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茯苓是由菌丝体、菌核、子实体三部分组成,其菌核是用途很广的中药.在推广茯苓人工接种栽培过程中,发现用"肉引"和菌核分离(无性繁殖)制的菌种,有迅速退化现象,严重影响茯苓产量和质量.为了克服茯苓菌种退化,笔者曾深入产区对茯苓进行了有性繁殖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草菇有性分离选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草菇有性分离选育种研究,表明草菇孢子分离菌株在菌丝形态,生长速率,产厚垣孢子能力,出菇,产量等性状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可以在菌丝浓密,气生菌丝多,能产生大量厚垣孢子的菌株中选择到较高产量的菌株应用于生产,解决草菇生产上出现的菌种老化、退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黑木耳由菌丝体、子实体、担孢子构成,其子实体为繁殖器官,是由许多菌丝交织扭结而成的胶质状物。黑木耳在组织分离过程中通过对消毒液浓度与灭菌时间的筛选,达到成功分离出黑木耳菌种的目的,并进行出耳比较试验来确定所分离的菌种的优劣。结果为氯化汞浓度为1‰,灭菌1分钟,分离黑木耳菌种成功率达到70%以上,并且能够保留母本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4.
草菇有性分离选育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裕汉 《食用菌》2003,25(2):12-13
通过对草菇有性分离选育种研究,表明草菇孢子分离菌株在菌丝形态,生长速率,产厚垣孢子能力,出菇,产量等性状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可以在菌丝浓密,气生菌丝多,能产生大量厚垣孢子的菌株中选择到较高产量的菌株应用于生产,解决草菇生产上出现的菌种老化,退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菌种在多年使用后,产量、品质常有退化现象。在生产中,常见的克服方法,是配制营养优良的培养基、避免长期连续转管等。作者认为,通过有性繁殖选育后代也是一种有效手段,其具体操作由单孢分离、初生菌丝交配、栽培选育几个主要环节组成。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菌种 平菇中蔬10号,引自九江国棉一厂食用菌菌种厂,种植6年,产量下降,有畸形菇出现。  相似文献   

6.
赵厚坤  李云龙  刘柱 《中国食用菌》2008,27(1):19-19,21
经过多次的扩繁,菌种就会出现产量低、品质差、抗逆性差、发病率高,甚至不出耳的严重后果。经过有性繁育出的菌种,完全可以突破母本的优良性状,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优于母本。  相似文献   

7.
张红燕 《食用菌》2003,25(3):19-20
当前平菇栽培规模不断扩大,菌种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菌种质量直接关系到栽培者的利益。一般一个平菇品种经过4年以上栽培,由于各种原因就会表现出种性退化现象。如出菇迟,长势弱,转潮慢,产量不高。要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平菇有性繁殖所产生的孢子进行母种繁殖是解决种性退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因平菇子实体孢子弹射量大,接种操作简易,在栽培专业户中推广孢子分离提纯复壮技术是可行的。现将该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4繁殖方式大蒜繁殖方式主要有有性繁殖、鳞茎繁殖、气生鳞茎繁殖和组培快繁等,大田生产上主要采取鳞茎繁殖。4.1有性繁殖虽然大蒜种质资源丰富,优良品种多,但长期采用蒜瓣进行无性繁殖,部分优良种质种性退化或濒临灭绝。探索大蒜有性生殖研究和杂交育种,开展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菌种保藏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年声 《食用菌》1992,(1):14-15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不断发展,经选育获得的优良菌株越来越多.众所周知要得到一个经生产确认的优良菌株不易,但要使优良菌株在生产中长期有效地保持其优良性状不发生退化、变异就更难了.几年来,笔者在选育优良菌株的同时,对多种食用菌种的保藏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以蛹虫草优质母株为母本,以组织分离法和孢子培养法制备子代菌种为试验组,以优质原始母种为对照,通过比较观察各试验组菌种培养性能及栽培试验结果,探索优质菌种适宜制备方法。结果表明:组织分离法优良菌种率可达85%,高于孢子培养法约30%;同时孢子培养法可产生一定比例性能更优菌株。说明组织分离法更适合于遗传和保持母本性状,孢子培养法尤其适合筛选更优菌株,均可作为优质蛹虫草菌种制备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取发生不同程度菌种退化的相同来源的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工厂化袋栽菌株和栽培菌包,观察其在PDA平板上的分纯情况和形态特征;采用LBL液体培养基检测不同菌株对培养基的脱色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这些退化菌株经过分离可以得到不同菌落形态的分离菌株,而且对LBL液体培养基表现不同的脱色能力,退化严重的菌株脱色能力最差,说明LBL液体培养基的脱色反应结合菌种纯度的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生产上的退化菌株。  相似文献   

