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园艺》2010,21(6)
中田大山楂是南方野生山楂的芽变鲜食品种。本文从砧木品种、种子处理、嫁接方法、嫁接时期等方面进行了育苗试验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目前试验的成果已在生产上广为应用。  相似文献   

2.
南山楂鲜食新品种——中田大山楂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中田 《果树学报》2011,(1):186-187,封2
中田大山楂是笔者从1988-2008年,用20 a时间从南方野生山楂选择育出的可以直接鲜食的非常罕见的山楂新品种.该品种抗寒、抗旱、抗病、抗虫、抗环境污染能力特强,且早产、高产、优质,可以直接鲜食.中田大山楂果实长椭球形,平均单果质量100 g,最大果质量225 g,果皮青黄色,果肉白色,山楂香味浓郁,石细胞少,肉质细...  相似文献   

3.
利用4 a生桂东大果山楂优株穗条,从不同时间、砧木年龄及以不同生长素种类和浓度进行了嫁接试验。结果表明:9~10月份是最适宜的嫁接时期,平均成活率均在88.1%以上,最高可达97.7%;用50 mg/L的2,4-D溶液浸泡穗条4 h,嫁接成活率高达97.7%;2 a生砧木嫁接成活率为92.7%,5 a生砧木成活率为95.3%,但前者高生长大于后者,且出圃时间早,育苗成本低。  相似文献   

4.
为把贺州学院"中田大山楂"绿色产业链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促进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从一系列研究与实践中总结出"中田大山楂"安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标准,解决了该品种在广西地区地理及气候条件下栽培和推广种植中遇到的难题,并制定了规范的高效栽培关键技术。此关键技术重点阐述了以专用的整型和冬剪技术为保花保果的物质基础和准备,进而详细规定了配套防治病害的专用技术,特别针对最新出现的生理病害技术上有较大的突破,可作为广西地区栽培大果山楂的技术标准,也可为其它地区栽培山楂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复合涂膜对中田大山楂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田大山楂为试材,采用9组不同配方的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将试材置于4℃、相对湿度为80%~90%的条件下贮藏,分别在2014年12月、2015年1月和3月测定山楂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原花色素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研究了不同配方壳聚糖复合涂膜对中田大山楂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4℃贮藏条件下,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可减少中田大山楂的腐烂率,延缓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原花色素、可滴定酸、游离氨基酸含量的下降,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其中,2%壳聚糖+1.5%CaCl_2+1.0%甘油配方处理的保鲜效果最好。因此,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有利于中田大山楂的保鲜。  相似文献   

6.
中田大山楂是南方野生山楂的芽变鲜食品种,2008年7月9日已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进行了品种登记[(桂)登(药)2008022号],命名为"中田大山楂".该品种早结丰产,定植第二年可少量试产,第三年株产10~25 kg,第六年后株产可稳定在150~250 kg.现将笔者20多年对中田大山楂育苗的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1选育过程1988—2000年,笔者进行实生野山楂选种,2000年发现其中1株的枝条发生芽变:该枝条上的果实较大,果实长椭球形,经济性状好,风味较佳。当年进行高接,经过近8年的田间观察、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栽培,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稳定,可以直接食用。  相似文献   

8.
从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取材部位、母株年龄、暗培养时间等方面,研究了桂东大山楂愈伤组织诱导技术。结果表明,母株年龄越小越好,最适宜取材部位是茎段,最佳诱导培养基是MS+KT 1.5 mg/L+IBA 1.0 mg/L,诱导率为96%,形成愈伤组织质量好,增殖速度快;适度暗培养能显著降低褐变率,以暗培养7天最优,褐化率仅25.3%。  相似文献   

9.
中田大山楂是1988—2008年用20年时间从南方野生山楂选育出的可以直接鲜食的非常罕见的山楂新品种。2008年7月9日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进行了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桂)登(药)2008022号,命名为中田大山楂。该品种抗寒、抗旱、抗病、抗虫、抗环境污染能力特强,且早结、高产、优质,可以直接鲜食。  相似文献   

