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探究不同磷水平施肥对油茶林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施磷水平为油茶植株营养生长和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基础。设定了每年每株植株氮最佳用量69 g和钾最佳用量99.57 g,并设置了单株年施入磷肥量:0、300、600、900、1 200 g共5个梯度,研究不同磷水平下油茶林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对于土壤养分而言,有效磷含量呈上升趋势,在P4磷水平呈最大值;有机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P3磷水平时达到最大值;而碱解氮及速效钾呈下降趋势;对于土壤微生物数量而言,细菌、真菌、放线菌及解磷菌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P3磷水平时达到最大值;对于土壤酶活性而言,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蔗糖酶活性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在P3磷水平时达到最大值,而脲酶呈下降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间相关性密切。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油茶幼林钾肥最适施用量,从而为油茶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赣无’系列的5年生油茶林分为试验对象,设置了5个钾素水平处理(K0、K1、K2、K3、K4),1个施用复合肥的对照处理(CKFHF)和1个不施肥的处理对照(CK0),就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树体生长、叶片养分积累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均能显著提高油茶树体各生长指标的增幅和叶片及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油茶树体各生长指标的增幅和叶片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均随之增加,K3处理的达到最大值,复合肥处理的肥效小于K2处理;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油茶林地土壤中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均显著性增加,而土壤中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则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均先减小后增加,K4处理的降到最小值;对油茶叶片中的钾含量、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与施钾量进行拟合,得出其响应曲线,并确定了对油茶幼树施用钾肥的最适用量范围为317.72~322.25 g/株。  相似文献   

3.
以8 a林龄浙江红花油茶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单施复合肥、生物有机肥以及复合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对生长指标、产量和叶片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肥1600 g·株^(-1)的树高增长量以及叶片全氮含量最高;复合肥+生物有机肥400 g·株^(-1)的冠幅增长量和叶片全磷、全钾含量最高;复合肥+生物有机肥1600 g·株^(-1)的单株产量提高效果最显著。复合肥配施生物有机肥有利于浙江红花油茶植株生长、叶片营养积累和果实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和灌水用量对油茶春梢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油茶产量与春梢的生长状态密切相关,探讨春梢生长与水肥之间的关系可为油茶水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测土配方的基础上针对氮、磷、钾和水4个因子的用量,分别设置5个梯度水平,并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处理,在江西九江高产无性系油茶成林中开展了水肥试验,通过测定油茶春梢长度、梢直径和叶面积,分析油茶春梢生长的水肥需求规律,筛选出最佳的水肥栽培方案。【结果】在试验用量范围内,适量的氮和水的对油茶春梢伸长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磷、钾影响较小。氮、磷、钾、水4个因子对梢直径和叶面积的增加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用量不宜过大。氮与磷、氮与钾、氮与水、磷与水互作对梢长有明显耦合效应;当氮肥水平较低时,适量增施磷肥促进春梢伸长,增施钾肥影响不明显,当氮肥用量较大时,增施磷肥表现为拮抗效应,适量增施钾肥表现为正向耦合效应;氮素或水对油茶春梢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均存在阈值,在阈值范围内两者能产生正向协同耦合效应;水分不足时,磷肥能抵御干旱胁迫的伤害,促进春梢伸长生长,水分充足时,磷肥肥效难以发挥,过量施用造成肥料浪费。一定用量范围内,氮与钾互作对梢直径有明显正向耦合效应,但用量过大则促进效果不明显。【结论】氮、磷、钾、水4个因子均为变量时,以春梢长、梢直径和叶面积接近最大值为目标优化出的水肥方案为:全年每株油茶增施有效养分 N 160 g,P2 O560 g,K2 O 252 g、灌水25 kg。  相似文献   

