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甘肃省农民创业培训问题研究——以培训机构为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宏伟 《现代农业科学》2009,(1):123-124,126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农民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目前,中国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是基础脆弱。现代农业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农民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大基础。就各培训机构农民创业培训试点工作情况进行研究,旨在为甘肃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梳理思路。  相似文献   

2.
农业新兴产业是应用现代技术建立起来的为农业生产提供先进科技产品和服务以及突破农业传统功能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农业产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生态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分析了首都经济圈中的廊坊市农业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独特优势及问题。确定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加强农业产业竞争力等农业新兴产业发展目标,以及应遵循的经验借鉴与结合实际、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编制发展规划、制定扶持政策、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发展对策,以加快实现廊坊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96-2009年中国27个省级地区农业生产的相关数据,核算了相关省份农业生产导致的二氧化碳碳排放量,并分析了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省级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利用各地区的农业碳排放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全国层面和东、中、西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从业人口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各地区的农业碳排放量,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则一定程度地减少了农业碳排放量,而农业生产发展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央政府关注和扶持的重点,财政支农资金也因此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通过对1981-2012年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发展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是农业产值增加的格兰杰意义上的原因,财政支农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其他几个主要因素,也是农业产值增加的格兰杰原因,但其支农绩效小于财政支农.为提高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冬季农业资源合理综合开发利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三农”的和谐、可持续性发展则是焦点。通过随机入户方式,与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及种粮大户面对面交流,并结合问卷调查,发现都昌县冬季农业种植积极性低下。冬闲田面积年均高达45.61%,除特殊年份外,冬季农业种植面积的环比波动较为平稳,年均-0.24%,但冬季作物的环比产量有较大的递增幅度,增幅达到年均3.79%,这主要受益于农资、农业、农技等要素投入水平的提高。调查还发现影响冬季农业开发的主要因素有4 方面:(1)农业经济效益差,农民冬种积极性低下;(2)农村缺乏劳动力、农业生产能力不足;(3)地理、地势优势不突出,缺乏大型机械化生产;(4)种植结构单一,产业间协调度不高。最后从出台相关政策,调动农户积极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大投资力度,发展规模种植;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4个方面,提出了冬闲田综合合理开发利用和农民增收的具体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吴沛侠 《北京农业》2012,(12):233-234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江苏省沛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农民增收关系的实证研究,提出农民增收的根本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农户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经济组织,其行为特征很大程度中代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农户行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包括:农户的认可或接受意愿决定了农业政策能否落实,农户的决策及投入行为决定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进步,农户的认识和经营模式决定了农业生态状况.农户行为研究一般按照"确定研究主题、划定调查对象、收集农户信息、分析资料数据"的步骤和方法依次展开.由于农户决策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农业行为特征的特殊性,因此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要对农户行为开展深入分析和进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8.
2000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millennium from which on Hunan's agriculture will meet with a new challenge and chance. Hunan will carry out 12 centr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project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new century to promote the adjustment and optimilization of the province's industrie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speed up the new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o prosper agriculture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celerate agriculture'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depth and richen farmers through their income increase from both high crop yield and favourable marketing price. These 12 projects are as follows:  相似文献   

9.
韩春虹 《世界农业》2022,(3):100-108
基于“大国小农”的国情,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是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着力点。虽然当前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存在老龄化、女性化和兼业化“三化”并重的锁定效应、耕地禀赋的刚性效应以及市场准入的壁垒效应,但重新审视小农户的生命活力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包容性可以发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之间存在相容性关系。进一步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衔接的关键在于建立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激励相容机制、社会网和利益网“双重”网络机制以及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机制。  相似文献   

10.
The role of private food standards in agriculture is increasingly raising questions of legitimacy, particularly in light of the impacts such standards may have on food producers. While much work has been carried out at a macro policy level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re have been relatively few empirical case studies that focus on particular food supply chains, and even fewer studies still of the impact of private standards on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Australia. This study seeks to address this imbalance,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private standards on an Australian vegetable supply food system in North Tasmania as well as tracing the impact of perceived and actual power relations among actors. Applying a governance framework and adopting a Foucauldian position we show that private standards are a “technology of power” that have risen out of a crisis discourse in the mid-1990s about on-farm food safety. Private standards have the effect of using knowledge from particular actors to establish truths about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GAP), however we show that Tasmanian vegetable growers are not docile bodies and are employing alternative knowledge and technologies of power to challenge how GAP is implemented on-farm.  相似文献   

11.
American agrarianism, as informed by the frontier myth, has provided fundamental inventional resources for agricultural rhetoric. These myths have deflected farmers from positive adaptation, reinforcing instead the self-image of a hero victimized by circumstances.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se independent myths reveals their literalized status as well as inconsistencies with fundamental agricultural goals.  相似文献   