10.
潘中田 《广西园艺》2010,21(5):17-18
中田大山楂新品种目前已在贺州市、梧州市、桂林市、柳州市、河池市、广东省种植。本文主要介绍中田大山楂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特点、经济价值、生态效益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我县近年有 2 0多个果农先后引种了6hm2 南方苹果 ,绝大多数均以无经济效益和严重死苗而失败。经调查 ,发现江南地区栽培苹果有旺长现象 ,一年发出的 4~ 5次枝中 ,徒长枝多 ,树冠极易郁闭 ,养份积累较差 ,花芽不易形成。果园一般都是建立在丘陵山区 ,早熟苹果耐旱性差 ,遇旱情易发生落叶病 ,树势会更差 ,严重旱情会出现整株死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我们于 1 997~ 2 0 0 1年广泛进行苹果砧木试验 ,现初报如下。1 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园在林场果树科研小组果园 ( 1 997~ 2 0 0 1 )进行 ,供试砧木品种有棠梨砧、棠梨根砧和苹果实生砧 ,对…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黄玉兰硬枝扦插成活率偏低的问题,2010~2011年用黄玉兰1年生硬枝为插穗,分别用100mg/L、300mg/L和500mg/L的IBA溶液浸泡插穗下端5h或10h,扦插于塑料拱棚中。结果表明,IBA的适宜浓度和浸泡时间是:以150mg/L溶液浸泡10h或500mg/L浸泡5h,生根率较高,扦插苗当年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3.
蓝莓兔眼种系的品种相对于北高丛、南高丛等种系的品种根系发达,对土壤条件要求相对宽松,对生态逆境抗性相对较高。以兔眼种系的园蓝品种为砧木,嫁接北高丛、南高丛、兔眼、半高从、矮丛5种系的33个品种,研究适宜的嫁接时期、嫁接方法,调查嫁接成活率。结果表明,园蓝适宜做5个种系33个品种的砧木;花期嫁接的株成活率、接穗成活率高于幼果期嫁接的;采用劈接和腹接的株成活率、接穗成活率差别不大而以劈接的为佳。  相似文献   

14.
日本栗嫁接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从 1994年开始引种日本栗 ,然而 ,日本栗在中国南方板栗砧木上嫁接成活率极低 ,不到2 0 %。东源县 1995年用中国南方板栗作砧木嫁接4万株日本栗 ,出圃不足 0 5万株 ,成苗率 12 %左右。阳山县 1996年用中国南方板栗作砧木嫁接了6 0 0 0株日本栗 ,仅出圃 10 0多株 ,成苗率不到 2 %。本试验就如何提高日本栗嫁接成活率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   1997— 1998年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所进行试验。日本栗为银寄、国见、筑波、紫峰和丹泽等5个品种。砧木为河源油栗、江西板栗、湖北板栗和丹东栗。试验就砧木、嫁接方法、嫁接时间、接…  相似文献   

15.
中田大山楂是中南方野生山楂枝条芽变培育而成的1个山楂新品种.其果实呈梨形.单果质量一般75~150克.个头大的超过200克:果实含糖量10.23%~14.25%.口感酸甜适中,因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所以是“药食两用”水果。实成熟期在“立冬”前后。鲜果多年来受到同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量大.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靖安县境内的红豆杉属于南方红豆杉 ,其学名为 :Taxuschinensis(Pilg)Rehd,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因其树姿结果状在园林绿化中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而其树皮又能提炼出具有药用价值的紫杉醇 ,致使苗木市场对红豆杉苗木的需求不断攀升。而目前单纯依靠传统籽播育苗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加之传统籽播育苗具有种籽来源有限、种子休眠期长 (一年 )、育苗周期长等缺点。笔者认为 ,如果在生长季节红豆杉能进行扦插繁殖 ,无疑对园林花园或药材业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红豆杉种质资源数量保存和大面积的推广也有理论和现实上的意义。1 材料…  相似文献   

17.
杏砧木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苹果育苗嫁接方法改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以平邑甜茶为砧木,采用不同的的嫁接方法嫁接‘岳阳红’苹果,结果表明,改良的切腹接的成活率最高,为98.8%,比其他接法提高12.7%~20.8%;每人每天嫁接数量最多,为860个,比其他嫁接方法提高36.5%~68.6%.  相似文献   

19.
甘保向 《广西园艺》2009,20(6):10-10
岑溪市瓜农普遍对西瓜嫁接防治枯萎病有了深刻的认识,但西瓜嫁接成活率低成了运用西瓜嫁接栽培的一道屏障。经调查发现西瓜嫁接后3~4d,嫁接口被病菌感染腐烂是使嫁接苗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筛选嫁接前接穗、砧木、场地消毒药剂防止接口被病菌感染而腐烂提高成活率,笔者于2009年3月12日进行了噻菌酮、甲基托布津、百菌清影响西瓜嫁接成活率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嫁接西瓜肥料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4.07%的单栋钢管大棚中,进行嫁接西瓜栽培时,与常规施肥量相比,在4个减肥处理中,以减量20%的处理增产优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