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山东的一位蜂农,是<中国养蜂>的老读者了,多年来<中国养蜂>教会了我很多养蜂知识,通过它了解了很多信息.我一直都很信赖<中国养蜂>,她是我们养蜂人的良师益友,为蜂农服务、主持公道.这些年当我需要购买一些养蜂机具和蜂药、蜂王等都要参考<中国养蜂>上的广告.大部分情况我所购买的东西都没什么问题,其中当然也会有些麻烦、纠纷,但经过<中国养蜂>调解,最后都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宁老师、龚老师:你们好! 我是广东省蕉岭县养蜂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又是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亦是一个每天讲"蜂话"的养蜂爱好者.我曾多次参加在云南、郑州等地召开的养蜂会议,因而结识了许多养蜂专家和蜂友,受益匪浅.现为了发展我县养蜂产业,决定拜你们为师,请龚老师赐教.  相似文献   

3.
杨曙 《中国蜂业》2004,55(1):21
我是一名养蜂"新兵".在养蜂老师傅易明百和<中国养蜂>杂志的帮助指引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总算把蜂养起来了.  相似文献   

4.
养蜂人天天与蜜蜂打交道,被蜂蜇成了家常便饭,刚开始学养蜂,蜂蜇一次,至少1周才能消肿。后来蜇多了身体产生了抗体,一般上午被蜇肿起,下午大部分消退了。但毕竟蜂蜇的一瞬间,疼痛难受,要是蜂蜇了脸部,眼睛肿起来睁不开,影响美观。我老婆常说:“养蜂就是好,要是蜂不蜇人就更好。”在养蜂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和避免蜂蜇。在长期养蜂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些防治蜂蜇的方法,供初学养蜂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蜂友情     
俞婵倩 《蜜蜂杂志》2007,27(6):41-41
自1998年第10期<蜜蜂杂志>刊登了我"养蜂的路为何这样坎坷--一位蜂嫂的泣诉"一文至今已近10年了.这10年的养蜂路,我走得比较辛苦,在生活上虽然还是遭受了一些细小的挫折,但在养蜂事业上还是比较成功的.这当然归功于<蜜蜂杂志>和许许多多蜂友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养蜂要有良好的蜜源,这是不用置疑的常识。近几年,我做了一些尝试:用养猪法能否养好蜂?用自然生长法能否养好蜂?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养蜂,只有充分利用自然蜜源,才能育壮蜂子,蜂群才有采集力、繁殖力。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和实践体会:一、用喂猪法养蜂上饶蜂友大都知道我养蜂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龚凫羌、宁守容老师:你们好! 我叫王彩喜,家住河南省平顶山市白庙乡下叶村二组.看见别人养蜂自己也挺好奇,决心弄几群试试.大前年花费1 500元买了5箱蜂,从此正式学养蜂.虽然看了些养蜂书,还有本村的养蜂前辈作指导,但到现在还是只有8箱蜂,总也发展不起来,都是"爬蜂病"给闹的.  相似文献   

8.
王自虎 《中国蜂业》2005,56(1):42-42
我是《中国养蜂》杂志的长期读,深感她是我们养蜂的良师益友。我们不但从中获得养蜂知识,最新科技养蜂成果,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各种蜂具、蜂药和种王信息。通过《中国养蜂》,我们科学养蜂成为可能,但有的广告也使我蒙受损失。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蜂业》2007年第7期看到王汉生蜂友的批评文章,我表示接受。因为蜂友们和我是一个心情,都是为了养蜂技术的提高和养蜂事业的兴旺。我们国家地域这么大,我更同意王汉生蜂友提出的养蜂技术应因地制宜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
我和内兄都是业余养蜂爱好者.2003年春夏我的十几群蜂发生了白垩病.经秋繁消毒后,今年春繁,蜂群先后仍然发生,而且并发了爬蜂病.我内兄的十几群蜂爬蜂病特严重,几个原群绝种,油菜和柑桔花期只取了百把斤蜜,抵不上人家两群蜂的产里.  相似文献   

11.
李志勇  王进 《蜜蜂杂志》2007,27(9):26-27
浆蜂是经人工选育出来的新地方蜂种之一,因王浆特别高产,别的蜂种无法与之相比而得到养蜂界的共同认可,我国各地现在都在推广和引用浆蜂蜂种.国外养蜂者也肯定了该蜂种的王浆高产性能,美国等一些国家的蜂场也向我们引去了浆蜂种王.我们定名的"浆蜂"这一名称得到了养蜂界的普遍承认,养蜂杂志和蜂业文章中都已习惯使用"浆蜂"名称.浆蜂的成功选育对蜜蜂育种工作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在张家口定地和小转地放蜂的纪实于力耕(一)我在张家口市郊区养蜂100多群,一个主场两个副场,定地养蜂结合小转地放蜂,蜂群的发展,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经济效益等都是比较好的。我在这里定地养蜂和小转地放蜂,是经过反复调查蜜源,考查养蜂历史,了解养蜂现状...  相似文献   