5.
密度调控对于维持林木养分平衡和提高林地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2017年6月到2019年10月,以四川盆地南缘古蔺县刺竹子(Chimonobambusa pachystachys)纯林为对象,研究了5种密度调控(CK:10万株·hm-2;D1:4万株·hm-2;D2:5万株·hm-2;D3:6万株·hm-2;D4:7万株·hm-2)下刺竹子叶片氮、磷养分特征和竹笋产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处理下刺竹子叶片氮磷比均大于16,表明刺竹子生长易受到磷限制。D1和D2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氮含量;D3和D4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磷含量,显著降低了叶片氮磷比,缓解了磷限制。D3处理显著提高了刺竹子笋产量,增幅为21.60%,笋产量为3 690.05 kg·hm-2·a-1。刺竹子笋产量与叶片氮、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氮磷比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说明,研究区刺竹子生长易受到磷素限制,可对竹林适当施磷肥;密度调控显著改变了刺竹子叶片氮、磷养分特征,将研究区立竹密度保留在6万株...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硼条件对黑木相思生长特性的影响,以黑木相思人工林为材料,设置7个施硼量(0、2.5、5.0、7.5、10.0、12.5、15.0 g·株-1硼砂)处理,分析不同施硼量对土壤有效硼含量、不同林龄(1.5和3.0 a)植株株高、胸径、主梢发育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等指标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和异速生长指数分析,研究黑木相思生长特性对不同硼条件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施硼肥可以补充试验地土层中有效硼的含量;不施硼或施硼量大于12.5 g·株-1时,会抑制黑木相思的生长;当施硼量超过7.5 g·株-1时,可以缓解林龄3.0 a黑木相思主梢枯萎的症状;施硼量的增加可以促进叶片硼和磷元素的积累,但过量的硼会抑制氮、钾、钙元素的积累;施硼量与黑木相思叶片中硼元素的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枯梢植株比例和枯梢长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植株株高与胸径、枯梢植株比例与枯梢长度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片中磷与氮、钾元素之间为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钙与磷、...  相似文献   

7.
在夏季高温季节对油茶施不同水平钾肥试验,以期为油茶夏季施肥及优质丰产栽培提供依据.选择8年生普通油茶为试材,设置5种施钾肥水平,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测定相关指标并分析.结果 表明:不同施钾肥处理对油茶叶片温度、果皮厚度、2a茶果产量和茶果数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施用100g/株钾肥时,叶片叶绿素SPAD值、叶片含氮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油茶林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不同模式施肥,对油茶叶片生长和叶片养分含量进行研究,探讨油茶叶片各生长指标与叶片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模式对油茶叶片生长指标和叶片养分含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叶形指数与其它指标有负显著相关性,比叶重与其它指标间有正显著相关性,叶片养分中N、P、K的含量与其它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施肥模式与叶片生长间关系密切。各模式对油茶叶片的肥效作用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M5、M4、M2、M3、M1、M0、CK。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肥料种类及其施肥量对盈江省藤生长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其2年生幼林进行连续3年的微生物菌肥与复合肥和磷肥配施试验。结果表明,3年中不同因素的各水平组合间苗木的地径、株高、叶片数和冠幅均呈现极显著的差异(P<0.01)。施用复合肥和磷肥总体呈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抑制盈江省藤生长的现象。不同肥料配施试验组合的地径、株高和叶片数均大于对照的相应指标。试验期间,单施微生物菌肥0.3~0.6 g/株即可满足盈江省藤生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氮素营养对西南桦幼苗生长及叶片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设置每株0,50,100,200,300,400,600mg7个氮素处理,开展西南桦幼苗指数施肥试验,探究氮素供应水平对西南桦幼苗生长以及叶片养分状况的影响,旨在揭示西南桦幼苗的氮素需求,确定其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1)西南桦幼苗的地径、苗高、生物量以及叶面积随着氮素供应水平的增加而增大,至氮施用量每株>200mg后其生长表现和生物量趋于稳定,而叶面积则显著递减;2)西南桦幼苗叶片N,P和K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增,叶片N和K含量在施氮量每株>200mg、生物量稳定之后仍持续增加,说明由于植株对N和K的奢侈消耗造成植株体内的养分积累,而叶片P含量在施氮量每株>100mg之后即趋于稳定,说明植株对P的需求已满足而保持其含量稳定;3)运用临界浓度法确定出西南桦幼苗叶片N,P,K的临界含量分别为37.8,4.1,24.4g·kg-1,最适含量分别为37.8~59.1,4.1~6.3,24.4~34.7g·kg-1,综合3个最适含量范围,推断出西南桦幼苗的最适施氮范围为每株200~400mg。  相似文献   

