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比试验,初步探明晚杂优冈优22茎蘖消长、产量构成、干物质生产以及籽粒灌浆的特性。单位面积上总粒数多及生育后期有较强的物质生产能力是其比汕优63具有产量优势的主要原因。同时讨论了品种产量和库容量及干物质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县位于湘东北,是以丘陵为主的山区县,具有较好的温光资源,按农业微域观划分属温热型和温暖型耕地占81%,系老双季稻区。全县50万亩晚稻普及了杂交稻。但近年来,由于当家组合威优6号优势开始衰退,产量徘徊不前。为了探索新的增产途径,我们于1984年引进了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选配的籼型迟熟杂交稻汕优63,作中稻栽培,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增产优势,使产量大幅度上升。二年晚稻区试,汕优63全生育期分别为132天、135天,比威优6号长3天和5.2天,单产平均493公斤,明显优于威优6号。1987年我们根据外地和本县试种的情况,较大面积进行汕优63作连晚栽培示范…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自70年代末推广杂交晚籼及配套栽培技术后,双季晚稻产量有较大增长,晚稻亩产现已达300公斤,双季亩产700~800多公斤。1984年前的主要当家组合是汕优2号。1984年引进新组合汕优63、筛选了D优63,表现抗病、高产、米质好,生育期与汕优2号相近。1986年泸州市合江县化育乡示范双晚汕优63、D优63共1582亩,亩产达416.3公斤;1987年沙县种植双晚汕优63、D优63共32万亩,亩产383公斤。在川南用汕优63、D优63与早杂威优49配套,可充分利用当地温光条件,实现双杂高产。汕优63、D优63作双晚的栽培要点是:适期播种、保证安全齐穗,麦壳育秧,小苗寄插;合理密植与施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4.
5.
汕优136系用珍汕97A与广亲和恢复系T136配组育成,该组合穗大粒多,其高产栽培策略,必须以增穗、增粒为中心,提高结实率,稳定千粒重。在适期播种、培育多蘖壮秧的基础上,适宜栽插密度为25万~28万穴/hm2,基本茎蘖苗80万~100万/hm2,施氮量240~260kg/hm2,肥料运筹上控制中期施肥,增加后期施肥量。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优质籼粳杂交稻甬优15作双季晚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置2个移栽期(主区)、2个播种期(裂区)、3个密度(小裂区),研究3因子互作对其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栽期对其全生育期有显著影响,密度对生育期影响不明显;3因子及其互作处理(除播种期×密度外)对其产量有显著影响;6月20日播种、7月21日移栽、23.5万穴/hm2低密度处理的产量最高。综上,为了获得高产稳产,甬优15作双晚栽培应做到早播早插,密度以23.5万穴/hm2为宜,密植不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汕优63在海南作早稻栽培的生育特点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汕优63在海南省作早稻栽培,增产优势明显,根据其生育特点,高产栽培宜抓住四个方面,即:合理利用温光资源,适时早播;合理利用分蘖优势,稀播壮秧,小蔸密植,协调个体与群体关系;增施农家肥,氮磷钾配合施,运用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8.
我县沿淮和沿史河湾区,常年红麻种植面积都在11万亩以上,绝大部分作为接茬栽培。小麦或油菜收获后接种一季红麻。麦茬麻生长期较短,由于夏收整地有时再遇阴雨耽搁,不能及时播种,影响了红麻产量的提高。笔者从1981年起在沿史河湾区  相似文献   

9.
据武汉实用技术市场报道,广大农民朋友掌握了用稻草栽培黑木耳技术之后作会到:种黑木耳如同种白菜一样容易,一学就会。稻草不用加工粉碎,不发酵.不加辅料.直接将菌种撒在浸泡后的稻草上即可,比传统生产工序减少一半;周期短,可连续采摘多次;产量高,Ikg稻草平均产黑木耳1.skg,投入少,成本低.大量栽培每亩可获利万元;收木耳后的下脚料是优质有机肥,还可加工成苗糖饲料,变废为宝。用稻草栽培黑木耳产量高@晨萱  相似文献   