12.
谭俊杰 《广西农业科学》2014,45(9):1698-1702
在农业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对有机农业已进行大量研究,在涉及土壤管理和有机添加物的使用方面获得大量研究经验和成果。在土壤管理方面,澳大利亚通过对土壤实施禁牧措施恢复土壤物理状态,通过采用短期(3年内)及长期(3-10年)两种不同时间跨度对土壤物理性质进行研究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实施长期的禁牧和停止农业生产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尤其是土壤中大于30μm的孔隙度因禁牧而大量出现,明显提高了土壤的排水和吸收能力。此外,澳大利亚对各种有机添加物的施用量和效果进行了较多研究,发现有机添加物可改善土壤耕作性能;结合有机农业的周边产业,将其副产品转化为有机添加物,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广西有机农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末,目前在土壤管理方面的研究仍有不足,有关有机添加物的研究尚未与周边产业结合进行。今后,在广西有机农业的土壤管理中,须开始或保持禁牧;有机农业公司与本土周边产业进行合作利用,将生产废弃物制成有机添加物,从而循环利用生产资源。  相似文献   

13.
崔奇峰  蒋和平  周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44-6847,6850
从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科技、资源等诸多因素入手,深入分析了我国现代农业在困境中进行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结果表明,通过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效措施,使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及土地规模化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经验,即:坚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加大投入为发展现代农业打好基础、加快机制体制创新和通过规划做到因地制宜的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产业融合的多功能绩效评价与障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产业融合的实质就是拓展农业多功能,从多功能视角来研究农村产业融合的绩效与障碍因子,可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农村产业融合经营模式,从过程与结果2个维度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的多功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以湖北省4个典型案例村为代表,分别表征4种农村产业融合经营模式(模式Ⅰ,农户独立经营模式;模式Ⅱ,农业企业/合作社规模化经营模式;模式Ⅲ-A,“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中介组织联动型经营模式;模式Ⅲ-B,“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对其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其农村产业融合的多功能绩效与障碍因子。结果显示:不同农村产业融合经营模式的多功能绩效存在差异,相较于模式Ⅱ,农户协作经营模式(含模式Ⅲ-A和模式Ⅲ-B)的多功能绩效水平较高,其中模式Ⅲ-B的多功能绩效水平更高。不同农村产业融合经营模式的多功能绩效障碍因子不同。模式Ⅰ和模式Ⅱ目前主要以农村休闲观光旅游为主导产业,影响其多功能绩效的障碍因子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加工业生产、生态系统服务方面;模式Ⅲ-A和模式Ⅲ-B目前主要以农业、加工业为主导产业,影响其多功能绩效的障碍因子主要集中在旅游服务等非农生产活动方面。结果表明:为了提高不同农村产业融合经营模式的多功能绩效,应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注重多功能协调,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产业。  相似文献   

15.
侯博  侯晶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4):134-140
基于太湖流域216位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户认知及低碳生产行为的特点,并对影响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农户对农用生产资料带来的环境负面效应认知度较高,但在决策现实农业生产时,农户的实际行为却不是基于生态环境考虑,出现了农户认知与其生产行为的不一致;农户对低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响应程度普遍不足,低碳新技术在太湖地区“最后一公里”的落地入户问题突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年限、非农收入、加入农业合作社以及参加农业培训都对农户的低碳农业生产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农业知识化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人们在研究知识经济的过程中,往往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那些完全基于知识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知识产业,对传统产业的知识化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认为,制定合理的农业知识化战略对我国农业和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对农业知识化的内涵进行了讨论和界定,并对我国农业知识化的战略目标,内容,阶段以及措施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做法,包括:政府构建农业标准化组织领导机制,分产业制订标准,狠抓“三大体系”构建,分区域分层次推进标准化;从标准化推广实施情况,经济效益,技术进步,质量控制,社会与生态效益五个角度分析评价了常德市各县(区)四年来实施标准化所取得的综合效益;指出目前常德市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对有机肥使用的监管;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标准化生产的主体意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服务支撑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奇  郭洪海 《农学学报》2013,3(12):64-68
为持续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法规、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四大服务支撑体系,着力健全和完善财政支农增长、投入、运行机制和农业行政执法。强化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准入,整合区域动植物病虫害防控资源,推进农作物病虫害和畜禽渔业疫病防控体系构建。立足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升科技对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完善农民转移就业服务体系以及农村信息和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分析发现,农业比较劣势和产业间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农业吸纳人才能力不强;农业兼业性分散经营引致农业科技人才有效需求不足,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破解人才约束需要贯彻实施国家农业科技人才中长期规划,建立“双轮驱动”人才培养机制,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实施高层次人才推进工程,引导高校毕业生农业回归和实行农民终生职业教育等。  相似文献   

20.
在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持续增大的背景下,各国纷纷积极采取措施探索有效减排途径,随着工业减排空间逐渐减小,对于减排的研究和实践逐渐转向农业。农业系统具有碳源和碳汇的双重特征,减少农业碳排放、增加农业碳汇意义重大。总结了澳大利亚在发展碳汇农业方面的最新政策动向,其具体做法包括征收碳税、建立碳交易机制、进行碳补偿和推动低碳农业技术开发等。借鉴澳大利亚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情,我国发展碳汇农业一是要在非农领域针对高碳产业征收碳税;二是要建立相应的碳交易和补偿机制;三是要鼓励相关技术的研发;四是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