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菇周年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12个草菇栽培菌株及其栽培过程中环境条件的调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V17和SV18的产量较高,头潮菇产量约占总产量的80%左右,且上层床架的产量高于下层床架。适当加强菇房内的空气循环,减少菇房上下层空间的温湿度差异,有利于提高草菇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食用菌和蔬菜代谢方式的不同,利用传统双孢蘑菇砖砌菇房前留有的空地,搭建与菇房相通的温室大棚,用来种植蔬菜,形成一种菇房种菇、大棚产菜的菇菜共作方式。在当年12月到次年2月份的冬季,菇菜共作方式菇房夜间最低温度不低于5℃,日间温度平均11℃,最高达到18℃,昼夜温差在3~6℃左右。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6%~97%,平均在88%左右;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在500~2 000毫克/升之间变化,平均为1 100毫克/升。  相似文献   

3.
张晖 《食用菌》2022,(1):57-58
在双孢蘑菇生产降温阶段,研究不同菇房 二氧化碳不同体积浓度降幅对双孢蘑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温阶段当菇房内二氧化碳体积浓度降幅为每小时39.5 mg/L时,双孢蘑菇总产量与其他菇房比相差不大,但成品率高,其经济效益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82年冬季笔者开始香菇立体栽培研究。83年进行小试栽培,每袋平均获0.98斤的鲜菇产量。84年初冬组织学生中试,效果颇好,现初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1.搭架和消毒就地取材利用竹木条作培养架材料。因陋就简利用空房、走廊作栽培房。搭架前将菇房四壁、屋顶及地面用10%石灰浆洗刷。搭架时按菇房的大小宽狭灵活立架。二面操作的培养架宽1.6米;单向操作的培养架宽1.0米。分搭五层,每层高50-55厘米,长度按菇房进深而定。走道宽60厘米,以便操作。每层培养床中铺12至15厘米行距光滑的竹或木条,条上再铺摊一层旧报纸。搭床架时的铅丝扭结头要向内,床架及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合工厂化杏鲍菇培养料的氮源补充物,选择4种氮源补充物,比较其对杏鲍菇产量、子实体性状及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料中添加增菇肽、K1、氨基酸水溶肥均可以提高杏鲍菇产量及商品菇产量,提高生产效益,且以添加增菇肽的效果最好。因此,增菇肽可以作为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实现增产增效的培养料氮源补充物。  相似文献   

6.
采用4种不同的出菇方式对杏鲍菇进行产量和外观品质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出菇方式对杏鲍菇的出菇早晚有较大影响;平均产量经方差分析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杏鲍菇的菇形、色泽、大小等品质外观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杏鲍菇的产量主要集中在第1潮,头潮菇如果出得不好,就会影响后潮出菇,进而影响到整个栽培季节的产量和质量。由于后熟期对头潮菇出菇影响很大,为此,我们就杏鲍菇菌袋后熟期长短对杏鲍菇出菇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8.
针对工厂化生产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出菇期出现的主要病害,分析了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并结合实际生产过程,从菌种选择、培养基制作、菇房环境控制及菇房处理等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利用工厂化生产的杏鲍菇菌渣部分替代木屑,试验其对秀珍菇生长发育、产量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杏鲍菇菌渣栽培秀珍菇时,随着杏鲍菇菌渣添加量增加,菌丝满袋时间推迟,菌盖颜色逐渐变浅,菌盖和菌柄的硬度降低,原材料成本降低,但秀珍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显著提高;当杏鲍菇菌渣添加比例为60%时秀珍菇产量最高,生产收益最高,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较未添加杏鲍菇菌渣的配方显著增加。杏鲍菇菌渣60%、木屑20%、麦麸18%、碳酸钙1%、白砂糖1%为工厂化杏鲍菇菌渣栽培秀珍菇的最适配方。  相似文献   

