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eid类群在吉林省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eidYellowDent类群是吉林省玉米育种和生产中最主要类群之一 ,它具有遗传基础丰富、配合力高、株型紧凑、经济性状好等特点。 80年代末引入我省后 ,其类群的品种数量和种植面积迅速增加。通过对Reid类群的分析 ,阐述了该类群在吉林省的玉米种质扩增和杂交种更新上起的重要作用 ,并对吉林省玉米种质改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主米杂交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八九十年代推广的主要玉米杂交种的系谱是以Mo17、340黄早4、330和吉63等骨干系及其衍生系为主,与其它自交系杂交,形成了较大的品种系谱群。这些玉米杂交种对吉林省的玉米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系谱分析还表明,美国种质对吉林省的玉米育种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玉米P群种质是我国玉米育种重要的骨干种质类群之一,沈137是我国北方最早应用的热带玉米种质资源之一,也是目前国内玉米种质资源中光合效率最高的育种材料,以沈137及其衍生系组配了沈单10号、沈单16号等33个玉米杂交种,推广遍及国内各大玉米主产区,为扩增玉米种质资源.培育高产优质杂交种做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沈阳市农科院对沈137又进行了改良运用,育成了高配合力的创新自交系沈3336,由沈3336组配了沈玉21等沈玉系列玉米杂交种,在生产上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粗缩病已成为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防治粗缩病有效的方法是推广抗病品种,筛选抗病种质是开展抗病育种的前提。本文对外引自交系46份和1080份自育系的抗粗缩病情况进行了鉴定分析,确定P群、四平头和旅系及德国和先锋种质为抗玉米粗缩病育种的重要种质类群,在育种中应加强利用.以期为抗玉米粗缩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主要玉米杂交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东省80~90年代推广的主要玉米杂交种的系谱是以黄早4、Mo17、8112、330和E28等骨干自交系及其衍生系为主,与其他自交系杂交,形成了较大的品种系谱群。这些玉米杂交种对山东省的玉米生产起了很大推动作用。系谱分析还表明,美国种质对山东省的玉米育种效果影响较大。今后要改进育种方法,提高育种效率,选育推广紧凑大穗型玉米杂交种,进一步加大密度,使玉米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新种质新技术创制及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是吉林工业大学玉米育种创新团队依托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玉米高产耐密种质创制及强优势杂交种培育与示范"(20116030)、国家"963"项目"强优势玉米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2011AA10A103)  相似文献   

7.
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利用它和外来种质资源组配,配制出优良杂交种的机率会大大增加.目前,我国玉米生产上所用杂交种亲本种类较少、骨干系集中、种质资源狭窄问题已成为玉米育种的限制性瓶颈.宜宾位于川南,种植玉米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因此,宜宾市农科院针对川南地区生态条件复杂的特点,广泛收集了一批玉米地方品种,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酿酒玉米的选育提供育种素材.  相似文献   