10.
我县沿淮和沿史河湾区,常年红麻种植面积都在11万亩以上,绝大部分作为接茬栽培。小麦或油菜收获后接种一季红麻。麦茬麻生长期较短,由于夏收整地有时再遇阴雨耽搁,不能及时播种,影响了红麻产量的提高。笔者从1981年起在沿史河湾区的柳树乡桃园村试验免耕栽培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杂交中稻汕优63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各节再生穗对产量的贡献,以期明确提高再生稻产量的主攻方向,为再生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我们调查了大田和盆栽的汕优63再生稻的产量结构和各节再生穗性状.将所得的数据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取得了如下的结果。1各节再生穗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穗粒重的差异较小,而穗数差异较大,倒2,3节再生穗的穗数居高,且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r=0.6483)。2产量性状与亩产量的相关与通径。亩总粒数与亩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r=0.8531),而结实率、千粒重与亩产量的相关均未达显著水平。亩总粒数对亩产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草菇栽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过去一直沿用稻草作为培养基质,再加上前人对它研究甚少,因此生物效率低,每百斤稻草只能产鲜菇10~12斤,经济效益低、发展速度慢。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科学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草菇栽培技术也和其他科技领域一样有了革新,改稻草栽培为棉籽壳或废棉栽培,既省工又省时,产量成倍或更多地增长,每百斤棉籽壳产鲜菇30~40斤。这应该说是一个新的创举。棉籽壳栽培草菇获得成功,给草菇生产发展增添了生气,它将为争取外汇,支援四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草菇又名苞脚菇,因为它带有兰花般的浓郁香味,故又叫兰花菇。草菇属真菌门,  相似文献   

13.
水稻杂种汕优63 F2代产量表现及株高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种植汕优63 F2代1 866 m2,实收单产5.15 t/hm2,只有汕优63 F1代(单产8.58 t/hm2)的60%。调查了汕优63的P1、P2、F1和F24个世代株高的表型分布,运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分离世代加不分离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株高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性状受2对主基因 多基因共同控制,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都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以主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14.
试验拟采用引进新疆农业生产上应用的铺膜机械直接平铺地膜,减少人工起垄覆膜用工,以期降低南繁费用,研究平作覆膜(机械平铺地膜)与传统垄作覆膜(人工起垄铺膜)两种不同种植方式的棉花栽培成本,为降低南繁工作成本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汕优102是萍乡市农科所于1986年,用珍汕97A和102测配选育而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经两年区试和多年试种表现较好,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高的达600公斤。1991年江西省科委组织有关专家和部门对汕优102进行田间现场考察验收,一致认为是目前较有推广前途的新组合。 一、产量表现 1989年,在安源镇新生村和郊区乡后埠村试种5. 71亩,亩产分别为551.3公斤和504.5公斤,比对照73-07分别增产12.3%和9.3%。 1990年在全市试种367.5亩,平均亩产513.4公斤,比73—07亩增107.7公斤,增产20.9%。1991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442.65公斤,比对照增2.09%,名列第三,同…  相似文献   

16.
广两优676作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的产量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广两优676作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的产量结构特征,调查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产量4个构成因素中,再生稻头季以每穗粒数的变异最大,与产量相关最密切,对产量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每平方米穗数;再生季则以每平方米穗数的变异最大,与产量相关最密切,对产量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每穗粒数。再生稻要获得高产,头季应主攻大穗,而再生季则应培育多穗,以形成巨大的库容量。  相似文献   

17.
广两优676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广占63—4S"与"福恢676"配组选育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具有高产、优质、抗倒、适应性广等优良特点。介绍其在建瓯市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汕优136栽培特性及高产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徘徊不前,是当前制种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霞浦县近年来汕优46制种生产实践,从制种产量构成因素方面入手,结合目前的制种生产水平和实践经验分析认为:母本结实率偏低是制种高产的首要制约因素,其次是母本有效穗普遍不足。并从这两方面着手,提出汕优46高产制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杂交晚稻汕优93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詹家荣(三明市农牧渔业局)1982年三明市试种杂交稻汕优63至1992年该组合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5.8亿亩,增产谷230多亿公斤。其推广面积之大,增产数之多,居杂交稻组合之首。汕优63不但产量高,而且米质优,人们将它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