11.
油茶轻基质网袋育苗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良种油茶轻基质网袋容器嫁接苗为试验材料,设计了轻基质网袋摆放厢床施肥和容器袋内施肥2种方式、多种施肥量的处理试验,用以研究施肥对油茶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的成活率、抽梢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中油茶各项生长指标显著不同。厢床施用0.15 kg/m2复合肥、轻基质网袋容器内配1 g/袋过磷酸钙或网袋内配0.5 g/袋过磷酸钙+1 kg复合肥/m3处理的油茶轻基质网袋容器苗的成活率在90%以上,抽梢率达到85%,抽梢长度和粗度生长也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连续3年在广西柳州市对5年生油茶人工林进行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后,处理Ⅱ的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增长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即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直接施入油茶林地最有利于营养生长,而处理CK(不施肥)各项生长指标的增长量最低。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各指标的影响差异较大,经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得出土壤综合肥力的高低顺序,其中处理Ⅲ(即无纺布包装有机—无机复混肥)施肥后对油茶林地土壤综合肥力的提高最显著,其次为处理Ⅰ(即有机栽培肥料),不施肥处理CK的土壤综合肥力则显著降低,土壤质量退化严重。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油茶花芽生长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油茶高效栽培提供参考,选择8年生‘长林53号’油茶作为研究对象,按照3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施肥试验,筛选最适油茶花芽分化及生长的施肥配比。施加的氮磷钾肥分别为尿素、钙镁磷肥、硫酸钾肥,其有效成分分别为有效氮(质量分数≥46.4%)、P2O5(质量分数≥12%)、K2O(质量分数≥51%)。结果表明:施加氮肥能显著促进花芽伸长,提高花芽分化率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量为N218.23g/株、P71.00g/株、K242.48g/株;在花芽生理分化期(前分化期),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花芽中ABA和ZR含量,ABA和ZR含量与花芽分化率显著正相关;在花芽形态分化期,施肥处理下ABA含量呈现下降趋势,ZR、IAA和GA3含量呈现增加趋势,氮、磷、钾与多数形态分化期内源激素含量呈显著相关。施肥能促进花芽生长,并且通过影响花芽中内源激素含量来影响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4.
辣木幼林对氮、磷、钾肥效响应及叶片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辣木幼林时期对大量元素的需求状况。[方法]应用"3414"配方施肥试验设计,探讨N、P、K配方施肥对元阳干热河谷辣木幼龄林的生长量、叶片色素含量(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和叶片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肥力补充对辣木幼林的生长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效果,其中N肥各施肥配方对幼林的各项生长量指标和生理指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P肥对除地径增量和叶片含水率之外的其它设定指标也表现出显著效果,而K肥各施肥处理仅对冠高增量、冠高比增量和叶片含水率具有显著影响。[结论]综合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极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显著促进树高、地径、冠幅生长和叶片色素积累的组合均为本试验设计的中高施肥量配比,其中N3P2K3为最优组合。辣木幼龄阶段对大量元素需求非常旺盛,以维持其快速增长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5.
思茅松人工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定植3年的思茅松人工林进行施肥试验, 结果表明: 施肥对思茅松幼林的林木高、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需N、P、K肥配合施用。在一般立地条件下, 思茅松幼林追肥较为合理的施肥用量为: 尿素50g/株; 过磷酸钙200g/株, 硫酸钾50g/株。此外, 合理施肥能够保持思茅松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 以至提高林地土壤的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6.
西伯利亚花楸不同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年生西伯利亚花楸进行不同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肥料配比和施肥量对西伯利亚花楸生长和结实量有较大影响。氮、磷、钾不同比例施肥配方中,合理施肥能够加速树木生长,增加结实量,提高树种抗寒性。推荐使用氮(N)、磷(P2O5)、钾(K2O)施肥配比为2∶1∶1,施肥量80 g.株-1,年最佳施肥量为尿素174.75 kg.hm-2、磷酸二氢钾108.75 kg.hm-2、氯化钾83.25 kg.hm-2。  相似文献   

17.
油茶土壤养分和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对沼液用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沼液在油茶上的应用提供合理与科学的指导,以6年生油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了5个施不同沼液量的试验组(B_0:0 kg/株,对照组;B_1:10 kg/株;B_2:20 kg/株;B_3:30 kg/株;B_4:40 kg/株),连续2 a观测其对油茶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变化情况及对油茶果实产量、含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对土壤肥力改良作用明显。在施沼液2 a后,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随着沼液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则趋于平稳。5组处理中,以B_4(40 kg/株)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的改善效果最好。在油茶果实方面,施用沼液能有效提高油茶单株鲜果产量,改善油茶果实经济性状。不同沼液用量处理油茶鲜籽含水率、鲜出籽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差异显著。与对照组B_0处理相比,B_3(30 kg/株)处理油茶鲜出籽率提高了56.7%,干出籽率提高了34.72%;B_4处理主要提高了油茶果实含油率,与对照相比,其种仁含油率提高了21.20%,鲜果含油率提高了58.93%。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油茶果实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以土壤速效磷含量与果实含油率相关性最好。因此,施用沼液能够改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显著提高油茶果实含油率。  相似文献   

18.
叶面施肥对油茶枝条和有效芽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林1号油茶无性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喷施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尿素、赤霉素、硼肥等4种叶面肥对其枝条和有效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硼肥和尿素对油茶新梢长生长、有效芽数量有极显著影响,4种叶面肥对新梢粗的影响不显著;对新梢长和有效芽生长效果最好的浓度和肥种组合是200 mg/mL的硼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