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苹果茎沟病毒的分离纯化及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苹果样品中分离到苹果茎沟病毒(ASGV),汁液摩擦接种该病毒可侵染昆诺藜(Chenopodium quinoa)、苋色藜(C.amaranticolor)、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灰藜(C.niurale)、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pinto")和西方烟(N.accidentalis"37B")。在昆诺藜叶片汁液中,该病毒体外存活期为3d左右(25℃),热钝化点60~65℃(10min),稀释限点10#+(-4)。提纯病毒在-20℃下,存活期为6个月以上。提纯病毒液A260/A280=1.18。病毒粒子呈线状,大小为620~680nm×11~12nm。衣壳蛋白分子量为31.0kD。用提纯病毒免疫大耳白兔,所获抗血清用于检测提纯病毒样品和感染ASGV的昆诺藜叶片,其效价毛细管微量沉淀反应法为1:512,酶联免疫吸附法为1:10#+4以上。用该抗血清可检测出感染ASGV的苹果试管苗和田间生长植株叶片。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苹果病毒病有6种,分别为褪绿叶斑病毒、茎痘病毒、茎沟病毒、锈果类病毒、花叶病毒和绿皱果病毒,其中前3种为潜隐性病毒,后3种属显性病毒。1发生与传播1.1褪绿叶斑病毒通过机械接种和嫁接传播。一般栽培品种感染褪绿叶斑病毒后无明显症状,叶片上产生黄色斑驳,或呈环斑或线纹斑。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在木本寄主上可经嫁接传染。苹果花瓣中的病毒比叶片多,病毒在不同枝条上的分  相似文献   

3.
分泌抗苹果茎沟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苹果茎沟病毒(ASGV)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Ag14)融合,经3次克隆化培养和ELISA筛选,建立了7株分泌抗ASGV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上述细胞株的腹水McAb滴度在1:256000 ~ 1:4096000之间,而且均不与另一种常见的潜隐病毒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起交叉反应。腹水McAb经纯化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后,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感染ASGV的昆诺藜汁液,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杨洪一  李昱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24-12325
[目的]探索检测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技术体系。[方法]利用CTAB法提取感病苹果叶片总RNA,以总RNA为模板,利用特异性引物,建立利用cDNA探针检测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技术体系。[结果]扩增出了预期片段,经克隆、测序证明该片段为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特异性片段。以带有特异片段的质粒为模板,利用PER技术制备出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结论]以质粒为模板可高效制备大量探针。地高辛标记探针为非放射性标记探针,安全性较好,灵敏度较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合肥地区从豇豆带毒的实生苗中分离到一病毒分离物,易经汁液摩擦接种,在豇豆上大多数为系统感染。接种鉴别寄主,在苋色藜、昆诺藜及绿豆上表现为局部枯斑。其稀释限点10~(-2)-10~(-3),致死温度55—60℃,体外存活期1—2天。种子传毒率为6.9—16.7%。可经棉蚜、桃蚜、蚕豆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病毒粒子为线状,长750nm左右,宽约12nm。可与黑眼豇豆花叶病毒(BLCMV)的抗血清呈微弱的反应。粗提纯的病毒制剂免疫原性中等,制备出的兔抗血清试管沉淀效价为1:512。根据以上结果,鉴定该分离物为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MV)。同时用分离纯化的病毒对8个豇豆品种进行了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品种间具明显的抗性差异,短豇豆型较长豇豆型抗病性要强。在抗病品种F0216上经系列传代试验,证明其抗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侵染蚕豆的黄瓜花叶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鉴别寄主反应、寄主范围测定、介体传播特性、粒体形态以及血清学诸项试验,将蚕豆病毒分离物B_5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B_5液接种能侵染7科20余种植物。在蚕豆的接种叶上形成红褐色坏死斑,有或无系统侵染;局部侵染苋色藜和昆诺藜;系统侵染心叶烟和番茄分别引起花叶和蕨叶症。B_5可经桃蚜、棉蚜和甘篮蚜的非持久方式传播。B_3在电镜下粒体形态为球状,直径28~30nm。B_5病株的粗制液在免疫双扩散试验中能和黄瓜花叶病毒的抗血清起反应,且在免疫电镜试验中,黄瓜花叶病毒抗血清处理的铜网能捕获大量B_5粒体。  相似文献   

