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的杜仲胶资源及其开发潜力与产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我国的杜仲胶资源,针对我国橡胶工业的发展现状和突出问题,论述了我国重要胶源树种杜仲的资源优势、优良特性和产业前景;综述了杜仲药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杜仲在现代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巨大潜力;分析了综合利用我国杜仲资源的产业技术优势;提出了进行杜仲高产胶(药)良种选育与栽培技术创新,充分利用杜仲皮、叶、雄花和果实资源,建立杜仲胶和杜仲现代中药材综合产业技术体系以发展杜仲产业的思路,并明确了我国杜仲产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年来杜仲产业再次呈现抬头趋势的情况,客观分析了当前杜仲产业的发展态势,思考了河南杜仲产业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冷静把握发展节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解决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瓶颈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国内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结合国际花卉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阐述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优势,针对国内花卉业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杜仲为我国十分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树种,既是世界上极具发展潜力的优质天然橡胶资源,又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药材和木本油料树种,也是维护生态安全、增加碳汇、国家储备林建设、实现绿色养殖的重要树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交通、电力、通讯、化工、水利、医疗、体育、农林等领域。从我国杜仲的国家战略地位出发,论述了杜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基础和科技支撑成效。经过我国科技工作者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已定向选育出果用、雄花用、叶用和果材药兼用系列杜仲良种,为我国杜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资源基础;创新了杜仲果园化栽培模式、杜仲雄花园、短周期叶用林、果材药兼用国家储备林栽培等新的栽培模式与技术,突破了杜仲资源高效栽培的技术瓶颈;杜仲橡胶绿色提纯及其在高性能轮胎、军事国防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取得重要突破;以α-亚麻酸软胶囊为代表的杜仲籽油产品、以杜仲雄花为原料生产的杜仲雄花茶等系列产品、以杜仲叶片为原料生产的杜仲功能饲料及其畜禽健康产品、杜仲功能型食用菌等产品的研发与资源的高效利用,促使杜仲由单一药用迅速扩展到杜仲橡胶、木本油料等国家战略资源的全面开发,杜仲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杜仲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杜仲资源高值...  相似文献   

5.
论湖南杜仲产业发展的策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湖南杜仲资源培育与开发利用现状1.1 栽培历史湖南是我国杜仲中心产区之一 ,栽培历史悠久。宋寇宗《本草衍义》(10 0 0年 )中 ,就有“杜仲产湖广 ,湖南者良”的记载。据不完全统计 ,建国初 ,全省零星分布的杜仲资源折合面积近 133.3hm2 (以 30 0株 /hm2 计算 ) ,其中母树 13.3hm2 ,主要分布慈利、沅陵、永顺、永定、桑植、石门等县。 1953年 ,国家在慈利县建立了第一个国有江垭杜仲林场 ,到 1957年 ,成片营造杜仲林 130 0多 hm2 。 6 0年代至 80年代中期 ,国家曾拔专款扶持湖南杜仲基地建设。 1986年以后 ,杜仲发展较快 ,特别是 1993年 …  相似文献   

