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茶是我国主要的食用木本油料树种,其种子制备的茶油是优质食用植物油,其副产物油茶饼粕中亦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油茶饼粕经冷冻干燥除水后,通过索氏提取法获得苯/乙醇提取物,于450℃的He气流中进行热裂解,然后对热裂解产物进行Py-GC/MS联机分析,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鉴定出30种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油茶饼粕苯/乙醇提取物的450℃热裂解产物中,含有丰富的名贵生物医药、名贵香料、特色化工原料等成分,不仅可用于高档化妆品和护肤品,还可用于食品、染料与工业溶剂等优质原料。研究结果为油茶饼粕这一丰富资源的深加工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了综合利用油茶饼粕,分析了油茶饼粕的基本组成,采用苯酚为液化剂,硫酸为催化剂,对油茶饼粕进行了液化实验。结果显示油茶饼粕中糖类、粗纤维和粗蛋白质的总质量分数约为75%,能够有效进行液化。研究了反应温度、苯酚与油茶饼粕的质量比(液比)、催化剂的用量及液化时间对液化反应的影响,实验得出较佳的液化工艺条件为:硫酸用量4%,液化时间1.5 h,液化温度140℃,液比值4,此时液化残渣率16.25%。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油茶饼粕及其液化残渣和产物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苯酚与油茶饼粕组分发生了明显酚化反应和醚化反应,形成了更多的活性官能团。油茶饼粕中蛋白质结构遭到破坏,蛋白质也发生了液化反应。  相似文献   

3.
为了综合利用油萘饼粕,分析了油茶饼粕的基本组成,采用苯酚为液化剂,硫酸为催化剂,对油茶饼粕进行了液化实验.结果显示油茶饼粕中糖类、粗纤维和粗蛋白质的总质量分数约为75%,能够有效进行液化.研究了反应温度、苯酚与油茶饼粕的质量比(液比)、催化剂的用量度液化时间对液化反应的影响,实验得出较佳的液化工艺条件为:硫酸用量4%,液化时间1.5h,液化温度140℃,液比值4,此时液化残渣率16.25%.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油茶饼粕及其液化残渣和产物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苯酚与油茶饼粕组分发生了明显酚化反应和醚化反应,形成了更多的活性官能团.油茶饼粕中蛋白质结构遭到破坏,蛋白质也发生了液化反应.  相似文献   

4.
以乙醇-苯酚为液化剂,浓硫酸为催化剂,采用高温高压(3.8 MPa)的方法对竹粉进行了液化处理。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液化工艺条件为:在苯酚和竹粉质量比(酚固比)为1∶1、乙醇和竹粉质量比(醇固比)为18∶1,浓硫酸用量(以竹粉质量计)5%,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70 min时,液化率达98.5%。液化残渣的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结果证实了竹粉中化学组分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复合溶剂液化使芳环上有不同取代基的化合物形成,液化残渣主要由木质素及其衍生物构成;竹粉液体产物(生物质油)的GC-MS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油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酯、酚和酮等化合物,平台化合物乙酰丙酸乙酯GC含量为10.11%。  相似文献   

5.
金属离子催化生物质热裂解规律及其对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红外辐射热裂解实验装置上研究了K^ 和Ca^2 催化纤维素热裂解规律及其对热裂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温条件下两种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主要都发生在固相中.仅有极少量进入液态或者气态产物空间,该特性为制取环保液体燃料提供了保证条件。从总体上讲,两种金属离子对热裂解过程的催化作用比较相似,在促进焦炭和气体产物生成的同时阻碍了生物油的产生。但是,经由催化脱水过程,生物油有机成分氧含量降低,品质得到了部分提高。分析其催化机理,K^ 有利于裂变和歧化反应,促进乙醇醛、乙醛以及低相对分子质量醇基、醛基、酮基化合物的生成;Ca^2 则强烈地影响单糖碎片的重整和异构化过程,促进呋喃类和杂环衍生物的生成。这一催化选择性为热裂解采用合适的条件和工艺,有目的地选取特定金属盐来优化产物的生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海藻中提取多糖、植物增长激素、EPA、DHA等物质的方法,是将海藻粉碎、加酸浸提、加乙醇沉淀分级、酸水解等步骤、获得分子量不同的多糖产品;提取多糖后往海藻残渣中加乙醇浸提、回收溶剂、萃取、分离提纯得到蕨藻红素;提取多糖后的海藻残渣用乙酸乙脂萃取,回收溶剂,色谱分离得EPA和DHA的单酯衍生物,再酸水解、萃取、得EPA、DHA。  相似文献   