7.
水仙潜隐病毒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水仙主产区水仙病毒病的系统调查中,从无症和褪绿斑驳的病叶中分离到3个分离物NC、Ⅱ-3和Ⅹ-3.经人工根接和汁液摩擦接种在昆诺藜和千日红上,表现为局部枯斑;在番杏和苋色藜上,表现为局部褪绿或局部褪绿白斑;在克利夫兰烟和菜豆上产生系统褪绿;而对曼陀罗、豇豆和裂叶牵牛则不侵染。电镜观察病原病毒为635~660nm×13nm的线状粒体。体外抗性测定表明:TIP为65~70℃、DEP为10-2~10-3,而LIV为3天。ELISA测定结果与来自荷兰水仙上的NLV标准抗血清起阳性反应。这些结果表明,3个分离物为同一病原,均属水仙潜隐病毒(NLV)。  相似文献   

8.
侵染葡萄的一种病毒分离物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物采自葡萄呈扇叶,花叶症状的病叶(代号为GF),人工摩擦接种能侵染昆诺藜(C.guinoa),苋色藜(C.amaranticolor)和葡萄(LN33),病毒致死温度(TIP)为60-65℃,稀释限点(DEP)为10^-2-10^-3,寄主体外存活期(LIV)为3-4周,病毒粒体为球状,约30nm,该分离物和葡萄扇叶病毒(GF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1987年从南京豌豆田中采集到表现花叶症状的病株,编号为P-59。经苋色藜单斑分离后进行鉴定,性状如下。 1.寄主范围 人工摩擦接种6科22种植物,P-59可侵染其中的8种。豌豆(Pisum sativum)接种后表现花叶,有时沿叶脉颜色变深。莴苣(Lactuca sativa)初表现脉明,后呈花叶,叶皱缩或黄化,叶脉变褐,植株矮化。百日菊(Zinnia elegans)表现为花叶。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ar)及昆诺藜(C.quinoa)均为系统感染。苋色藜初出现褪绿点,后发展成枯斑,部分叶脉黄化,叶片畸形。昆诺藜上为密集的褪绿点,植株矮化畸形。千日红(Gorephrena globosa)产生大型不规则坏死斑。胡芦巴(Trigonella,foenumgraecum)及扁豆(Dolichos lablab)为隐症带毒。P-59不侵染豆科中的蚕豆、赤豆、菜  相似文献   

10.
在昆明地区栽培的马铃薯病株上分离鉴定出含有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和花生环斑病毒(Groundnut ringspot virus,GRSV).利用蔗糖垫及差速离心法提纯了该混合分离物,提纯病毒免疫家兔5次,得到 TSWV和GRSV的混合抗血清,所制备的抗血清经间接ELISA测定效价为12560.  相似文献   

11.
两种苹果潜隐病毒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应用热处理、热处理加茎尖组织培养以及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病毒药剂等方法,脱除了苹果优系短枝富士的苹果褪绿叶斑病毒(CLSV)和苹果茎沟病毒(SGV),从而获得无潜隐病毒苗木。  相似文献   

12.
桃病毒病调查与检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陕西省桃主产区的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和ELISA检测.查明了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NRSV)、李矮缩病毒(PD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CLSV)、桃潜隐花叶类病毒(PLMVd)和桃耳突病毒(PEV)等5种病毒和类病毒在桃上的存在及感染情况.ELISA检测结果表明,PNRSV的感染率最高,CLSV发生也较普遍,PDV感染率较少,各种病毒的混合感染都有出现,PNRSV、PDV和CLSV的总感染率达65.8%.PLMVd和PEV的田间发病率约为1.0%和0.2%.  相似文献   