6.
王晶 《山西林业》2022,(2):12-13
杜仲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通过对杜仲特性、杜仲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并结合山西省杜仲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了山西省杜仲栽植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杜仲产业发展布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仲为我国特有的重要经济树种,不仅是名贵中药材,还是除三叶橡胶之外惟一具有巨大开发前景的天然橡胶资源。国家发改委在2011年新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将"天然橡胶及杜仲种植生产"作为独立的一项列入鼓励类农林产业类中,这为杜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促进我国杜仲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文中根据我国不同杜仲适生区域的自然条件、栽培习惯、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情况,结合我国杜仲产业政策,从杜仲资源培育基地及培育模式、产品开发、产业升级关键技术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对我国的杜仲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与布局,明确提出了我国杜仲天然橡胶及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区林化产业在现代林业思想和区党委的工作思路指导下,在全国林化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结合本地区实际,充分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通过改革整顿、调整搞活,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发展态势健康良好,初步形成了资源有效化、生产规模化、产品多元化、管理现代化和服务一体化的现代林化格局。在目前形势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执行“十五”计划和区政府“三大战略、六大突破”战略,促进我区林化产业的发展升级和迎接WTO的挑战?以下是笔者的看法:制约我区林化产业发展的因素1.林化产业发展设施和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纤维板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截至2015年底,全国保有纤维板生产线667条,生产能力合计达到5 088万m~3/a。在2014年底基础上下降0.6%,首次呈现负增长态势。预计2016年底全国纤维板总生产能力将维持在5 000万m~3/a左右,纤维板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将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10.
立足我国胶合板产业发展的形势要求,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二维视角,对胶合板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内涵,以及基于资源共享、减少风险、降低成本和价值共赢的多重动力进行了探讨,为我国胶合板产业转型升级的顺利推进提供理论和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萌发种子的根尖为材料,对兰州地区引种的杜仲进行了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杜仲染色体较小,数目均为34条,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杜仲体细胞染色体核型有2类,第1类为2n=34=20m(2SAT)+10sm+4st,第2类为2n=34=20m(2SAT)+12sm+2st,在2类核型中均见到了随体染色体,随体均位于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的短臂上。2类核型中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分别小于2,臂比值大于2:1的染色体的比例在1%~50%之间,按照stebbins的核型分类标准应属2A核型,与前人的核型分析结果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杜仲在北方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仲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原产长江流域以南地区,通过驯化栽培在北方也有很强的适应性。通过分析杜仲的生物学特性、优良性能及在医疗保健、园林绿化、木材加工、工业原料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提出了在北方营造杜仲林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杜仲种子发芽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仲为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和名贵中药,其皮为重要的中药材。采用传统的种子育苗法其发芽率一般不超过50%。将杜仲种子剥去果皮或剥去果皮并弃去胚根端部分胚乳,接种于Ms+0.8%琼脂的培养基上进行发芽试验,种子发芽率分别为50%和94%。将种子分别置于10℃、15℃、20℃、25℃、30℃的温度下培养发现,杜仲的最适发芽温度为20℃。  相似文献   

14.
为给杜仲SSR分子标记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利用MISA软件对杜仲转录组序列进行了微卫星查找,共获得重复单元长度为1~6碱基的29 067个微卫星序列。分析这些微卫星序列后发现,在杜仲转录组中,长度为二核苷酸的微卫星重复单元最为丰富,占43.7%;在单碱基重复和二碱基重复这两种类型中,最主要的优势重复单元分别是A/T和AG/CT;在三碱基、四碱基、五碱基重复类型中,(AAN)n、(ANAT)n、(AANAN)n分别为其对应的优势重复单元。杜仲转录组中,微卫星的频率随着微卫星总长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生产需要,对杜仲进行大面积剥皮试验。结果可看出,随气温升高,杜仲剥皮后再生效果明显增加;从单株看,阴面的再生皮愈合较好,残留尚未愈合的多系是午后受阳光直射的部位;剥充后,如遇连续2天下雨,则将影响再生皮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用茶叶和杜仲混交造林,分别与茶叶纯林和杜仲纯林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茶药混交林,杜仲切干造林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网站检索截止日期为2020年6月30日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良种及植物新品种,分析杜仲良种类型分布、审定时间分布、用途分布、审定更新以及杜仲植物新品种概况.结果表明,杜仲良种共有30个,包括国审良种14个和省审良种16个;2002年审定的陕西省秦仲系列'秦仲1号'~'秦仲4号'是...  相似文献   

18.
从杜仲组织培养、遗传多样性、性别相关分子标记、全基因组测序及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功能基因和转基因方面对杜仲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总结了杜仲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杜仲多倍体诱变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改良琼脂涂抹法(0.2%浓度的秋水仙碱与0.1%的琼脂混合成半固体)和直接滴渗法处理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幼苗顶芽进行多倍体诱变,并比较不同方法和不同处理时间的变异率,以期获得最有效的多倍体诱变方法。结果表明:用改良琼脂涂抹法处理2d效果最好,变异率达57.1%。所以,改良琼脂涂抹法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多倍体诱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