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植物精油是安全并有良好抑菌效果的天然产物,在食品防腐剂领域潜力巨大。本研究通过对红松不同部位精油成分与抑菌活性的研究,能为开发安全绿色的食品防腐剂及为其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红松的松针、松塔、松壳中制备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保留指数(RI)分析法,对精油化学成分组成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法分析比较了3种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对3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松针、松塔、松壳精油分别检测出28、46、21种成分,其中松针和松塔精油以萜类为主,而松壳精油以酮类为主。3种不同部位的精油对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更佳,但松针精油的抑制效果比其他两种抑制效果更强。松针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6、3.2、6.4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3.2、6.4、12.5μL/mL;松塔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6.4、6.4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6.4、12.5、12.5μL/mL;松壳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12.5、6.4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6.4、12.5、6.4μL/mL。【结论】红松不同部位的精油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且红松不同部位精油的成分不同其抑菌效果亦不同,作为天然的抑菌剂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毛竹叶抑菌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毛竹叶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效果.用液体培养基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了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表明,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60%、液固比20∶ 1 (mL∶ g)、提取2h条件下毛竹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3.125g/L,对大肠杆菌的MIC为6.25g/L.  相似文献   

3.
桑叶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抑菌活性为评价指标,对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粗提物采用不同溶剂进行分级提取和定性分析,测定了各萃取物的总黄酮含量,考察了萃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选取抑菌效果最佳的萃取物进行了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桑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4 h,固液比1∶30(g∶mL);抑菌效果最佳的为乙酸乙酯萃取物,且乙酸乙酯部分对温度和紫外线照射的影响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抑菌活性为评价指标,对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粗提物采用不同溶剂进行分级提取和定性分析,测定了各萃取物的总黄酮含量,考察了萃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选取抑菌效果最佳的萃取物进行了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桑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4h,固液比1∶30(g∶mL);抑菌效果最佳的为乙酸乙酯萃取物,且乙酸乙酯部分对温度和紫外线照射的影响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樟树叶及天竺桂叶的精油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水蒸馏法提取樟树叶、落叶、花及天竺桂叶的精油,用杯碟法测定了2种植物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并测定了2种精油对应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樟树的落叶含精油最高,可达0.52%,天竺桂鲜叶含精油量达0.53%;樟树叶精油对4种供试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天竺桂精油对青霉无抑制作用;樟树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00 μL/mL,2.500 μL/mL,0.625 μL/mL,1.250 μL/mL;天竺桂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 μLm/L,2.50 μL/mL,5.00 μL/mL.  相似文献   

6.
以鱼腥草为材料,石油醚为溶剂,设计L9(34)正交实验提取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青霉菌为供试菌种,进行抑菌实验,研究鱼腥草抑菌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及其不同部位的抑菌作用和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方法为1∶25的料液比,50℃的提取温度,4 h的提取时间;鱼腥草全株均具有抑菌活性,其中地下茎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0.04 g/mL、0.06 g/mL、0.06 g/mL,叶的提取液对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制浓度为0.08 g/mL,各提取液对青霉菌的抑制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竹醋液馏分抑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索竹醋液不同组分的抑菌性能,在不同条件下蒸馏分离竹醋液得到各种馏分.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啤酒酵母、黑曲霉为对象开展竹醋液馏分的抑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条件下蒸馏分离的馏分其抑菌性能不及竹醋液原液,仅有一种馏分的抑菌效果较突出.优化该馏分的制备工艺,在蒸馏温度70 ℃、真空度0.1 MPa下,调节竹醋液pH值为6.0,预蒸出原液体积25 %、再将剩余液pH值调至竹醋液原值,蒸馏得到50 %原液体积的馏分,此馏分抑菌效果最佳,其各项抑菌指标均优于竹醋液原液.  相似文献   

8.
羧甲基落叶松单宁的合成及抑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落叶松单宁羧甲基化的合成条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如反应温度、分散时间、碱化剂质量浓度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确定了最佳合成反应条件为:氯乙酸与单宁中羟基的物质的量之比值为1.8,分散时间 2 h,碱化温度 60 ℃,碱化剂与单宁中羟基的物质的量之比值为1.4,碱化剂质量浓度 0.2 g/mL,碱化时间 30 min,醚化反应温度 78 ℃,醚化反应时间 4 h.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羧甲基化后单宁中碳、氢含量降低,氧含量明显升高;红外谱图中的特征官能团进一步证实单宁发生了羧甲基化反应.抑菌实验结果表明,羧甲基落叶松单宁(CLT)对蜡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对蜡状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为 62.5 mg/L,最低杀菌浓度(MBC)值为 125 mg/L,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和MBC的1/4~1/2,均比同样条件下的落叶松单宁对以上3种细菌的抑菌率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叶挥发油和纯露的抑菌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芳樟醇型(左旋、右旋)、柠檬醛型、油樟型和龙脑型樟树叶挥发油和纯露,使用试管法和纸片法比较挥发油和纯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芳樟醇型樟树叶出油率较高,分别为2.02%(左旋)和1.95%(右旋);油樟型樟树叶纯露得率最高(0.52%);芳樟醇型(右旋)和油樟型挥发油抑菌效果最好,对试验所检验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31.25μL/mL;油樟型挥发油的杀菌效果最好,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为125μL/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脓假单孢菌的MBC均为250μL/mL。芳樟醇型(右旋)纯露有抑菌效果,对所有试验菌的MIC为500μL/mL;其他纯露只对白色念珠菌有抑菌作用;所有纯露均未...  相似文献   

