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采用遮光处理模拟不同的生境光强(全光照100%NS、1层遮光42.1%NS、2层遮光14.3%NS和3层遮光3.6%NS),测定不同光照水平下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L.)Pers.]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随着光照水平降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14.3%NS光照条件下达最大值,100%NS条件下叶绿素a/b值最大,是14.3%NS条件下的1.7倍;3个遮光处理的大花紫薇幼苗光响应曲线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净光合速率先快速增加、后趋于平缓,42.1%NS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最高,100%NS次之,3.6%NS的最低,100%NS的幼苗在光合有效辐射1 000μmol/(m~2·s)时净光合速率出现明显下降。42.1%NS条件下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平均净光合速率最高,暗呼吸速率和光补偿点相对较低;3.6%NS的所有光合指标均最低;100%NS条件下,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最高。100%NS的幼苗荧光参数与遮光处理相比,初始荧光显著升高,3.6%NS的可变荧光、最大荧光、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和PSⅡ潜在活性与其他条件下相比显著降低,42.1%NS和14.3%NS条件下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差不大,也都比100%NS、3.6%NS适宜;表明50%左右的光照条件对幼苗更适宜。  相似文献   

2.
以盆栽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遮阳及设置不同p H值的模拟酸雨复合处理的方式,探讨4种光环境(全光,遮光30%,遮光50%,遮光80%)和4种酸液(p H 3.0,p H 4.0,p H 5.6,p H 7.0)下芒萁色素质量分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1p H 4.0和p H 5.6处理提高了芒萁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PSⅡ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质量分数,p H 3.0处理降低了荧光参数和色素质量分数。2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芒萁荧光参数Yield,Fv/Fm和Fv/Fo值增大,Yield在80%和30%遮光处理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质量分数亦呈现显著性增大趋势(P0.05)。同时光照强度对芒萁色素质量分数和荧光参数的影响大于酸雨胁迫,且无显著性交互作用。因此,在3种遮光处理下,p H 5.6和p H 4.0的酸液对芒萁叶绿素质量分数及荧光参数有促进作用;而在同一酸液处理下,随遮光程度增加芒萁叶绿素质量分数及荧光参数值趋于增大。  相似文献   

3.
为紫鸭跖草的栽培繁育和园林绿化应用上适宜光照强度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通过MINI-PAM-Ⅱ超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研究100%光照、65%光照、30%光照及5%光照4种光照强度处理对紫鸭跖草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探讨其对遮光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4个光照处理下紫鸭跖草叶片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及叶绿素总含量均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60d时,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30%光照和65%光照较5%光照和100%光照大,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紫鸭跖草的Fm’、Fv/Fm和Fm/Fo均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大而增加,遮光处理提高其光化学效率;紫鸭跖草受到不同程度的光抑制,抑制程度依次为100%>5%>30%>65%。100%光照下受到严重光抑制,30%光照和65%光照较适宜紫鸭跖草生长,65%光照下紫鸭跖草的观赏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分蘖期遮光对水稻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分裂期遮光对水稻叶片光合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选用沈农9816和沈农265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50%的遮光处理下遮光15 d,研究分蘖期水稻在遮光和复光过程中叶片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和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50%遮光处理使沈农9816和沈农265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气孔导度(G_s)、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光化学猝灭(q P)显著增加,使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电子传递速率(ETR)和非光化学猝灭(q N)显著降低。恢复光照的第5天沈农265叶片的P_n和F_v/F_m显著高于对照,沈农265和沈农9816叶片的E、G_s和q N也显著升高。复光第10天时,两参试水稻叶片的气体交换和荧光参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50%遮光处理未对沈农265和沈农9816构成不可恢复的伤害,参试水稻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和PSII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以适应弱光环境。  相似文献   

5.
以西洋杜鹃为材料,研究了3种遮光处理对其花期、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遮光60%处理相比,遮光30%处理显著提高了花蕾的长度和宽度、花径、成花率,且花期提前10 d左右,遮光80%处理花期推迟了8 d左右;遮光有利于叶绿素含量提高,但降低了叶绿素a/叶绿素b值;随着遮光程度不断增加,叶片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叶片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均有所下降,胞间CO2浓度则随着遮光强度的加强而升高。西洋杜鹃在栽培应用上要注意光照条件,光照较强有利于花期提前,一定的遮光强度可以推迟其开花。  相似文献   