13.
廉景阳 《中国蜂业》2001,52(2):16-16
我是一名业余养蜂爱好者 ,在热心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下 ,走上了庭院养蜂之路 ,虽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但始终未摆脱“春买蜂、夏发蜂、冬死蜂”的被动局面。挫折和失败并未使我心灰意冷 ,从 1 995年订阅了《中国养蜂》以来 ,受益匪浅。在《中国养蜂》的指导和帮助下 ,我加强了蜂群越冬及春繁科学管理 ,使自己庭院养蜂有了长足发展 ,收到了明显经济效益。在此我愿与广大的养蜂爱好者交流我养蜂实践体会。一、早春蜂群的调整蜂群经过漫长的越冬期 ,巢内的蜂数死亡率达30 %~ 35% ,要想获得刺槐蜜的较好产量 ,早春管理是关键 ,因为锦葫地区早春…  相似文献   

14.
我业余养蜂12年,积累了一定的养蜂经验和教训.业余养蜂与专业养蜂不同.业余养蜂的困难较多,如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没有放蜂的场地,只能在休息时间看看蜂群,不能追花夺蜜,花期一过,全靠饲喂,等等.然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了养好蜂,我利用早晚下班后的业余时间管  相似文献   

15.
养蜂成了一项投资小 ,见效快的致富好途径 ,养蜂的人逐渐多起来。我是1996年自费参加第二届《数控养蜂法》学习班的学员 ,在学习班里 ,我目睹了养蜂专家杨多福老师的风采。系统地学习了《数控养蜂法》。在家里又通读了《蜂群生物学》《蜂箱与蜜蜂》等养蜂书刊。做了大量的心得笔记 ,并能活学活用 ,因地制宜 ,取长补短 ,由30群蜂很快发展到100多群 ,年产值4万多元 ,养蜂走上了致富路。村里人看见养蜂能发财 ,便认为蜂好养 ,也纷纷养蜂 ,一度出现了“养蜂热”。特别是一些年轻人 ,养蜂热情很高信心很大 ,却不知蜂养好了是蜂养人 ,养…  相似文献   

16.
正我是1995年开始养蜂,1998年加入缙云县蜂业技术协会,2007年12月29日参与组建缙云绿纯养蜂合作社(以下简称缙云蜂社)。我入社前由于单枪匹马,信息不灵,技术不精,养蜂收入始终在盈亏线上徘徊。团结才有力量,缙云蜂社带领我们蜂农走脱贫致富之路,养蜂收入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以下是我入社后养蜂收入统计表: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是缙云蜂社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和国家法规,  相似文献   

17.
<正>我的养蜂生涯是从业余养蜂开始,记得开始买了群中蜂,视它为宝贝,一天摆弄几次,后来蜂跑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之后我又买了几群中蜂,并订阅《中国养蜂》杂志,中蜂是养好了,就是产量不高。通过阅读杂志我了解到意蜂产量高,好管理,于是我又买了2群意蜂,开始了真正的业余养蜂。我养蜂的兴趣越来越强,于是建了一个意蜂场,发展到80多群蜂转战南北,开始了我的转地放蜂生涯。那时不知辛苦,哪有蜜源就到哪去,年复一年,头发白了,转地放蜂已力不从心,又搞起定地饲养。有多少收多少,总比搬运蜂群强,图个舒  相似文献   

18.
沈育初 《蜜蜂杂志》2009,29(9):21-22
养蜂者都知道,培育好越冬蜂对次年养蜂收入的多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顾总结我38年养蜂实践和近20年各地蜂友反映的实际情况,遵循蜜蜂进化规律,谈些本人看法及具体实施方法,希望让初学者一看能懂,做起来有据可循,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怎样培育好越冬蜂的最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九年夏季,听说别人养蜂发了财,我也起了发财心,开始张罗买蜜蜂。有的好心人劝我不要买蜂,说养蜂挨螫,没有技术不能养蜂。我心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别人能做的事我为什么不能做?买几本书看看不就什么都明白了吗。我没听别人劝阻,买了一箱蜂,当年无收益。直至现在,相继买了三箱蜂,共花四百元,买养蜂用具又花了三百元,经历了养蜂的苦、辣、辛、酸。  相似文献   

20.
宋心仿 《蜜蜂杂志》2014,34(12):47-47
<正>看到《蜜蜂杂志》2014年第10期发表的吉林省东丰县黄孝恩蜂友《蜂农期盼奥驰养蜂专用车》一文,深感黄蜂友对养蜂车的期盼之情代表了诸多蜂友的心意,特提笔作如下解答。近5年来,我一直参与和支持五征集团研制开发奥驰牌养蜂专用车,先后召开了二十多次研发论争座谈会,广泛征求养蜂专家和养蜂人的意见、建议,目的就是设计制造岀适合我国国情和适应养蜂生产实际需要的养蜂车。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我感受到不同养蜂人对养蜂车的需求各有不同,提出了很多各式各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