8.
对吉林省近20年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育种应用的主要种质集中在黄早4改良、瑞德改良、兰卡斯特、旅大红骨、P78599等类群上;选育的自交系主要以二环系为主;杂优模式以黄早4×瑞德、黄早4×兰卡斯特、瑞德×旅大红骨、兰卡斯特×瑞德、P78599×其它为主要杂优模式。指出吉林省目前仍存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应当加强种质交流合作,施行循环育种策略,不断进行育种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9.
黄改系即黄早4及其改良的衍生系,具有配合力高、株型好、耐旱耐瘠、适应性广等特点。统计分析吉林省1980~2006年审(认)定的358个品种亲本种质表明,我省利用黄早4及其改良衍生系组配的杂交种90个,自选黄改系29个,其中吉单180、四单19、吉单209、通吉100、郑单958、银河101等种植面积较大,为吉林省粮食生产、畜牧业及加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针对黄改系及其组配杂交种耐旱、质优、耐密特性,浅议在吉林省玉米育种与生产上进一步应用的发展前景。指出今后我省利用黄改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近几年来红河州最大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9.7万hm2左右,由于多变复杂的气候和地理位置,国内外育成的大宗玉米杂交种进入后很难适应.为此,"七五"期间红河州确定了玉米育种目标,即充分利用当地种质分离选系与国内外种质系互导选育出强优势杂交种,成功解决了红河州乃至云南省南部地州对路品种推广难题.介绍了红河州当前玉米生产的状况,回顾了红河州玉米育种的历程,结合现阶段红河州州情,找出玉米科研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使红河州玉米科研育种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苏鲜食糯玉米育种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迄今江苏省自育的14个糯玉米杂交种的血缘关系及杂交种选系的配合力,结果表明:①江苏省鲜食糯玉米育种的杂种优势群为通系5类群、衡白522类群和其它类群,其中通系5类群和衡白522类群为主要杂种优势群;②杂优模式为通系5类群×衡白522类群、通系5类群×其它类群、衡白522类群×其它类群、其它类群×其它类群,其中通系5类群×衡白522类群是主要杂优模式.江苏需要不断挖掘新的优良种质,加强种质的收集、整理、改良和创新,创造新的杂种优势群,以拓宽杂优模式,育成突破性新品种,提高糯玉米生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种质的选择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目前生产上常用的玉米杂交种的亲本进行了血缘追朔分析,归纳总结出兰卡斯特种质类群,瑞德黄马牙种质类群,旅大红骨子种持类群,塘四平头种质类群四大系统及其他血缘关系的自交系谱,提出杂种优势模式,为创造玉米新种质,改良和提高我国原有种质,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4112"选自瑞德种质B37Ht和U8112的二环系,具有配合力高、综合农艺性状好和适应性广的特点。采用"4112"组配的玉米品种在吉林省审定的有5个,采用"4112"衍生系组配的玉米品种在吉林省审定的有10个,累计推广面积达395.7万hm2。"4112"成为吉林省玉米育种和生产应用的骨干自交系之一,改良和创新研究也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对近10年我省生产上订推广应用的玉米杂交种及区试参试组合的系谱分析表明近年来,我省玉米育种主要采用了77,478,Mo17,5003这4个骨干自交系,及其衍生系组配出一批优良杂交种,育种上的进一步突破需注意拓宽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十年来中国主要玉米杂交种遗传基础的变化趋势及分析四平头、Reid和Lancaster三大种质类群等位基因的变异,为中国玉米育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11个SSR标记对1991—2001年间大面积推广的66个杂交种的84份亲本自交系进行分析。【结果】①在66个杂交种中共检测到659个SSR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5.95个等位基因。在过去的10年间,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种Nei遗传多样性指数由0.67增加到0.69,可检测到的等位基因的数量逐年增加,由603增加到653个等位基因,2001年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种与1991年的杂交种相比,缺失的等位基因仅有0.9%,而新增加了8.5%的等位基因;②对其中的四平头类群自交系16份,Reid类群15份自交系和Lancaster类群8份自交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在39个玉米自交系中共检测到583个等位基因,占检测到的SSR位点等位基因总数的88.3%。其中四平头类群检测到的等位基因位点最多,占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总数的77.4%,Reid类群和Lancaster类群差别不大,分别为61.5%和60%。Reid与四平头及Lancaster与四平头的等位基因差异均在32%左右,而Reid与Lancaster间等位基因的差异仅为25%。而且Reid与Lancaster类群提供的特有等位基因比率分别为7.9%和7.3%,大部分的特有等位基因存在于四平头类群,约为24%。【结论】随着新的种质资源的引入和对原有资源的改造,与20世纪90年代初相比,中国的玉米资源遗传多样性有了一定的增加;地方种质含有大量的特有等位基因,这是其与国外种质组配优异杂交种的重要基础,应当加强地方种质的改良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豫玉 32号 (郑单 94- 2 )系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育成的高产、抗病、优质、大穗型玉米新品种 ,2 0 0 0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豫玉 32号。1 育种思路和育种目标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玉米育种研究一度处于爬坡阶段 ,种质基础的狭窄限制了玉米育种研究的进展 ,为了提高育种的研究效果 ,力争在育种研究中取得新的突破 ,我们一是引进和利用了热带和亚热带种质 ,扩大了种质基础的研究范围 ;二是用生产上最新杂交种作为基础材料 ,提高了种质基础的研究起点。育种目标 :选育高产、抗病、优质、竖叶大穗、中晚熟杂交种。因为竖叶…  相似文献   

17.
论Mo17及其衍生系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Mo17及其衍生系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o17及其衍生系组配的杂交种对中国玉米育种的研究和生产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间利用的主要模式为Mo17亚群与塘四平头群、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子群和自330亚群等,如何继续利用好原有种质,在原有模式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模式,是玉米育种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玉米“旅系”群选育的回顾与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多从事玉米育种工作的学者纷纷指出:我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较为狭窄,带有较大的脆弱性,拓宽种质基础是今后玉米育种工作者长期的任务。如何丰富玉米种质资源,不断促进玉米生产的发展,根据我所对玉米“旅系”群种质资源的发展演变过程、资源利用效果,结合工作中的实际体会,探讨玉米种质资源改良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辽市农业科学院玉米育种现状及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辽市农科院自建院以来,在玉米育种方面一直与国内玉米育种进程一致,以常规育种方法为主,核心种质基础狭窄。生产上用的主栽品种较少,抗风险能力弱,解决的关键在于加强育种技术创新和种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出能够支撑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新自交系和杂交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10年来中国主要玉米杂交种遗传基础的变化趋势及分析四平头、Reid和Lancaster三大种质类群等位基因的变异,为中国玉米育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11个SSR标记对1991—2001年间大面积推广的66个杂交种的84份亲本自交系进行分析。【结果】①在66个杂交种中共检测到659个SSR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5.95个等位基因。在过去的10年间,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种Nei遗传多样性指数由0.67增加到0.69,可检测到的等位基因的数量逐年增加,由603增加到653个等位基因,2001年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种与1991年的杂交种相比,缺失的等位基因仅有0.9%,而新增加了8.5%的等位基因;②对其中的四平头类群自交系16份,Reid类群15份自交系和Lancaster类群8份自交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在39个玉米自交系中共检测到583个等位基因,占检测到的SSR位点等位基因总数的88.3%。其中四平头类群检测到的等位基因位点最多,占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总数的77.4%,Reid类群和Lancaster类群差别不大,分别为61.5%和60%。Reid与四平头及Lancaster与四平头的等位基因差异均在32%左右,而Reid与Lancaster间等位基因的差异仅为25%。而且Reid与Lancaster类群提供的特有等位基因比率分别为7.9%和7.3%,大部分的特有等位基因存在于四平头类群,约为24%。【结论】随着新的种质资源的引入和对原有资源的改造,与20世纪90年代初相比,中国的玉米资源遗传多样性有了一定的增加;地方种质含有大量的特有等位基因,这是其与国外种质组配优异杂交种的重要基础,应当加强地方种质的改良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