6.
以移栽后45 d的海南槟榔苗为材料,通过遮光处理使棚内光照强度为自然光的40%和20%,并以完全自然光照为对照,研究了槟榔苗期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遮光处理使槟榔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并使荧光参数Fo、Fm、Fv、Fv/F0、Fv/Fm、qP等提高及qN、NPQ降低,其中以40%光照处理的效果最明显,说明热带地区种植槟榔,苗期全光照可能使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需要进行遮光处理且以保持40%自然光照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光照对紫叶风箱果叶色恢复及光系统Ⅱ(PSⅡ)的影响,以3年生紫叶风箱果(Physocarpus opulifolius‘Summer Wine’)为试材,先遮荫使其叶色变为绿色,再进行全光照处理。结果显示:紫叶风箱果叶色在光照处理后迅速恢复为红色;叶绿素含量急剧升高,在处理2d达到最大值,比光照前增加了112.88%,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花色素苷含量及其与叶绿素总量的比值从处理2d起极显著增加,分别比处理前增加了6.20,2.38倍;初始荧光(Fo)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则逐渐下降;光照处理后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ABS/RC)增大,单位反应中心用于热耗散的能量(DIo/RC)显著增高,表明PSⅡ反应中心将过剩的光能以热耗散的形式散发出来。综合分析可得,充足的光照更有利于紫叶风箱果叶片呈色,并不会对其PSⅡ造成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8.
钟娟  刘九辉  兰世超  周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404-12408
[目的]为了研究适宜虎舌红栽培的光照条件.[方法]采用不同的遮光处理,结合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对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除遮光90%处理外,虎舌红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FPSⅡ)均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遮光处理提高了虎舌红的光化学效率;虎舌红光下最大荧光(Fm')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虎舌红初始荧光(Fo)随遮光程度的增加而减小.虎舌红在不同遮光处理下30 d,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光抑制现象.[结论]虎舌红的适宜光照条件为遮光75%.  相似文献   

9.
弱光对茄子光合系统Ⅱ(PS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原理,以遮光(光照强度相当于自然光照的40%)15 d 或30 d为处理,以同期生长不遮光(自然光照)为对照,用JIP-测定法分析了弱光对茄子光合系统Ⅱ(PSⅡ)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遮光使O-J的荧光上升速度明显加快.遮光导致反应中心捕获的激子中用来推动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超过QA的其它电子受体的激子占用来推动QA还原激子的比率(ψO)、单位叶面积上有活性的反应中心的比例(RC/CSO)、单位面积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CS)和单位叶面积热耗散(DI/CS)降低,但是反映单位反应中心活性的各项比活性参数如ABS/RC、TR/RC、ET/RC、DI/RC值却升高.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受弱光影响不大,但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和以单位面积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CS却分别减少22.76%和25.12%.通过以上结果我们得出如下推断:(1)遮光导致PSⅡ反应中心受体侧QA-往下的电子传递体减少,较多的光能被用来还原QA;(2)长期弱光条件不能满足叶片生长的需要,叶片中生成的PSⅡ反应中心数量减少,并产生了非QB还原反应中心(NQB);(3)在遮光胁迫下性能指数比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更敏感,能更准确地反映遮光后PSⅡ光合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搭建遮光棚模拟空旷地(不遮光对照)、林隙(46%遮光)、林下(81%遮光)等3种光照环境,研究了黑松Pinus thunbergii,油松Pinus tabuliformis,赤松Pinus densiflora等幼树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征随梯度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以期了解3个树种对不同光环境的适应性对策,为华北地区人工林的天然更新及长期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黑松幼树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EWUE),性能指数(Iabs),质体醌库的面积(Sm),PSⅡ捕获的能量从QA传递到QB的效率(ΨO),PSⅡ捕获的能量从QB传递到PSⅠ的效率(ΨRE),单位反应中心吸收(ABS/RC)、捕获(TRo/RC)、用于电子传递(ETo/RC)的能量均减小。油松幼树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EWUE),性能指数(Iabs),PSⅡ捕获的能量从QA传递到QB的效率(ΨO),PSⅡ捕获的能量从QB传递到PSⅠ的效率(ΨRE),单位反应中心吸收(ABS/RC)、捕获(TRo/RC)、用于电子传递(ETo/RC)的能量在46%遮光条件下达到最大值。赤松幼树光合特征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在不同遮光条件下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赤松对弱光的利用能力最强,能够适应不同的光照环境;黑松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生长状况较好;油松适宜在轻度遮光的林隙环境中生长。  相似文献   