13.
应用分析双链RNA技术诊断苹果潜隐性病毒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导一种以分析病毒双链RNA为依据,检测苹果潜隐性病毒的新方法。这种方法能快速、准确地从苹果组织中分离和分析病毒的双链RNA(ds RNA),因此能直接、有效地从病毒侵染的组织诊断苹果潜隐性病毒。双链RNA是从自然侵染的苹果叶片或花瓣用酚萃取,经CF-11纤维素层析纯化,再用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溴乙锭或银盐染色分析ds RNA电泳图谱。经脱毒的苹果树叶片,未发现有病毒的ds RNA存在。文中还报导了使用这一技术诊断苹果潜隐性病毒的有关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4.
苹果种质资源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了苹果茎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实现了低温锻炼、预培养及恢复培养基对成活率的影响,筛选出了合适的冰冻保护剂PVS3,构建了苹果茎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同时对冻存成活苗的叶片再生能力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5.
用LC—6A高效液相色谱仪测试富士二年生苹果苗的三种内源激素。结果表明:受茎沟槽病毒侵染植株GA_3、CTK及IAA,三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均较对照(无毒植株)低。GA_3降低最显著,比无毒植株低111.18%,CTK比无毒株低19.66%,IAA比无毒株低17.69%。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苹果新根中的细胞分裂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以盆栽3年生新红星/海棠为试材,研究了苹果新根细胞分裂素的提取、纯化和高效形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测定。苹果新根用80%冷甲醇抽提,在pH3.0下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在PHS.0~8.5下用正丁醇萃取,提取滚浓缩后用PH3.0的磷酸缓冲液做溶剂,加PVP振荡吸附,最后用SeP—PakC18简柱进行纯化,以甲醇、水溶剂系统(PH3.5)在SpherisorbC18柱上进行分离,用紫外检测器在265mm波长下检测、鉴定.苹果新根中的CTK种类主要有Z、ZR、diHZ。  相似文献   

17.
华南番木瓜病毒病及环斑病毒株系的调查鉴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田间调查、病毒粒子和内含体形态、血清反应、寄主范围和症状、昆虫介体、物理性质、潜育期等试验结果、认为华南4省区的番木瓜病毒病只有PRV一种。根据在西葫芦上的症状特点,将PRV初步区分为4个株系,即Ys、Vb、Sm和Lc。在313份标样中,它们单独所占比例分别为40.57%,10.22%,0.64%,4.47%,Ys+Vb(复合侵染)占44.08%,这表明Ys为优势株系,Vb次之,Lc和Sm发生少分布不广。研究结果还表明,以前有人报道的PMaLV实则是本研究的Vb,而不是一个新病毒。  相似文献   

18.
用红星(starking delicious)、金冠(Golden delicious)、秦冠(Qin delicious)三个品种的短果枝顶芽(花芽)、中长枝顶芽及中长枝侧芽(叶芽)等三种芽的鳞片分层剥取后,采用组织分离法和洗涤离心法分析研究,发现这三个品种芽的鳞片均带有AIternaria spp。三个品种中红星的带菌率及所带孢子量最高,三种芽中短果枝顶芽的带菌率及带孢子量最高,同时鳞片上所带的孢子于次年春均能荫发,可作为初次侵染源。三个品种中,红星田间果实发病率最高,这与芽内带A.spp及其孢子量成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了A.spp能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芽中越冬,所以芽是霉心病的一个重要越冬场所。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25%阿米西达SC对苹果黑星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达78%~89%,而且使用安全,田间适宜使用浓度为1500~2500倍,连喷4次,间隔期10d。另外,25%阿米西达SC对苹果斑点落叶病亦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80%~90%,使用安全,田间适宜使用浓度为1500~2500倍,间隔期10d喷1次,连喷4次为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