10.
王呈  温夏萍  曹淑芳 《食用菌》2005,27(3):40-41
春秋季节利用林地脱袋菇畦覆土栽培杏鲍菇,表明该法栽培杏鲍菇不需菇房、床架,投资少,不占耕地,管理方便,菇质好,生物效率为51%~71.8%,出菇残渣是林木的好肥料,具有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水和调理剂对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二次出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过程中,对比了不同调理剂对杏鲍菇产量和商品性的影响关系,并分别采用表层喷施不补水和随水补充的方法来进行生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菌包培养基的含水量是决定第2潮菇的产量的重要因子,合适的调理剂是获得高产的保证。通过对出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包补充20 mg·L-1的调理剂,可以获得和头潮菇商品性一致的商品菇。添加杏鲍菇专用调理剂的菌包2潮菇的生物学产量可以达到331 g。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杏鲍菇味鲜美,口感好,质地优良,货架寿命长,近年来,在欧洲得以迅速发展,并传播到美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试验结果表明,锯末培养料的杏鲍菇产量高于秸秆培养料,大麦啤酒糟能有效地提高鲍菇产量,而覆土出菇栽培模式可以获得较高的杏鲍菇产量及生物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细菌性病害,是由假单孢杆菌引发的重要病害,在特定的控温、控湿、控光、控CO2条件下,每年重复利用出菇房18次以上的出菇房很容易发生、并迅速传播,给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研究、制定的10条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  相似文献   

14.
集装箱设施化菇房是专门用于食用菌立体栽培的小型生产装置,其主体由标准的40尺高柜集装箱改造而成的壳体。该菇房是由移动式栽培架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加湿系统、照明补光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构成。该菇房合理利用了垂直与横向的空间,实现了高密度栽培食用菌,同时能够精确地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实现了食用菌的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5.
介绍适用于利用大棚菇房设施和花生茎蔓主料栽培杏鲍菇的安全优质生产技术,内容涉及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的栽培设施、栽培季节、品种选择、培养料配制、栽培袋制作、出菇方式,以及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控和建立生产档案等。  相似文献   

16.
杏鲍菇是近年来一种珍稀食用茵新品种,其子实体质地脆嫩,营养丰富,兼有杏仁的香味和鲍鱼的口感,深受广大消费者亲睐。为了更好地示范推广杏鲍菇周年工厂化袋式栽培技术,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菇房建设、原料处理、灭菌接种、养菌育菇等生产环节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经过2年来的不断优化提升,系统总结出了杏鲍菇工厂化袋式高效栽培工艺,对杏鲍菇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烘干:鲜菇含水份高,久置极易霉变发臭。简易的加工法可采用烘干房、焙笼或烘干机烘干。应按菇量大小、厚薄不同规格分开,菇柄朝下,菇朵大的也可切成片,分别摊排于烘筛上,也可以先日晒几个小时再烘干。烘干前烘房(机)要预先加热至40℃左右,内部湿气被排出后再移入烘干架,将大菇放在下层,小菇放在上层,温度保持在35℃左右,烘1~2时后将温度调高到  相似文献   

18.
智能控制菇房环境栽培杏鲍菇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  毕绍波  张敏  李超 《食用菌》2004,26(5):23-24
对采用人工智能化控制菇房环境,进行反季节栽培杏鲍菇的技术研究,实现周年栽培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可控环境条件下反季节栽培杏鲍菇的技术可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在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利用普通房屋作菇房,在菇房内架设了五台菇床,每台床架分四层,层宽80—90公分,层间距离45公分,共计栽培面积120平方米。  相似文献   

20.
作者应用智能值守系统和传统人工控制系统进行室内蟹味菇生产比较试验,通过比较其不同监测点环境参数和菌菇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探明智能值守系统在蟹味菇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智能值守系统出菇房各监测点温度差的波动、温度与设定值的差值、菇房内CO_(2)浓度的差值均明显小于传统人工值守出菇房(ck),说明智能值守系统对温度、CO_(2)浓度的控制能力较精准,优于传统人工值守;智能值守系统处理蟹味菇的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传统人工值守(ck),其中产量较传统人工值守(ck)增加15.9 g/瓶,产品等级率较传统人工值守(ck)提高9%,采收期较传统人工值守(ck)提前1 d。由此可见,利用智能值守系统生产蟹味菇,既能提高菌菇的产量和品质,还能节约一定的能耗,且智能值守系统操作便捷,可在蟹味菇工厂化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