11.
聚乙二醇胁迫对茶树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铁观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聚乙二醇(PEG)胁迫对茶树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EG胁迫下,茶树幼苗叶片的基础荧光(Fo)显著升高,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显著下降,说明PEG胁迫使茶树幼苗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受到伤害;PEG胁迫还降低了茶树的光化学反应速率(Prate),缩短了荧光上升时间(T1/2)、抑制了PSⅡ反应中心电子的传递(ETR降低),导致天线色素热耗散速率(Drate)和光合功能相对限制值[L(PFD)]升高,光化学猝灭(qP)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采取不同光强与水分处理,比较分析盆栽芒萁的光合和荧光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芒萁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 潜在活性(Fv/Fo)、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 Chl b)、类胡萝卜素(Car)和总的叶绿素(Ct)呈现增加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则呈现下降趋势.相同的遮荫条件下,浇水处理的参数值均高于不浇水的,且80%遮荫下Fv和Fm在浇水和不浇水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遮荫和浇水条件下,芒萁通过增加净光合速率、色素含量、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及潜在活性,形成适应遮荫和土壤水分条件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适宜香草兰生长发育的遮阴度,试验设50%、75%和90%这3种不同遮阴度的遮阴网处理,测定各处理条件下植株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等光合参数,并跟踪统计各处理条件下的花芽分化率。结果表明:较低遮阴度不利于香草兰叶绿素形成;在一定范围内,表观量子效率(AQY)、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天线转化效率(Fv′/Fm′)随遮阴度增加而增加;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率(Rd)、PSII的潜在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都随遮阴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75%遮阴度下花芽分化率最高,达到54.98%。可见,香草兰适宜在遮阴度为75%的栽培条件下生长,生产中可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4.
遮阴条件下大叶竹节树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大叶竹节树对弱光的适应性,通过盆栽实验,分析了不同程度(0%,25%,50%,75%)遮阴条件下大叶竹节树幼苗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遮阴程度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合有效辐射(PAR)随之减小,而胞间CO2浓度(Ci)随之增大,说明非气孔制限因素是大叶竹节树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各遮阴条件下叶片总叶绿素(a+b)、叶绿素a和叶绿素b质量比均显著高于全光照,且随遮阴程度的增加叶绿素质量比逐渐上升,而叶绿素a/b值则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强而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潜在活性(Fv/Fo)的日变化呈单谷曲线;各遮阴条件下Fv/Fm和Fv/Fo值均高于全光照,且与遮阴程度正相关,说明大叶竹节树是一种耐荫性很强的植物.在遮阴条件下,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和叶绿素a/b值降低,而叶绿素a和b质量比、光能利用率、Fv/Fm以及Fv/Fo值提高,从而增强弱光条件下的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光照强度对蒲公英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遮阳网遮光的方法,营造相对于自然光照的弱光条件,探讨光照强度对蒲公英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是,蒲公英叶片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在75%自然光照强度处理和45%自然光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地高于15%自然光照强度处理。蒲公英叶片的光合速率表现为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植株叶片光合速率显著降低,表明高光照强度有利于植株叶片光合速率的提高。45%自然光照强度处理明显促进了蒲公英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增加,虽然蒲公英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增加,但叶绿素b增加幅度高于叶绿素a。  相似文献   

16.
不同光强处理对设施桃树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以二年生“春捷”毛桃为试材,研究了日光温室内遮荫处理桃树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光合特性以及荧光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桃树叶片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CO2饱和点(CSP)、CO2补偿点(CCP)、Rubisco活性、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光呼吸速率、乙醇酸氧化酶(GOX)活性和羧化效率(CE)均呈下降趋势;光合色素含量在不同光强条件下变化较大,两个弱光处理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的含量均比对照升高。不同光强条件对桃树叶片的荧光参数φPSⅡ、Fo和Fv/Fm的日变化影响显著,弱光照处理的φPSⅡ、Fv/Fm的日变化比较平稳而且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对照的上述两个参数的日变化波动较大;三个不同光强处理的Fo的日变化均是在10:00开始上升,在13:00达到最高点而后下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不同光照强度下红锥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全光照,全光照的80%、30%和20%光照强度下,2年生红锥幼苗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季节变化,探讨红锥幼苗生长对光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低光强下(30%和20%光强)的红锥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Fv/Fo 和φPSⅡ值均明显高于相同时间段高光强下(全光照和80%光强)的对应值;同一光照强度下的Fo 值,与光照和温度存在相似的变化趋势,1、2月变化最大,其他月份变化比较平缓;Fm、Fv/Fm和Fv/Fo 值在6-8月份呈波动式下降趋势,说明该季节的光照和温度对红锥幼苗光合作用有一定的负效应;遮荫条件下的红锥幼苗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上升,且与全光照条件下差异显著,30%光强下含量最高;类胡萝卜素含量随光强降低,稍下降后呈上升趋势,20%光强下最高,与全光照下差异显著。南宁地区红锥幼苗进行适当遮荫或让其在林下生长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8.
水分胁迫对不同甘蔗品种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 OS5- FL调制式叶绿素荧光分析仪研究水分胁迫对不同甘蔗品种叶片叶绿素 a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蔗叶可变荧光产量 (Fv值 )下降 ,T1/ 2 减少 ,蔗叶光系统 (PS )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 Fm)和 PS 潜在活性 (Fv/ Fo)降低 ;蔗叶可变荧光衰减能力 (Δ Fv)下降 ,光合作用潜在活力降低 ,影响光合电子传递和 CO2 同化的正常进行 ,表现为可变荧光淬灭速率 (Δ Fv/ Fo)减慢 ,荧光下降比值 (Δ Fv/ Ft值 )变小 ,光合量子产额 (Yield)减少 .同时还讨论了水分胁迫对蔗叶光合作用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脱水方式对单叶蔓荆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光照和黑暗两种脱水条件下单叶蔓荆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方法]以野生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var.simplicifolia Cham)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便携式植物效率仪测定脱水过程中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及参数变化。[结果]脱水胁迫条件下,初始荧光(Fo)、J点的相对可变荧光(VJ)、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光系统II潜在活性(Fv/Fo)、原初光能转化率(Fv/Fm)以及性能指数(PIABS)和Fo与Fm曲线之间的面积(Area)均发生大幅度的变化,且光照处理的变幅更大。[结论]脱水胁迫造成单叶蔓荆光合机构的损伤和光合系统性能的降低,且光照处理的损伤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