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 细胞核雄性不育在作物育种上的利用在一般情况下,只有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才能“三系”配套,在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细胞核雄性不育是不能直接用于配制杂交种,在生产上加以利用的。但是,利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往往存在着一种潜在的遗传上的脆弱性,一旦发生某种会导致此种细胞质感染的病原菌生理小种,就可能使具有此种细胞质的杂交种全部感染某种病害。玉米小斑病T小种使玉米T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配制的杂交种严重感病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另一方面,对于隐性细胞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稻“三系”资源的类型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水稻“三系”资源的类型及主要特征1.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类型及主要特征 目前,我国在生产上推广的98%以上的杂交稻组合(占杂交稻种植面积99%以上),是通过核置换育成的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配组育成的。这些核质互作型籼、粳雄性不育系,依其不育胞质来源不同,可以归并为近60种。其中,属间杂交的属于野茭白细胞质的一种;种间杂交,属非洲……  相似文献   

3.
雄性不育胡萝卜遗传特性及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胡萝卜雄性不育性遗传类型表现有两种,即细胞质不育型和核质互作不育型。瓣化型雄性不育为细胞质不育型,是易于保持的不育类型,而褐药型雄性不育属于核质互作不育型,遗传复杂。根重、根粗性状在遗传中表现出较高的超中亲现象。  相似文献   

4.
植物核雄性不育系利用途径的研究和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天真 《种子》1991,(5):38-42
植物的核雄性不育性,以在杂优制种时可以免除人工去雄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目前,水稻、玉米、高梁等作物国内、外用核质互作类型的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优制种;棉花、水稻、大麦等作物也用核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优制种。三系法的育种程序和生产环节比  相似文献   

5.
水稻中存在十分丰富的雄性不育多样性。水稻雄性不育,表型上可分为普通型(非转换型)雄性不育和可转换型雄性不育,遗传上可分为核质互作不育、隐性核不育和显性核不育,一个类型又可能有多个来源。本文评述几种水稻雄性不育类型及其利用问题,同时,扼要介绍雄性不育再生复育受到温度显著影响的新发现,提出两用核不育系育种中利用再生复育特性的“三个阶段”策略。  相似文献   

6.
棉花雄性不育系104—7A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有效途径,但利用人工去雄制种效率低,成本高,难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出路是找到理想的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以及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 美国Meyer(1962)选出两个胞质雄性不育系,由于不育性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不育性不稳定,很难用于制种。1973年又选出了一个具有哈克尼  相似文献   

7.
3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基本原理在育种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在我国“三系”育种开展初期,大多数科技人员对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多,因此在育种实践中曾经走过了一些弯路。例如,提出了“保持系×恢复系”的后代是恢复的,“恢复系×保持系”的后代是保持的。也就是说,杂交后代的育性决定于杂交双亲中的父本。现在看来,这种提法显然  相似文献   

8.
如何搞好农作物杂交种子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兰 《种子科技》2010,28(1):37-38
杂交种子通常指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的F1种子。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必须年年生产F1种子,同时也必须年年繁殖杂交的亲本种子,因此配套的杂交种子生产包括亲本繁殖和F1制种。对于玉米这种需要人工去雄的作物,亲本繁殖同纯系品种种子生产,只是防杂保纯更加严格:而对于水稻这种利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性的作物,亲本繁殖方法同杂交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9.
李宝嘉 《种子》1991,(2):46-47
1972年,郑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在当地萝卜品种金花苔12亩采种田的20000多株种株中,发现了1株雄性不育株,并选出金花苔雄性不育系48A、B,萝卜雄性不育系的转育、利用、遗传机制的研究在各地都在进行。目前,普遍认为,萝卜雄性不育属核质互作  相似文献   

10.
自1974年发现木豆雄性不育株以来,国际上不断对木豆核雄性不育(GMS)和核质互作雄性不育(CGMS)基因及其种质资源进行研究和挖掘,最终实现了木豆杂种优势的成功利用。本文系统总结了过去30多年来,国际上木豆杂种优势机理、表现及授粉方式等基础研究,GMS、CGMS不育系及其配套制种体系研究,杂种优势强度研究,以及木豆杂交种生产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木豆杂种优势利用的具体研究方向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世界上被专家公认的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 7种 ,7个不同细胞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统间育性反应各不同 ,其败育程度依次为A1→A5→A6→A2 → 9E→A4→A3 逐渐减弱 ,育性恢复按A1→A6→A5→A2 →A4→ 9E→A3 的顺序愈来愈困难。研究认为 ,除目前利用的A1、A2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外 ,A5、A6、A3 3个细胞质可用于生产。中国高粱恢复系 (A2 恢复系 )对A5、A6仍有较强的恢复力 ,可直接用于A5、A6系统杂交种选育 ;A5细胞质则可开发利用印度种质用于A5不育系、保持系选育 ;A3 细胞质则可开发中国高粱资源用于A3 不育系、保持系选育。A1、A2 、A5、A3 细胞质的利用 ,可最大限度地解除核质互作限制。极大地丰富杂交种选配范围及其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上被专家公认的高梁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7种,7个不同细胞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统间育性反应各不同,其败育程度依次为A1→A5→A6→A2→9E→A4→A3逐渐减弱,育性恢复按A1→A6→A5→A2→A4→9E→A3的顺序愈来愈困难。研究认为,除目前利用的A1、A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外,A5、A6、A3 3个细胞质可用于生产。中国高梁恢复系(A2恢复系)对A5、A6仍有较强的恢复力,可直接用于A5、A6系统杂交种选育;A5细胞质则可开发利用印度种质用于A5不育系、保持系选育;A3细胞质则可开发中国高梁资源用于A3不育系、保持系选育。A1、A2、A5、A3细胞质的利用,可最大限度地解除核质互作限制。极大地丰富杂交种选配范围及其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3.
魏亦勤  李红霞  刘旺清  张双喜  裘敏  王存忠 《种子》2006,25(10):78-79,82
具有粘果山羊草和偏凸山羊草细胞质的K、Ven小麦雄性不育系与普通小麦的核质互作及细胞质的不良效应较低,在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上最有价值和利用前景,试验针对西北春麦区生态条件,直接引用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的Ven、K质113/1R易位小麦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利用西北春麦区现主栽或新育成的春麦品种(系)作为广泛测交的测验种,应用于春性杂种小麦。结果不育系表现育性稳定,细胞质效应小,春性较春麦品种弱,生长发育快,株高较接,丰产性较差。因此,今后生产应用应转育丰产性好的春性Ven质和K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测交筛选高恢复性恢复系。  相似文献   

