就林业规划编制谈点体会。一、规划编制时要让群众参与。在山区新农村建设和林业发展中,其主人公是当地的农民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3月被确定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三年来,宁陕县在林权抵押贷款、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公益林管理经营机制、"银林合作机制"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林业社会化服务能力。一是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出台《宁陕县林果产业建设实施方案》《宁陕县林果产业奖励扶持办法》等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兴办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林业协会等多元化、多类型的  相似文献   

3.
容县为了振兴林业,实行进一步放宽政策,给予经济扶持和加强技术服务,调动了千家万户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开创了新局面。一、放宽政策。为了让农民得到更大的经济实惠,在全县现有的六十多万亩宜林荒山中划出三十一万多亩给农民作自留山,户  相似文献   

4.
浙西开化、钱江之源.一个拥有285万亩林业用地、728.8万立方米林木蓄积和79.6%森林覆盖率,被称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重点林业县,近年来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兴县"战略,围绕"生态发展、林兴富民"这一目标,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盘活林业资源,提升林业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5.
现代的林业建设离不开科技和人才的支撑,需大力落实科教兴林和人才强林战略,农民职业培训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林业职业院校有必要开展行业培训来培养农村林业产业方面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对职业农民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以国家政策为导向,针对目前职业农民现状,结合林业职业院校行业培训相关研究,对提升林业职业院校开展行业培训、服务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林业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在近几年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对林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目标,是林业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所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纵观当前林业的现状,本人认为有以下6个课题亟待解决,并需要国家及各级政府予以高度重视。一、应尽快完成一系列林业政策的配套改革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即将在全国掀起一个高潮。改革是前提、是基础,改革目的就是为了发展。林权明晰到农户仅仅是让农民放心的开始。今后如何利用资源,如何让农民装满钱袋子,是农民最关心的。为…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创业的艰辛和取得成功的喜悦,说明了作为一个企业家确实不容易,更说明了对国家政策需求的渴望。为了让林业企业看到希望,让林业职工或者农民得到收益,我们下一步将会加大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巧家县的林业改革,虽然经过了1982年的以"划定自留山、确定责任山、稳定山权林权"的林业"三定",但由于当时昭通大多数农民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农民拥有了一定的土地使用权后,为解决吃饭问题和担心政策会变,引发了一轮毁林开荒,造成生态破坏,林业生产也遭受了重大损失。巧家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山区县,全县国土面积486.7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河北省林业部门创造性地提出了“林果并重”的发展思路,把林业系于民生,让林业与农民增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让果品助力民生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对林业的需求已从木头产品为主转变为以生态产品为主,发展林业已成为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当前面临的林业就其目标和地位而言,已经是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完全新型的林业。新型林业的综合效益也由原来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转型为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四大效益。由于新型林业的特殊功能和目标以及地市级林科所在我国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地市级林科所在提高新型林业综合效益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是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个十分重要的文件,也对发展林业、开拓农民增收途径提出了明确要求.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林业大省,林业发展与全省几千万农民息息相关.近年来,我省抓住国家重视林业的大好机遇,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实施了退耕还林、长江和淮河防护林、治沙造林和速生丰产林、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大了对林业的投资力度,广大林农从中获得巨大收益.  相似文献   

12.
<正>一、福建省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状2002年,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6年,在全国又先行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极大调动了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促进了林区资源增长、农民增收,但也出现了林业经营主体分散、经营地块破碎、经营规模变小、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为了提高林业经营组织化程度,解决林农单家独户难以解决的问题,福建省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建立以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  相似文献   

13.
李海艳 《绿色科技》2021,(7):116-117
在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对长武县现代林业发展进行了探讨,梳理总结出了“十三五”时期长武县林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并从推动林业全面升级、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对长武林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提出了长武县现代林业的发展之路——即不断提高林业的生态化、产业化、社会化、旅游化与科技化水平,使现代林业与乡村振兴、农民致富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碳汇和文化效益,让林业建设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唐卫平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3):84-88,93
河南省平原绿化到平原林业的转变过程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林业产权的变更相应经历了林业"三定"阶段、四荒拍卖阶段、市场化探索阶段和完善深化阶段.原创性、伴生性、兼容性、流动性是平原林改的主要特点,其核心内涵是真正让农民群众自愿参与,自发实行,自主决策,自我完善.河南省对平原林业改革发展机制进行了创新探索,提出了积极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服务办法,促进林业的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放活商品林采伐管理,推动林业的产业化进程;鼓励组建林农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林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对平原林业改革发展的财政支持等平原林业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林业进入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宁国市恩龙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近年来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创造性采用"反租倒包"和"投山入股"两种经营方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林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先后将2000多农户纳入到"公司 基地 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格局中,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被誉为"恩龙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4月23日,儋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韩太光、市委副书记、市长林东在农委党委书记冯步卷、农委主任陈木兴的陪同下,来到儋州市绿化宝岛保障性苗圃基地视察指导工作。在听取了市林科所孙建华所长关于绿化宝岛保障性苗圃的生产建设和苗木储备等情况的汇报后。林东市长指出:林业科技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林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等途径,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在做好"绿化宝岛"工作的同时,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扶持帮助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特别是热带水果黄皮、柚子、柠檬等优良品种的引种种植,大力发展高效林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效改善群众生活,使绿化宝岛工作既能够绿化美化乡村又能够让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7.
蓝锋杰 《广西林业》2010,(12):30-31
<正>林业是宁明县的第二大经济支柱产业。近年来,宁明县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林业,全县林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和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宁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一、"十一五"宁明县林业建设成效显著宁明县地处亚热带,是广西林业大县之一,也是全国速生丰产优良树种桐棉松的原产地。全县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青海省具有青海特色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得到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青海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基础薄弱、经营规模小、管理粗放等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对策建议。对今后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甘肃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及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认真落实国家林业局等7部委下发的《林业产业政策要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明确提出了林业对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贡献率和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广东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林业大省,林业用地面积1.65亿亩,其中集体林地面积1.51亿亩,占91.5%。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抓紧抓好,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实现了"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改革目标。近年来,广东省以深化集体林改为契机,积极探索绿色惠民新路子,努力实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共享绿色发展成果的新跨越。一、落实山林权属,赋予农民财产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