7.
采用直接提取法和分步提取法对哈茨木霉T28发酵液进行萃取,获得6种提取物;将各提取物对致病疫霉进行抑菌活性研究,并对具有最佳抑菌效果的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分步提取法和乙酸乙酯为萃取液的提取物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孢子囊萌发、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具有最佳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分别为67.06%,71.71%和76.25%;采用直接提取法获得的提取物抑制效果次之.2种方法的提取物中分别含有10个和15个组分,其中相同组分为2,5-二叔丁基酚、邻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十八碳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单(2-二乙基己基)酯,这些组分可能为对致病疫霉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提取法和乙醇提取法对百华花楸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全面的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从水提取物中检测出果实含有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采用乙醇提取物法检测出醌类、蒽醌类、黄酮、强心甙和生物碱等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9.
对油橄榄叶中总多酚、总黄酮和橄榄苦苷热浸提工艺进行放大实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对活性物质提取效果的影响,并运用单指数衰减函数模型对提取过程进行动力学拟合。研究结果表明:80%乙醇提取效果最佳,提取液中总多酚、总黄酮和橄榄苦苷分别为3.77、2.85和3.03 g/L;单指数衰减函数拟合效果较好,R值均大于0.9,且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曲线拟合效果越好。在进风温度150℃、进料速率15 mL/min的条件下将脱除乙醇的提取液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并运用AB-8大孔树脂对粗提物进行纯化后,总多酚质量分数由9.71%提高到31.65%,总黄酮质量分数由7.22%提高到10.98%,橄榄苦苷质量分数由9.16%提高到20.38%。对干燥后提取物粉末的含水量、孔隙率、密度、水溶性和吸湿性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粉末含水量、密度和孔隙率相差不大,水提取物具有更好的水溶性(溶解度为98.38%),乙醇提取物的吸湿性均小于5%。  相似文献   

10.
对桑叶无水乙醇和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的组分进行GC-MS分析,以桑叶提取物得率为指标,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桑叶乙醇提取物得率的影响,并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桑叶乙醇提取物水浴加热的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桑叶无水乙醇提取物中共鉴定出9种化合物,70%乙醇提取物中共鉴定出19种化合物。无水乙醇提取物中有机物GC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醇类(24.78%)、芳烃类(24.57%)、烷烃类(23.72%)、氨基脲(0.68%),GC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α,β-二甲基苯乙醇(24.78%)。70%乙醇提取物中有机物GC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酯类(32.99%)、烷烃类(24.35%)、酮类(9.57%)、酸类(7.07%)、腈类(0.52%)、醇类(0.45%),GC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苯甲酸-2,5-二(三甲基甲硅烷氧基)-三甲基甲硅烷基酯(20.01%)。桑叶乙醇提取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5 g桑叶粉,50 mL乙醇溶液,乙醇体积分数66%,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182 min,此条件下桑叶乙醇提取物的得率为20.0%。  相似文献   

11.
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活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规提取法浸提核桃楸叶的抑菌活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相对杨树叶枯病菌和樟子松枯梢病菌有抑菌活性,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相对杨树叶枯病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3.12 g/L,对樟子松枯梢病菌的MIC为6.25 g/L。采用GC-MS分析了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相经柱层析后集分I和集分II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相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相对含量较高的5-羟基-1,4-萘醌(胡桃醌)、D-阿洛糖、5,8-二羟基-1,4-萘醌、1,5-萘二酚、2,3-二氢苯并呋喃、7-甲氧基-1-四氢萘酮、1-萘酚、8-羟基-2-甲氧基-1,4-萘醌和4-甲基-2,6-二羟基喹啉等。  相似文献   

12.
以针叶材马尾松木质素(Pinus massoniana)为快速热解的原料,采用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技术,分别对磨木木素(MWL)、碱木素(AL)以及酸不溶木素(Klason木素)三种不同种类的木质素及磨木木素在不同热裂解温度下进行了热裂解实验,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热裂解产物中主要酚类组分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裂解温度为500℃时,马尾松不同类型木质素热裂解产物存在较大差异,磨木木素、碱木素和酸不溶木素裂解产物中总酚相对含量分别为62.3%、44.86%和16.25%,结果说明磨木木素最易裂解,碱木素次之,酸不溶木素最难裂解。热裂解温度从400℃升高到500℃再升高到600℃的过程中,磨木木素裂解产物中总酚相对含量仅从59.78%升高到62.31%再升高到65.72%,主要酚类组分为愈创木酚及其衍生物,各酚类组分相对含量随温度升高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核桃根系分泌物化感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核桃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利用乙酸乙酯提取核桃活体收集到的根系分泌物并通过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离鉴定,研究根系分泌物对萝卜种子发芽、胚芽和胚根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酸性、中碱性组分对萝卜种子发芽、胚芽和胚根伸长都有抑制作用;核桃根系分泌物酸性组分包括烷烃、烯烃、酸、酯、醇、酚、酮、胺、醌、苯等;中性组分包括烷烃、烯烃、酸、酯、醇、酚、萜、胺、萘、醌、苯等;碱性组分包括烷烃、烯烃、酸、醇、酚、胺、醌、酮、苯等.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规提取法浸提核桃楸叶的抑菌活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相对杨树叶枯病菌和樟子松枯梢病菌有抑菌活性,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相对杨树叶枯病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3.12g/L,对樟子松枯梢病菌的MIC为6.25g/L。采用GC-MS分析了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相经柱层析后集分I和集分Ⅱ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相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相对含量较高的5-羟基-1,4-萘醌(胡桃醌)、D-阿洛糖、5,8-二羟基-1,4-萘醌、1,5-萘二酚、2,3-二氢苯并呋喃、7-甲氧基-1-四氢萘酮、1-萘酚、8-羟基-2-甲氧基-1,4-萘醌和4-甲基-2,6-二羟基喹啉等。  相似文献   