10.
以望江南茎为原料,经超声波乙醇提取后,采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得到4种萃取物,通过滤纸片扩散法测试了4种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活性,发现氯仿萃取物的综合抑菌效果最佳;进一步通过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氯仿萃取物,得到组分1、组分2和组分3;利用质谱法分析确定了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组分1中起主要抑菌效果的化合物。结果表明:极性较小的组分1抑菌效果显著,组分1中检测出22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7个、蒽醌类13个、多酚类1个、香豆素类1个。选择3种单体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对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和MBC值均小于氯仿萃取物,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最强,MIC值均为0.2 g/L,MBC值均为0.39 g/L;大黄素甲醚综合抑制效果最佳,可能为望江南中发挥抑菌活性的主要化合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如何以最少的投入扑灭火灾,把火灾损失降至最低限,是非常关键的。对每次火灾后的扑火费用计算和评估有利于指导和优化今后的扑火工作。本文利用parks数学优化模型对相关参数进行了计算并在设定条件下对计算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研究分析了来自中国、蒙古、缅甸、南非和德国的具有林木空间位置坐标和树种组成的试验地数据,提出了利用模型和数学手段确定森林群落最小面积的新方法.通过从样地中心设立方形样方并按10 m的间隔逐渐扩大样地边长并统计树种数的方法获取种-面积数据,并建立种-面积模型,令模型二阶导数为零或近似为零(1×10-6)来确定最小面积.研究还发现,最小面积和最大树种数的关系可用半对数模型很好描述,实践中可直接借助本研究所提出的模型用潜在的树种数来估计调查所需的最小面积.  相似文献   

13.
控制测量数据内业平差处理时,对于多边形控制网而言,以最小独立闭合环为单位进行平差。基于站点的角度外业观测数据,提出最小独立闭合环的计算机自动快速检索算法。  相似文献   

14.
GPS测量中最小高度角的选取十分重要,选取不当,很难采集到理想的外业数据。本文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影响高度角选值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求最小树方法,是将网络中所有结点都纳入树形图之中。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只对网络系统中部分经指定的结点纳入最小树树形图之中的新方法体系,从而使得最小树方法在探求运输规划与管理方案优化方面开辟了广泛的实用前景,文中将该方法应用于林业局运输方案优化分析,从而在该领域内形成了一种新的优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黄莹  王娟 《山东林业科技》2008,38(1):97-98,87
群落最小取样面积的确定一直以来始终是植被生态学研究讨论的重点之一。通过国内外对最小取样面积的确定方法的综述和分析,比较种一面积曲线、重要值一面积曲线及其他曲线的计算方法,讨论最合适的样地最小取样面积的确定方法。认为反映群落物种和区系特征,须在该群落类型内取一定数量的最小面积样方数,才能体现一个群落物种的存在度以及其他群落的综合指数。  相似文献   

17.
以香格里拉县2009年Landsat5~TM遥感影像为实验数据,利用最大似然法(MLC)以及最小距离法两种方法进行了遥感分类方法研究,主要从分类精度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大似然法分类结果明显优于最小距离法,但作为传统的分类方法,二种方法分类精度都不够高。  相似文献   

18.
根据塞罕坝近40a的实测资料,研究了年平均温度,最高、最低温度的变化趋势和时空特点。结果表明,年平均温度上升,逐步变暖,主要是冬、春季的气温提高;最高温度呈上升趋势,与北半球、全国夏季气温变凉的趋势相反;最低温度呈上升趋势,但升高与降低波动较大,变化趋势与北半球、全国冬季变暖的趋势基本一致,冷暖阶段性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种类、数量及分布现状,以及拯救保护已取得的成效。对拯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植物种群生态学理论,以保护(重建)原生境、稳定(扩大)种群数量为目标,提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近地保护方法,以及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An understanding of forest carbon budgets, such a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different levels of carbon accumulation, is one of the first steps in protecting and restoring areas of plant cover.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variables (Rainfall, and mean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on intra-annual above-ground carbon accumulated in tree species of the Caatinga. Above-ground carbon accumulated in the trees was 0.06 Mg ha?1 month?1. Carbon allocation in the aerial parts of the tre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rainfall.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carbon storage; however, variations in carbon accumulation are best explained when minimum and maximum temperatures are added to the regression model for rainfall, thereby demonstrating the simultaneous effect of these variables, and better explaining the carbon incr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