14.
高粱是我国首先大面积生产上利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的作物。1956年引入的3197A,至今已30多年,用它配制的杂交种曾经对我国高粱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我们过去对不育系的繁育及其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够,所以当3197A中出现了一种外形酷似3197A,但能够正常散粉,而又不是3197B的杂株之后,就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因而也不可能采取相应的对策,由此给杂交高粱的种子生产带来了极不为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SA)是聚合BT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和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不育基因选育而成的新型不育系,这种不育系不育性更完全、更稳定。因这种新型不育系在繁殖上具有一定的特点,为深入了解其繁殖特性,从而给生产上的利用提供依据。本文以选育的2310SA为材料,连续两年在海南春季进行了繁殖试验,从其生育特性及抽穗、开花特性及“九二0”的喷施效应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2310SA在海南繁殖是可行的。在合适的条件下,其异交结实率可达40%以上,折合理论繁殖产量为2.23t/hm2。 2310SA在海南繁殖,与保持系2310S的播始历期、抽穗和开花特性一致。每公顷喷施75g“九二0”时,2310SA株高即显著增高,但施用不同量“九二0”,即每公顷喷施0、75、150、225、300和375g“九二0”时,其异交结实率未见明显变化趋势。据此对2310SA在海南春季的高产繁殖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近年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配的三系杂交水稻表现出优质、高产、广适应性、高效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实验室以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系统为材料深入研究了红莲型细胞质雄性系的不育、育性恢复及水稻核质互作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与此同时,强化了优质高产广适应性红莲型杂交稻选育及其产业化。本文总结了红莲型杂交稻研究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7.
瓣化型胡萝卜雄性不育基因atp6的CAPS标记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atp6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扩增引物,以瓣化型胡萝卜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H05A及其保持系H05B为试材,扩增获得了1条约500bp的特异扩增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BglII对该片段进行酶切,不育系产生1条保持系中没有的特异片段,其分子量约为60bp。建立了atp6基因的CAPS标记,该分子标记可用于胡萝卜雄性不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8.
一个对播种期反应敏感的不育大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玉华  袁建中 《作物学报》1998,24(6):1010-1013
Brim和Young最早发现并报道了大豆雄性不育、雌性可育突变体,即msl系统(Brim and Young 1971)。其特点是雌性大部分可育,雄性几乎完全不育;产生大量双胚苗(Kenworthy等,1973);由减数分裂的异常引起(Albertsen,1976)。此外,在大豆中还发现了其它完全或部分雄性不育突变。这包括Arkansas部分雄性不育(Cavines等,1970;Cavines and Fagala,1973)、ms2突变休(Bernard and Cremeens,1975)和Wabash雄性不育(Chaudhari and Davis,1977)。Palmer证实,在msl位点的4个独立突变均引致雄性不育(Reid G. Palmer等,1978)。作者曾对一个核质互作雄性不育大豆的发现、特征及表现进行了描述,并进行初步遗传分析(Yuhua Peng el al.,1993)。本文对一新的不育材料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A31雄性育性对光周期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最早是日本学者Sasakuma J和Ohtsuka I(1979)等[1]研究小麦核质互作不育时,在D2类细胞质普通小麦核代换系中发现的.他们认为较长的日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造成了D2类细胞质的核代换系育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与水稻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特异的mtDNA片段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K型雄性不育材料是新发现的一类核质互作不育类型.本研究以水稻K型雄性不育的不育系(K17A)、保持系(K17B)以及杂交F1代(K优17)为研究对象.采用SDS法提取各水稻材料的线粒体DNA(mtDNA),mtDNA经纯化后利用EcoR Ⅰ和Mse Ⅰ进行双酶切,并进行AFLP分析.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从上述材料的mtDNA中找到了K17A、K优17所共有的特异片段,回收并纯化该片段.特异片段经克隆测序后,得知该特异片段序列为442 bp所组成.利用GenBank对其进行序列对比分析,表明该序列与水稻其他已知核质互作不育类型特异片段序列不相关,并且该序列与水稻的两种未知功能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