12.
金针菇速生高产菌株选育初报罗昭亮(湖南省浏阳市古港中学410301)金针菇生产中,由于传代次数大多或外界条件不适,导致菌种退化,造成生产失利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近年来,笔者采用基质分离配合破瓶提纯法,对金杂19菌株进行连续分离选育,不但避免了菌种退化...  相似文献   

13.
枣树繁殖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之分。有性繁殖又称种子繁殖或实生繁殖,其繁育的新生植株,多发生变异,不能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同时栽培枣的种仁多发生败育或退化,故栽培枣极少采用种子繁殖,只有在培育新品种时应用。无性繁殖又称营养繁殖,是利用枣树营养器官的再生作用而繁殖出新植株的一种繁殖方法,这种繁殖方法,既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14.
平菇栽培比较粗放、简单,但要能获得高产稳产并非容易.现将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三项增产措施介绍如下:(一)把好菌种关选择好菌种是平菇高产的决定性因素.①应选适应性广、抗杂菌力强的菌株,如平菇HP-1、佛罗里达平菇、美味侧耳等.为防止菌种退化,在制种中不能无限制转管,应多采用有性繁殖和更换母种培养基配方.②选用适龄菌种,发菌温度在24~28℃下,750毫升广口瓶装菌种菌龄在25~30天;33×17厘米袋装菌种菌龄在30~40天为宜.发菌期间应避免堆积高温促发(30℃以上)和解口通风等助长,菌种若有干散和隐杂现象,则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5.
宁宝云  薛姗姗  刘慧  刘康  郝继伟 《食用菌》2020,(3):24-26,28
针对蛹虫草生产中菌种退化问题,研究了转接次数对蛹虫草菌种退化的影响;比较组织分离法与活蚕蛹回接法在保持菌种优良性状、延缓菌种退化、退化菌种复壮效果。结果表明,转接3次或更多蛹虫草菌种会逐步表现出退化性状;活蚕蛹回接复壮法对退化菌种的复壮效果明显好于组织分离法;选用出菇后20 d内的子座组织分离,可有效延缓菌种退化,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菌种优良性状;提出了活蚕蛹回接法与组织分离法相结合的蛹虫草菌种综合复壮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天麻萌发菌紫萁小菇 (810 4 ) ,及近来发现的石斛小菇、兰萁小菇等是天麻科研工作者从自然条件下萌发成的原球茎中分离、筛选的优良拌生菌株 ,其极大地解决了有性繁殖中天麻自然萌芽率低的难题 ,已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在天麻进行有性繁殖前必须制出优良的萌发拌生菌。关于萌发菌的制作各地方法不尽一致 ,有关介绍不很详细。因该菌培养基及生长的特点 ,目前在制种中普遍存在着污染率高 ,成品菌存放中易软化霉烂 ,发菌期长 ,含水量不易掌握等问题 ,拌种萌动迟 ,麻籽萌芽率低 ,制约着生产的发展。笔者依据我中心近年来萌发菌制作的实践 ,就萌…  相似文献   

17.
从育种学角度认为,一个新品种的出现,就意味着将来的菌种退化乃至淘汰.为了保持和提高原筛选的He-1猴头菌株的优良性状,我们采用了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菌种的复壮与选育,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菌种退化的原因与防止措施 通过自然选育、有性杂交、人工诱变和细胞融合等方法,选育出优良菌株,再经过菌丝无性繁殖,应用于生产。从遗传学上看,这样无性繁殖后代,一般都能保持固有的遗传特性。但一个新菌株育成后,经数年推广,由于种种原因,总会出现退化现象。退化的菌种很难复状,不能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灵芝最优菌种的分离部位,对生产中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原基、子实体幼嫩边缘组织、菌管、栽培基质4个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对所获得菌株进行栽培性状比较。结果表明,从栽培基质中分离纯化的菌种,其菌丝生活力强,子实体产量高,生物转化率分别比子实体幼嫩边缘组织分离菌种高1.08%、菌管分离菌种高0.41%、原基分离菌种高0.2%,是具有推广潜力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20.
猪苓有性繁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自春  陶长友 《食用菌》2005,27(2):17-17
长期以来猪苓的药用主要靠采挖野生为主,几经乱采滥挖使有限的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近几年猪苓菌核半野生栽培和用菌核组织分离而成的纯菌种栽培虽已取得成功,但前者仍需采挖野生菌核做种源,供求严重短缺,后者虽缓解了种源紧缺,但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为此,我厂进行多年有性繁殖栽培试验,取得一定的成效。有性繁殖栽培法与菌核栽培和组织分离栽培相比,具有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