15.
花楸果皮色素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花楸果皮色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花楸果皮含有水溶性的红色素和脂溶性的黄色素;红色素为花青素类色素,而黄色素为类胡萝卜素类色素;黄色素在四氢呋喃中溶解性最好,其次为石油醚,甲醇效果最差;用薄层层析法证实,花楸果皮的乙醇提取物至少含有1种黄色成分和2种无色成分,而石油醚提取物仅含有1种黄色成分;对花楸黄色素的乙醇提取物来说,加大展开剂中石油醚的比例,可以使色素得到更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16.
为优选出葡萄叶乙醇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采自吐鲁番市恰特喀勒乡的葡萄叶为材料,采用索氏提取器回流提取法提取葡萄叶乙醇提取物;工艺优化以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素,分别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做抑菌试验,并以其中抑菌效果最明显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以葡萄叶乙醇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了正交试验,并用K-B琼脂扩散法测定其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葡萄叶抑菌活性物质的影响顺序为,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浸提温度70℃、料液比1︰30、浸提时间3h。在最佳提取条件下获得的葡萄叶提取物对4种菌的抑菌作用大小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假丝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葡萄叶中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较显著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最大,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不太显著。本文所建立的葡萄叶乙醇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具有渐变快速、仪器设备简单、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可用于葡萄叶中具有抗菌活性物质的提取。  相似文献   

17.
核桃楸外果皮提取物的化感作用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规提取法浸提核桃楸外果皮的化感作用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外果皮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相对3种受体植物青菜、萝卜和紫花苜蓿具有化感作用(抑制萌发和抑制生长作用)。化感作用随提取物浓度增大而增大。采用GC-MS分析核桃楸外果皮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相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核桃楸外果皮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相的主要化学成分为5-羟基-1,4-萘醌(胡桃醌),GC含量31.20%;正十六酸,GC含量9.99%;7-甲氧基-1-四氢萘酮,GC含量7.99%;1,5-萘二酚,GC含量7.15%;2,6-二甲氧基苯酚,GC含量4.36%;4-丁氧基苯醛;GC含量3.23%;5-羟甲基-2-呋喃醛,GC含量2.96%;二聚1,3-二羟基丙酮,GC含量2.94%;丙三醇,GC含量2.77%;1(3H)-异苯并呋喃酮,GC含量2.57%。  相似文献   

18.
油茶是我国重要木本油料作物,遍布江南各省和秦晋高原部分地区。油茶籽的加工利用,目前一般都采用机械压榨法提取茶油,得油率在20~25%左右。大量的残渣为油茶饼(约占50~60%)。茶饼中含有粗脂肪(茶油)、皂甙、醣类、蛋白质等化学成分,根据我们对青田某一样品分析,其主要成分的含量为:  相似文献   

19.
探索一条高效的鸡毛竹叶子抗氧化物的提取工艺.以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鸡毛竹叶子抗氧化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对竹叶抗氧化物提取均具有显著影响,优化的鸡毛竹叶子抗氧化物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0℃,料液比1∶20,乙醇浓度90%,提取时间80 min,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IC50为0.3098 mg/mL,提取物中含有总酚3.34%,总萜2.89%.为鸡毛竹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实现迷迭香提取精油后残渣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迷迭香提取精油后固体残渣为原料,分别采用溶剂提取(CSE)、超声波辅助提取(UAE)、超临界CO2萃取(SC-CO2)和亚临界萃取(SE)4种方法对有效组分进行提取,采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高分辨串联质谱仪进行成分分析,通过分析对DPPH、ABTS、羟基等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综合评估所得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3个指标评价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4种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为鼠尾草酚、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等萜类化合物,木樨草素、橙皮素、香叶木苷和橙皮苷等黄酮类化合物,以及鼠尾草酸和绿原酸等酚酸类化合物。采用4种方法所得提取物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果,其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SC-CO2、CSE、UAE、SE。采用4种方法所得提取物均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SC-CO2、SE、CSE、UAE,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