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是调整区域协调发展关系最基本的法律,是协调区域发展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的前提和保障。性质研究是部门法哲学的理论基石,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的性质是区域协调发展法律理论研究及其制度设计的根源。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的秩序和正义价值应是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性质的体现,从秩序和正义的普遍价值出发,探讨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应是协调之法和规范协调之法以及公平法的基本性质,由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第一层次的规范性质和价值性质可以探究其更是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社会本位法。  相似文献   

2.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垦区现代农业主体功能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的广泛共识。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深刻认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切实把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贯彻好、落实好。黑龙江垦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已由"区位经济"和谐发展进入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时期,即将形成"现代农业主体功能区"。如何发挥它  相似文献   

3.
运用耦合协调度和熵值赋权法,依据2005—2014年的数据,对工业在整个经济环境下所起的作用以及吉林省的工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纵观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有诸多影响因素。只有通过各因素与经济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共赢。本文以工业为例,通过对协调度的计算和分析,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出近10年二者的协调发展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这说明二者的发展是逐渐协调的。根据数据结果提出一些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工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提供一些理论基础,使吉林省经济呈更健康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6):156-158
区域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区域协调发展被赋予了经济与社会聚合、区域竞争力、区域利益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等新的时代意义与内涵,由此也推动了区域政策不断创新的过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在分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与区域政策基本框架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区域政策创新的相关想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状态及其成因,基于2006—2020年省域数据,利用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和地理探测器考察了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城乡发展协调度持续增长且内部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区域间差异构成全域内部差异最主要来源,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随时间推移均具有缩小趋势;各地区城乡发展协调度的离散程度均趋于下降但存在不同分化态势;城乡发展协调度与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化程度、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能力和环境规制强度等因素相关,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力大于单个因素的影响力并存在时变特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因地因业制宜优化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动力系统,构建城乡发展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形成平衡的发展结构,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前,省域之间,甚至一省之内的农村经济发展差距在不断扩大,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对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差异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缩小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以知识产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适合时代特征的新思路。本文从探讨“十一五”期间我国区域发展新战略着手,在充分剖析知识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框架下的知识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结合乌大张地区实际情况,构建了乌大张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城市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理论,定量测算了2003—2016年乌大张地区的协调发展度,依据测算结果对乌大张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整体区域的综合分析与乌大张3市之间的对比分析,并针对协调发展中所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升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乌大张区域及3市处于基本协调发展阶段,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乌大张3市之间协调发展水平具有差异,人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等城市系统之间的矛盾,长期内仍是制约乌大张城市复合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使贫困地区受挤压的态势更为明显,脱贫难度和市场机制诱发贫困的因素都在增加,贫困形势愈显复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的现实选择。从河北省的实际出发,选择利益枢纽、空间枢纽、产业枢纽、组织枢纽和人力枢纽等作为统筹发展的切入点,构建农村反贫困的对策框架,既有利于反贫进程的有效推进,也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艳君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318-1319
在阐述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区域收入差异、产业结构、工业发展程度、区域环境变化情况及劳动力经济性流动这几个方面,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是否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该区域经济协调状况有待提高的结论。并从行政、经济、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了实现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得出网状交织发展模式是适合该区域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